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籠民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籠民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之间的区别

籠民 vs. 香港電影金像獎

是一部於1992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張之亮執導,喬宏、黃家駒和廖啟智主演。 本片以香港特有的旧式男子公寓籠屋住客为题材,表现繁华国际大都市中,被社会遗忘的老弱低下层人士生活。作为一部小市民社会讽刺群戏,堪称关注低下层人民疾苦的“写实电影”典范之作。获得第12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和男配角(廖启智)四个大奖。本片因為有多段粗言對白,而被列為三級片,即禁止十八歲以下人士觀看。本片亦是香港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主音歌手黃家駒意外死亡前最後一部參與的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電影界一個重要獎項,為亚洲地区重要电影獎項之一。秉承「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產片』(香港電影)」的信念,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香港文化代表風靡全球,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成爲華語電影指標之一。.

之间籠民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相似

籠民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吳滄洲廖啟智張之亮喬宏粤语香港電影胡楓陳德森泰迪羅賓

吳滄洲

吳滄洲,香港編劇,原籍福建,在1970年代成為電影編劇,1993年吳滄洲憑與張之亮、黃仁逵聯合編劇的《籠民》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1996-1998年任職於亞洲電視為《肥貓正傳》、《我來自潮州》等劇集擔任編審。.

吳滄洲和籠民 · 吳滄洲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廖啟智

廖啟智(Dick Liu Kai Chi,),綽號婚前稱智仔,婚後改稱智叔,香港知名实力派演員,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全職講師,其妻是前無綫電視(TVB)女藝員陳敏兒。.

廖啟智和籠民 · 廖啟智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張之亮

張之亮(Jacob Cheung Chi-Leung,)香港電影導演、编剧。凭1989年的《飛越黃昏》获得第9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电影和编剧奖,凭1992年电影《籠民》获得第12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电影、导演和编剧奖。.

張之亮和籠民 · 張之亮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喬宏

喬宏(Roy Chiao,),香港著名資深演員,曾獲得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喬宏和籠民 · 喬宏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籠民和粤语 · 粤语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籠民和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胡楓

胡楓(Bowie Wu,),原名胡繼修,香港實力派演員,現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他1953年考入大成公司,並開始他的電影生涯。第一部作品是《男人心》,也是令他一夜成名的作品。及後與多位當紅女星合作,1960年代後期與蕭芳芳合作過不少歌舞片,舞藝精湛,有「舞王修」之稱,至今仍為人賞識。 胡楓至今在影視圈地位崇高,人緣極佳,80歲時無綫電視為其舉行《人生80勁楓Show》,獲得多名影視明星及名人撐場。.

籠民和胡楓 · 胡楓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陳德森

陳德森(Teddy Chan,),香港電影導演,作品包括有《十月围城》、《特務迷城》等。其因《十月围城》获得201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导演及第5屆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年度杰出导演。.

籠民和陳德森 · 陳德森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泰迪羅賓

泰迪羅賓(Teddy Robin,),本名關維鵬,香港知名歌手、詞曲作者、電影人、以及演員。1960年代參與著名唱片騎師Uncle Ray的電台表演節目後,備受唱片公司欣賞,以身形短小的形象(身高不到一米五,駝背)而深入民心。關楚耀是他的侄兒。 據泰迪羅賓於亞洲電視《今夜不設防》訪問透露,他因為小時候跌斷腰骨且未及時醫治,結果有三年於養和醫院接受治療,亦因此不能再增高。 泰迪羅賓熱愛搖滾音乐,游走美加兩地 香港演藝人協會 2010年6月30查閱。1960年代,泰迪羅賓帶領的 是當時的頂尖樂隊,因此成為全香港第一位華人rockgroup的主音歌手。1970年代末,回港從事电影音乐、發掘譚詠麟、电影演員,後來轉居幕後,成為导演、监制、电影製作、出品人,是當時新藝城電影公司的重臣,但他仍然參與歌唱表演,主唱電影主題曲《點指兵兵》,在香港电影界累積不少的經歷。 泰迪羅賓約於1990年代后淡出;直至2010年復出幕前,一口氣接下《打擂台》、《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東風破》三齣電影,更憑《打擂台》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和最佳配乐奖,亦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次年再憑《東風破》獲得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影帝殊榮。值得一提的音樂作品是概念大碟《天外人》,歌詞由潘源良一手包辦,是香港流行樂壇罕見的故事性組曲。.

泰迪羅賓和籠民 · 泰迪羅賓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籠民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之间的比较

籠民有28个关系,而香港電影金像獎有6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1.39% = 9 / (28 + 619)。

参考

本文介绍籠民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