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耶路撒冷王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耶路撒冷王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之间的区别

耶路撒冷王國 vs. 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阿马尔里克(),耶路撒冷国王(1162年-1174年)。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和女王梅利桑德的次子。鲍德温三世的弟弟。鲍德温三世去世后继承王位。 阿马尔里克即位后多次入侵埃及,并在1167年攻进开罗,埃及成为了他的属国。1168年埃及人与叙利亚军队联合反击,阿马尔里克在1169年1月2日离开埃及回国。1174年7月11日患病死于耶路撒冷。 1157年,阿马尔里克与埃泽萨伯爵乔塞兰二世的女儿阿涅丝结婚。生有一儿一女,女儿西比拉生于1160年,儿子鲍德温生于1161年。1167年他又娶了拜占廷帝国的皇室成员玛利亚·康尼努斯,并有一女伊莎贝拉(1170年生)。 他年幼的儿子鲍德温四世即位。但这个孩子从小就患有麻风病,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被选为摄政。 Category:耶路撒冷君主 category:十字军东征 Category:中东历史.

之间耶路撒冷王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相似

耶路撒冷王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埃及富尔克 (耶路撒冷)伊莎贝拉一世 (耶路撒冷)鲍德温三世 (耶路撒冷)鲍德温四世麻风病耶路撒冷国王梅利桑德 (耶路撒冷)拜占庭帝国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埃及和耶路撒冷王國 · 埃及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 查看更多 »

富尔克 (耶路撒冷)

#重定向 富尔克 (耶路撒冷国王).

富尔克 (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王國 · 富尔克 (耶路撒冷)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一世 (耶路撒冷)

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 I,) 又名安茹的伊莎贝拉。耶路撒冷女王(1192年至1205年在位)。父亲为阿马尔里克。1192年在其姐去世而姐夫被废而得位。曾四次结婚,最后一任丈夫为耶路撒冷及塞浦路斯国王埃莫里,埃莫里也是伊莎贝拉一世姐夫的哥哥。1205年死后由其女儿蒙费拉的玛丽继承王位。.

伊莎贝拉一世 (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王國 · 伊莎贝拉一世 (耶路撒冷)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 查看更多 »

鲍德温三世 (耶路撒冷)

鲍德温三世(Baldwin III,),耶路撒冷国王(1143年-1162年)。他是梅利桑德女王和富尔克国王的长子。1143年11月梅丽桑德王后将13岁的大儿子立为鲍德温三世,自己担任摄政。1152年鲍德温正式加冕为王,这时的耶路撒冷王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1158年鲍德温国王调解了亚美尼亚和拜占庭帝国的争斗后,1162年,鲍得温三世从北方归来后病倒了,虽然他只有33岁,而且以前身体很好,但还是于2月10日去世了,他是耶路撒冷最后的伟大国王,他的死受到了十字军骑士们普遍的哀悼。雖然鲍德温與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之侄女狄奥多拉成婚,但他没有子女;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雅法和阿斯卡隆的领主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王國和鲍德温三世 (耶路撒冷) · 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和鲍德温三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鲍德温四世

鲍德温四世(),耶路撒冷王國國王,耶路撒冷的阿马尔里克与库尔特奈的阿格尼丝(Agnes of Courtenay)之子,即位於1174年。即位初期,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被选为摄政,王国内分为两派。以雷蒙德、医院骑士团、西顿的雷纳德、伊柏林家族和托伦的杰弗里等本地骑士为一方,以圣殿骑士团和库尔特奈(Courtenay)和吕西尼昂家族(Lusignan)等新来的骑士为另一方,1175年,安条克的雷纳德和乔瑟林从阿勒颇被释放回来,也加入了这一方。患麻瘋病的鲍德温在两派之间调停,保持着王国的稳定。 1177年11月25日,在蒙吉萨战役(Montgisard)中,16岁的鲍德温四世率领几百名骑士和数千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的三万士兵。 由于鲍德温的病情恶化,骑士们决定给他的姐姐西比拉(Sibylla)找一个丈夫,作为王位继承人。他们选择了蒙特费拉特的威廉,但威廉未能成婚,就于1177年初病故。1180年,西比拉爱上了一个来东方冒险的年轻骑士、吕西尼昂的居伊(Guy of Lusignan),二人于复活节完婚。由于雷蒙德摄政反对这门婚事,居伊作为王储,加入了另一派。 鲍德温国王的病情不断恶化,他双目失明,时常发烧,身体也在腐烂(痲瘋病的病狀)。1183年,他将摄政权交给了他的姐夫居伊。1183年居伊开始公开不服从国王。鲍德温剥夺了居伊在雅法和阿斯卡德的领地,1185年他指定自己年幼的外甥,西比拉和蒙特费拉特的威廉之子蒙特费拉特的鲍德温为王储,雷蒙德伯爵为摄政,并禁止居伊参与权力,3月鲍德温四世去世。 在鲍德温四世去世后,围绕着王位继承,国内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冲突。.

耶路撒冷王國和鲍德温四世 · 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和鲍德温四世 · 查看更多 »

麻风病

漢生病(Leprosy),又作--、癩病、癘風,醫學領域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與瀰漫型痲瘋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但傳染性並不強。感染初期並不會出現症狀,潛伏期可達5至20年。該疾病會在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與眼部出現,導致患處失去痛覺感知的能力,常造成四肢反覆損傷而需部分截肢,也可能出現虛弱與視力變差的症狀。 視不同的細菌數量,漢生病可分為兩種主要的類型:少菌型(paucibacillary)與多菌型(multibacillary)。兩個類型主要是由皮膚感覺遲鈍甚至消失的白色斑塊病變數量來分,少於五個病變稱為少菌型,多於五個則是多菌型。確診漢生病的方式有二:一是在皮膚切片下找到;二是以聚合酶連鎖反應偵測細菌DNA的存在。漢生病的感染者多為經濟狀況不佳者,並多以飛沫傳染的途徑傳播。此病傳染性並不高。 漢生病經治療後可痊癒。針對少菌型漢生病的治療是服用二胺苯碸(Dapsone)及利福平(Rifampin)六個月。而多菌型漢生病的治療則包括12個月利福平、二胺苯碸及氨苯吩嗪的療程。這些治療藥物由世界衛生組織免費提供。此外,也有其他的抗生素能被用來治療漢生病。據統計,2012年全球有189,000位慢性個案及230,000的新個案。慢性個案的數量較1980年代的五百多萬已下降 。大多數的新個案都發生在16個國家,而印度的個案數佔了其中的一半。在過去20年中,有1,600萬的漢生病患者自疾病中痊癒。 漢生病影響了人類數千年。該疾病的英文名稱起源於拉丁文的lepra,意義為「鱗片」。而漢--生病(Hansen's disease)的名稱則是起源於內科醫師格哈德·阿瑪爾·漢生。在部份國家會將病患隔離於漢生病療養院,如印度隔離了超過1,000人,中國數百人,非洲大陸也有隔離病患的情形。然而,大部分的療養院皆已關閉。漢生病在歷史上常受到,而這也是該疾病無法自我通報與早期治療的一個障礙。1954年開始,為了讓漢生病患受到重視,將每年的1月26日或離此日最近的星期天定為。.

耶路撒冷王國和麻风病 · 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和麻风病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国王

此乃1099年至1291年,耶路撒冷王国的君主和至今的耶路撒冷国王頭衔繼承人列表。.

耶路撒冷国王和耶路撒冷王國 · 耶路撒冷国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 查看更多 »

梅利桑德 (耶路撒冷)

#重定向 梅利桑德 (耶路撒冷女王).

梅利桑德 (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王國 · 梅利桑德 (耶路撒冷)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拜占庭帝国和耶路撒冷王國 · 拜占庭帝国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耶路撒冷王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之间的比较

耶路撒冷王國有223个关系,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有1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3.85% = 9 / (223 + 11)。

参考

本文介绍耶路撒冷王國和阿马尔里克 (耶路撒冷国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