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緣起和長阿含經相似
緣起和長阿含經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大缘经,帝释所问经,初期佛教,说一切有部,阿吒曩胝经,梵语。
大缘经
《大缘经》(巴利文:Mahanidan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长部》中的第十五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俱卢国时,对阿难讲述缘起法、四种记我者、七种识住和八种解脱。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大緣方便經》(第1部第60卷)、《中阿含經·大因經》(第1部第578卷)、安世高譯《人本欲生經》(第1部第241卷)和施護譯《大生義經》(第1部第844卷)。.
帝释所问经
帝释所问经(巴利文:Sakkapabh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一部经。 佛陀在王舍城外石窟中,帝释天在乾达婆青年般遮翼陪同下拜见佛陀。佛陀正入禅定。在等候时,般遮翼谈琴唱恋。之后,般遮翼向佛陀引见帝释天,帝释天告诉佛陀,迦比罗城释迦族女子瞿毗皈依佛法僧,舍弃女子心,后成为天神之子,命为瞿波。帝释天为佛陀朗诵瞿波歌。佛陀按照帝释天所问说法,之后帝释天向佛陀三呼致敬。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釋提桓因問經》(第1部第62卷)、《中阿含經·釋問經》第134经(第1部第632卷)、《帝釋所問經》(第1部第246卷)、《雜寶藏經·帝釋問事緣》卷六(第4部第476卷)。.
帝释所问经和緣起 · 帝释所问经和長阿含經 ·
初期佛教
初期佛教(Early buddhism),佛教史的最初階段,一般指從佛陀證道傳教或佛滅後開始,到根本分裂後部派佛教形成之前的歷史階段,此時的教義與釋迦牟尼原始的教義相去不遠,被認為是最初始的佛教核心教義。現存所有佛教典籍都是第三次結集之後記載下來的,因而初期佛教主要研究對象仍是部派佛教三藏。 現代佛教研究學者,又將此時期稱為原始佛教、根本佛教。這幾個術語經常被混用,學者經常賦與它們不同的定義。但亦有將根本佛教一詞用作佛陀傳道時期,而原始佛教一詞用作佛滅後100年左右的使用方法。.
说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梵語天城文:सर्वास्तिवाद,IAST:,Sabbatthivāda),简称为有部,音譯為萨婆多部,是部派佛教中上座部分出的一部。.
緣起和说一切有部 · 说一切有部和長阿含經 ·
阿吒曩胝经
《阿吒曩胝经》,(巴利文:Atanatiy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三十二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时,四天王带着夜叉军、乾达婆军、鸠盘荼军和龙军前来拜见。北天王毗沙门说,由于佛陀教导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酗酒,大多数夜叉不信奉佛法。因此其向佛陀诵阿吒曩胝经,并告诉佛陀,任何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只要记住该经,无论夜叉、乾达婆、鸠盘荼或龙前来骚扰都不会得逞。然后佛陀嘱咐比丘记住该护经。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北宋法天譯《佛說毘沙門天王經》(No.1245)。 Category:长部.
緣起和阿吒曩胝经 · 長阿含經和阿吒曩胝经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緣起和長阿含經的共同点。
- 什么是緣起和長阿含經之间的相似性
緣起和長阿含經之间的比较
緣起有98个关系,而長阿含經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4.48% = 6 / (98 + 36)。
参考
本文介绍緣起和長阿含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