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谭震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谭震林之间的区别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vs. 谭震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2885人,任期由1975年1月至1978年2月。 1970年3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由周恩來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的決定》及關於四屆人大代表名額分配問題的兩個協商方案。會上,對《決定》和兩個協商方案作了說明。次日,致信毛澤東、林彪,報告政治局商議情況,並提出:代表中非中國共產黨黨員者不應少於百分之四十,愛國人士不應少於一百人,洛甫、稼祥等均需安排。同日,毛澤東批示:同意中央的部署。林彪批示:完全同意主席批示。. 谭震林(),别名梅城,湖南攸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有“谭老板”的雅号。 谭震林早年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十二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后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之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谭震林相似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谭震林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叶剑英宋庆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康生张鼎丞张春桥徐向前粟裕聂荣臻譚啟龍许世友邓小平林彪李富春李先念江华 (政治人物)江青朱德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叶剑英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叶剑英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 在国共内战时期,她堅持孙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对中国国民党“清党”。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1981年,她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士。同年,她因病于北京逝世。.

宋庆龄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宋庆龄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其职权由党代会转移到中央委员会,再转移到中央政治局,最后转移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即党代会职权实现了三次转移,因前三者均无常设机构履行其职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从1927年5月的五届一中全会开始设立。1943年4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规定: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军各机构则是它的办事机构和执行部门。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成员称“中央政治局委员”,或“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局委员一般都在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国家机构、中共中央各部门或各省市的党政机关担任主要职务,按惯例可以被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提名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省部级正职人选也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属于国家级正职的一级领导职务,而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补委员属于二至三级干部。 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废除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职务开始,政治局委员的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简体)”,不同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按担任者党内地位的排名方法。.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康生

康生(),原名张宗可,字少卿,乳名張旺,曾化名趙容、張溶,笔名鲁赤水,是一位出身山東諸城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他也是助紂為虐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關鍵人物,後被列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康生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康生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张鼎丞

张鼎丞(),又写为张鼎亟,原名张福仁,福建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于1928年领导永定暴动,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土地人民委员、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抗战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中共中央党校二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文革期间受迫害,后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因病逝世。.

张鼎丞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张鼎丞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张春桥

张春桥(),山东菏泽巨野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政治人物,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委、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等要职,被认为“四人帮”之一。.

张春桥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张春桥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徐向前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徐向前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粟裕 · 粟裕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聂荣臻 · 聂荣臻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譚啟龍

谭启龙(),江西永新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永新县天龙山游击队通信员、少共县西北特区书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县少先队队长,湘贛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省少先队总队长;中央苏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高级班学员、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巡视员;湘鄂赣省少先队总队长,湘鄂赣省委常委、少共省委书记,鄂东南特委书记、西北军分区政委,湘鄂赣省教育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湘鄂赣特委常委、青年部部长,湘鄂赣驻平江办事处主任,江西赣东北特委书记;苏皖特委书记,苏皖区党委书记,皖南特委书记;华中局驻上海闽浙赣皖联络站负责人;浙东区党委书记,浙江三北游击司令部政委、新四军浙东纵队政委、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政委,浙东参议会议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新四军、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政委;中共江南工委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政委。 中共建政后,历任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省委书记、省人民委员会主席,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政委。一九五四年四月起,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主持工作,先后任山东省委第二书记,山东军区第一副政委,第一、二、三届山东省政协主席,济南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和迫害。一九七〇年三月任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委书记。一九七二年四月任浙江省委书记(主持工作)、浙江省革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一九七七年二月任青海省委第一书记、青海省革委会主任、青海省军区第一政委、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任四川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二政委、四川省军区第一政委,省委常委、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一九八五年九月、一九八七年十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谭启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二零零二年一月二十二日,谭启龙同志在济南逝世,享年九十岁。.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譚啟龍 · 譚啟龍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许世友

许世友(),原名释友,字汉禹,法号永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乘马岗镇(今属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许世友出身贫苦农村,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出家並學習中國武術,拜雲游武僧「林子金」為師,因思念老母決定歸家還俗,只憑一條哨棒打出由全寺僧人所擺之「木人陣」,少林方丈妙興禪師親送其銀元離開。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职,曾任第四军军长。长征到达陕北后,因批判张国焘的缘故而一度计划脱离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许世友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许世友 · 许世友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邓小平 · 谭震林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林彪

林彪(),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號育容、育榮、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義,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平定东北、中南战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後,他成为中共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但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陷入与江青等人的权力斗争,加上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而与毛泽东的关系破裂,旋即失势。1971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被绑架和迫害,,所乘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境内,机上全员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林彪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林彪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李富春

李富春,字任之,男,湖南长沙人。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富春早年到法国勤工俭学,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与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李富春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李富春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李先念

李先念(),乳名全伢,号克念,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李先念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李先念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江华 (政治人物)

江华(),原名虞上聪,曾用名黄琳、黄春圃。瑤族,湖南省江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法学家。 江华早年曾任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共闽西特委秘书长、福建省委常委、红五军随营学校政治教员、红五军一师政委、红三军团捕蒋突击队政委、红六师政委、红三军团五师政治部主任,参与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辽东省委第二书记、辽东军区第二政委、中共中央辽东分局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中共安东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南京军区第五政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主持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

江华 (政治人物)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江华 (政治人物)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江青

江青(),中国现代政治人物、演员、文艺理论家、摄影家、共产主义者。本名李進孩、李雲鶴,生于山东诸城,是毛泽东的第四任妻子(毛为其第三任丈夫),“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四人幫”之首。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年輕時從事戏剧和电影表演;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延安,後與中共領袖毛澤東結婚(结婚时毛泽东尚未与妻子贺子珍办理离婚手续)。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毛泽东的默许下開始活躍於中國政治舞臺,与姚文元、王洪文、张春桥并称“四人帮”。1976年在毛澤東病逝後被中央政治局抓扣审查,1977年7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被公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自殺身亡。 其藝名江青并非毛澤東取自唐代著名詩人錢起《湘靈鼓瑟》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而是早在奔赴延安之初已经起好。在此之前江青的艺名为“藍蘋”,改名“青”意味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江青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江青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朱德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朱德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谭震林之间的比较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有770个关系,而谭震林有1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2.03% = 18 / (770 + 117)。

参考

本文介绍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谭震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