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疟疾和癲癇發作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疟疾和癲癇發作之间的区别

疟疾 vs. 癲癇發作

瘧疾(Malaria,中文俗称打擺子、冷熱病、發瘧子)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隸屬原生生物界,皆為单细胞生物。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疲倦、嘔吐和頭痛;在嚴重的病例中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這些症狀通常在蚊子叮咬後的十到十五天內出現,若病人沒有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數月內症狀可能再次出現。曾感染瘧疾的患者再次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暴露於瘧疾的環境,此種部分抵抗力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消失。 瘧疾最常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來傳播,瘧原蟲會在瘧蚊叮咬時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的血液,接著瘧原蟲會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熟和繁殖。瘧原蟲屬(Plasmodium)中有五個種可以感染人類並藉此散播,多數死亡案例由惡性瘧(P. falciparum)、(P. vivax)及(P. ovale)所造成,(P. malariae)產生的症狀較輕微,而(P. knowlesi,又稱諾氏瘧原蟲)則較少造成人類疾病。瘧疾的診斷方式主要為鏡檢或前者配合,近年也發展聚合酶鏈式反應來偵測瘧原蟲的DNA,但因為成本和複雜性較高,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瘧疾的盛行地區。 避免瘧蚊叮咬能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實務上包括使用蚊帳、防蚊液或(如噴灑殺蟲劑和清除積水)。前往瘧疾盛行地區的旅客可以使用數種藥物來,而瘧疾好發地區的嬰兒及第一個三月期以後的孕婦也建議適時使用進行防治。20世紀中葉,以屠呦呦為首的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抗瘧效果良好的藥物青蒿素,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儘管有所需求,但瘧疾目前尚無疫苗,相關研究仍在進行。現在建議的治療方法是併用青蒿素及另一種抗瘧藥物(可能是甲氟喹、苯芴醇或);如果青蒿素無法取得,則可使用奎寧加上去氧羥四環素。為避免瘧原蟲抗藥性增加,瘧疾盛行地區的病患應盡量在確診後才開始投藥。瘧原蟲已逐漸對幾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具有(氯喹)抗性的惡性瘧已經散布到多數的瘧疾盛行區,青蒿素抗藥性的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地區也日益嚴重。 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3年全球瘧疾病例共有1.98億例,造成584,000至855,000人死亡,當中有90%是在非洲發生。 瘧疾普遍存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位於赤道周圍的廣大帶狀區域,包含漠南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 -->。2015年,全球約有2.14億人新感染瘧疾,並造成多達43.8萬人死亡,其中有90%的死亡病例位於非洲。2000年至2015年間,病例數減少37%,但自2014年的1.98億例之後開始回升。瘧疾與貧困息息相關,並严重影響經濟發展。瘧疾會造成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勞動力減少、並衝擊觀光業,非洲每年估計因瘧疾損失120億美元。. 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或epileptic fit,有時在文獻或新聞只簡單稱為 seizure或fit) 是因為腦中的過度的神经振荡而出現的醫學病徵。 這種腦內異常的外溢效應(outward effect)可以是無法自行控制的混亂運動;也可以是短暫的失去意識。 只要是有任何能引起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s)的腦部疾病,統稱為癲癇(epilepsy)。 癲癇發作可能發生在沒有癲癇歷史的人身上。這類型的危險因子包括:腦部受創(brain trauma)、濫用藥物、過高體溫、低血糖 和 缺氧。另外有一些看起來像癲癇發作的症狀,但實際上並非真的癲癇發作。 首次出現的癲癇發作通常不需要長時間服食,除非出現特定問題或要照腦電圖或腦部造影(brain imaging)。 所有活到80歲的人之中大約5~10%,在其人生中至少遇過一次癲癇發作,遇到第二次癲癇發作的機率介於40~50%之間。.

之间疟疾和癲癇發作相似

疟疾和癲癇發作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低血糖癫痫驚厥

低血糖

低血糖(英語:Hypoglycemia、low blood sugar)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特别是血浆中的,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一般是治疗糖尿病时的并发症,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并导致一系列临床的综合症状,就是低血糖症(Hypoglycemia)。低血糖可能會導致動作笨拙、說話困難、迷亂、、癲癇或死亡,也可能會感覺到飢餓、流汗、顫抖或虛弱等症狀。通常低血壓的症狀會快速發作。 低血壓的常見病因為服用胰島素、磺醯脲類、雙胍類等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吃得比平時少、動得比平時多以及平常在喝酒的糖尿病患者,會提升低血糖的風險其他病因包含腎功能衰竭、特定腫瘤、、甲狀腺機能低下症、饑饉、遺傳性代謝缺陷、敗血症、與服用包含酒精在內的藥物或毒品。健康嬰兒如果數小時沒有進食,也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症狀。 用來定義低血糖的血糖濃度標準,會因狀況不同而有所改變。以糖尿病患者而言,低於3.9 mmol/L(70 mg/dL)可確診為低血糖。以未罹患糖尿病的成人而言,必須以是否出現低血糖相關症狀、該症狀是否在個案血糖低落時出現、以及血糖恢復時的症狀恢復情形進行診斷。否則,可能會以空腹或運動後的血糖值低於 2.8 mmol/L(50 mg/dL)作為診斷方式以新生兒而言,如果出現低血糖相關症狀,會以血糖低於3.3 mmol/L(60 mg/dL)作為診斷標準,如果沒有則以2.2 mmol/L(40 mg/dL)作為標準。血液中的胰島素與濃度等其他檢驗,可用來測定低血糖發生的原因。高血糖的診斷則與低血糖相反。 對於糖尿病患,選擇適合的食物、充足運動與藥物使用能預防低血糖。如果病患感到血糖低落時,會建議進行。部分病患可能一開始就出現低血糖的症狀,此時會建議進行低血糖的頻繁常規檢驗。低血糖的治療方式包括食用有大量糖份的食物或是攝取葡萄糖,若無法用口進食,則可以用點滴補充葡萄糖。若低血糖的問題和糖尿病無關,治療時也要處理其潛在的問題,以及其缺之均衡飲食的問題。血糖有時會誤用來指,這是一種爭議的疾病,出現在飯後,但血糖濃度仍然偏低。.

低血糖和疟疾 · 低血糖和癲癇發作 · 查看更多 »

癫痫

癇(Epilepsy,英文詞源来自古希腊文中的动词「ἐπιλαμβάνειν」,此處意为「折磨」),音譯伊比力斯症,或稱腦癇、羊癇、羊癲瘋、羊角风、猪脚疯、發羊吊。是长期性神经系统疾病,以抽搐为特征,可由脑电图确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异常。 癫痫的根本病因是遗传性、器質性精神病,或代谢異常。少數病例由脑部外伤導致,例如、中风、脑肿瘤、服毒或酗酒,但不會因為感染而引發。 癫痫不能根治,但70%抽搐发作可由药物控制。若药物无法控制,可由外科手术、或改变饮食,达到无需服药的水平。 全世界约1%人口患有癫痫,近80%病例都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新病例在发达国家常见于一歲以下婴幼儿及五十至六十歲的長者,在发展中国家常见于儿童和青年,这是因为病因的比例不同。约5-10%病例在80岁前会发生一次无明显诱因的抽搐,发生第二次抽搐的几率在40%-50%之间。许多政府都会限制或禁止癫痫患者驾车,但在患者无抽搐一段时间后可以重新开始驾车。.

疟疾和癫痫 · 癫痫和癲癇發作 · 查看更多 »

驚厥

驚厥(英語:Convulsion),亦稱驚風,在醫學上指肌肉突然緊張、鬆弛而導致身體失控顫抖的狀況。因為癥狀與癲癇發作相似而被混淆,但並不是所有的癲癇發作都會導致驚厥。 和西醫所指的廣泛不同,中醫上驚厥主要指發於一至五歲小兒的小兒驚厥,是一種虛症。它會和其它許多疾病同時發生,導致兒童抽搐和神志障礙。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疟疾和驚厥 · 癲癇發作和驚厥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疟疾和癲癇發作之间的比较

疟疾有244个关系,而癲癇發作有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19% = 3 / (244 + 9)。

参考

本文介绍疟疾和癲癇發作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