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之间的区别

臺北市 vs.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介紹臺北市與新北市的互聯橋樑。 臺北市因為淡水河系環繞,與新北市間的交通往來大多有賴橋樑銜接;此外陽明山北面,陽金公路一帶則為磺溪水系。橋樑的命名如同道路,有訓示的,有人名的,有依經過河川的,亦有依連絡地點的。其中萬華區連外的橋樑則多冠上兩地地名,第一個字為北市的地名如萬華的「萬」或「華」,第二個字為新北市的地名如板橋的「板」、江子翠的「江」或「翠」、中和的「中」。以下為主要聯外橋樑及其簡介(分本市東、西、南、北四邊介紹,順序為由下游至上游):.

之间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相似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南港區南港交流道士林區大同區 (臺北市)大稻埕中和區中正區 (臺北市)三重區忠孝西路內湖區環東大道萬華區蘆洲區臺北市臺北市政府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金山區 (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板橋區 (新北市)水源路永和區民權西路汐止區淡水河新店區新北市文山區景美橋

南港區

南港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南側,為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近年來投入許多重點建設如高鐵南港站、南港金融園區、南港軟體園區與南港展覽館,中央研究院也設於此區,近年人口呈逐漸增加狀態。 本區的舊--為臺北市極東點,為臺北市重要農業地帶之一;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南港區為桂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南港區和臺北市 · 南港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港交流道

南港交流道為台灣國道三號的交流道,位於台灣新北市汐止區為連接環東大道而設立(北出及南入),指標為14.9k。該處交流道類似Y型系統交流道。 2013年南港交流道北方一公里新設出入口匝道,為連接橫科路(北入及南出)而設立,指標為14.9k,為一般型交流道。 上述兩個交流道前後分離並不相通,但名稱共用為南港交流道,避免混淆,民眾通常把連接橫科路的交流道稱為橫科交流道。.

南港交流道和臺北市 · 南港交流道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士林區和臺北市 · 士林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同區 (臺北市)

#重定向 大同區 (臺灣).

大同區 (臺北市)和臺北市 · 大同區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大稻埕和臺北市 · 大稻埕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和區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21.26度至12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中和區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3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四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5萬人,為新北市人口密度第六高的市轄區。.

中和區和臺北市 · 中和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中正區 (臺北市)和臺北市 · 中正區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重區

三重區,為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1962年從臺北縣三重鎮率先升格為臺北縣第一個縣轄市三重市,與板橋市(現新北市板橋區)共為臺北縣的兩大都市,2010年由於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三重區。 三重區距離臺北市中心很近交通方便只有一水之隔,地處臺北盆地主要腹地的中心位置,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 三重的交通從清朝的台北橋(鐵路)、之後的中興橋以及近年的捷運系統,再加上1950、1960年代影視文化與商業在三重的蓬勃發展,造就三重成為臺北縣第一個市況繁榮的縣轄市(1962年升格三重市)。 同時,自1960年代以來,三重一直是著稱的外地人就業發展跳板,吸引來自台灣各地青年(以雲林縣居多)前來工作並定居,形成大台北都會區衛星都市之一。 改制為新北市後,藉著本身的地緣優勢與人口優勢,城市發展逐漸凝聚深固,現今三重區已是位於淡水河左岸的宜居都市之一。 行政機關集中於新北大道一段(原中山路),由於三重區開發很早,比較欠缺都市基礎規劃,卻因接近臺北市的地緣因素而吸引大量的人口定居於此,因此市區整體發展趨於飽和且人口老舊且稠密擁擠,曾經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四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23高的都市,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高達約2.4萬人,現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六高、新北市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市轄區。2011年8月底人口曾超過39萬。 三重距離台北車站、台北雙子星大廈、北門廣場 接近,另外三重忠孝橋直接連接市民大道的高度便利性,加上台北市「」、捷運機場線等國際工程實施,三重區成為西區門戶通道城市之一。 不過由於都市老舊化、人口稠密問題、交通雍塞等問題,市區規劃與公共設施建設的加速發展是近年來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公共設施逐漸發展迅速,例如運動中心、大型都會公園、大型停車場的建設及橋樑的修繕美化。).

三重區和臺北市 · 三重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忠孝西路

忠孝西路,是存在於臺灣多個地區的道路名稱,包含:.

忠孝西路和臺北市 · 忠孝西路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內湖區

內湖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北地區,為其十二個行政區之一。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閩南語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語「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則有許多新建商辦大樓,三軍總醫院及臺灣多數媒體皆將總部設於此。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內湖區和臺北市 · 內湖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環東大道

東大道,又稱環東基河快速道路,是內湖、南港、汐止等地區往返臺北市東區的一快速孔道,亦是臺北市區進入國道三號及國道五號的捷徑。為環東快速道路系統中的一部分。.

環東大道和臺北市 · 環東大道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萬華區

萬華區(昔日稱作「艋舺」),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的行政區劃。萬華區的前身主要是龍山區、雙園區,在1990年台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 萬華區是台北市較早發展的區域,有許多老舊社區及古蹟,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西門商圈徒步區引領時尚潮流。萬華區同時也是台北市供應新鮮食材的果菜、肉類運銷中心,2010年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萬華區為白牡丹,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臺北市和萬華區 ·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和萬華區 · 查看更多 »

蘆洲區

蘆洲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屬於大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1997年前為台北縣蘆洲鄉,1997年人口突破15萬人而改為台北縣蘆洲市,2010年12月25日,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蘆洲區,目前人口數約20萬人,區鳥為白鷺鷥、特色植物為蘆葦。 蘆洲區緊鄰臺北市士林區社子,中間隔著淡水河相望,但是蘆洲全境並無橋梁能夠聯通臺北市,在與臺北市的交通方面必須仰賴三重區橋梁、而三重區也必須仰賴蘆洲區的橋樑連接五股八里地區。 蘆洲為台灣人口密度第3高的都市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7,078人。.

臺北市和蘆洲區 ·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和蘆洲區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臺北市和臺北市 ·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北市政府設有32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臺北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和市營事業機構,共有編制員工約七萬餘人。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臺北市和臺北市政府 · 臺北市政府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臺北市區路段(橫跨臺北市與新北市)改為地下式鐵路的系列工程,為台鐵地下化計畫的一部分,也是台鐵西部幹線在戰後最早規劃和完成的路線改善計畫,共分四期實施。該專案也包括同步施作與台鐵縱貫線共用路廊的高鐵臺北段。總工程經費為新臺幣1,741億元。.

臺北市和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 ·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和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 · 查看更多 »

金山區 (新北市)

#重定向 金山區 (台灣).

臺北市和金山區 (新北市) ·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和金山區 (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設置的第三個國家公園,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位於臺北都會區近郊,行政區域 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里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彙區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畫,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轄內面積經過三次通盤檢討,至2013年為11,338公頃。.

臺北市和陽明山國家公園 ·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和陽明山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板橋區 (新北市)

#重定向 板橋區 (台灣).

板橋區 (新北市)和臺北市 · 板橋區 (新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水源路

水源路是台灣台北市西側沿新店溪右岸興建的一條道路。與其共線的水源快速道路是台北市區主要的快速道路之一,大致呈南北向,北接環河南北快速道路,部分路段為高架道路。.

水源路和臺北市 · 水源路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永和區

永和區(臺羅:Íng-Hô-Khu)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為臺北都會區較早發展的區域,隔新店溪與臺北市的中正區、萬華區、大安區、文山區相鄰,南與新北市中和區緊密相連,境內居住大量通勤人口。 永和區是典型的都市精華區,除了早期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泉州裔臺灣人、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公教外省人、臺灣大陳人,以及70、80年代遷入的韓國華僑,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9,100人以上,由於本地人少搬出及外縣市人口移入,造成永和房價居高不下的情形,現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鄉鎮市區。.

永和區和臺北市 · 永和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民權西路

民權西路是臺北市重要東西向道路之一,為台1甲線之一部分,路名取自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義(民生、民權、民族)。屬雙向道路,不分段,部份路段設有公車專用道,西起環河北路,與台北大橋銜接;東於中山北路口接民權東路。此外,中和新蘆線(大橋頭站-民權西路站段)即通過此路地下。 由於民權西路連接台北大橋,因此成為三重、蘆洲、新莊等地與臺北市中心往來的交通要道。.

民權西路和臺北市 · 民權西路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汐止區

汐止區 (tl),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屬於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由鎮改制為縣轄市。2010年12月25日,因原來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為新北市,所以所屬的原來縣轄市汐止市,便改制為汐止區。現今人口19.9萬餘人。 汐止區位於新北市東北部,西以大坑溪、基隆河、內溝溪與台北市相鄰,東則以丘陵地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介於台北市和基隆市之間。全區地形多元,僅在基隆河沿岸有狹長平原,氣候常年多雨。.

汐止區和臺北市 · 汐止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淡水河和臺北市 · 淡水河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店區

新店區是臺灣新北市所轄管的一個市轄區,位處臺北市的南側,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其境內大多屬丘陵地形,北邊大致以新店溪與其支流景美溪與臺北市南緣的文山區為界。新店境內有碧潭風景區,為北臺灣著名觀光景點之一,而由於新店近年有數座大型造鎮社區進行開發,當地已成大臺北南側郊區主要的新興住宅供給地區。.

新店區和臺北市 · 新店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北市和臺北市 · 新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文山區

文山區是中華民國臺北市轄下的市轄區,位於臺北市南方,與新北市深坑區、新店區接壤。國立政治大學與考試院皆設於此,而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中正區者。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為杏花,臺北市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文山區和臺北市 · 文山區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景美橋

没有描述。

景美橋和臺北市 · 景美橋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之间的比较

臺北市有696个关系,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有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3.69% = 28 / (696 + 63)。

参考

本文介绍臺北市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