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菀之和白只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王菀之和白只之间的区别

王菀之 vs. 白只

王菀之(Ivana Wong Yuen Chi,),香港著名實力派歌手及演員,2005年加入樂壇被喻為擁有「天籟之音」,一直橫掃各大音樂頒獎禮的創作、歌曲及歌手獎,兩度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個人演唱會,2017年伙拍張敬軒紅館演唱會,2012年憑〈留白〉勇奪四大音樂頒獎禮歌曲獎與及2012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氣勢一時無兩。王菀之在戲劇演出方面亦極具天賦,2014年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即憑《金雞SSS》榮獲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女配角」兩個獎項,以及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提名,演技備受肯定。 王菀之曾7年獲得商業電台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唱作人」獎項,其中3年榮獲「叱咤樂壇唱作人金獎」,更曾數度獲得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十大銷量本地歌手」獎項,為她帶來「唱作女皇」的美譽。 2011年為劉偉強導演執導電影《不再讓你孤單》創作包辦作曲、填詞及主唱的電影歌曲〈錯過了地址〉獲得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提名。2011年10月首次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2場《水.百合》個人演唱會,邀得3位當今樂壇頂尖音樂總監及42人弦樂隊合作,史無前例,口碑載道,更被喻為「顛覆紅館的Art Show」。2014年5月再度登上紅館舉行其第二次個人演唱會《菀之論》,全場座無虛席,並於演唱會中表演踢躂舞及鋼管舞,成為香港樂壇首位將該兩種舞蹈帶入紅館的女歌手。 除歌唱方面,王菀之2006年開始參演舞台劇,2010年《柯迪夫Octave》19場演出全部爆滿,她更憑為此劇創作的歌曲入選第20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音樂」提名。2011年翻譯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Because》為她帶來第21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提名,演戲天分得到業界肯定。2013年初次參與TVB劇集《老表,你好嘢!》演出一鳴驚人。 2015年11月11日,王菀之於微博上傳多張照片並公開宣布與著名人像公仔設計師蘇卓航(Eric So)的婚訊。二人於同月29日於陽明山莊低調舉行婚禮,只邀請了親戚及數名圈中好友出席,包括張敬軒、容祖兒、王祖藍、黃偉文及吳君如等。. 白只(Michael Ning,),本名凌智豪,香港吉他手、演員。畢業於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1991年上午校)、賽馬會官立中學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是香港男子戲劇表演組合暨獨立樂隊朱凌凌成員,職位是吉他手,同時活躍於舞台劇場表演和樂團演出。 曾憑舞台劇《情迷老闆娘》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2007年,其所屬樂團朱凌凌獲得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生力軍組合銀獎、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新登場組合及第八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新樂團。2015年憑電影《踏血尋梅》獲得第19屆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特別表揚男演員獎,並同時獲得第52屆金馬獎及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演員提名,最終獲得金馬獎男配角獎、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演員。.

之间王菀之和白只相似

王菀之和白只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劇場藝術小人國4張繼聰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演員方大同

劇場藝術

劇場藝術(Theatre),主要指戲劇。传统的戏剧,主要指在剧场中演出的戏剧。但隨著科技進步,廣播、電影、電視的發明與普及,戲劇已經不只是在表演場所中發生的演出活動,戲劇形式的廣播、電視節目及電影充斥在一般大眾的生活之中;戲劇一詞因為在用字上無法輕易將透過媒體轉介的節目排除在外;為求語句通順以及避免誤解,有時會以劇場、劇場藝術表示劇場形式的戲劇,以代替戲劇一詞。 此外,自從現代舞被發明之後,舞蹈演出脫離了舞劇的範疇,展開了一個新紀元,開始有戲劇形式以外的舞蹈在劇場出現;加上現代劇場設計與現代舞的發展期相當接近,因此在表演藝術中,兩者之間密切的程度往往超越戲劇或其他舞蹈。劇場設計師對戲劇或舞蹈的設計工作雖常有各自的喜好或專長,但並非明確的分野;對於劇場技師而言,兩者之間更是幾無差別。因為種種因素,在討論劇場藝術時,舞蹈表演無法被排除在外;而在學術分科中,舞蹈與戲劇之間的密切關係,更是同為表演藝術的音樂所無法相比。.

劇場藝術和王菀之 · 劇場藝術和白只 · 查看更多 »

小人國4

《小人國4》(英文: Little Hong Kong Season 4)是一齣2013年由W創作社主辦、風車草劇團協辦於葵青劇院公演的舞台劇,是W 創作社的第二十四部作品,亦是香港舞台劇界最受歡迎喜劇系列之一《小人國》的第四集,由黃智龍編導,主演班底除了梁祖堯、邵美君、湯駿業、白只、黃呈欣及鄧世昌外,還加入資深舞台劇演員陳淑儀及唱作歌手王菀之,這亦是唱作歌手王菀之與 W 創作社繼音樂劇《柯迪夫》之後第二度合作。 貫徹《小人國》系列嬉笑怒罵的手法,《小人國4》繼續數臭「梗有一個喺你左近」的香港小人,十四場門票在公演一個月前已全部售罄。而口碑更是四集之中最好的,一般認為演出小故事的平均水準最高。 演出由八個各自獨立的故事所組成,觀眾反應最熱烈的非〈卸膞操〉莫屬。雖然全套「職場卸膞操」只重覆九句口訣,但因對白精警,動作搞笑,每一句都能令觀眾起哄尖叫,此故事的視頻於2015年1月在中國爆紅,被上載的視頻多不勝數。惡搞叮噹卡通人物去嘲諷現代人廢話現象的〈廢話過濾器〉以及混合村上春樹名句、音樂劇孤星淚、大熱MV江南Style諷刺港人沉迷流行文化的〈村上Gwiyomi的悲慘世界〉,均能令觀眾在狂笑之餘而有所反思。 一如《小人國》之前數集,眾演員的反串演出依舊大受注目,如王菀之反串王伯、邵美君反串Wylie Wong、梁祖堯中性打扮的基米高、梁祖堯、湯駿業及白只「反串」一眾中女Rosemary、Christine Law及Heidi等。 著名文化人鄧小宇就這樣評論《小人國4》:「看 W 創作社的《小人國4》這類用多個片段組成的演出,很難要求所有片段都同樣精彩,難得今次的整體成績相當可觀,特別是梁祖堯的反串及易服繼續殺食,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差不多等於公投了這範疇的專利歸他…… 「講到四両撥千斤,今次《小人國4》的神來之筆卸膊操就是一次至佳示範,雖然我更欣賞另一環節「Little Family 」,講一個支離破碎,缺乏溝通的家庭,在笑之餘希望觀眾都會像我,看後有所反思,也正因為有著像這樣的環節,《小人國4》已不只是一般的gag劇了,在某些時刻它是有所提升的。 「最後我忍不住要點名激讚邵美君反串演那個公司經理 Wylie Wong 的絕妙演出,這種形格的男人相信在日常生活我們都見過,但沒有幾個演員會天馬行空想到以他作藍本搬上舞台,並引爆如此出人意表的喜劇效果,確是過癮之至」 而劇評人曲飛亦大讚王菀之的表現:「在舞台上除了専注投入角色,更開始掌握到舞台劇的獨特演繹技巧。引用黃秋生的說法,這次看到的王菀之是位演員,並不是位藝人。.

小人國4和王菀之 · 小人國4和白只 · 查看更多 »

張繼聰

張繼聰(Louis Cheung,),香港歌手、歌曲作者、唱片製作人及演員。共演出過20多套舞台劇,包括經典名作《慾望號街車》男主角史丹利‧柯文斯基(Stanley Kowalnski)。現任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張繼聰和王菀之 · 張繼聰和白只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創辦於2006年,由香港電影導演會舉辦。香港電影導演會於每年春茗晚宴上頒發獎項,由多位導演會成員投票推薦影片。每屆一般於3月初公布獲獎名單。 最初只設立「年度推介電影」、「年度傑出導演」及「年度新晉演員」(第二屆起),至2013年改為頒發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及新晉導演獎。.

王菀之和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 白只和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 查看更多 »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演員和王菀之 · 演員和白只 · 查看更多 »

方大同

方大同(英文名:Khalil Fong,),香港著名唱作男歌手,為巴哈伊信徒,於美國夏威夷出生,並先後於上海和廣州生活,於1997年定居香港。他是一個在香港罕有地創作R&B及靈魂樂作品的唱作人。其父為美國裔香港人,是名職業鼓手,並由父親教授他打鼓,故他自小接觸音樂,而其母為香港人。2017年憑《JTW 西遊記》獲得第2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並成為自香港歌手張學友及陳奕迅以來,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香港男歌手。.

方大同和王菀之 · 方大同和白只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王菀之和白只之间的比较

王菀之有211个关系,而白只有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2.52% = 6 / (211 + 27)。

参考

本文介绍王菀之和白只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