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瘍和黑死病
膿瘍和黑死病之间的区别
膿瘍 vs. 黑死病
膿瘍(Abscessus; Abszess; Abcès; Abscess)又稱作濃瘡、膿腫。指的是在身體組織中蓄積的膿。接近體表的膿瘍會有紅、腫、熱、痛等症狀,觸診病灶時感覺其內部充滿液體,皮膚發紅的範圍常比腫起的範圍更大。常見的體表膿瘍包括發生在毛囊的癰(影響範圍較大)與癤(影響範圍較小)等。 膿瘍源自病原菌的感染,在病灶處常有許多不同種的細菌同時感染。在美國與世界許多地區裡,在膿瘍中最常見的菌種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發展中國家偶爾也可見到由寄生蟲引起的膿瘍。通常診斷要從外型以及切開後觀察確定,超音波在無法確定診斷時或許有幫助,而更為深處的膿瘍則可能需要以磁共振成像或電腦斷層才能發現(比如說、等)。 皮膚與軟組織膿瘍的標準治療方式是,抗生素治療對於原先健康的患者而言並沒有幫助。有少量的證據支持在引流後不用紗布填塞留下的空腔。相對於等待其自行癒合,在引流後縫合空腔可能加速癒合且不會增加膿瘍復發的機會。單以針頭進行引流而不進行切開常無法將膿瘍引流乾淨。 近年來皮膚膿瘍是常見的疾病,而且還有更為盛行的趨勢。罹患皮膚膿瘍的風險因子主要是,這個族群的皮膚膿瘍盛行率有65% 。2005年美國有三百二十萬人因皮膚膿瘍而至急診就診,而在澳洲,2008年有一萬三千人因皮膚膿瘍而住院治療。.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區,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約在14世纪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数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同樣的疾病多次侵襲歐洲,直到1700年代為止,期間造成的死亡情形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較晚的幾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1679年的維也納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馬賽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關於這些疾病的異同仍有爭議,但是其致命型態似乎於18世紀消失於歐洲。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嚴重影響,改變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痲瘋病患者。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事件,剛開始被當時的作家稱作「Great Mortality」,瘟疫爆發之後,又有了「黑死病」之名。一般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其中一個顯著的症狀,稱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膚會因爲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實際上也象徵憂鬱、哀傷與恐懼。 歷史紀錄對於黑死病的特徵紀錄中,有一些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使得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身上,並藉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動物來傳播。也有研究认为病源可能來自亞洲的小沙鼠(Gerbils)。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觀點。時,9座城市中有7座透過人類身上衣物的跳蚤與頭蝨傳播。 目前普遍認為黑死病的病原体可能已经灭绝。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消息顯示,黑死病應尚未滅絕。.
之间膿瘍和黑死病相似
膿瘍和黑死病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膿瘍和黑死病的共同点。
- 什么是膿瘍和黑死病之间的相似性
膿瘍和黑死病之间的比较
膿瘍有16个关系,而黑死病有2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16 + 28)。
参考
本文介绍膿瘍和黑死病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