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之间的区别

羅馬帝國 vs. 馬其頓王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之间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相似

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古希臘語古典时代帝国希腊亚历山大港罗马共和国羅馬帝國黑海通用希臘語波斯托勒密王國

古希臘語

λληνικὴ γλῶττα |region.

古希臘語和羅馬帝國 · 古希臘語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一个广义称谓。在这个时期中,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十分繁荣,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施加巨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古典时代起始于古希腊最早的文字记录,即公元前8-7世纪荷马史诗,一直延伸至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代的结束伴随着古典时代晚期(公元300-600年)古典文化的崩溃,欧洲历史随后进入中世纪前期(公元600-1000年)。这段历史时期涵盖广袤的领土、多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分期。后世爱伦·坡的一句诗很好的诠释“古典时代”一词的含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受到古代东方文明影响的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哲学、社会、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古典时代。这些思想被古罗马人继承和效仿。这些来自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政治、教育系统、哲学、科学、艺术、建筑有巨大的影响:从当时现存的古典时代残片中,一场巨大的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文艺复兴,各种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也在18-19世纪兴起。.

古典时代和羅馬帝國 · 古典时代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帝国

帝國,原指国家元首或统治者称为皇帝或女皇的君主制国家,但通常亦泛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往往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的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有些大的企业或被一个人控制的政治实体也被称为帝国,如商业帝国。.

帝国和羅馬帝國 · 帝国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希腊和羅馬帝國 · 希腊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Αλεξάνδρεια;科普特语:Ⲣⲁⲕⲟⲧⲉ(Rakote);الإسكندرية),又譯亞歷山卓,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省省会,地中海岸的港口、非洲重要的海港。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蹟就在那裡。今天亚历山大港有约334万居民。 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雖然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十九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港躍升為世界主要的船運及交易中心之一,蓬勃的棉花業與連接紅海和地中海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帶給這個城市豐厚的利潤。 今天的亞歷山大港靠著從蘇伊士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運輸管線成為埃及的重要工業中心。這個城市同時也有著蓬勃的觀光業。.

亚历山大港和羅馬帝國 · 亚历山大港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罗马共和国和羅馬帝國 · 罗马共和国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羅馬帝國和黑海 · 馬其頓王國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通用希臘語

Κοινὴ Ἑλληνική |region.

羅馬帝國和通用希臘語 · 通用希臘語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波斯和羅馬帝國 · 波斯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托勒密王國和羅馬帝國 · 托勒密王國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之间的比较

羅馬帝國有217个关系,而馬其頓王國有8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3.62% = 11 / (217 + 87)。

参考

本文介绍羅馬帝國和馬其頓王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