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尚和西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羅尚和西晋之间的区别

羅尚 vs. 西晋

羅尚(),字敬之,一名仲,字敬真,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蜀漢巴東太守、西晉陵江將軍羅憲侄。羅尚官至平西將軍,益州刺史,任內正遇成漢叛晉立國,屢次與成漢軍隊交戰。.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之间羅尚和西晋相似

羅尚和西晋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孫吳王戎西晋蜀汉李特晉滅吳之戰

孫吳

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孫策奠基、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且受封为“吴王”,定國號為“吳”。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在三国之中,东吴水軍最強,佔領扬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亡于西晋。.

孫吳和羅尚 · 孫吳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王戎和羅尚 · 王戎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羅尚和西晋 · 西晋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羅尚和蜀汉 · 蜀汉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李特

李特(),字玄休,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其父為李慕;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漢政權的奠基者。後來李特之子李雄稱王時,追諡李特為成都景王,等到稱帝時,再追諡為景皇帝,廟號為始祖。.

李特和羅尚 · 李特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晉滅吳之戰

晉滅吳之戰是晉朝為統一全國發動的戰爭,也是三國時期最後的一場戰爭。在晉咸寧五年(279年,吳天紀三年)十一月,晉武帝司馬炎下令大舉伐吳,次年三月十五(280年5月1日),吳主孫皓正式投降,該戰結束。戰後,晉武帝將年號改為太康,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太康之役”。 晉滅吳之戰使晉朝開創由北方平定南方統一天下的先例,戰後不久,吳國各地守軍陸續向晉國歸降,西晉成功統一全國,結束自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分裂局面。同時,晉滅吳之戰作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成功的大規模渡江作戰,在中國軍事史上同樣有著重要地位,此役創造的水陸俱進、多路並發、順流直下的戰略,對此後歷代在長江流域發生的諸多戰爭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晉滅吳之戰和羅尚 · 晉滅吳之戰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羅尚和西晋之间的比较

羅尚有36个关系,而西晋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4.44% = 6 / (36 + 99)。

参考

本文介绍羅尚和西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