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之间的区别
猛犸象 vs. 福斯特法则
猛犸又稱長毛象,古哺乳动物,是长鼻目象科中特化的一类象,属于猛犸象属(学名:Mammuthus),大小近似现代的象,周身覆盖有棕色长毛,门齿向上弯曲。 猛犸象源于非洲,早更新世时分佈於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尤其是冻原地带,体毛长,有一层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存活於四百八十萬年到四千年前的上新世時期。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那時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時代。. 福斯特法则(Foster's rule),又称为岛屿法则(island rule),是演化生物学中的一种规律,指物种会因为环境资源的变化而变得更大或更小,这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例如,从普通猛犸象演化而来的侏儒猛犸象(Mammuthus exilis)因生活在小岛上而体型变得很小。此外,大象、河马、蟒蛇、鹿以及人等动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演化路径。 这一法则最初由约翰·布里斯托尔·福斯特(John Bristol Foster)于1964年提出。当时他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哺乳动物在岛屿上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mammals on islands)的文章,他对116座岛上的物种进行研究后发现,一些动物与它们在大陆上的同类相比变得体型更为庞大,另一些则变得更小。他认为,岛屿上小型动物因缺乏天敌而变得越来越大,大型动物则因为食物资源的缺乏而变得越来越小。 此后,罗伯特·麦克阿瑟与爱德华·威尔逊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一书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1978年泰德·卡斯(Ted J. Case)在《生态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更复杂的长篇文章,他认为福斯特最初的推测过于简单化且并不完全正确。.
之间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相似
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象。
象通称大象,是象科(学名:Elephantidae)动物的通称,为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屬於长鼻目,现仅存两属三种,即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亞洲象屬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它的陰莖有120公分。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猛犸象和象 · 福斯特法则和象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的共同点。
- 什么是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之间的相似性
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之间的比较
猛犸象有28个关系,而福斯特法则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2.63% = 1 / (28 + 10)。
参考
本文介绍猛犸象和福斯特法则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