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之间的区别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vs. 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34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よん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37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なな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从华北、华中到华南地区的战線持续扩大,战争陷入泥沼化中,为了替换下在中国第一线作战的甲种野战师团,以维持占领地的治安和警备为目的,而于1939年(昭和14年)2月7日新设立的三单位編制治安师团之一, 在豫湘桂会战中走遍了北京至曼谷,被誉为日本最能走的部队,也被称作“冬兵团”(冬兵団)。。.

之间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相似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大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陸軍大日本帝国太平洋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师 (军队)作戰序列秦郁彦第11軍 (日本陸軍)第32师团 (日本陆军)第33师团 (日本陆军)第35师团 (日本陆军)第36师团 (日本陆军)第38師團 (日本陸軍)第39师团 (日本陆军)第41师团 (日本陆军)豫湘桂会战東京大學出版會步兵昭和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华南地区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华南地区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华中地区

华中或华中地区,中国本土传统的地理大区,或称“中部地区”。 在中華民國時代,一般華中地區指長江流域的七省四市,而国民政府并无华东一说。.

华中地区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华中地区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华北地区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华北地区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大日本帝國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大日本帝國陸軍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大日本帝國陸軍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大日本帝国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大日本帝国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太平洋战争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太平洋战争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七七事变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卢沟桥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駐豐台日軍稱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攻擊城西盧溝橋。當晚10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有一名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前身之一為西北軍)拒絕。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國駐軍第二十九军奮起抵抗。翌日清晨5時許,日軍炮轰宛平城。随后发生了平津作战。第二十九軍在之后的平津作战中打輸,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区為日本佔領,第二次中日戰爭随后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七七事变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师 (军队)

师(Division)是軍事單位編制的一種,屬常備軍事組織;通常為,部隊規模比旅大、比軍團小。通常來說,一個陸軍師標準滿編介於10,000-25,000人間,同時有多種不同兵科搭配運用;因此在近代軍事中,陸軍師會被視為戰略層級的基礎運作單位。一般來說,師級單位的指揮官由少将或者准将擔任;但是在大規模陸軍的部隊中也會出現由上校擔任的師長的情況,但例子較為鮮見。 除了陸軍,蘇聯軍中的航空部隊及冷戰結束前的美國空軍體制中也有師級編制,稱「航空師」或「空軍師」;儘管其規模及任務與陸軍師不盡相同,但仍然是戰略基礎的運作單位。.

师 (军队)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师 (军队)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作戰序列

作戰序列(Order of battle,縮寫ORBAT或OOB,又譯為戰鬥序列),是軍事情報單位用以表列及分析敵軍兵力佈署的方法。作戰序列應該與戰場上預期將會遭遇到的敵方軍情狀況相關,作戰序列將會分析敵方的單位、人員以及裝備。 作戰序列也被歷史學家以及戰棋玩家用來列出參戰雙方的組織與結構。.

作戰序列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作戰序列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秦郁彦

郁彦(秦 郁彦,はた いくひこ,1932年(昭和7年)12月12日 - )是日本的歷史学者。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法学博士(東京大学、1974年)。山口县出身。因专注研究日本近現代史并发表相关研究著作等而为人所知。《日本の論点》文藝春秋1999。-->.

秦郁彦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秦郁彦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11軍 (日本陸軍)

11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日本帝國陸軍的一个軍。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7月4日編制成軍,並編入华中派遣军的作戰序列參加武漢會戰。之後,於昭和14年9月編入新設中国派遣军之下。1939年9月轉到第6方面軍轄下,部隊部署在華中方面,日本戰敗時正駐扎於華南廣西全州县。.

第11軍 (日本陸軍)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第11軍 (日本陸軍)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32师团 (日本陆军)

32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に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32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第32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33师团 (日本陆军)

33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さん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33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第33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35师团 (日本陆军)

(ニューギニアの战い) --> 第35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ご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5师团 (日本陆军) · 第35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36师团 (日本陆军)

(ニューギニアの战い) --> 第36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ろく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6师团 (日本陆军) · 第36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38師團 (日本陸軍)

是日本皇軍中一個甲種步兵師團。該師團極大地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役,包括在1941年佔領香港、在1942年初攻佔荷屬東印度群島和從1942年10月至1943年2月間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該師團試圖在盟軍手中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時遭受嚴重損失,隨後被分配到防守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新不列顛島和新愛爾蘭島,直到戰爭結束。 該師團的主要單位是第228、第229和第230步兵團。第228步兵團主要包括來自名古屋的、第229步兵團來自岐阜縣和第230步兵團來自靜岡縣的義務兵。該師團因日本皇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解除武裝而被解散。 該師團的士兵經常被指在太平洋戰爭中犯下戰爭罪行。 其中一名高級軍官,伊東武夫中將,戰後被盟軍 軍事法庭判定犯有戰爭罪行。.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8師團 (日本陸軍) · 第37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8師團 (日本陸軍) · 查看更多 »

第39师团 (日本陆军)

39师团(だいさんじゅうきゅう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9师团 (日本陆军) · 第37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9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第41师团 (日本陆军)

(ニューギニアの战い) --> 第41师团(だいよんじゅういち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41师团 (日本陆军) · 第37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41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會戰(日方稱之為「一號作戰」(一号作戦)或「大陸打通作戰」)是日本帝國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於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貫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攻勢,4月中國豫湘桂大溃败开始,37天失去38座城市。 此戰主要分為3個個階段:進攻河南中部的豫中會戰、進攻長沙的長衡會戰和針對桂林與柳州的桂柳會戰。 主要戰略目標為開通由東北經華中、華南前往中南半島的路線,以及佔領其東南方的機場,防止美國陸軍航空軍自該地起飛攻擊日軍海上交通線和轟炸本土。 為了本次攻勢,日軍投入了410,000名的士兵、800輛戰車和將近70,000匹馬,於2,400公里的戰線發動攻擊,這也是有史以來日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最後日軍成功佔領美國航空隊基地,並給予中國人力與物質上相當大的損失,但同時也因為兵力不足而無法擴張戰果,日後於中國戰場長期維持守勢。.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豫湘桂会战 · 第37师团 (日本陆军)和豫湘桂会战 · 查看更多 »

東京大學出版會

一般財團法人東京大學出版會(簡稱:東京大學出版會、英語稱為: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為東京大學出版部,屬財團法人組織。東京大學校長擔任會長,主要出版有關於東京大學各式學術活動方面的書籍刊物。總部設於東京都文京區本鄉東京大學本鄉總校區。.

東京大學出版會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東京大學出版會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步兵

步兵,文意上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於車兵、騎兵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普通步兵也需要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橡皮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除了落後與偏遠的地區,很少見到單純的徒步作戰了。 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特戰(傘兵)等都不應屬於狹義的步兵部隊。.

步兵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步兵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昭和和第34师团 (日本陆军) · 昭和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之间的比较

第34师团 (日本陆军)有42个关系,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有5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25.81% = 24 / (42 + 51)。

参考

本文介绍第34师团 (日本陆军)和第37师团 (日本陆军)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