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石室中学和青羊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石室中学和青羊区之间的区别

石室中学 vs. 青羊区

成都石室中学,创办于汉景帝后元二年(西元前141年),其前身“文翁石室”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方官办学校。 现在,石室中学是省级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拥有两个校區,文廟校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庙前街93号,北湖校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龙潭寺。 学校校徽是“石室”二字小篆体组成的钟状的标志,校庆日为11月11日。. 青羊区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即五城区)之一,是成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因辖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该区与温江区、双流区、武侯区、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接壤。面积67.78平方公里,人口46.7万人。 古代成都城池范围近五分之三属于今青羊区辖区。唐朝、明朝等朝代的蜀王府(又称“皇城”),其核心位置在今四川省科技馆。清朝八旗驻扎的“满城”(又称“少城”),范围约为西至同仁路、东至东城根街、北至小北街、南至将军街。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驻该区商业街16号院。.

之间石室中学和青羊区相似

石室中学和青羊区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四川省成华区成都市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四川省和石室中学 · 四川省和青羊区 · 查看更多 »

成华区

成华区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区即五城区之一。1991年1月1日成都市区划调整,设立五个主城区,成华区是其中之一。成华区在历史上曾分属原成都县、华阳县,故以成都、华阳两地名的第一个字命名为成华区。成华区面积110.6平方公里,人口58.1万人。2010年,成华区国民生产总值为342亿,排名成都市主城区第五。 成都铁路货运站八里站(原成都东站)、原成都游乐园、电子科技大学位于该区。此外,成都原在此区建有不少的工厂,不过于2000年后逐渐外迁,此区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在的成华区经过工业区的拆迁,已建成建设路商圈(猛追湾—建设路RBD)、龙潭工业开发区。2011年5月1日,位于成华区沙河堡的成都东客站竣工,5月8日,东客站正式运营。成都东站是西部目前最大、最具现代化的火车站。.

成华区和石室中学 · 成华区和青羊区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成都市和石室中学 · 成都市和青羊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石室中学和青羊区之间的比较

石室中学有39个关系,而青羊区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4.92% = 3 / (39 + 22)。

参考

本文介绍石室中学和青羊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