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选帝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选帝侯之间的区别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vs. 选帝侯

腓特烈五世(冬王)(Friedrich V der Winterkönig,),普法尔茨选侯(1610年-1623年在位),英格蘭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三十年战争期间在位一年的波希米亚国王(1619年-1620年)。 腓特烈五世生於上普法爾茨安貝格附近的劳特罗芬狩獵宮,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四世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之女路易莎·朱丽安娜。1610年父亲去世后继承选帝侯职位,1614年起亲政。著名的海德堡花園由其建成。1613年,他与英格蘭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斯图亚特结婚,他们最小的女儿索菲亚嫁给了第一个汉诺威选侯(正式名称是不伦瑞克-吕讷堡选侯)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索菲亚后因母亲的血缘关系成为英国王位继承人,因此他亦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祖先。 腓特烈五世是加尔文宗信徒。部分是受到妻子的怂恿,他积极参与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活动,并在诸侯们形成的新教联盟中取得了显赫的位置。当时德国各新教力量共同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至上政策,其中捷克人的活动终于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1619年8月波希米亚起义之后,尽管违背本人的意愿,腓特烈五世被捷克人推举为波希米亚国王,同年11月在布拉格正式加冕。然而仅仅一年之后,1620年11月8日捷克人在白山战役中的惨败即终结了腓特烈五世短暂的帝王生涯。他因此获得一个讽刺性的外号:“冬王”。 腓特烈五世逃往尼德兰。由于遭到皇帝斐迪南二世的驱逐,他的余生几乎都在流亡中度过,仰仗从前的盟友们的慷慨馈赠。1623年他的选侯称号连同普法尔茨领地都被皇帝剥夺。选侯头衔和上普法尔茨的土地被转封给了他的表兄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后者是哈布斯堡王室在三十年战争中的主要支持者。下普法尔茨遭到西班牙占领军的搜刮。 腓特烈五世希望新教联盟的胜利能为他夺回领地,但从来没有实现。莱茵-普法尔茨的选侯国地位被巴伐利亚取代。1632年11月英格兰决定出兵援助他,但是为时已晚。他从10月初患了严重的瘟疫,11月29日在美因茨死于高烧。.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之间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选帝侯相似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选帝侯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巴伐利亚哈布斯堡王朝维特尔斯巴赫王朝萨克森选侯与国王列表捷克君主列表汉诺威王朝波希米亚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普法尔茨统治者列表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巴伐利亚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巴伐利亚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哈布斯堡王朝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德语:Wittelsbacher)是一个德意志的王公世家,曾经在德意志境内的数个公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过长期的、连续的统治。自1996年开始,该家族首脑是巴伐利亚的弗朗茨。.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选侯与国王列表

#重定向 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萨克森选侯与国王列表 · 萨克森选侯与国王列表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捷克君主列表

这是一份捷克君主的列表。 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在历史上都是以捷克人为主的波希米亚王国(前身是波希米亚公国)的领地。.

捷克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捷克君主列表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王朝

漢諾威王朝(Haus Hannover),是於1692年-1866年間統治德意志漢諾威地區與在1714年-1901年間統治英国的王朝。.

汉诺威王朝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汉诺威王朝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Čechy;Czechy;Böhmen;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亞王國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與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3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蘇台德山脈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蘇台德山脈内。.

波希米亚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波希米亚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哈布斯堡王朝施蒂里亚支系的代表人物,曾任施蒂里亚大公(1590年—1637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20年—1637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1618年—1625年,1620年被叛乱打断)和波希米亚国王(1617年—1619年,1620年—1637年)。由于他的不明智的宗教政策(狂热支持天主教,压制新教),导致了神聖羅馬帝國诸侯的公开反抗,从而引发了对欧洲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十年战争。.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普法尔茨统治者列表

这个列表是关于德国历史上的普法尔茨领地的统治者。关于普法尔茨一词的含义,请参见条目普法尔茨。.

普法尔茨统治者列表和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 · 普法尔茨统治者列表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选帝侯之间的比较

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有55个关系,而选帝侯有6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7.26% = 9 / (55 + 69)。

参考

本文介绍腓特烈五世 (普法尔茨)和选帝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