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经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经济之间的区别

第三次英缅战争 vs. 缅甸经济

三次英缅战争(တတိယအင်္ဂလိပ်မြန်မာစစ်,英語:Third Anglo-Burmese War)爆发于1885年,战争持续了几个星期,但是少量的地方部队负隅顽抗至1887年。这是十九世纪英国侵略缅甸的第三场战争。英国最终占领了缅甸。. 緬甸是个农业国,超过六成劳动人口从事农业,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森林覆蓋達50%,林區產硬木和貴重柚木。工業有碾米、木材、石油開采、小型機械製造、礦產等部門。礦產有錫、钨、鋅、鋁、石油、鋼玉及玉石,其中紅寶石及翡翠之質量全球最高。 1940年代自英帝國獨立後,緬甸曾是亞洲富國之一,然而,由於軍人任意干涉行政(1960年代开始缅甸式社会主义國有化),甚至建立军政府,扼殺民選制度,導致緬甸人心惶惶、經濟停滯不前,加上又受到國際制裁,至2003年GDP96億美元,國民平均GDP僅180美元。緬甸工業相當薄弱,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近幾年一直在1%上下徘徊。緬甸創匯來源少,外債已高達6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只有數億美元。外匯逆差居高不下,緬甸政府根本無力還貸和實施進口替代戰略。2004年緬甸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緬幣與美元的自由市場比值到達970:1。 從長遠看,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已達 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據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顯然遠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由此可發現,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 2011年, 總統吳登盛上台, 緬甸實行全面經濟改革, 放寬投資政策, 改革稅率及法律制度, 外來投資金額由2010年的300萬美元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20億美元,比率達667%。貨幣政策的改變使緬幣升值近25%, 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8.8%,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上升至1300美元。 緬甸政府大量投資基建,耗資580億美元成立土瓦經濟特區,將與深水港為中心,佔地約萬公頃,目前緬甸政府已經和泰國建立多項合作,以後將建設水力發電廠、石化廠和煉油廠等項目,而中國、南韓和印度都表示相當的興趣要投資。期望會打造成東南亞以至印度洋地區的新經濟中心。 File:Downtownflatsyangon.jpg|首都住宅區 File:Karaweik at night.jpg|佛寺商場區 File:Market, Yangon, Myanmar.jpg|農產市集 File:General Hospital, Yangon.jpg|仰光大眾醫院 File:Yangoon-south.jpg|仰光南城公園 File:01-yangon-calles-d02.jpg|進口批貨區 File:Bagan 84.jpg|金龙百货城 File:Yangon -- Generators in front of apartment building.JPG|自備大量發電機的公寓.

之间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经济相似

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经济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缅甸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 · 缅甸和缅甸经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经济之间的比较

第三次英缅战争有22个关系,而缅甸经济有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75% = 1 / (22 + 35)。

参考

本文介绍第三次英缅战争和缅甸经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