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之间的区别

第二次国共内战 vs. 西昌县 (清朝)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西昌县,清朝时设置的县。今西昌市前身。 雍正六年(1728年),设立宁远府。建昌卫改西昌县。为宁远府附郭县。治所在宁远城(城厢镇,今西昌市城区)。清朝时评价:冲、繁。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1913年又废府置县,属中华民国四川省。1938年,属西康省。 1939年二月,曾在此处设置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西昌行辕。1949年12月,第二次国共内战已接近完结。民国政府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移驻西昌。此时,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试图守住西昌,曾派其子蒋经国作为总统特使飞抵西昌。1950年3月,解放军西南军区以第62军184师和第15军44师为主力,及第14军的两个团分两路发起西昌战役。26日,解放军到达西昌大箐梁子。夜间,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长官胡宗南、副长官贺国光(同时任西康省政府主席)乘飞机离开西昌。27日,解放军第15军44师攻占西昌县城。当年2月重设于此的四川省政府亦随之消亡。1950年起,属西昌专区。1955年,随之划归四川省。1968年,西昌专区改西昌地区,仍隶之。1978年,改属凉山彝族自治州。1979年,改为西昌市(县级市)。.

之间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相似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中華民國政府四川省政府西康省西昌市胡宗南蔣中正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中華民國政府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政府

四川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四川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

四川省政府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四川省政府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康省 · 西康省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西昌市

西昌市(ꀒꎂꏃ Op Rro shyp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原為西昌縣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全市辖37个乡镇。在西昌北部(实际位于冕宁县境内)有全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因此西昌也被称为航天城。年均气温保持在18摄氏度,日照多达320天,亦被称为月城、小春城。.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市 · 西昌县 (清朝)和西昌市 · 查看更多 »

胡宗南

胡宗南 ,原名琴齋、字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及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胡宗南 · 胡宗南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蔣中正 · 蔣中正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之间的比较

第二次国共内战有482个关系,而西昌县 (清朝)有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18% = 6 / (482 + 26)。

参考

本文介绍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