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紙幣

指数 紙幣

紙幣,又稱為鈔票,粵語稱為銀紙,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特殊的紙張)印制成的特殊貨幣凭证,通常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一种货币符号。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一种货币符号,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而是由国家对其面值进行定义。相比起硬幣,紙幣的面值通常較高。.

33 关系: 假幣塑质钞票大清宝钞大明宝钞外汇储备宋朝中國一篮子货币交子会子元朝四川省硬幣紙錢De La Rue銀行飛錢香港貨幣貨幣貶值錯體鈔至正金圓券金融券金本位電子貨幣通货膨胀汇票清朝户部官票明朝

假幣

假幣是指意圖冒充由國家或他人發行,具有法償地位的貨幣,而在未經國家或政府的法律允許而仿冒製作的鈔券或硬幣,此行為稱為偽造,偽造的硬幣通常稱為假幣或偽幣,偽造的紙幣稱為假鈔或偽鈔。生產假幣是一種詐欺行為,也會造成貨幣信用受損、金融及經濟混亂的後果。 如果欠缺冒充真正貨幣的意圖,並在設計上有適當區隔者,不屬於假幣,如等,如果是個人或組織自行發行,則稱為私营货币.

新!!: 紙幣和假幣 · 查看更多 »

塑质钞票

塑质钞票指由聚合物制成的纸币,如聚丙烯(BOPP)。该类钞票可以结合许多在纸质钞票无法实现的防伪措施,例如同色异谱油墨,提高防偽印刷水平。这种钞票的制造成本是纸币的两倍,但是它的寿命却至少有纸币的4倍长。这种钞票适合于那些气候潮湿的国家,因为这些钞票不会因为沾水而破损。其也拥有比纸质钞票更加优越的使用寿命,它可以使到钞票的流通时间增长而不至于撕裂或者破损,以此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生产及更换费用。塑质钞票最早由澳洲储备银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以及墨尔本大学开发,最先於1988年被澳大利亚所使用,在1996年澳大利亚全部更换为塑质钞票。现在有许多国家或地区正在使用塑质钞票,如今已有9个国家的流通货币已经全部由纸币更换为塑质钞票,佛得角和冈比亚是最新引进塑质钞票进入流通领域的国家。.

新!!: 紙幣和塑质钞票 · 查看更多 »

大清宝钞

大清宝钞,是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由清朝官方发行的纸币。以制錢為單位,面額從250文到50千文、100千文不等。上端有「大清寶鈔」漢字,中間印著制錢文數,花紋字畫用藍色印刷。 同时发行的还有户部官票。.

新!!: 紙幣和大清宝钞 · 查看更多 »

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為“大明通行寶鈔”六個漢字。初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 《明会典》记载:“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其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图钱贯,十串为壹贯,其下--‘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伍佰文,则画钱文为五串,--如其制,而递减之。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又发行小钞5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永樂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黃金、白银买卖交易。 当时以桑皮纸印製,桑皮紙又叫漢皮紙,常用作典籍書册書頁之用,質地極其敦厚,洪武十三年(1380年)立倒钞法,允许以昏钞向国家换新钞,但要缴纳工本费。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绝无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時贬時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鈔一百貫,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正統以後,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鈔已不能通行,“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玉鏡新譚》載熹宗常以新鈔賞賜臣下。 大明寶鈔作為一種經典的中國古代紙幣非常收到收藏者的青睞,因此大明寶鈔也同時成為不法分子偽造的主要對象之一。由於真的大明寶鈔印刷技術並不複雜,無論是紙幣的紙張或者是油墨都不難仿製,現代的贗品已然可以以假亂真。大明寶鈔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狀況嚴重的影響了它的經濟價值,因此此幣的市場價值並不是很高,一般拍賣的成交價格都在五萬到十萬人民幣之間, 當時雖然生產很多,但現今發現的卻很少。.

新!!: 紙幣和大明宝钞 · 查看更多 »

外汇储备

外匯儲備,又稱外匯存底,是一个國家或經濟體的央行持有並可隨時兌換他國貨幣的資產,通常以美元計算。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指以外匯計價的總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但是,外匯儲備往往未計發行貨幣等負債,不是淨資產,不能視為可供國民直接分享的國家財富。 外匯儲備餘額(外匯存底)常被誤為是經濟力的重要指標,但發行強勢貨幣的國家或經濟體,如美國,並不需要太多外匯儲備,因其貨幣可在國際外匯市場中流通;反而一些貨幣不在國際間流通的開發中國家或開發中經濟體,出於經濟發展的考慮,或政治上的需要,需要握有大量外匯儲備以适应國際市場及政治情勢的波動。此外,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外匯儲備的多寡,也受其貨幣政策的影響:實施固定匯率或聯繫匯率的國家或經濟體,通常需要握有較充裕的外匯儲備以穩定匯率。.

新!!: 紙幣和外汇储备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紙幣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紙幣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一篮子货币

一籃子貨幣(currency basket,又稱貨幣組合、一籃通貨)是具有不同權重的所選貨幣的組合,通常用於降低匯率波動的風險。 例如歐洲共同體成員國使用的貨幣歐元。 另一個例子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

新!!: 紙幣和一篮子货币 · 查看更多 »

交子

交子,是中國北宋時四川流行的票據和紙幣,是世上最早“正式”发行的纸币。交子是古代四川俚語,有票券、憑証的意思,其中「交」解作雙面重疊印刷。 交子又有“官交子”和“私交子”之分,私交子是民間流行的票據,官交子是朝廷成立交子務後的官方紙幣。.

新!!: 紙幣和交子 · 查看更多 »

会子

会子是中國南宋時的紙幣,紹興三十年(1160年)於臨安首度發行。.

新!!: 紙幣和会子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紙幣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紙幣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硬幣

幣一般是指以堅硬的物料(通常是金屬)製成的貨幣。相對紙幣,硬幣的面值通常較低。一般貨幣用途的硬幣是由非貴重金屬(如銅、鎳)鑄造,由政府發行,一般為辅幣,其面值通常是靠法律規定。在一些地區,隨著各種諸如八達通般的電子收費系統的流行,硬幣的使用已越來越少。 也有非貨幣用途的硬幣,如古中國的花錢、紀念幣、遊戲代幣等。收藏性的硬幣則多以貴重金屬(如金、銀)鑄造,這些硬幣帶有內在的價值,因此其價格與發行者無大關係。.

新!!: 紙幣和硬幣 · 查看更多 »

紙錢

紙錢又稱冥紙、冥錢、冥鏹、陰司錢、陰司紙、金銀紙(金紙、銀紙)、紙楮等,琉球語稱為打紙(打チ紙、ウチカビ)或紙錢(紙錢、カビジン),是東亞傳統祭祀鬼神、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燒紙錢(金銀紙)一般上是道教或中國民間信仰的宗教習俗。 大多數紙錢是必須用火焚化的。不過有幾種不必焚燒的紙錢,如墓紙即為其一。古代墓祭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繼承古俗,現代墓紙也不用燒,掃墓時用碎石子、土塊壓在墳墓上,代表有主墓地及修繕墳墓之意。在死者喪事、移動棺材時,也有家屬會將紙錢灑在道路、河川上,以供路上、河川的鬼神花用,避免刁難死者亡魂,稱為「買路錢」。早时每至險阻、意外頻生之地,則會沿路丟灑紙錢,以安山川神鬼,枉死孤魂,避免其惡作劇甚至捉拿替身。另也有人在棺材中放入紙錢陪葬的。.

新!!: 紙幣和紙錢 · 查看更多 »

紙是任何纖維經排水作用後,在簾模上交織成薄頁揭下乾燥後的成品。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紙、複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紙發明源於中國,它的出現與普及讓人類的知識得以方便地被保存及迅速地被傳播,對於人類文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 紙幣和纸 · 查看更多 »

De La Rue

#重定向 德拉鲁公司.

新!!: 紙幣和De La Rue · 查看更多 »

銀行

銀行是以支付、存款、储蓄 、貸款、电汇等業務,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新!!: 紙幣和銀行 · 查看更多 »

飛錢

中國歷史上的一種匯票,是唐宪宗时代产生的一种汇兑制度,当时经济日益发展,铜钱数量不足,當時黃金、白銀流通量少,加上铜钱笨重携带不便,因而产生此种汇兑方式: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節度使、诸道进奏院或者富豪門閥等單位,單位開立票券,商人可携券到其它地区的辦事處取钱。 这种汇兑方式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减轻了商人貿易時携带钱币的不便。由於飞钱輕便,又有一些官員或富豪的保證,在大額交易時,有些商人會直接使用飞钱,故飞钱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纸币雏形,比宋代交子要早两百年,到了宋代纸币才开始作为一种地方货币由政府在四川发行。.

新!!: 紙幣和飛錢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紙幣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貨幣

貨幣,稱錢財,是人们为提高交易效益,对一种媒介达成的共识。货币形式有贝壳粮食等自然物、金属纸张等加工品、银行卡信用卡等磁条卡、以及移动支付加密货币等APP。货币属性因某种经济体系兴衰而演变,礼物经济的兴起衍生出实物货币;商品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货币;金权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共享经济的兴起衍生出超主权货币。货币价值决定于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效率,目前,全球还处于金权经济为主的市场体系,信用货币效率最高。Campbell-Kelly, page 21 由于人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中,能用不同的媒介能达成各种共识,例如,战国时期楚国的泥质金饼,现在美国监狱里的香烟货币,令学术界对货币的定义争论不休。有人提出两种定义方法,归纳法:根据货币的显著特征下定义;实证法: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规定不同层次的货币。商品经济中,货币是主权国家或者同一经济体内衡量物资与服务价值(物价)的指标,也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 貨幣还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T.H. Greco.

新!!: 紙幣和貨幣 · 查看更多 »

貨幣貶值

貶值或貨幣貶值是指某一特定貨幣價值下降,此價值一般會以兌換為其他貨幣單位後的金額為準,意指價格下降或是價值減少。 貶值的反義詞是升值,是指貨幣的價值上昇。貨幣的升值或貶值會影響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也會反映在匯率上。 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不同,通貨膨脹是指某一特定通貨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即購買力)減少。 貨幣貶值後,需用較多的本國貨幣兌換等值外幣,因此不利於進口,也會造成國內進口商品物價的上漲。不過對於商品出口而言,因為等值本國貨幣所對應的外幣下降,對於出口有利。.

新!!: 紙幣和貨幣貶值 · 查看更多 »

錯體鈔

#重定向 錯體鈔票.

新!!: 紙幣和錯體鈔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交鈔.

新!!: 紙幣和钞 · 查看更多 »

至正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新!!: 紙幣和至正 · 查看更多 »

金圓券

金圓券是中國在1948年8月至1949年間的法定貨幣,流通範圍為除臺灣省外的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區域。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由於發行準備不足以及未嚴格實行發行限額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而聞名。金圓券發行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黃金、外幣兌換。規定每圓金圓券的含金量為0.22217克,但不能兌現。以金圓券1圓折合法幣300萬元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並用以強制收兌民間金銀外幣。特別是城市的中產階級所受的經濟損失極巨,令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原來最重要的支持者,亦是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迅速失敗的原因之一。金圆券发行失败后,中华民国政府随即发行银圆券,但迅速在流通中被拒收,其后两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陸續用人民幣作價收回。.

新!!: 紙幣和金圓券 · 查看更多 »

金融券

#重定向 银行券.

新!!: 紙幣和金融券 · 查看更多 »

金本位

金本位是一種贵金屬貨幣制度,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含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 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新!!: 紙幣和金本位 · 查看更多 »

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英文:Electronic money,臺灣又稱電子票證;部分地区又稱塑膠貨幣),是指以数码记账的方式代替使用現金交易的货币系統。电子货币有效提高交易的效率与安全,例如消费者无须携带大量现金,商户同时无须人手点算现金。交易过程主要通过金融机构或P2P系统来完成,故安全性极大的提高。.

新!!: 紙幣和電子貨幣 · 查看更多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新!!: 紙幣和通货膨胀 · 查看更多 »

汇票

汇票是一种票据,它是一种委付证券,基本的法律關係最少有三個人物,發票人、執票人與付款人。發票人簽發匯票給執票人,並委託付款人向執票人付款。.

新!!: 紙幣和汇票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紙幣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是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由朝廷戶部发行的纸币。以銀兩為單位,分成1兩、3兩、5兩、10兩、50兩等若干種面額。形似大明寶鈔而略小,上端有「戶部官票」滿文、漢字,中間印著銀兩數目,花紋字畫用藍色印刷,銀兩數目用大字墨戳。 同时发行的还有大清寶鈔。.

新!!: 紙幣和户部官票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紙幣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紙鈔纸币纸钞鈔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