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輕巡洋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輕巡洋艦之间的区别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 vs. 輕巡洋艦

陛下之舰科隆号(SMS Cöln)是德意志帝国在20世纪初所建造的四艘科尔贝格级小巡洋舰的三号舰,以普鲁士城市科隆命名。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08年开始、1909年6月、至1911年6月投入公海舰队使用。其为十二门,最高速度达25.5节。 科隆号在入役后被编入公海舰队的第二侦察集群服役。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初爆发时,它作为集群司令、海军少将的旗舰,被派往黑尔戈兰岛周边巡逻。在1914年8月28日的中,德国巡逻队遭到了兵力更强的英国部队袭击,其中包括五艘战列巡洋舰和数艘轻巡洋舰。科隆号最初是被分配至对巡逻线提供支持的部队中。它试图增援陷入困境的德军,却遭遇了由戴维·贝蒂率领的战列巡洋舰群。科隆号多次被对方的大口径炮命中,但凭借雾霾设法逃离。然而,它在无意中又驶向对方,并在战斗恢复后迅速失效。船员们弃舰而出,但营救的德国船舶在三天内都未搜索该区域,最终仅1人幸存。. 輕巡洋艦或轻型巡洋舰(light cruiser),是巡洋艦的一種,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等方面優於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為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受海軍條約制約下所出現的艦種分類。一般來說裝有比驅逐艦略強(或同等)口徑的主炮,作為驅逐艦隊領艦,承擔反水面小型艦與殖民地巡邏任務等,後來因航空母舰戰鬥群的出現搭配而讓負擔任務多元化,針對日益嚴重的空中威脅還衍生出「防空巡洋艦」等亞種。.

之间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輕巡洋艦相似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輕巡洋艦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驱逐舰战列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驱逐舰 · 輕巡洋艦和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战列巡洋舰

戰鬥巡洋艦(battlecruiser 或 battle cruiser;又名巡洋戰艦,或簡稱戰巡)是一種短時間活躍於20世紀初的主力艦。戰鬥巡洋艦在尺寸、造價和武裝與戰艦相近,但一般裝甲都較其薄弱,以換取更高的航速。世界上第一批戰鬥巡洋艦為英國所建造,與同時代的「無畏艦」取代「前無畏艦」一樣,戰鬥巡洋艦也是「裝甲巡洋艦」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結果。戰巡的設計理念是以自身高航速的優勢去追捕速度較慢的巡洋艦,並透過戰艦級別的火力摧毀,而裝甲厚重、航速較慢的戰艦則加以迴避。然而在實戰中,大多情況是戰鬥巡洋艦與防護較佳的戰艦共同作戰,其選擇性交戰的構想難以實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只有英國、德國、鄂圖曼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日本海軍使用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著名相關海戰包括福克蘭群島海戰、德軍於北海襲擾英國沿海都市的行動以及史上最大規模的主力艦海戰——日德蘭戰役。英軍的戰鬥巡洋艦隊在日德蘭戰役中受創嚴重,其輕裝甲難以承受大口徑艦砲彈藥的破壞。戰後,主力艦的設計傾向轉為戰艦航速增快、戰巡則是裝甲增厚,戰鬥巡洋艦與快速戰艦之間的分野也越來越模糊不清。《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各國的主力艦建造計畫受到了限制,催生了各種特定數據限制的「條約型」戰艦與戰巡,部份的建造計畫也因此廢止。 1930年代起,世界上只剩下英國海軍繼續服役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日本的戰巡則已經被重新改造過,與戰艦幾近相同的性能。 二戰期間,戰鬥巡洋艦再度被投入戰場,但只有一艘存活至戰後。戰巡重新定位於為大型「巡洋艦殺手」的軍艦,但在戰爭中幾乎沒什麼發揮空間,其相關建造計畫也被嚴重限制,以騰出造船能量用於需求更迫切的護衛艦、航空母艦和貨船。冷戰期間,蘇聯將「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也歸類為戰鬥巡洋艦。.

战列巡洋舰和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 · 战列巡洋舰和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輕巡洋艦之间的比较

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有48个关系,而輕巡洋艦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4.11% = 3 / (48 + 25)。

参考

本文介绍科隆号小巡洋舰 (1909年)和輕巡洋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