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申徽和魏孝武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申徽和魏孝武帝之间的区别

申徽 vs. 魏孝武帝

申徽(),北朝时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人,表字世仪。 申徽的祖父、父亲仕南朝,申徽年轻时喜欢经史。魏孝庄帝时申徽入北魏,东徐州刺史元邃引他为主簿,转任太尉府行参军。后为雍州刺史贺拔岳宾客。魏孝武帝初年,申徽投奔宇文泰,宇文泰镇夏州,任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深得信任。宇文泰的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笔。封大行台郎中。以奉迎孝武帝西迁有功,封博平县子、本州大中正。西魏大统年间,进爵为侯,因功转任都官尚书。拜中书舍人,修起居注,转任给事黄门侍郎。东阳王元荣死后,其婿邓彦杀元荣之子元康据瓜州。宇文泰以申徽为河西大使,密令他除掉邓彦。申徽与瓜州豪右令狐整密谋,率五十骑在馆驿中擒邓彦。大统十二年(546年)申徽为瓜州刺史,镇守瓜州,有安边功。大统十六年(550年),召回朝廷,官至尚书右仆射,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进爵为公,赐姓宇文氏。出任襄州刺史。当时襄阳刚刚归附西魏,按照过去习俗,新官上任,当地人当有所馈赠。而申徽为人廉洁、谨慎,画一幅汉代清官杨震的画像,挂在寝室,以此告诫自己,因而深得民心。当他离襄州赴别任时,当地百姓和官吏相送数十里,络绎不绝。北周立国后,申徽转任荆州刺史,后为少保、小宗伯。周武帝天和六年(571年)申徽卒。谥号章。. 魏孝武帝--,一说元脩(),字孝則,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是李氏,是北魏最後一位皇帝。.

之间申徽和魏孝武帝相似

申徽和魏孝武帝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宇文泰侍中北周北魏西魏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漢化鮮卑人,北朝西魏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宇文泰和申徽 · 宇文泰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侍中和申徽 · 侍中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長安,北周自建國后,統治實權一直在霸府宇文護身上,皇帝無力與之抗阻,為了擺脫宇文護的束縛,經過一連串的計畫與鬥爭,北周武帝終於殺死了宇文護,掌握大權,並以德施政,人民安樂,在位時更成功滅北齊,統一北朝。但他死後三年,北周便被杨坚的隋朝所滅,后由隋滅陳,統一中國。.

北周和申徽 · 北周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和申徽 · 北魏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申徽和西魏 · 西魏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申徽和魏孝武帝之间的比较

申徽有41个关系,而魏孝武帝有4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5.95% = 5 / (41 + 43)。

参考

本文介绍申徽和魏孝武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