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東縣和豐濱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臺東縣和豐濱鄉之间的区别

臺東縣 vs. 豐濱鄉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豐濱鄉(阿美語:Fakon;噶瑪蘭語:Bakung;撒奇萊雅語:Bakung)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海岸南段,北鄰壽豐鄉,東濱太平洋,西鄰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南接台東縣長濱鄉。 台灣日治時期稱為「新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臺中縣新社鄉同名而改稱豐濱鄉。 本鄉行政區域共劃分為五個村:磯崎村(當地撒奇萊雅族人稱Karoro'an 加路蘭)、新社村(噶瑪蘭語稱PateRungan)、豐濱村(阿美族人稱Fakon)、港口村(阿美族人稱Cepo'或是La'no)、靜浦村(阿美族人稱Cawi')。而豐濱鄉鄉公所位於豐濱村,豐濱村舊稱貓公(Fakon)。 全鄉地處東部海岸中部偏北,依山傍海,風景秀麗。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亦有噶瑪蘭族新社部落以及撒奇萊雅族磯崎部落。傳統上以農業、漁業為主要經濟活動,近年來則大力發展觀光業。本鄉為阿美族最正統的傳統文化部落,於民國103年分別登錄了花蓮縣文化資產,其中以貓公(Fakon)部落及港口(Makota'ay)部落為正統二大宗。 但在土地紛爭上因濱臨太平洋故而因海浪沖刷造成土地流失及沖蝕地基,但因海岸法尚未能完全的通過並立法,讓原居住地之居民生活十分不便故而產生了紛爭及抗議,與此同時,因為海岸開發之石梯坪為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領域因財團及政府的「可能」開發下亦產生大量反對的聲音,其中反對最多的亦正反兩極的有海岸阿美族劇場,其中對於土地之使用產生了近6年之抗議行動及媒體報導。.

之间臺東縣和豐濱鄉相似

臺東縣和豐濱鄉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台11線太平洋中華職棒北回归线內政部統一獅花蓮客運花蓮縣阿美族臺灣原住民族長濱鄉

台11線

台11線 花蓮-知本是臺灣一條聯絡花蓮縣、臺東縣沿海城鎮的省道。北端起點花蓮縣吉安鄉,南端終點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全長177.483公里,是花東地區的主要公路之一,並有三條支線。在鼎東客運營運路線中,此路段稱為「海線」,而花東公路稱為「山線」。.

台11線和臺東縣 · 台11線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太平洋和臺東縣 · 太平洋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中華職棒

#重定向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中華職棒和臺東縣 · 中華職棒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垂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点,将这些点连起来的假想线便叫「北回歸線」,以西元2014年夏至日為準,其位置约在北纬23度26分14.675秒。相對的,南纬23度26分14.675秒則為「南回歸線」。 因為地球會進行自转,所以會产生昼夜更替的現象,但地球的自转轴其实并不是正的,而是与繞太陽公转的轨道面(黃道面)呈约66.55°的夹角,稱乎「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并非一直正對著赤道带,而是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的區間之内移动,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向北移,于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到达约北纬23°26′,隨后便转向南移,于秋分日(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并继续南移,于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到达南纬23°26′,隨后再度轉向北移动,于次年春分日再度回到赤道。所以太阳直射点看起来就像是在到达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後,立即掉头往赤道的位置回返。 二千多年前西方人观测到北回归线时,其夏至日位置正处在天空中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Cancer)方位,从此回归远处,故称“巨蟹座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但由于地球傾斜軸的歲差运动,在1989年已經移动到金牛座位置。 正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时,在一年之中,太阳直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斷變換,才形成了四季更迭。無論北半球或者南半球,只要接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時間比較長,就是该半球区域的夏季。北回归线就是北半球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学和人文意义,因为地球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回归线与人类接触更显紧密,它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目前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亦同)位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确定的,它只是一个以方便教学和理解为目的的参考值,并非北回归线的准确地理位置。实际上,受岁差、章動和极移等天文因素的影响,南、北回归线位置并非固定不变。以北回归线为例,它的纬度上限:北在北纬24°14′39″,南在北纬22°37′56″,相差约180公里,往复周期约为37,158年。目前北回归线正每年向南移动大约0.47秒,约14.4米,已于2009年夏至日经过周期中点,即23度26分17秒,并继续南移,直到公元11300年到达最南点时才会再北返。因此各地所立的北回归线界碑实际上没有天文意义,但研究北回归线的变化周期則具有重要天文、地理和历史人文意义。 北回歸線通過的國家或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緬甸联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利比亞國、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国、馬利共和國、茅利塔尼亞伊斯兰共和国、巴哈馬聯邦、墨西哥合眾國、西撒哈拉、中華民國等。.

北回归线和臺東縣 · 北回归线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

內政部是部分國家政府管理國內重要政務的政府機關所使用的名稱,一般包括警察和內部保安、災害管理、管理地方自治事務、選舉、公共行政、入境及移民歸化事務等。但部分國家並沒有內政部的設置,包括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將國家的內部政務,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警察通常歸内政部指挥。.

內政部和臺東縣 · 內政部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統一獅

統一獅為台灣職業棒球隊,由統一棒球隊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為中華職棒開創至今唯一碩果僅存的元老球隊,主場為臺南市立棒球場。統一獅於聯盟開幕戰中擊敗兄弟象,成為中華職棒首支獲勝球隊。 統一獅的前身為1989年創立的統一棒球隊。1990年中華職棒成立,統一棒球隊抽籤決定以獅為吉祥物,遂改名為統一獅,成為4支創始球隊之一。2008年,母企業統一企業有鑑於統一超商7-Eleven為台灣最知名之統一集團關係企業,指示統一獅將客場球衣主題字改為7-Eleven商標字體;但中華職棒規定球衣主題字只能使用隊名,於是球團於2月21日註冊隊名更改為統一7-ELEVEn獅,成為中華職棒首次有企業品牌名稱加入隊名的球隊。 由於球隊母企業統一企業總公司設於臺南市永康區,故統一獅以台南地區為球隊根據地,於當地亦有眾多的球迷。統一獅於1999年認養臺南市立棒球場,取得經營權。1997年台灣大聯盟成立以前為全台灣唯一的南部職棒球隊,有「南霸天」之稱。 統一獅戰力穩定,除2002年、2010年與2015年屈居墊底外,每年的年度戰績排名皆在前三名之內,目前也是中華職棒最多勝場、最高勝率、參與季後賽次數最多、全壘打最多,和拿下最多台灣大賽冠軍的球隊,堪稱中職相當成功的球隊。.

統一獅和臺東縣 · 統一獅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花蓮客運

花蓮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Hualien Transportation Bus Co.

臺東縣和花蓮客運 · 花蓮客運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臺東縣和花蓮縣 · 花蓮縣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阿美族

阿美族(阿美語:Amis/Pangcah)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鄉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與海岸平原地區,少數分布於屏東縣牡丹、滿州鄉一帶。總人口數約二十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李文成(阿美族),"對於阿美族名的商議",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Aboriginal Education World),第12期/2006年12月號,pp.91-93.

臺東縣和阿美族 · 豐濱鄉和阿美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裔移民大規模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部族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所有部族為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僅16個部族為官方所承認,根據《原住民族身分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6萬多人口(2018年2月),佔臺灣人口的2.38%。 臺灣原住民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民族,但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原住民族則享有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區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

臺東縣和臺灣原住民族 · 臺灣原住民族和豐濱鄉 · 查看更多 »

長濱鄉

長濱鄉(阿美語:kakacawan)是臺灣臺東縣最北方的一個鄉,北臨花蓮縣豐濱鄉,東濱太平洋,西鄰花蓮縣玉里鎮、富里鄉,南接成功鎮。是長濱文化起源地。 本鄉背山面海,以丘陵地形為主,海岸線極長,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以臺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亦有布農族、噶瑪蘭族、漢人及馬卡道族、大武壠族等平埔原住民,產業以農業及漁業為主,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 本鄉政區域共劃分為六個村:樟原村(噶瑪蘭語:Kladut)、三間村、忠勇村(馬卡道族的聚落)、長濱村(長濱村中劃分了長濱及長光,而長光當地阿美族人稱"Ciwkangan",意思為「石坑」。而長濱文化中的石棺文化遺址亦在長光)、竹湖村(竹湖分為南竹湖、竹湖及永福三個聚落)、寧埔村(當地阿美族人自稱「僅那鹿角;"Kinaloka"」,意思為「青苔之地」)。 而長濱鄉鄉公所位於長濱村中。.

臺東縣和長濱鄉 · 豐濱鄉和長濱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臺東縣和豐濱鄉之间的比较

臺東縣有312个关系,而豐濱鄉有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3.11% = 11 / (312 + 42)。

参考

本文介绍臺東縣和豐濱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