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之间的区别

特別任務連 vs.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特別任務連(官方亦稱特警隊;Special Duties Unit,縮寫为SDU;綽號:飛虎隊/Flying Tigers)於1974年7月23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為香港第一支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處理高危險性罪案、拯救人質、反恐、要員保護、偵測、搜索、執行水底(包括水底搜索、跟蹤、蒐證及潛水拯救等)、空中及特別行動,並且於災難中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等。 香港地理環境特殊,市區及新市鎮的人口均高度密集,新界座擁遼闊的郊野及山林範圍,北部存在邊境禁區,其餘三面臨海,邊界海岸線長近200公里、海域逾1,650平方公里,包括逾260座島嶼;因此,特別任務連成立後就積極發展成為一支能夠在任何環境中執勤的部隊,為亞洲第一支及世界上極為少數海陸空三棲的特種警察部隊。加上香港歷史及政治因素,以及香港並無自主軍隊,不論香港主權移交前後,香港政府均不方便請求軍隊支援或者直接參與處理內部保安事件。因此,特別任務連此特種警察部隊於甫成立時即被設定為以特種部隊的模式運作,為世界上極為少數具備特種部隊水平及兼具特種部隊功能的特種警察部隊。 特別任務連為警務處轄屬7支特種警察部隊之中的最大及最後王牌,被警務處評價為「警隊一支最重要的反恐隊伍」,被稱譽為「精英中的精英」,更有多方面的訓練(如核生化武器訓練),以增強不同災難的應變能力。成立至今,特別任務連從未任務失敗,參與過的行動中從未致使任何無辜人士死亡,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特種警察部隊之一。.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Hong Kong St.),是聖約翰救護機構設於香港的支部,始於1884年,依據香港法例第1164章運作,致力於不分種族、階級、宗教、政治立場,竭誠為人類服務。機構設有:香港聖約翰救傷會(Hong Kong St.)提供各類型的急救及家居護理訓練;及香港聖約翰救傷隊(Hong Kong St.)負責提供急救及其他有關服務。另外,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為香港現時唯一提供24小時免費救護車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市民可致電1878000召喚有關救護服務。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會長由當年捐款最高之人士擔任,會長為名義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現任會長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現任理事會主席為鍾展鴻醫生,CStJ。.

之间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相似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大埔 (香港)屯門上水中華人民共和國九龍地图北區 (香港)公眾元朗窩打老道香港香港主權移交香港總督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駐港英軍警務處處長身心障礙錦田长洲柴灣水警總區沙田沙頭角新界旺角救護車急救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大埔 (香港)和特別任務連 · 大埔 (香港)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屯門和特別任務連 · 屯門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上水和特別任務連 · 上水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特別任務連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特別任務連 · 九龍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例如墨卡托投影法,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按照統一的設計和要求編制的多幅地圖的彙集被稱作“地圖集”或者“地圖冊”。.

地图和特別任務連 · 地图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北區 (香港)和特別任務連 · 北區 (香港)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公眾

公眾(),是一個社會學上的概念,基本意義是指包含自己在內的社會整體;但為了公平性起見,在實務運作方面通常會產生「排己性」,也就是去除自己及親近團體(如親戚、朋友、同事等)。相近的概念包括人民、大眾、群眾等。 例如公共開支、公共財產、公共汽車等。 具體而言,公眾可再分層、分類。 Aggens 在1983年的研究文章提及,原文:“Identifying different levels of public interest in participation”,以及“There is no single public, but different levels of public based on differing levels of interest and ability”。 公众具有以下特征:群體性、相关性、共同性、变化性、多样性。.

公眾和特別任務連 · 公眾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元朗和特別任務連 · 元朗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特別任務連和窩打老道 · 窩打老道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 · 香港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主權移交 · 香港主權移交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總督 · 香港總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Hong Kong St.),是聖約翰救護機構設於香港的支部,始於1884年,依據香港法例第1164章運作,致力於不分種族、階級、宗教、政治立場,竭誠為人類服務。機構設有:香港聖約翰救傷會(Hong Kong St.)提供各類型的急救及家居護理訓練;及香港聖約翰救傷隊(Hong Kong St.)負責提供急救及其他有關服務。另外,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為香港現時唯一提供24小時免費救護車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市民可致電1878000召喚有關救護服務。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會長由當年捐款最高之人士擔任,會長為名義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現任會長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現任理事會主席為鍾展鴻醫生,CStJ。.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駐港英軍

港英軍(British Forces Overseas Hong Kong)是駐紮在香港的英國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單位。1997年7月1日,駐港英軍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全部撤離香港。撤軍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特別任務連和駐港英軍 ·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和駐港英軍 · 查看更多 »

警務處處長

警務處處長(英文: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CP) 俗稱「一哥」,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憲委級職級,現任處長為盧偉聰;位於警務處副處長之上,為香港警務處最高級人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問責。於香港主權移交後,警務處處長為香港政府主要官員,須由行政長官提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

特別任務連和警務處處長 · 警務處處長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身心障礙

身心障礙,是指由于先天或中途發生生理和心理损伤,造成个人在社会生活方面不能充分使用自己能力的状态。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使残疾人过上尽量正常的生活,对其保护逐渐加强,包括:康复、生活及就學補助、福利,特殊教育等服务;经济上的优惠,例如降低税收;以及立法嚴禁歧視、工作保護等。.

特別任務連和身心障礙 · 身心障礙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特別任務連和錦田 · 錦田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长洲

长洲可以指:.

特別任務連和长洲 · 长洲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柴灣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柴灣隔鯉魚門海峽與九龍東相望。.

柴灣和特別任務連 · 柴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水警總區

水警總區(副名水警;英文:Marine Region,副名:Marine Police),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維持香港水域及離島的公共安全,執行水上巡邏、打擊偷渡及追截走私,並且在香港境內及鄰近海域進行搜索及拯救。水警總區保衛長達近200公里的邊界海岸線、管轄香港1,651平方公里的海域及261座島嶼;水師共119艘輪艇,為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

水警總區和特別任務連 · 水警總區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沙田和特別任務連 · 沙田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

沙頭角(香港部分-Sha Tau Kok,中國大陸部分-Shatoujiao)是位於香港北區和深圳盐田区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新界正式租借與英國時,以沙頭角河分界,劃分為香港邊境禁區,當中河尾一段成為中英街。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及後位於香港境內的部分沙頭角範圍劃為禁區,非沙頭角村落的村民不能輕易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難復當年的興盛。 香港境內的沙頭角已建為一個小市鎮。沙頭角市中央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圍還有多條以「順」字開頭的街道。其中沙頭角邨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以前,不少沙頭角居民是海邊柵屋為居,就是住在船上的艇民,及後房協的沙頭角邨落成,很多居民因此上岸,搬進公共房屋,而車坪街及新樓街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樓宇。沙頭角另一標記為沙頭角碼頭。沙頭角碼頭位於海中心,有一條百多米長的橋將碼頭和陸地連接,碼頭有街渡前往吉澳、三椏等新界東北鄉郊地區。 自英國於1899年接管香港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沙頭角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現今香港方的「沙頭角」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沙頭角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蓮麻坑、萬屋邊、禾坑、石涌凹、南涌、鹿頸等地,而新娘潭路以東的半島也被稱爲「沙頭角半島」(包括船灣淡水湖),故此該半島上的烏蛟騰、谷埔、鎖羅盆、荔枝窩等地,以及印洲塘一帶以吉澳爲首的島嶼都屬於沙頭角的一部分。.

沙頭角和特別任務連 · 沙頭角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界和特別任務連 · 新界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旺角和特別任務連 · 旺角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救護車

救護車(Ambulance)專指接載病患由傷病現場往醫院,或用作接載病情嚴重者作轉院服務的陸上緊急交通工具。但在「Ambulance」用語中,指不侷限於任何運送方式的各種交通工具,包括了救護車、醫護船、固定翼飛機、直昇機、救生艇、醫院列車,以及可克服地形障礙的全地形車、皮卡、訓練有素的快馬等等的交通工具,所以有別於中文所稱單一陸上交通工具「救護車」。 在香港,由於車廂外部通常塗上白色,由此又被稱為白車。 救護車可以分為緊急(基本生命拯救/進階生命拯救)、非緊急和快速反應單位三大類。不過白車於救護行內被視為不尊重的稱呼,因為"白"並不代表救護車所屬功能,令行內救護員感覺被贬低。 救護車服務可能由政府提供,亦有可能由慈善機構、志願人士、甚至私營公司提供。有些國家/ 地區的救護車服務完全免費,但亦有國家/地區的救護車服務是收費的。 救護車的常規配備包括擔架床、輪椅、呼吸輔助器、氧氣筒、血壓計、藥物或者點滴包、警示燈、蜂鳴器、無線電對講機、衛星定位儀等。各國各地政府可能賦予救護車某程度的特權,以方便其執行職務。 目前各地的緊急醫療服務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將病患送到醫師處」,第二種是「將醫師送到病患處」。視乎各地緊急醫療服務系統的取向,救護車上可能有各級緊急醫療救護技術員或者醫護人員,同時亦會有各式急救以及維持生命所需的先進設備。不過,在鄉郊或者第三世界地區,救護車可能只是一輛手推單輪平板車,駕駛或操作救護車的人員亦未必受過充足的訓練,情況較為惡劣。.

救護車和特別任務連 · 救護車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急救

急救(First-aid)即緊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在急病或意外發生時,在醫生與護理人員到達前為生病或受傷的人,進行初步的救援及護理。.

急救和特別任務連 · 急救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之间的比较

特別任務連有662个关系,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有10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3.66% = 28 / (662 + 102)。

参考

本文介绍特別任務連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