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之间的区别

米格-17战斗机 vs. 米格-29戰鬥機

米格-17战斗机(北约代号“壁画”)是一款由苏联米高揚設計局研制和生产的战斗机。它是一架单引擎战斗机,其基本型号只有一名飞行员,中單翼。此外它还有可伸缩的起落架和加压座舱。它是基于米格-15战斗机的经验研制的。此款戰機除了蘇聯以外還授權大量共产主义国家進行量產因此有众多不同的衍生型。它后来被米格-19战斗机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仿製的米格-17稱為殲-5。. 米格-29(Микоян МиГ-29),蘇聯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於1970年代設計的雙發高性能制空戰鬥機,同時期開發之戰機亦有Su-27,目的為對抗美軍之同期先進戰機F-15。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支點」(Fulcrum)。.

之间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相似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彈射椅後燃器公升公里副油箱米格-15战斗机米格-17战斗机米格-19战斗机米格-21戰鬥機纏鬥翼面負載马赫苏联F-4幽靈II戰鬥機战斗机海湾战争

彈射椅

彈射椅,或稱彈射座椅,是軍用飛機及載人太空船飛行員用的座椅,可在緊急情況下將飛行員彈離飛行器並使其安全着陸的航空救生設備,太空船通常是配備逃逸塔,直接將乘員艙帶離火箭,部分超音速轟炸機也是將駕駛艙整個射出。 彈射椅由德國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發明,當時製造商已預算將來戰鬥機逃脫成功率因高速而越來越低(有可能在墜落途中駕駛員用傳統逃生方式時會被螺旋槳打到),會影響到飛行員的作戰士氣,故開始研發合適的救生設備。彈射椅初採用壓縮空氣作彈射動力,但發展氣密保持技術的困難和動力不足都讓此類首款「0代彈射椅」終告失敗。及後科學家利用火箭動力,成功研發「一代彈射椅」。此款彈射椅約在1943至1944年量產,第一批被安裝的飛機應該是He-162、He-219、Do-335(最先裝的可能是He-162)。及至現代,彈射椅已為全自動程序裝置,飛行員只要拉動彈射手柄,從座椅彈出至乘降落傘着陸全都會按程序自動完成。 現在比較知名的戰鬥機彈射椅為美國古德里奇ACES II、英國馬丁貝克出品的產品與俄製K-36系列。 Category:飞机部件 Category:椅子 Category:安全設備.

彈射椅和米格-17战斗机 · 彈射椅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後燃器

加力燃烧室,又译作后燃器(afterburner),是喷气发动机的附加装置之一,常见于军用飞机。原理是在发动机喷出的气流中注射入燃料。由于气流温度很高,燃料即时燃烧,膨涨而产生额外推力。.

後燃器和米格-17战斗机 · 後燃器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公升

1-公升-等於邊長為10公分立方體的體積1公斤的水,在3.98 °C時體積約為1-公升- --,通常簡稱為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號為l。過去曾經採用小寫手寫體\ell作為符號,但由於印刷不方便,所以改用大寫印刷體L。公升本身不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但它是米制单位,而且是接受與SI合併使用的單位。 最初的法国米制系统以公升作为基本单位。litre是从更舊的单位发展而来。litron来自于拉丁语转译的希腊语,大约等于0.831公升。公升在后来的几个米制系统内也使用过,是国际单位制接受的的非SI单位。, p. 124.

公升和米格-17战斗机 · 公升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公里和米格-17战斗机 · 公里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副油箱

副油箱是指在飛機機身以外攜帶燃料的空間,常見的稱呼還有輔助燃料箱。副油箱是為了延伸飛機的航程或者是滯空時間,在空中加油技術普遍以前,這是唯一的途徑。目前僅有軍用飛機使用。.

副油箱和米格-17战斗机 · 副油箱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米格-15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МиГ-15,拉丁字母转写:MiG 15)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北约给予的绰号是“柴捆(Fagot)”,是苏联第一代战机的代表。据统计,米格-15战斗机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米格-15战斗机和米格-17战斗机 · 米格-15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米格-17战斗机

米格-17战斗机(北约代号“壁画”)是一款由苏联米高揚設計局研制和生产的战斗机。它是一架单引擎战斗机,其基本型号只有一名飞行员,中單翼。此外它还有可伸缩的起落架和加压座舱。它是基于米格-15战斗机的经验研制的。此款戰機除了蘇聯以外還授權大量共产主义国家進行量產因此有众多不同的衍生型。它后来被米格-19战斗机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仿製的米格-17稱為殲-5。.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17战斗机 ·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米格-19战斗机

米格-19战斗机(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19)是苏联米高扬-古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双发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苏联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也是苏联第一种量产的超音速战斗机。北约代号农夫(Farmer)。中华人民共和国仿製的米格-19稱為殲-6。.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19战斗机 · 米格-19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米格-21戰鬥機

米格-21戰鬥機(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1)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于19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戰鬥機。北約代號為魚床/魚窩(Fishbed)。苏联飞行员给它的外号是“三角琴”、波兰人则称它为“铅笔”。米格-21(包含仿製、改良型)可能是二十世紀產量最多的噴气式戰鬥機,越南戰争是它最廣為人知的戰場,曾與美國人的F-4戰機一較高下;在中東地區跟以色列也是頻頻交手,其他如南北葉門戰爭、印巴戰爭也看得到米格-21的蹤影。至今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躍在世界上,並有許多現代化升級套裝,被戲稱是戰機界的AK-47。 例如許多國家如苏联、以色列,看中米格-21巨大的生產量,紛紛替各國米格-21提出各種改良甚至性能增強的方案。除了蘇聯製造出口的米格-21以及東歐國家仿製的產品外,中國的米格-21走入了另一條發展道路,一是殲-7(F-7),早期是仿製蘇聯系統,並曾跟美國的U-2交手過,1980年之後,採用新式航電以空中纏鬥為主要任務的殲-7M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高度評價,二是殲-8系列(F-8),殲-8-I(F-8I)看起來像是超大号的米格-21,殲-8-II(F-8II)則是改成類似米格-23的進气道配置,主要作為本土防空攔截之用。F-8II在2001年與美國P-3C的撞機事件中聲名大噪。.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1戰鬥機 · 米格-21戰鬥機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纏鬥

纏鬥(又名:空中格斗)是描述兩架軍用飛機在近距離戰鬥的型態,大多數的場合是描述兩架或者多架戰鬥飛機企圖擊落或者威脅對方的空中戰鬥作為。纏鬥的英文原文為Dogfight,有直接翻譯為狗鬥,此名詞的最早運用可能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兩架軍用飛機為了進入對方尾部的範圍,這種過程看起來很像兩條狗在互相追逐對方的尾巴。 纏鬥衍生的戰術與訓練開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發展至巔峰。雖然進入了飛彈時代,許多空中戰爭利用雷達的協助,在相當遠的距離就能夠發現,並且攻擊其他軍用飛機,纏鬥仍然是一項很重要的訓練項目,而且纏鬥在意義上涵蓋的作戰距離也比較以前更高。.

米格-17战斗机和纏鬥 · 米格-29戰鬥機和纏鬥 · 查看更多 »

翼面負載

翼载(Wing loading)是飞机重量与机翼参考面积的比值。《飞机总体设计》 顾诵芬 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10129171其中飞机的重量多选择正常起飞重量。而机翼的面积则选择包含部分机身的机翼参考面积。翼载是决定飞机机动性能、爬升性能和起降性能的关键参数。《航空名词浅释》-国际航空编辑部 1976年也是设计一架固定翼飞机时,最开始需要确定的参数之一。一般来说较小的翼载有利于提高机动性,而较大的翼载则有利于高速飞行和降低阻力。.

米格-17战斗机和翼面負載 · 米格-29戰鬥機和翼面負載 · 查看更多 »

马赫

赫(Mach number)是表示速度的量词,又叫馬赫數。一马赫即一倍音速:馬赫數小於1者為次音速,馬赫數大於5左右為超高音速;馬赫數是飛行的速度和當時飛行的音速之比值,大於1表示比音速快,同理,小於1是比音速慢。 其中U為流速,C為音速。音速為壓力波(聲波)在流體中傳遞的速度。馬赫數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奧地利學者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 马赫一般用于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不同的条件而不同,因此马赫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单位,每“一马赫”的具体速度并不固定。在低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低些,一马赫对应的具体速度也就低一些。因此相对来说,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马赫数。 1947年10月14日,耶格尔驾驶X-1试验飞机在加州南部上空脱离B-29母机,上升到一万二千公尺高空,并在此高度上达到每小时1078公里的速度,首次突破音障,超过了一马赫。 當馬赫數Ma1.0,稱為超音速流(Supersonic flow),此類流況在航空動力學中才會遇到。 任何超過音速移動的物體會從頭部向後產生錐狀的能量震波(速度越高錐角越小),其力量可能會破壞接觸物體,而且會摩擦製造高溫,因此其體型設計必須盡量限制在錐狀震波的範圍內,同時要採用高抗熱性的材料。 在地表的速度換算相當於一馬赫≈1225km/h,767mph,1125ft/s。飛行物在相同的速度下,其馬赫會因所在高度空氣的音速不同而有差異;高度越高,音速越低,而使得馬赫越高,因此高空飛行的速度會降低以免產生衝擊。.

米格-17战斗机和马赫 · 米格-29戰鬥機和马赫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米格-17战斗机和苏联 · 米格-29戰鬥機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F-4幽靈II戰鬥機

F-4鬼怪II(F-4 Phantom II)是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截擊機/戰鬥轟炸機,最初是由美國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由於受到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期望海空軍採用共通機體的壓力,美國空軍在1961年同意測試之後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同時採用,成為美國少見同時在海空軍服役的戰鬥機。越南戰爭期間,F-4除了作為海空軍的主要的制空戰鬥機以外,也在對地攻擊、戰術偵察與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等任務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F-4於1960年服役,1970和1980年代成為美國空中力量的主力。取代F-4的是新一代的戰鬥機,如空軍的F-15「鷹」式戰鬥機、F-16「戰隼」式戰鬥機,海軍的F-14「雄貓」式戰鬥機,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美國空軍使用的F-4G 野鼬機與RF-4C偵察機參加了波斯灣戰爭,稍後於1996年退役,一部分F-4在退役之後改裝為QF-4無人靶機。此外,F-4曾經出口到11個國家,以色列空軍的F-4參加了多次中東戰爭,伊朗空軍的F-4參加了兩伊戰爭。F-4目前仍在7個國家的空軍擔任一線作戰任務,。 F-4的生產從1958年一直到持續到1981年,總產量5,195架,在西方戰鬥機中僅次於F-86「軍刀」式戰鬥機(產量約10,000架)。.

F-4幽靈II戰鬥機和米格-17战斗机 · F-4幽靈II戰鬥機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战斗机

戰鬥機(Fighter aircraft)係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機槍手,但會使機槍的射速變慢。 過往的戰鬥機根據用途又細分為殲擊機與攔截機(Interceptor)。殲擊機即大眾熟知的傳統戰鬥機,用途是消滅敵方軍用飛機、控制空域,掌握制空權可避免己方地面受到攻擊,亦有利於己方攻擊敵方地面。由於殲擊機隨時可能進行空中纏鬥,對機動力、運動性能的要求遠高於其他機種。攔截機的用途則是在敵方轟炸機和偵察機進入己方空域前,以其速度和爬升能力爭取時間及高度優勢並將其摧毀。由於攔截機是針對飛行高度較高的轟炸機與偵察機,在設計上以爬升率和飛行速度為優先。二次大戰後,有鑑於原子彈的威脅,許多國家一度將攔截機視為與殲擊機同等重要的機種。不過由於飛彈科技的成熟,以及超音速巡航的出現,攔截機的功能已可通過殲擊機配備飛彈來滿足,成為現今趨勢之多用途戰機,不再發展專門的攔截機。.

战斗机和米格-17战斗机 · 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海湾战争和米格-17战斗机 · 海湾战争和米格-2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之间的比较

米格-17战斗机有104个关系,而米格-29戰鬥機有12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7.02% = 16 / (104 + 124)。

参考

本文介绍米格-17战斗机和米格-29戰鬥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