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种师道和靖康之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种师道和靖康之变之间的区别

种师道 vs. 靖康之变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洛陽(今屬河南)人。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为种世衡第七子种记的长子,人称老种经略相公,弟种师中称小种经略相公。. 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祸、靖康之亂、靖康之难、靖康之耻、丙午之耻,是指中國宋朝的1126-27年,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北宋京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擄走北宋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的重大戰爭及災難。城破於宋欽宗靖康元年(丙午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因而得名。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秋,金軍借張覺事變,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斡離不(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粘沒喝(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攻佔河北,河南等地,渡過黃河,南趨汴梁。宋徽宗見勢危,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徽宗在幕後主政,同时为南逃準备。 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完顏宗望率金兵東路軍進至開封府城下,包圍北宋首都,因京城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宗望脅逼宋議和後撤軍,即宣和和議,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宋欽宗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並割讓中山、河間(今屬河北)、太原三鎮。同年秋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西路軍破太原,此前欽宗早已將李綱罷相;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兵臨汴京,圍城一個月後,城破。1127年春,金軍俘宋徽、欽二帝及大批皇族北去,北宋滅亡。.

之间种师道和靖康之变相似

种师道和靖康之变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太原市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宋徽宗宋真宗宋高宗宋钦宗建炎开封市北宋北京市唐恪童貫黄河耿南仲李纲李邦彦景德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太原市和种师道 · 太原市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完顏宗翰

完顏宗翰()本名粘沒喝,汉语讹为粘罕,小名鳥家奴,國相完顏撒改長子,金國開國功臣,歷侍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三朝皇帝。 宗翰智勇雙全,遼天慶五年(1115年)擁立完顏阿骨打,建議舉兵滅遼,大敗遼軍於達魯古城。金太宗嗣位,建策攻宋。天会三年(1125年),大举攻宋,南渡黄河。七年俘虜遼末帝和北宋徽、欽二帝。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熙宗即位,宗翰拜太保、尚书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请求致仕,皇帝下诏不许。次年(1136年),因在金国内部政治斗争中失败,抑郁而死,年五十八。追封周宋国正。正隆二年,例封金源郡王。大定間,改贈秦王,諡「桓忠」,配享太祖廟廷。 《金史》載其:“內能謀國,外能謀敵,決策制勝,有古名將之風。”他姿貌雄傑,善於馬上用劍。而對于宋人,宗翰則是完全負面的。靖康之難后,宗翰命徽欽二帝脫去龍袍,廢為庶人,李若水舍命阻止。宗翰命人割下李若水舌頭,李不能用口罵,便怒目而視,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斷手,不屈而死,至死方才絕聲。靖康之難剛剛過后的天會六年(1128年)正月,南宋使者王倫等出使云中,被金國扣押,宗翰將被俘北方的宋皇室內夫人及宗室女四人賞賜王倫,還賞賜隨行使者朱績一位宗室女。朱績因不接受賞賜,被宗翰處死。 宗翰卒後,其子真珠、割韓奴商決改粘為姓氏,以避猜忌。但后来宗翰后代全被海陵王完颜亮所杀。完顏宗翰被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灣的粘姓族人奉為始祖。.

完顏宗翰和种师道 · 完顏宗翰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完顏宗望

完顏宗望(),本名斡魯補,又作斡離不,是金太祖第二子。.

完顏宗望和种师道 · 完顏宗望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書畫方面造詣極高,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宋徽宗和种师道 · 宋徽宗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宋真宗和种师道 · 宋真宗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宋高宗和种师道 · 宋高宗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赵佶长子,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宋钦宗和种师道 · 宋钦宗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建炎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個年号,共计4年,其年號涵義有所爭議,一說認為炎的意思是權威,代表重新建立大宋的權威,另一說認為,根據陰陽家五德始終說的說法,宋朝是火德,火德也就是大宋江山的根基,炎由兩個火​​字組成,建炎年號有“重建大宋的基業”的涵義。不過後來出現民变、苗刘兵变及金兵,當時人們紛紛議論炎字乃兩火故多盜,高宗為了避諱這種說法,改元為绍兴。.

建炎和种师道 · 建炎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开封市和种师道 · 开封市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北宋和种师道 · 北宋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北京市和种师道 · 北京市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唐恪

唐恪(),字钦叟,余杭人。 四岁丧父,元祐九年(1094年)以父荫入仕,调郴县尉。为人耿直,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宋徽宗大观年间,召为屯田员外郎,迁起居舍人。靖康元年(1126年),拜同知樞密院事,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時金人南下,邀割三鎮,唐恪主和议,當時諸道勤王之兵大集,唐恪下令停止前進,最後部隊皆散去。为御史所劾,罢相。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立张邦昌,唐恪署名其中,最後服药死。.

唐恪和种师道 · 唐恪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童貫

童貫,字道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北宋权阉。因其生性巧媚,善于奉承,深得宋徽宗赏识。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这亦是少数宋朝宦官专政的時期;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之一;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之一,受封為廣陽郡王。.

种师道和童貫 · 童貫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种师道和黄河 · 靖康之变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耿南仲

耿南仲(),字希道(一作晞道),两宋时期官员,因在金军南下时主和而被认为误国之臣。.

种师道和耿南仲 · 耿南仲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李纲

李綱(),字伯紀,祖籍邵武(今屬福建),生于无锡东乡胶山,故自号梁溪居士(梁溪为无锡古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與趙鼎、李光和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

李纲和种师道 · 李纲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李邦彦

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 大觀二年(1108年)進士。外表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市井,習慣猥褻卑鄙,應對便捷。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相傳唱,自號李浪子。有人弹劾其行为不檢,罷符寶郎,又複為校書郎。不久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李邦彥善奉承人,不少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拜尚書右丞,兩年後轉左丞。與王黼不和,私下里勾結蔡攸、梁師成等,攻擊王黼并罷之。第二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諛諂媚白占個位子,東京開封的人視其為「浪子宰相」。 金兵第一次圍攻開封時,白时中罢相,公议称快,递迁李邦彦、张邦昌為相。一味實行投降策略,指望以割地賠款加自虐宋軍獲得和平,結果在客觀上幫助金軍。此時只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攻城,而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在太原被絆住,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征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师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后撤到開封西北遠郊扎營寨。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李邦彦、李棁為逼主戰派李綱、-种-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邓珪所致。劫寨失敗以后,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復至開封城下,李邦彦又使宋欽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靂砲手發砲后竟被梟首处死。太學生陳東等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指責李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要求罷免他們。李邦彥退朝時,被群眾指著痛罵,且有人要動手揍他,李邦彥跑得快才沒挨打。宋欽宗乃下令降他的職,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為太一宮使。不到十天,又因為與李邦彥頗為知交的吳敏的請求,復起李邦彥為太宰。一時開封民眾大不服,街談巷議非常不滿。宋欽宗不得不讓他出知鄧州,又提舉亳州明道宮。臨走時李邦彥又推薦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繼任宰相,繼續他那一套靠卑躬屈膝來乞求和平的政策。建炎初年,因為投降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

李邦彦和种师道 · 李邦彦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景德

景德(1004年-1007年)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中国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年号命名的。.

景德和种师道 · 景德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师道和靖康之变之间的比较

种师道有41个关系,而靖康之变有1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10.40% = 18 / (41 + 132)。

参考

本文介绍种师道和靖康之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