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积善太后和韩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积善太后和韩建之间的区别

积善太后 vs. 韩建

何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本名不详,被后唐追尊为宣穆皇后,或以居所积善宫称积善太后,唐末皇帝唐昭宗李晔的皇后,皇子李祐(李𥙿)、唐哀帝李祚(李柷)之母。她的丈夫、她本人、她的儿子们都被后来夺取唐政权建立后梁的军阀朱全忠所害。 积善太后遇害后,唐哀帝因朱全忠所迫,下诏追废她为庶人。积善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遭到亲生儿子废黜的皇太后。. 韩建(《旧五代史》卷一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佐时,许州长社人(今河南省许昌市),晚唐军阀,最终成为篡唐的后梁的下属。他最为知名的是于乾宁三年(896年)至光化元年(898年)在自己的军部华州控制唐昭宗及在昭宗停留期间屠戮宗室亲王。.

之间积善太后和韩建相似

积善太后和韩建有(在联盟百科)33共同点: 后梁同平章事大順 (唐朝)天祐 (唐朝)宣武军节度使宦官崔胤乾寧忠武军节度使储君唐僖宗唐哀帝唐昭宗军阀凤翔节度使光化皇后王仲先王建 (前蜀)王抟篡位韓全誨行在邠宁节度使枢密使李克用李茂貞李𥙿河中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洛阳市朱温景福 (唐朝)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后梁和积善太后 · 后梁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同平章事和积善太后 · 同平章事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大順 (唐朝)

大順(890年正月至891年十二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大順 (唐朝)和积善太后 · 大順 (唐朝)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天祐 (唐朝)

天祐(904年-924年)是唐昭宗李晔开始使用的年號,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沿用。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共计4年。之后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 孙光宪《续通历》记载哀帝之后朱温又拥立濮王,改元天寿,然后禅位。这种说法与正史不合,李崇智认为这是传闻谬误。 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錢鏐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南吴太祖楊行密从904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天祐二年十一月南吳烈宗楊渥即位继续沿用,天祐五年五月(908年)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继续沿用到919年。 吴越太祖錢鏐907年五月用该年号一个月。.

天祐 (唐朝)和积善太后 · 天祐 (唐朝)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宣武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东部设立的节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为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後來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雏形。.

宣武军节度使和积善太后 · 宣武军节度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宦官和积善太后 · 宦官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崔胤和积善太后 · 崔胤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乾寧

乾寧(894年正月至898年八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乾寧和积善太后 · 乾寧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忠武军节度使

忠武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中部设立的節度使。 759年四月,设立陈郑亳节度使,九月,改为陈颍亳申节度使。 786年七月,设立陈许节度使,治许州。804年四月,建号忠武军,下辖许州、陈州。817年,增加溵州,818年,增加蔡州,822年,罢溵州。889年三月,治陈州。894年,增加汝州。900年汝州归佑国军节度使。904年复治许州。后梁改为匡国军,后唐恢复忠武军。.

忠武军节度使和积善太后 · 忠武军节度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储君和积善太后 · 储君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唐僖宗和积善太后 · 唐僖宗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唐哀帝

唐昭宣帝李柷(;),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生母何皇后。是唐朝第23位皇帝(除武曌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得年17岁,葬于温陵。 Category:李姓.

唐哀帝和积善太后 · 唐哀帝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唐昭宗

唐昭宗李晔(),姓李諱晔,原名--,即位後改名為敏,又改名曄。是唐朝第2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在位年间曾三次出逃京师长安,最终为朱全忠部所弑。 Category:李姓.

唐昭宗和积善太后 · 唐昭宗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军阀

軍閥可以定義為軍人以武力為後盾,割据一方,以保有並擴張自己的權位,忽視國家的秩序法律。以下為軍閥的定義:.

军阀和积善太后 · 军阀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凤翔节度使

凤翔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陕西省西部设立的節度使。 760年六月,设凤翔节度使,治凤翔府(岐州),下辖凤翔府、陇州。787年,兼陇右度支营田观察使。850年二月,增加秦州,894年短期领有乾州。.

凤翔节度使和积善太后 · 凤翔节度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光化

光化(898年八月至901年三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光化和积善太后 · 光化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皇后和积善太后 · 皇后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王仲先

王仲先(),唐昭宗時宦官,任神策军右護軍中尉。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因为唐昭宗酒后砍杀宫女,王仲先聯合左軍中尉劉季述、樞密使王彥範、薛齊偓等人挾宰相崔胤等召百官署狀同意,以“廢昏立明”為由,發動宮廷政變,王仲先、劉季述在乞巧楼面对唐昭宗,用手杖在地上划,数落皇帝的罪责,说某月某日某事皇帝没有听他们的。之後將昭宗及何皇后鎖進少陽院,從牆穴傳送飲食,迎皇太子李裕監國,随之擁立太子繼位,以昭宗為太上皇。 崔胤联络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大年三十杀死了王仲先。带着他的头颅到了东宫门,大呼:“逆贼王仲先已斩首讫,请陛下出宫慰谕兵士。”宫人破门,皇帝与皇后方得出。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初一,孫德昭有發兵打敗了劉季述,周承晦擒劉季述等,劉季述、王彥範為亂梃所斃,薛齊偓投井自殺,誅其黨二十餘人,昭宗重新復位,詔令太子重回東宮。.

王仲先和积善太后 · 王仲先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王建 (前蜀)

前蜀高祖王建(),字光圖,五代十國时期前蜀開國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王建 (前蜀)和积善太后 · 王建 (前蜀)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王抟

王抟(《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字昭逸,爵封鲁国公,中国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的895—900年间为宰相。光化三年(900年),他有权势的同僚宰相崔胤诬告他勾结宦官,他被昭宗賜死。.

王抟和积善太后 · 王抟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积善太后和篡位 · 篡位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韓全誨

韓全誨(),唐代宦官。 宦官韓文約的養子,任右神策軍護軍中尉,與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有深交,天復元年(901年)幽禁唐昭宗,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駕。昭宗被韓全誨等劫持至鳳翔(今陝西寶雞),朱全忠督兵五萬包圍鳳翔,与茂贞军战于虢县西槐林驿,“大败岐军,横尸不绝,鲍气闻于十里”。天復二年(902年)冬,鳳翔大雪,城中食盡,死者不計其數。天復三年(903年),正月六日,李茂贞请昭宗诛宦官“四贵”,中尉韩全诲、张彦弘、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四人被斩首,以宦官第五可範續任左军中尉,仇承坦为右军中尉,王知古为上院枢密使,杨虔朗为下院枢密使。是夜,又斩殺神策都将李继诲、李彦弼等二十二人,茂貞亦斬其義子凤翔裨将李继筠。次日李茂貞以韓全誨等二十二人首級,傳首梁軍,與朱全忠和解,全忠遣李振奉表入谢。不久崔胤又搜誅鳳翔扈從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再令京兆密捕致仕老宦官,再杀九十人。李茂贞護送昭宗出城,昭宗回到長安。.

积善太后和韓全誨 · 韓全誨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行在

行在(漢語拼音:xínɡ zài;古譯:Quinsay),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指在名义上并非帝都,但实际上是皇帝、皇宫和朝廷所在并行使首都职能的地方。因帝權年代以皇帝為中心,被称为行在的地方是彼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圓明園、或咸豐北狩熱河時的避暑山莊,而陪都、行宮则未必。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下·呂諲傳:「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僖皇行在住于成都,令孜與敬瑄相與交結,事盜國柄,人皆畏威。」 舊時皇帝巡幸的行宮亦稱為行在,鞏華城沙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眾多行宮等,只要是皇帝所在皆稱之。陪都成為行在后,反而經常成為政治中心。.

积善太后和行在 · 行在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邠宁节度使

邠宁节度使,乾元二年(759年)设置,治所在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主要辖区是邠州、宁州、庆州。相当于今陕西省彬县、永寿、旬邑、长武和甘肃省东部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大历年间一度合并于朔方节度使。光启元年改为静难军节度使。后来王行瑜、李继徽割据。其后属于李茂贞。后梁乾化四年(914年)被后梁吞并。宋朝亦置静难军节度,金朝废。.

积善太后和邠宁节度使 · 邠宁节度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枢密使和积善太后 · 枢密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李克用和积善太后 · 李克用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李茂貞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藩鎮之一,五代時期岐國君主。.

李茂貞和积善太后 · 李茂貞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李𥙿

李𥙿()是唐昭宗的長子,母何皇后。本名李祐。 李祐生年不详,从其父生年推断(867年-904年),他可能生于880年代或892年之前。本被封為德王,-乾-寧四年(897年)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𥙿。在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被刘季述立為皇帝,改名李缜,昭宗退位。光化四年(901年)正月被宰相崔胤政变所廢,昭宗復辟,恢复李缜原名李𥙿,降为德王。曾改封濮王,天复三年(903年)二月,昭宗为褒赏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欲任命一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为副。因李𥙿年长,昭宗有意任他为诸道兵马元帅,但崔胤按朱全忠的意思,因李𥙿胞弟辉王李祚年幼易利用,坚请任李祚,最后李祚被任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因李𥙿俊秀且年长而厌恶他,常想除掉他,但昭宗一直予以保全,朱全忠因而怀恨。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弑昭宗,矫诏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继位为帝。二年(905年)二月,李𥙿及其弟八人被朱全忠命枢密使蒋玄晖借设宴之机缢杀于九曲池,尸体投入池中。.

李𥙿和积善太后 · 李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河中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至德二载(757年)设立,唐朝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治所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757年,管辖蒲州、晋州、绛州、慈州、隰州、同州、虢州,次年设蒲同虢节度使。759年升蒲州为河中府,节度使兼任河中府尹,耀德军使。761年,改驻绛州,沁州归属泽潞节度使,同州归属泽潞节度使。764年,废节度使为观察使,驻河中府,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784年,改为节度使,管辖河中府、同州、绛州、陕州、虢州,785年,陕州、虢州设陕虢防御使。799年,改为防御观察使,800年,改为节度使。808年,增加晋州、慈州、隰州。819年,改为防御观察使,820年,改为节度使。 长期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石楼、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泽、垣曲以西。822年,晋州、慈州另设观察使,827年,晋州、慈州归河中节度使。885年建号护国军节度使。宋朝初年废除。.

河中节度使和积善太后 · 河中节度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自后节度使领大同军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领之,复领仪、石二州。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东节度使为其中之一,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衣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与朔方节度使互为掎角,以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

河东节度使和积善太后 · 河东节度使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洛阳市和积善太后 · 洛阳市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朱温和积善太后 · 朱温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景福 (唐朝)

景福(892年正月至893年十二月)是唐昭宗的第三个年號,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两年。.

景福 (唐朝)和积善太后 · 景福 (唐朝)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积善太后和韩建之间的比较

积善太后有117个关系,而韩建有1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3,杰卡德指数为12.60% = 33 / (117 + 145)。

参考

本文介绍积善太后和韩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