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石竹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石竹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之间的区别

石竹目 vs.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石竹目(学名:Caryophyllales)是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一目,大多是草本及灌木,亦有些小乔木及肉质植物。该目植物的花大多为两性,辐射对称。大多數的食蟲植物歸屬於此目。含12科,约1万种,世界性分布。大部分种类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但许多科含灌木、藤本及乔木。草本种类包括观赏花卉、杂草及蔬菜。.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订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之间石竹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相似

石竹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有(在联盟百科)56共同点: APG双钩叶科吉粟草科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山龙眼目巴泰勒米·夏爾·約瑟夫·杜莫蒂爾中井猛之进亚美因·塔赫塔江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五桠果目仙人掌伊万·伊万诺维奇·马丁诺夫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巴特林商陆科石竹科玛瑙果科科 (生物)粟米草科紫茉莉科罗伯特·布朗翼萼茶科真双子叶植物猪笼草科瓣鳞花科番杏科莧科菊类植物菲利普·范蒂耶玛落葵科非洲桐科...马齿苋科路德维希·阿道夫·蒂莫特乌斯·拉德尔科菲黃楊目龙树科露叶毛毡苔科茅膏菜科赫伯特·肯尼斯·艾里·肖闭籽花科钩枝藤科肉叶刺茎藜科蓝雪科蓼科蔷薇类植物虎耳草目J.Presl柽柳科恩斯特·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迈耶棒木科檀香目毛茛目油蜡树科洋酢浆草科昆栏树科浜藜叶科斯特凡·恩德利歇旁系群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APG

APG可能指:.

APG和石竹目 · APG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双钩叶科

双钩叶科(Dioncophyllaceae)共有3属3种(3个单种属),皆生长在非洲西部热带地区的雨林中。 本科植物为藤本植物;单叶互生,无托叶,革质,叶子中脉长出两个类似钩子的器官,借以攀爬;花中等,花瓣5瓣;果实为蒴果;本科最為人知的成員是盾籽穗葉藤,僅有該種是食肉植物,該種的嫩芽和幼枝可以形成捕捉器官,分泌酸性黏液。本科另外2種:道氏盾籽藤、托倫雙鉤葉,它們的知名度皆遠遠不如盾籽穗葉藤。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双钩叶科和石竹目 · 双钩叶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吉粟草科

吉粟草科又名针晶粟草科,只有1属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中国只有1种—吉粟草 (Gisekia pharnaceoides L.)生长在海南。 本科植物为草本;单叶对生,肉质,匙形;花小,淡绿色或淡紫色,花萼5,花瓣缺;果实为蒴果,一般生长在海滩上。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番杏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2007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将其合并到商陆科。.

吉粟草科和石竹目 · 吉粟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

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Antoine Laurent de Jussieu,),法国植物学家,主要贡献是最早系统地将显花植物进行分类,他的分类方法大部分仍然沿用至今。 他出生于里昂,到巴黎学习医学,1770年毕业后直到1826年一直担任巴黎植物园的教授。 他应用形态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改善了林奈的分类方法,林奈主要依据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个数进行分类。他的方法对后来的被子植物分类有很大的影响,默顿1981年的著作《植物科学的历史》计算目前的ICBN的分类保留了他所分的76个科,而林奈的分类只有11个科被保留下来。.

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和石竹目 · 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山龙眼目

山龙眼目是有花植物的一目,分为三科。所属植物包括莲花、非洲的帝王花、澳洲的澳忍冬和欧亚大陆的法国梧桐等。.

山龙眼目和石竹目 · 山龙眼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巴泰勒米·夏爾·約瑟夫·杜莫蒂爾

巴泰勒米·夏爾·約瑟夫,杜莫蒂爾男爵(Barthélemy Charles Joseph, Baron Dumortier)1797年4月3日生於圖爾奈;於1878年逝世。是比利時政治家兼植物學家。.

巴泰勒米·夏爾·約瑟夫·杜莫蒂爾和石竹目 · 巴泰勒米·夏爾·約瑟夫·杜莫蒂爾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中井猛之进

中井猛之进,日本植物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小石川植物园园长、国立科学博物馆馆长。作家中井英夫是其儿子。.

中井猛之进和石竹目 · 中井猛之进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亚美因·塔赫塔江

亚美因·列奥诺维奇·塔赫塔江(Армен Леонович Тахтаджян,Առմեն Թախտաջյան,中文旧也译为塔赫他间,),于1910年出生于舒沙(今属阿塞拜疆),是一位前苏联亚美尼亚裔的植物学家。他是20世纪植物进化、植物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其他研究兴趣还包括被子植物植物形态学、古植物学和高加索植物区系。 1932年他毕业于第比利斯的苏维埃全国亚热带作物研究院。1938-1948年间,他是埃里温国立大学的系主任,其中1944-1948年间他还兼任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植物研究院主任。1949年-1961年任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教授。1962年起供职于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并从1976年起任研究所所长,直至1986年退休。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他于1940年首次提出一个被子植物的新分类大纲,这个大纲强调了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1950年之前,他的系统一直不为欧美的植物学家所知。1950年代后期,他和著名美国植物学家阿瑟·克朗奎斯特建立了通信联系和合作关系,克朗奎斯特提出的克朗奎斯特系统即深受塔赫塔江和科马洛夫研究所其他植物学家的影响。 被子植物分类的塔赫塔江系统将被子植物处理为一个门(phylum),即木兰植物门(Magnoliophyta),下分两个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即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Liliopsida,即单子叶植物)。这两个纲再分为亚纲,之下依次是超目、目和科。塔赫塔江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相似,但在较高阶元上的处理比较复杂。他偏爱将一些小目和小科分出,以使每个类群的性状和进化关系更易于掌握。塔赫塔江系统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使用该系统的机构有蒙特利尔植物园等。 塔赫塔江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植物区系系统,并参与了《亚美尼亚植物志》(第1-6卷,1954-73)和《苏联被子植物化石》(Fossil Flowering Plants of the USSR(第1卷,1974)的撰写。 塔赫塔江在1971年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苏维埃全国植物协会主席(1973),国际植物分类学协会主席(1975),芬兰科学与文学研究院会员(1971),德国博物学院“列奥波蒂纳”会员(1972)和其他许多科学机构的会员。 塔赫塔江一直反对李森科的学说,是敢于公开反对李森科学说的少数前苏联生物学家之一,并因此在1990年被戈尔巴乔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 2009年11月13日在圣彼得堡逝世,葬于圣彼得堡斯摩棱斯克公墓亚美尼亚区。.

亚美因·塔赫塔江和石竹目 · 亚美因·塔赫塔江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Constantine Samuel Rafinesque-Schmaltz,),法國19世纪的通才。他在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学、人类学、语言学等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他通晓多种语言,在写作、翻译方面也有许多成就,他基本是自学成才的,但行为古怪,有人认为他几乎是精神病,在他生前不受人们理解,但去世后逐渐被人们认为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他所在的时代。.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和石竹目 ·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五桠果目

五桠果目只有1科10属约300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五桠果亚纲中,包括2科—五桠果科和芍药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目,将芍药科列在虎耳草目之下,将五桠果科直接列在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不属于任何一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7年2月21日新修订的结果是恢复五桠果目,只包括五桠果科一个科。.

五桠果目和石竹目 · 五桠果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仙人掌

仙人掌是石竹目仙人掌科(學名:Cactaceae)的植物總稱,別名為仙巴掌、仙人扇、霸王樹。仙人掌具有相當豐富的形状和大小,並擁有優良的保水适应力,多數生長於沙漠及半沙漠等乾燥少雨環境,在地球上所有沙漠也可以發現。仙人掌為多肉植物的一類,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有127属共189600种。 仙人掌用途廣泛,可作观赏植物、饲用或饲料,以及其他食物來源(特别是它们的果实​​)。 胭脂紅是來自於生活在某些仙人掌的胭脂虫之产物。.

仙人掌和石竹目 · 仙人掌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伊万·伊万诺维奇·马丁诺夫

伊万·伊万诺维奇·马丁诺夫(Мартынов,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是俄罗斯植物学家。 马丁诺夫出生于波尔塔瓦省的别勒沃罗奇那,在圣彼得堡逝世,曾经为许多种植物命名,是种子植物方面的专家。主要著作有:.

伊万·伊万诺维奇·马丁诺夫和石竹目 · 伊万·伊万诺维奇·马丁诺夫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巴特林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巴特林(Friedrich Gottlieb Bartling)是德国植物学家。 他出生于汉诺威,在格丁根大学学习自然科学,1818年,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考察植物,1822年在格丁根大学担任讲师,以后升为教授,1837年,被任命为格丁根植物园园长。豆科中的Bartlingia属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巴特林和石竹目 ·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巴特林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商陆科

商陆科共有15属约100种,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中国有2属5种,分布在南方。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4-5,花瓣缺;果实为浆果、蒴果或翅果,种子球形或肾形。.

商陆科和石竹目 · 商陆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石竹科

石竹科(學名:Caryophyllaceae)有86属大约2,200种植物,在全球温带地区分布,有几种分布在热带山区甚至在寒带,都是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地中海地区,但也有一种Colobanthus quitensis生长在南极洲,是南极洲仅有的两种双子叶植物之一。中国有32属大约400余种。 石竹科植物大部分是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植物,但地上部分每年枯死,或地下有木质根茎,甚至有几种是小乔木。 石竹科都是单叶对生,花为二歧聚伞花序,花瓣常有爪,一般为5基数,也有少数为4基数,果实为蒴果,很少有浆果的。 石竹科分为三个亚科:.

石竹目和石竹科 · 石竹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玛瑙果科

玛瑙果科又名透镜籽科,共有2属10种,分布在美洲温暖地区,包括美国西南,拉丁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绿色,花瓣4-5;果实为浆果,每个浆果只有一粒种子,种子呈凸透镜形状。 以前的分类法将其分入商陆科,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玛瑙果科和石竹目 · 玛瑙果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科 (生物)

科(英文: family, 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現時生物界約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總科。 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屬之間也分族,亞科的拉丁文分類名稱的字尾通常是-inae。.

石竹目和科 (生物) · 科 (生物)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粟米草科

粟米草科约14属1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共6种,分布在西南部至东部。 本科植物皆为草本;叶对生、互生或近轮生,也有肉质叶;小花辐射对称,两性,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果实为蒴果,干燥,室裂或横裂,稀不开裂。.

石竹目和粟米草科 · 粟米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紫茉莉科

紫茉莉科(学名:Nyctaginaceae)包括33属约290种,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品种最多,少数也生活在温带地区,中国原生的有有2属,7种,但也有引进种。许多属的花粉颗粒非常大(大于100 微米)。 本科植物有草本、灌木和乔木,也有藤本植物。单互生或对生,全缘,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或很少单性,常围以有颜色的苞片组成的总苞;花萼花冠状,花瓣缺;果实为瘦果,有棱或有翅。有多种本科植物品种是被各地引进的观赏花卉,如小葉九重葛 (Bougainvillea glabra)、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等。.

石竹目和紫茉莉科 · 紫茉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布朗

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主要贡献是对澳洲植物的考察和发现了布朗运动。.

石竹目和罗伯特·布朗 · 罗伯特·布朗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翼萼茶科

翼萼茶科只有1属7种,全部生长在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两性,花瓣5,花萼长;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茶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石竹目和翼萼茶科 · 翼萼茶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真双子叶植物

真双子叶植物(学名:eudicots)是被子植物的分支之一,由道利(Doyle)和霍顿(Hotton)在1991年提出来的,是划分被子植物门中“非木兰类双子叶植物”,也就是说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类群。包括了绝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其他没有包括进去的双子叶植物被称为“类双子叶植物”(并系群)。.

真双子叶植物和石竹目 · 真双子叶植物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猪笼草科

#重定向 猪笼草属.

猪笼草科和石竹目 · 猪笼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瓣鳞花科

瓣鳞花科共有4属,约9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沿海或盐碱地区。中国有1属—瓣鳞花属(Frankenia),1种—瓣鳞花(Frankenia pulverulenta Linn.

瓣鳞花科和石竹目 · 瓣鳞花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番杏科

杏科(學名:Aizoaceae)是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目的一個科,約有138屬,1882種。番杏科植物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在澳洲和中太平洋地區也有少量分佈。.

番杏科和石竹目 · 番杏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莧科

莧科(学名:Amaranthaceae)包括160属大约2,400种植物,多为草本或灌木,稀有乔木或藤本。 莧科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一般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但也有许多种也分布在温带甚至寒温带地区。 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藜科合并到苋科中来,两者的唯一区别是苋科花被膜质,藜科附着粉状或皮屑状物;苋科蒴果,藜科胞果。 不包括藜科的苋科仅有65属大约900种,大部分生活在热带非洲和北美洲,许多品种可以在盐碱地生长,有的品种是杂草,也有花卉品种。如鸡冠花、千日红和老来少等。 苋科植物单叶对生或互生,叶缘有齿,大部分无托叶。.

石竹目和莧科 · 莧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菊类植物

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的主要部分。 菊分支中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分到菊亚纲的种类以及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由于这种分类法更能正确地表示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因而被多数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菊分支包括:.

石竹目和菊类植物 · 菊类植物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范蒂耶玛

菲利普·范蒂耶玛(全名为菲利普·爱德华·莱昂·范蒂耶玛 Philippe Édouard Léon Van Tieghem),是法国植物学家。 他出生于法国北方诺尔省巴約勒,1856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高等师范学院,跟随伯特兰和巴斯德学习,从事蘑菇种植研究,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生长。1864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高等师范学院担任植物学教师,1866年,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自然历史学博士。从1873年至1886年,他在巴黎中央理工学院任教。1871年成为巴黎读书协会成员,1876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99年成为学部主席。 1878年他担任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同时担任巴黎农学会理事长。.

石竹目和菲利普·范蒂耶玛 ·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落葵科

落葵科 共有4属,约25种,分布于美洲、亚洲和非洲,中国有2属3种,主要分布在南方,4属全部有引入种。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叶可做蔬菜或药用,落葵的叶也叫“木耳菜”;花小,5裂,辐射对称;果实为浆果;有的品种根含淀粉,可食用。;属.

石竹目和落葵科 · 落葵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非洲桐科

非洲桐科又名独子果科或简称非桐科,只有1属2种,全部生长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或中等,花瓣5-9,花瓣内部有毛;果实为蒴果,每个果实中只包含一粒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荨麻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石竹目和非洲桐科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非洲桐科 · 查看更多 »

马齿苋科

齿苋科(Portulacaceae) 双子叶植物,约19属,580种,广布于全球,美洲最多。肉质草本或亚灌木;叶互生或对生,全缘;花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萼片通常2;花瓣4-5,稀更多,常早萎;雄蕊4至多枚,通常10枚;于房1室,上位或半下位至下位(Portulaca),有胚珠1至多颗,生于基生的中央胎座上;果为一蒴果。盖裂或2-3瓣裂。 APG II植物分類系統 (2003; 从1998年APG系统未改变的)分配它到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石竹目。2009年,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從馬齒莧科中分出三個獨立的科,分別是土人參科(Talinaceae) 、回歡草科(Anacampserotaceae)和小雞草科(Montiaceae)。;选择的类.

石竹目和马齿苋科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马齿苋科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阿道夫·蒂莫特乌斯·拉德尔科菲

路德维希·阿道夫·蒂莫特乌斯·拉德尔科菲(Ludwig Adolph Timotheus Radlkofer)是德国植物学家。 拉德尔科菲出生于慕尼黑,于1855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59年,被聘任為慕尼黑大學植物学教授,同时担任宁芬堡宫植物园副园长兼标本馆长,1892年成为植物博物馆长,1913年成为终身教授,1927年,在他出生的同一房间内逝世。 他对无患子科植物有很深的研究,他在慕尼黑保存有从世界各地给他送来的标本。.

石竹目和路德维希·阿道夫·蒂莫特乌斯·拉德尔科菲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路德维希·阿道夫·蒂莫特乌斯·拉德尔科菲 · 查看更多 »

黃楊目

杨目(学名:Bux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个目,仅有黄杨科一个科,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基底分支之一。.

石竹目和黃楊目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黃楊目 · 查看更多 »

龙树科

龙树科也叫刺戟科,包括4属共11种,都是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南部的特有种。 龙树科所有种都是肉质多刺植物,和仙人掌科很相近,有的品种甚至可以嫁接到某些仙人掌种类上。本科植物都是灌木或乔木,有2-20米高不等,茎干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叶子和刺一起长出,叶在旱季脱落;花单性,雌雄异株。有的品种在初生时茎是匍匐状的,但成熟后会直立起来。有许多种被引进栽培,作为观赏植物品种。.

石竹目和龙树科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龙树科 · 查看更多 »

露叶毛毡苔科

露叶毛毡苔科又名粘虫草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分布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 本科植物是一种食虫植物,生长在干燥的碱性土壤地带,叶长20-40厘米,伸展,叶子可以分泌甜味的黏液,吸引昆虫,昆虫被粘住后由消化液消化吸收;花相当大,直径有4厘米,黄色,花期为2月至5月;果实为蒴果,种子直径为2.5毫米。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茅膏菜科中,属于猪笼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石竹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石竹目和露叶毛毡苔科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露叶毛毡苔科 · 查看更多 »

茅膏菜科

茅膏菜科(学名:Droseraceae),一年生濕生植物,全株植物密生黏性腺毛是其特色。在葉子方面則呈現倒卵狀,花序基生。一般來說,該種植物都生長在季節性溼地,坡地。 File:Drosera capensis Luc Viatour.jpg|茅膏菜屬的南非茅膏菜 File:Drosera rotundifolia leaf1.jpg|茅膏菜屬的圆叶茅膏菜.

石竹目和茅膏菜科 · 茅膏菜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肯尼斯·艾里·肖

赫伯特·肯尼斯·艾里·肖(Herbert Kenneth Airy Shaw),英国植物学家。 艾里·肖出生与萨福克郡伍德布里奇,在剑桥大学就学,在伦敦皇家植物园工作,是亚洲热带植物专家,同时对昆虫学也有研究。.

石竹目和赫伯特·肯尼斯·艾里·肖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赫伯特·肯尼斯·艾里·肖 · 查看更多 »

闭籽花科

闭籽花科又名白籽树科,只有1属3种,分布在中美洲和墨西哥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生长在干旱地区;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的花瓣5,花瓣比花萼短;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商陆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石竹目和闭籽花科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闭籽花科 · 查看更多 »

钩枝藤科

钩枝藤科只有1属12-20种,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中国只有1种—钩枝藤(Ancistrocladus tectorius(Lour.

石竹目和钩枝藤科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钩枝藤科 · 查看更多 »

肉叶刺茎藜科

肉叶刺茎藜科又名夷藜科,只有1属2种—Sarcobatus vermiculatus 和 Sarcobatus baileyi,都分布在北美洲的大盆地地区和西南部的沙漠地带。 本科植物为带刺的灌木;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单性,雄花无花瓣,雌花有2个肉质花瓣;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藜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石竹目和肉叶刺茎藜科 · 肉叶刺茎藜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蓝雪科

蓝雪科也叫白花丹科,包括24属约8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尤其适合生长在盐碱地、沼泽和钙基土壤上,中国有7属约37种,分布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少数为小灌木或藤本,有的有茎或没有茎;单叶互生或旋叠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通常合瓣,管状。其中许多品种用做栽培观赏花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单独列为一个蓝雪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在石竹目中。.

石竹目和蓝雪科 · 蓝雪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蓼科

蓼科(Polygonaceae),是一種多年生挺水植物種類,高從40公分到160公分以上都有。葉子通常呈現兩兩互生及長針狀,有柄。花朵則通常長成穗狀。一般來說,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水田,人造溝渠或溼地。 蓼科約有50屬,1120種。本科植物主要分佈於溫帶地區,有少數種類分佈於熱帶地區,中国有12属约200余种。植株為草本、灌木或小喬木。花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 在克朗奎斯特系統裡为蓼科单独设立一个蓼目。而最近的APG II系統(2003年)則是將蓼科處理為石竹目下的一個科。.

石竹目和蓼科 · 蓼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蔷薇类植物

蔷薇类植物是APG 分类法中的一个具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类群,和菊类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的主要部分。蔷薇类基本包括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金缕梅亚纲和蔷薇亚纲中的种类,还有五桠果亚纲中的部分种。这种基于遗传学的分支法比传统分类法更准确反映植物的基因亲缘关系。.

石竹目和蔷薇类植物 · 蔷薇类植物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虎耳草目

虎耳草目(学名:Saxifragales)是被子植物門中的一个目。 过去虎耳草目被归入薔薇目,根据新的种系发生学研究结果虎耳草目组成一个独立的目。.

石竹目和虎耳草目 · 虎耳草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J.Presl

#重定向 扬·斯瓦托普卢克·普雷斯尔 Category:植物命名人缩写重定向.

J.Presl和石竹目 · J.Presl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柽柳科

柽柳科共有5属约90种,其中最大的柽柳属就有55种,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的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只有引进种。中国有4属27种,主要生长在西部和北方荒漠地带。 本科植物都是亚灌木或小乔木,适应生长在砂荒、草原和盐碱地的耐旱植物,可以容忍高达15,000 ppm的含盐量,叶互生,1-5毫米长,呈鳞片状,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和花瓣4-5;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束毛或有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在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石竹目下。.

柽柳科和石竹目 · 柽柳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迈耶

恩斯特·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迈耶(Ernst Heinrich Friedrich Meyer,)为德国植物学家及植物历史学家。.

恩斯特·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迈耶和石竹目 · 恩斯特·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迈耶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棒木科

棒木科又名棒状木科,只有1属2-4种,分布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北部。 本科植物为常绿灌木;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两性,花瓣5,花丝短,花药长;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棒木科和石竹目 · 棒木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檀香目

檀香目在生物分类学上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目。為廣泛分布的開花植物,不過主要分布於亞熱帶與熱帶。此目種子大多無種皮,在開花植物中十分特殊。此目植物大多為半寄生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糖,但深入其他植物的莖或根來獲得水和礦物質;部分芽的葉綠素為宿主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且寄生於宿主的維管束以獲得養分。槲寄生為知名的檀香目寄生植物。.

檀香目和石竹目 · 檀香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毛茛目

毛茛目(学名:Ranunculales) 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位於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較原始的一個目。 本目包括了下列幾個科:.

毛茛目和石竹目 · 毛茛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油蜡树科

油蜡树科也叫旱霸王科、旱黄杨科、荷荷巴科(由墨西哥的西班牙语名称jojoba音译而来的)和直接由拉丁名音译的希蒙得木科,只有1属—油蜡树属(Simmondsia)1种—油蜡树(Simmondsia chinensis (Link) C. K. Schneid.

油蜡树科和石竹目 · 油蜡树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洋酢浆草科

洋酢浆草科又名节柄科、鳞球穗科或鳞穗木科,只有2属2-3种,其中Lepidobotrys staudtii分布在西非热带地区,Ruptiliocarpon caracolito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秘鲁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单叶互生,有托叶和刺;小花,花瓣5;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酢浆草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卫矛目下。.

洋酢浆草科和石竹目 · 洋酢浆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昆栏树科

昆栏树科仅有1属1种—昆栏树,其下另一属水青树属也只有一种,这两种树的木质部都仅具有管胞,和其他被子植物不同,染色体基数和木兰科一样但雄蕊已经从螺旋排列过渡到成轮排列,比木兰目有所进化。昆栏树原生于台湾、日本和朝鲜半岛。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与水青树科列入昆栏树目,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这两科也可以合并也可以分立,但不属于任何一目,是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下独立的科。2009年的APG III 分类法起将水青树科并入本科,于是本科成为昆栏树目下唯一科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09).

昆栏树科和石竹目 · 昆栏树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浜藜叶科

浜藜叶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两性,雌雄同株,雄花球状,末端有刺,花瓣4,雌花生于花茎顶端,无花瓣;果实为类似浆果的聚合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小二仙草科中,属于蔷薇亚纲的小二仙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到藜科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石竹目中。.

浜藜叶科和石竹目 · 浜藜叶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斯特凡·恩德利歇

斯特凡·恩德利歇(全名斯特凡·拉迪斯劳斯·恩德利歇 Stephan Ladislaus Endlicher),奥地利植物学家、古钱币研究专家和汉学家。.

斯特凡·恩德利歇和石竹目 · 斯特凡·恩德利歇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旁系群

旁系群在支序分类学是指一个演化支上某个单系群最亲近的分类群,又称为姐妹群。如下图所示: 单系群A是单系群B的旁系群,同时B也是A的旁系群,两者从一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而关系较远的C就是它们的外类群。A和B也可以组成一个单系群单元D,此时这个单元D就是C的旁系群,反之亦然……,以此类推,用以概括更远的旁系群。在支序分类学的定义上,A、B、C可以是生物样本、物种或分类单元。在描述物种时,有时会以“姐妹种”(sister species)来称呼。 在种系发生学的亲缘关系研究中使用“旁系群”这个概念时,一般只考虑研究中所列举的样本,例如:在现存物种当中,鳄鱼是鸟类最亲近的旁系群,但这仅仅是对现生种而言;如果将已灭绝的种类算进来,鸟类作为恐龙的直系后代,鸟类和鳄鱼之间还隔着许许多多的已灭绝的旁系近亲。所以,需留意“旁系群”这个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仅仅用来描述研究中所列出的类群、物种或样本之间相对的亲疏远近关系。.

旁系群和石竹目 · 旁系群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石竹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之间的比较

石竹目有64个关系,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有60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6,杰卡德指数为8.43% = 56 / (64 + 600)。

参考

本文介绍石竹目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