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經遠級巡洋艦和走向共和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經遠級巡洋艦和走向共和之间的区别

經遠級巡洋艦 vs. 走向共和

經遠級巡洋艦是指中國清朝北洋水师在1886年向外定购的經遠和來遠兩艘裝甲巡洋艦。二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Vulcan AG)所建,每艘造價共865,000兩銀。經遠及來遠屬裝甲巡洋艦,有類似定遠級鐵甲艦佈局的裝甲堡。經遠、來遠及同時在英國訂購的致遠號、靖遠號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師後,清政府便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師採購新武器。結果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黃海海戰中,已显老态的經遠及來遠仍然是北洋水師最為「新式」的艦隻。海戰中經遠號管帶林永昇及大副、二副先後战死,經遠號亦被擊沉。而二号舰來遠號在作战後期因为嚴重的大火而基本丧失作战能力,最後在威海為日本魚雷所擊中沉沒。. 《走向共和》是中國大陸一部近代史電視連續劇,共六十集(内容等同于海外68集版《满清末代王朝》),但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只能看到五十九集。由張黎執導。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开机拍摄,2003年出品。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廿年間的中國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丁未政潮、孫中山革命起義、宋教仁案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等史事。敘事主要圍繞以下六位主角發展: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次後即被停止重播,其影碟仍被允许发行。該劇第59集中,孫文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说,在第一次播出時被刪剪。2003年,該劇在臺灣由緯來綜合台及中視以《滿清末代王朝》之名先後播出。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購得該劇集之播映權。 《走向共和》是中國歷史劇突破舊思維的一種嘗試,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與迴響。传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孙文在上海大礼堂的讲演),雖然事實上央视在播出的时候确实播放了最后孙文的演讲,但是只播放了部分内容而刪減了許多孫文痛批專制的部分,甚至被許多文章認為是在諷諭目前中共當權者;而整部戲裡在中國被删减了许多民主憲政發展的镜头,完整版在台灣的「滿清末代王朝」始可見全貌。除此之外海外未刪減正體中文版的「走向共和」亦也可見全貌。.

之间經遠級巡洋艦和走向共和相似

經遠級巡洋艦和走向共和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奕譞定遠號戰艦北洋水師直隸總督鎮遠號戰艦致遠號防護巡洋艦林永昇清朝濟遠艦慈禧太后

奕譞

醇賢親王奕譞(a;),字樸菴,別稱竹窗、蘭陽,室名為九思堂、思謙堂、退省齋、退潛別墅。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他為七王爺;母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兄为咸丰帝,谥贤。詔定稱號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 奕譞的嫡福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後來成为光绪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奕譞的長孫溥儀为清朝末代皇帝,即宣統帝。奕譞是清朝皇室任命的名义上的清末海军及北洋水师最高统帅,实际上指挥权属于李鸿章及淮军丁汝昌。.

奕譞和經遠級巡洋艦 · 奕譞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定遠號戰艦

定遠號是清朝海軍舰队北洋水師的戰艦之一,其同型艦(定远级铁甲舰)為鎮遠號。 與鎮遠號一樣,定遠號同為清廷向德國訂購的戰艦之一,於斯德丁(今波兰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為大清國北洋舰队的主力艦。在造艦合約中,原本訂明除艤裝外在完工後付運中國,但受中法戰爭影響,德國需保持中立,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才付運。定遠號於1885年10月服役,並成為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旗艦。在甲午戰爭前,定遠號曾出訪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日本方面一度為這艘強大戰艦所震懾。在大东沟海战中定远舰开炮时洋员马吉芬(“镇远”舰帮办)回忆曾和丁汝昌一同站在炮口附近突遇冷不防开炮,被炮风震倒,但在翻译时被誤作“与此桥齐飞”,长期地造成了定远的飞桥腐朽不堪的错误说法。 此艦於1895年二月十日中日甲午戰爭遭日軍魚雷擊中失去行動能力,隨即彈藥用罄,定遠號管帶(艦長)劉步蟾下令將炸艦自沉,隨後劉步蟾吞鴉片自殺。隔日,北洋海軍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

定遠號戰艦和經遠級巡洋艦 · 定遠號戰艦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又称北洋海軍、北洋艦隊,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北洋水師是清朝新式海軍四支艦隊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巨者,规模一度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然而軍事預算遭清宮廷擠壓,至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争時除噸位外已經全面落後。战后,清政府重新组建北洋水师。1909年北洋水師殘部與其他三艦隊合并,重新劃分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

北洋水師和經遠級巡洋艦 · 北洋水師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直隸總督

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9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的軍民政務,总督署驻直隶省保定府城(今保定市莲池区)。而由於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直隸總督例兼兵部右尚書右都御史,可直接上奏皇帝。.

直隸總督和經遠級巡洋艦 · 直隸總督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鎮遠號戰艦

鎮遠號戰艦是中國清朝海軍於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订购及建造的砲塔鐵甲艦—定远级铁甲舰之姊妹艦。當時有東亞第一堅艦之稱。甲午戰爭期間被日本海軍虜獲,戰後以戰列艦的身份編入日本海軍。.

經遠級巡洋艦和鎮遠號戰艦 · 走向共和和鎮遠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致遠號防護巡洋艦

致遠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为其海軍向英国订购的防護巡洋艦之一(清朝分类为“穹甲巡洋舰”)。本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本舰服役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战是在黄海海战中向日军舰队发起冲锋,并承受了日军的沉重打击,突击途中爆炸沉没。 本舰沉没时,管带邓世昌拒绝获救,而选择了与其爱犬同沉。因其事迹,邓世昌与致远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象征。2013年一支搜索队伍在水下发现了本舰的残骸;2014年,有关方面在丹东港建造了一艘复制模型。.

經遠級巡洋艦和致遠號防護巡洋艦 · 致遠號防護巡洋艦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林永昇

林永--(),又名翼昇,字鍾卿,福建侯官人。清朝北洋海軍將領,左翼左營副將。1894年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為巡洋艦經遠號管帶,在戰事中被日軍炮彈擊中殉國。.

林永昇和經遠級巡洋艦 · 林永昇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清朝和經遠級巡洋艦 · 清朝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濟遠艦

濟遠號戰艦是大清帝國北洋水师在1883年向德國訂購的一艘防护巡洋舰,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Vulcan AG)所建,造價為620,000兩銀。濟遠屬穹甲巡洋艦,排水量2,355噸,航速達15節,同級戰艦只有一艘,管帶為方伯謙。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濟遠是北洋艦隊中唯一參加豐島海戰及黃海海戰兩場戰事的戰艦。在日本不宣而戰的豐島海戰中,濟遠以一敵三,艦上大副等中彈身亡。在黃海海戰中濟遠在戰事中首先脫離返回旅順,事後軍機處以管帶方伯謙臨陣退縮,將其陣前正法,斩首于旅順。濟遠在北洋水師投降後被日軍接收,編入日軍。於1904年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對開海域觸雷沉沒。.

濟遠艦和經遠級巡洋艦 · 濟遠艦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慈禧太后和經遠級巡洋艦 · 慈禧太后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經遠級巡洋艦和走向共和之间的比较

經遠級巡洋艦有35个关系,而走向共和有2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3.88% = 10 / (35 + 223)。

参考

本文介绍經遠級巡洋艦和走向共和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