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稗田阿禮和舊辭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稗田阿禮和舊辭之间的区别

稗田阿禮 vs. 舊辭

稗田阿禮(),生卒年不詳,是日本奈良時代貴族的雜役,亦是《古事記》的編纂者之一。. 舊辭(きゅうじ)乃是日本《記紀》二書的資料來源,記載了天皇、皇族、各氏族相關人物等的故事,惟目前已佚散不傳。.

之间稗田阿禮和舊辭相似

稗田阿禮和舊辭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古事記天武天皇太安萬侶帝紀元明天皇日本日本書紀

古事記

《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とふみ),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おお の やすまろ、太安 万侶)編撰日本古代史。和銅五年(712年)1月28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個部份。全書採用漢文寫成。.

古事記和稗田阿禮 · 古事記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名大海人皇子()。 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胞弟,参加大化革新,天智天皇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弟,但兄弟之间因皇位继嗣问题似不圆满。天智天皇死后,天武遂避难于吉野,但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之间发生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在内乱中取得胜利,翌年继位于飞鸟净御原宫。在位期间,制定了《》,修纂国史,规定八色姓(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形成律令体制,加强了天皇皇室权力的制度化。并实施了以诸皇子为中心的皇亲政治。这一方针为「鸕野讚良皇女」(即持统天皇)所继承。 他崇奉日本神道教,谥号「天渟中原瀛真人」(即是鋪满天上珠玉的瀛洲)。.

天武天皇和稗田阿禮 · 天武天皇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太安萬侶

太安萬侶(おおのやすまろ、太安万侶,生年不詳 - 養老7年7月6日〔723年8月15日〕)乃是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官。姓朝臣,名為安萬侶或安麻呂,官位從四位下、民部卿。另外,根據《阿蘇家略系譜》一書所載,他的父親為多品治。.

太安萬侶和稗田阿禮 · 太安萬侶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帝紀

《帝紀》(ていき)乃天武天皇10年(681年)天智天皇之二子川島皇子、忍壁皇子奉命編纂之書籍,紀錄皇室家譜、代代口耳相傳之事蹟等內容,惟目前已佚散不傳。.

帝紀和稗田阿禮 · 帝紀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序,又稱序言、前言、敘、緒、弁言、引等,是作品或書籍的一種依附性文章,主要介紹作品的內容、主旨,或者作者的創作過程,或對作品加以評論。若用於小說及故事以方便帶領作者進入劇情及介紹背景,又稱作序章。中國最早的序,一般認為是漢朝人為《詩經》所做的《毛詩序》以及為各詩所做的小序。 序一般位於作品之前,也可位於書後,如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即位於《史記》結尾,位於篇末的序為“後序”,通常稱為跋或後記。由作者本人寫的序為(自序),作者以外的他人所寫的序為(他序)。.

序和稗田阿禮 · 序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即齊明天皇7年-養老5年12月7日)是日本第43代天皇〔慶雲4年7月17日(707年8月18日)-和銅8年9月2日(715年10月3日)在位〕。她是一位女天皇,也是奈良时代的第一位天皇。原名阿閇皇女()。 元明天皇本是草壁皇子的妃子,姿色美豔,甚為美貌,生下一子二女,文武天皇、元正天皇、吉備皇女。草壁皇子早逝,儿子文武天皇即位後尊阿閇皇女為皇太妃,但文武天皇早亡,於是她便继承了皇位。在位7年,政绩颇多。708年(和铜元年),仿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铜开宝”铜钱,推行“蓄钱叙位法”;模仿唐都长安,建平城京(今奈良市)。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奈良时代。712年,公布国郡司政绩考核三条,獎贤罚贪。禁止地方豪强、寺院多占田野。713年,宣布废除高利贷债务,限制农民逃亡,奖励和推广养蚕业、丝织手工业,命太安萬侣完成《古事记》三卷。715年,让位于其女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和稗田阿禮 · 元明天皇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稗田阿禮 · 日本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日本書紀和稗田阿禮 · 日本書紀和舊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稗田阿禮和舊辭之间的比较

稗田阿禮有30个关系,而舊辭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7.78% = 8 / (30 + 15)。

参考

本文介绍稗田阿禮和舊辭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