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科举和蔡世昌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科举和蔡世昌之间的区别

科举 vs. 蔡世昌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蔡世昌(;),和名高島親方汝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的政治家。他曾對琉球的官生制度進行改革。 蔡世昌出生在久米村,蔡氏的第十三世後人,是三司官蔡溫的親戚。祖父為紫金大夫蔡文河,父親為正議大夫蔡光宗。 1758年被琉球王府選為官生,送往清朝進修。在臨行之際,蔡溫叮囑他不要專於詞章之學,建議學習治國平天下之道。蔡世昌聽從了蔡溫的建議,在留學於北京國子監期間側重於學習治國興邦之道。其師傅潘相也因材施教,引導蔡世昌學習韓愈等大家的文章,使其經文並重。蔡世昌不僅精通治國之道,其詞章也受到潘相的讚賞,成為了有史以來成績最優秀的官生。1762年學成歸國之際,潘相贈送給蔡世昌一副對聯「人在海邦推俊傑、學從京國問淵源」以勉勵他。 此後,蔡世昌數次作為進貢使出使清朝,並且參加了《琉球科律》的編纂。1782年,因功進紫金大夫之職,授予高島親方的稱號。 1794年尚溫王即位,蔡世昌被任命為國師。當時琉球沒有自己的國學,而且官生的四個名額都被久米村出生的士族所壟斷,因此琉球士族的教育水平是很低的。蔡世昌執政之後,提出了在首里城中設立國學和鄉學的構想,以及廢除久米村人壟斷官生名額的制度。 然而蔡世昌的主張受到了自己故鄉久米村村民的強烈反對。久米村人聯名上書王府,表示反對改革,但被蔡世昌拒絕了。蔡世昌被視為久米村的叛徒,遭到了久米村人的敵視,不久久米村人發動暴亂聲討其罪行。蔡世昌在久米村的住宅中遭到襲擊,人們向他的住宅投擲石塊以示抗議,自身和家族成員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脅。這次事件發生於1798年8月,被稱為官生騷動,事後相關的久米村人士遭到了清洗。為此蔡世昌十分痛心,病倒於家中。同年9月,尚溫王根據蔡世昌的建議開設了國學,並任命他為第一代國學大師匠。但是他在開學之前就病逝了。 尚溫王又根據其建議,廢除了久米村人壟斷官生名額的制度,規定官生之中必須有兩名是首里人。1802年,琉球第一次向清朝派遣首里城出身的官生。.

之间科举和蔡世昌相似

科举和蔡世昌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官生久米村國師国子监第二尚氏親方清朝

官生

官生,指中國明清科舉制度中,以官廕而入國子監讀書者,即廕監生或恩監生。.

官生和科举 · 官生和蔡世昌 · 查看更多 »

久米村

久米村是琉球國時期由漢人建立的村落,其原址位於今日本沖繩縣那霸市久米。.

久米村和科举 · 久米村和蔡世昌 · 查看更多 »

國師

国师,一如帝師,为古代天子帝王封赐德学兼备僧人與宗教人士的尊号。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南北朝時代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因此高僧获得国师称号,一般以北齐时代(550年—577年)法常为始。不过这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早已存在。 佛教东传之后,西域亦有此称,傳至西夏,以国师兼功德司正。而元代则十分宠信喇嘛,对于喇嘛特赐或追谥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有些国师,兼有政治的权力。最著名的即八思巴。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以八思巴(1235年—1280年)为国师,授以玉印,统释教。十年后(1270年)又将其封为帝师、大宝法王。 明清两代虽保留国师尊号,但受赐者及其礼遇已远不如元代,仅为宗教官员。明代对管理西藏地方的僧人首领也称为国师,秩五品,赐银印,三年一贡,并许其依律呼畢勒罕轉世承袭。清康熙44年康熙帝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管理内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事务。.

國師和科举 · 國師和蔡世昌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国子监和科举 · 国子监和蔡世昌 · 查看更多 »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科举和第二尚氏 · 第二尚氏和蔡世昌 · 查看更多 »

親方

親方是琉球國的一個位階,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稱號。 親方作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位階,一般授予執掌國政的要職人物。親方不能世襲,是國王對士族功績肯定而授予的,因此親方的兒子中不一定有親方。戴紫冠、插花金莖銀簪。官階昇至正二品以上者,戴金簪。 古時候琉球沒有親方這個稱號,直到17世紀起才開始出現。此前稱「かなぞめ親雲上」(紫之親雲上)。這可能是紫冠的由來。親方與王子、按司並稱貴族,事實上應該把親方當作是上級士族的最高層更為妥當。擁有特別功績的黃冠士族被賜予戴紫冠的榮耀,這就是親方的起源。 相對於王族成員只能擔任負責禮儀事務的閑職,親方擁有政治實權,並且在三司官的投票選舉中擁有被選舉權。高級的親方可以擁有一個間切的總地頭。而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擁有一個間切總地頭的親方,與王子、按司併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其他的親方僅領有間切內的一個村,稱脇地頭親方。事實上,由於琉球土地的限制,脇地頭親方比總地頭親方更多。 親方的住宅稱為殿內(トゥンチ)。當時的琉球人將親方所領的采地名後加上「殿內」二字,以示對其尊稱。例如小祿家稱為「小祿殿內」、知花家稱為「知花殿內」等等。.

科举和親方 · 蔡世昌和親方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清朝和科举 · 清朝和蔡世昌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科举和蔡世昌之间的比较

科举有270个关系,而蔡世昌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2.42% = 7 / (270 + 19)。

参考

本文介绍科举和蔡世昌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