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爱尔兰独立战争

指数 爱尔兰独立战争

爱尔兰独立战争(英语:Irish War of Independence;爱尔兰语:Cogadh na Saoirse)又称英爱战争(英语:Anglo-Irish War;爱尔兰语:Cogadh Angla-Éireannach),是一场爱尔兰共和军在爱尔兰发动的游击战,以反对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爱尔兰的统治。战争理由起因於1918年由大多数爱尔兰籍英国国会议员建立的第一届爱尔兰国会的合法性之質疑。战争从1919年1月21日始,自1921年7月11日休战协议止。 参加这场战争的爱尔兰共和军经常被称作“”(英语:Old IRA),以区别于之后使用同样名称的其他组织。.

83 关系: 劳合·乔治埃蒙·德·瓦莱拉吻手复活节宣言复活节起义大屠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大衛·勞合·喬治天主教安特里姆郡工党 (英国)左派差餉布尔人保皇黨北爱尔兰北爱尔兰问题利物浦利默里克郡利斯本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唐郡军事管治凱里郡克羅克公園国会议员皇家爱尔兰警队皇家愛爾蘭警隊預備隊班布里奇种族灭绝科克郡第一届爱尔兰国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米斯郡罗马天主教美国爱尔兰爱尔兰内战爱尔兰共和军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共和国 (1919–1922)爱尔兰自由邦爱尔兰总督絕食芒斯特省選區聆讯血腥星期日贝尔法斯特财政部...黑棕部队迈克尔·柯林斯都柏林都柏林城堡阿瑟·格里菲斯阿馬郡蘇格蘭蒂珀雷里郡蒂龍郡蒙斯特自由党 (英国)自治英國陸軍英國政府英国英国国会英国首相英王乔治五世英爱条约英语英格兰杯葛梅奧郡橙带党温斯顿·丘吉尔游击战本篤十五世朗福德郡新芬黨新教政治犯愛爾蘭語扬·史末资 扩展索引 (33 更多) »

劳合·乔治

#重定向 大衛·勞合·喬治.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劳合·乔治 · 查看更多 »

埃蒙·德·瓦莱拉

埃蒙·德·瓦莱拉(英文:Edward de Valer,,愛爾蘭文:Éamonn de Valera,原名乔治·德·瓦莱拉(英文:George de Valera;)是愛爾蘭共和國第1任總理和第3任總統。 他的父親是西班牙裔的古巴人,母親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在美國出生。 |width.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埃蒙·德·瓦莱拉 · 查看更多 »

吻手

#重定向 吻手礼.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吻手 · 查看更多 »

复活节宣言

《复活节宣言》(英语:Easter Proclamation,爱尔兰语:Forógra na Poblachta),正式名称为《共和国宣言》(英语:Proclamation of the Republic),是爱尔兰志愿军和爱尔兰国民军在1916年4月14日开始的爱尔兰的复活节起义中发表的文件。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的军事委员会在其中自称“爱尔兰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爱尔兰从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独立。帕特里克·皮尔斯在都柏林主要大道萨克维尔街(Sackville Street)(现称奥康奈尔街(O'Connell Street))的都柏林邮政总局宣读了该宣言,标志着起义开始。宣言的原型来自1803年叛乱中反叛者罗伯特·埃米特发表的一份相似的独立宣言。.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复活节宣言 · 查看更多 »

复活节起义

复活节起义(英语:Easter Rising,爱尔兰语:Éirí Amach na Cásca)是爱尔兰在1916年复活节週當時发生的一场武裝暴动。1916年四月由愛爾蘭共和派發起行動,結束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建立一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而英國則嚴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自愛爾蘭1798年起義以來最重大的起義,也是愛爾蘭革命時期的第一次武裝行動。 这场起义是一次由武装的爱尔兰共和派以武力发动的为从英国获得独立的尝试。它是自从1798年起义以来爱尔兰最重大的起义。起义大部分为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组织,从1916年4月24日持续到4月30日。爱尔兰志愿军的成员,在教师兼律师的帕特里克·皮尔斯的领导下,合并了由詹姆斯·康诺利领导的较小的爱尔兰国民军,在都柏林占据了关键据点,宣布爱尔兰共和国从英国独立。起义在六天之后遭到镇压,起义领袖被交送军事法庭并被处死刑。尽管军事上是失败的,起义可以被认为是通往爱尔兰共和国的最终成立道路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复活节起义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

大屠杀指故意殺害大量人類的行為,通常發生在同一時間或短時間之內。根據聯邦調查局的定義,大屠杀必須包含四起屠殺事件,而且屠殺事件之間沒有冷靜期存在Aggrawal A. (2005) Mass Murder.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在1801年1月1日成立,由大不列颠王国(在1707年由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组成)与爱尔兰王国组成。联合王国随着1922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但英国在1927年才正式改號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大衛·勞合·喬治

大衛·勞萊·喬治,第一代德威弗爾的勞萊-喬治伯爵,OM,PC(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英国自由党政治家,在1916年至1922年间领导战时内阁,在1926年至1931年间担任自由党党魁。 在担任公职期间,他引入多个改革,为现代福利国家立下基石。劳合·乔治是最后一位自由党首相,他的主要支持者并非自由党人,却是保守党人。自由党后来分裂,不再是一个主要的政党。十年后,他再度担任自由党党魁,却再无能力重返唐宁街10号。 劳合·乔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大英帝国击败德国及其盟友,这是他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为人所知的一件。他是巴黎和会的主要与会者之一。劳合·乔治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的标志,被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认为他是20世纪的英国首相中,对英国公众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位,因为他在一次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在一次大战后重塑欧洲,在一次大战前引入社会福利制度。 有很多英国首相是訟務律師,但只有劳合·乔治是事務律師。他也是唯一一位威尔士人英国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威尔士语为第一语言的英国首相。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的评价在历届英国首相中位列第三。他入选2002年的调查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大衛·勞合·喬治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安特里姆郡

安特里姆郡 (County Antrim;愛爾蘭語:Contae Aontroma 或簡稱 Aontroim,意為「孤獨的農場」),是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個郡,位於北愛爾蘭東北部。面積2,844 km²,郡治安特里姆,北愛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大部份位於本郡,小部分在唐郡。1973年以後被解散,由區所取代。.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安特里姆郡 · 查看更多 »

工党 (英国)

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的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间偏左政党。.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工党 (英国) · 查看更多 »

左派

左派,又稱左翼,左派支持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也就是親社會主義,和右派以階級和秩序相對,也就是親保守主義。左派是指激進主義,甚至是革命黨,是和反动和独裁政府持相反政治取向的人。 「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國國民議會中坐在左側,反對當時法國的君主制,支持共和制、反教權和世俗化的派別便稱為左派,而議會右側是保王黨議員,代表保王派、天主教会、贵族及后期包含资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在資本主義國家,會稱反資本主義的激進社會主義政黨是左派。在二十世紀初的俄國共產主义革命時代,反對及要推翻俄國沙皇皇室的共產主義革命政黨,又被稱為「左派」。.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左派 · 查看更多 »

差餉

差餉(早期曾稱警捐)是一種源於英國的香港稅款項目,主要是按徵稅地的房產價值或租值抽取一個比例的款項作為政府收入一部分。現代,是香港政府向香港境內房地產業主徵收的一種間接稅。除差餉外,部份香港物業須另外向政府繳納地租。.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差餉 · 查看更多 »

布尔人

布尔人,為居住于南非境內荷兰、法国與德国白人移民後裔,所形成的混合民族。語源為荷兰语Boer(IPA:)一词,意為農民。 现已基本不用“布爾人”一名,改称Afrikaaner,汉譯為阿非利卡人或阿非利堪人。.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布尔人 · 查看更多 »

保皇黨

保皇黨,原意是指「保護皇帝的政黨」,本意是指在君主制國家裏,支持某個特定的君主或某個王朝作為國家元首。保皇黨與君主主義者並不同,後者擁護、支持保留和延續君主制,但不一定擁護某個特定的君主。.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保皇黨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北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问题

北爱尔兰问题(The Troubles,Na Trioblóidí)简称为北爱问题,是指由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在北爱尔兰的长期暴力活动,是持续不断在爱尔兰发生的周期性暴力冲突,该冲突在由英国和爱尔兰政府于1998年4月10日签订北爱和平协议后中止。 对北爱问题的观点繁杂不一,称其是一场多方冲突、游击战或低強度戰爭,甚至是一场内战。参与者包括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准军事组织、、英国陆军及其他人员,超过3,500人因为冲突而丧生。 這場暴力衝突始於一場抗議歧視天主教愛國者的新教政府的社會運動Dominic Bryan.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北爱尔兰问题 · 查看更多 »

利物浦

利物浦(Liverpool ),是英格兰西北部著名港口城市,是默西赛德都市郡的5个自治市之一,由利物浦市议会治理。1207年時以自治市鎮的身份成立,1880年獲得城市地位。2011年人口約為466,415,是利物浦都會區的中心。利物浦市區的人口約為2,200,000,英國第四大城市。 利物浦居民稱為Liverpudlians,但也稱“Scousers”,後裔名稱來自當地名吃燉湯“scouse”,同時這一詞還指利物浦方言。利物浦居民種族頗為豐富,有全英最古老的黑人社區和全歐最古老的華人社區。 吉尼斯世界紀錄將利物浦評為“世界流行樂之都”,披頭四、比利·弗里、格里和帶頭人及其他許多樂隊都是在此發跡的。兩支英超聯球會:利物浦和-zh-cn:埃弗顿; zh-hk:愛華頓-也位於利物浦。2007年時利物浦慶祝其800歲誕辰,次年與斯塔萬格一起成為歐洲文化之都。 利物浦的歷史建築保護良好,其中許多都舉世聞名。市中心的多個地區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並稱利物浦海事商城。.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利物浦 · 查看更多 »

利默里克郡

利默里克郡(County Limerick;愛爾蘭語:Contae Luimnigh),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西南部,香農河在這裡注入大西洋。歷史上屬芒斯特省。 面積2,686 km²,2006年人口183,863人(包括首府利默里克,扣除後的人口為131,303人)。.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利默里克郡 · 查看更多 »

利斯本

利斯本(Lisburn),意指"賭博者們的堡壘",是一個位於北愛爾蘭,鄰接貝爾法斯特的西南面,主要人口為支持爱尔兰联合主义的城市。它的前身為Borough,其城市地位在2002年作為伊莉莎伯二世登基五十周年(Golden Jubilee)慶祝而獲得。此城市在安特里姆郡及唐郡之間分割,以拉干河為其郡的邊界。利斯本由英國2001年人口普查得知其人口為71,465人。雖然它有城市的地位,但是它的地方由利斯本城鎮及周邊大範圍的郊外及半郊外腹地組成。利斯本區包括希爾斯波羅(Hillsborough)、莫伊拉(Moira)、卓瑪拉(Dromara)、格萊內維(Glenavy)、鄧瑪麗(Dunmurry)及杜魯伯(Drumbo)的行政總部均位於利斯本。.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利斯本 · 查看更多 »

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

哈兰德·沃尔夫重工是一家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专精船舶建造和外海工程的重工业公司。 多艘著名的船只都建造于在该公司的造船厂中,其中包括了白星航运的泰坦尼克号及其姊妹舰奥林匹克号和不列颠号。其公司的官方历史传记于1986年出版发行.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 · 查看更多 »

唐郡

唐郡(County Down;愛爾蘭語:Contae an Dúin,意即「堡壘」),是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個郡,位於北愛爾蘭東南部、愛爾蘭島最東端。面積2,448 km²,郡治唐帕特里克。1973年以後被解散,由區所取代。 Category:北愛爾蘭的郡 Category:197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唐郡 · 查看更多 »

军事管治

军事管治或军事管制,指一个国家的军队直接控制国内的日常行政和管理。 军事管治往往在一个国家的战争时期和非正常的和平时期出现,军队的直接管理方式往往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对于违反军事管治者时需要进行军事法庭审判,情节严重者会被判处死刑。.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军事管治 · 查看更多 »

凱里郡

凱里郡 (County Kerry;愛爾蘭語:Contae Chiarraí),俗稱The Kingdom,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西南部,也是最西的一郡。歷史上屬芒斯特省。 面積4,746 km²,2011年人口145,048人。首府特拉利。.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凱里郡 · 查看更多 »

克羅克公園

克羅克公園(Croke Park,Páirc an Chrócaigh,)是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運動場,是愛爾蘭規模最大的體育場,也是歐洲第四大體育場。克羅克公園是蓋爾運動協會(GAA)的主要體育場之一,也是蓋爾運動協會的總部所在地。克羅克公園曾是蓋爾式運動的專用球場,現在主要用來舉辦足球和橄欖球的國際賽事。克羅克公園也是眾多演唱會等文藝活動的舉辦地點。.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克羅克公園 · 查看更多 »

国会议员

国会议员 (英文: Member of Parliament (MP) 或 Member of Congress),是指一個國家國會的議員,主要職責為代人民在國會發表意見,或質問官員、提出法案、參與表決等,依各國國會名稱的不同,國會議員也會有不同的名稱,稱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委員」(中华民国)等等,或如果其國會有分為两院制亦有「上議員」、「下議員」、「參議員」、「眾議員」等等稱呼。國會議員的任期在各国亦有不同,一般为二至六年。 以英國為例,古代議員是由貴族、主教或富豪所擔任,能參與投票選出議員的選民,受有財產限制,並非人人可投票。二十世紀後,通常是由人民經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但兩院制的英國上議院議員,依然不經民選而是由世襲的貴族與首相推薦產生。 中华民国最早的国会议员是1913年经选举而产生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国会议员 · 查看更多 »

皇家爱尔兰警队

皇家愛爾蘭警隊(英语:Royal Irish Constabulary,缩写为RIC),与都柏林大都会警察为二十世纪爱尔兰两大警察部队。德里郡和贝尔法斯特另有自己的部队,但问题不断,特别是卷入教派主义暴力冲突,使其在1870年解散,由保安队来承担其职责。保安队于1922年解散,改由两支新的警察部队——爱尔兰自由邦(现为爱尔兰共和国)的愛爾蘭和平衛隊,以及北爱尔兰的皇家乌尔斯特保安队——所取代。这支部队大多数由天主教徒组成,虽然高层警官天主教徒较少。保安队的警察系统作为加拿大西北骑警的范例采用,当时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在西北地区寻求可靠的执法方案。.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皇家爱尔兰警队 · 查看更多 »

皇家愛爾蘭警隊預備隊

皇家愛爾蘭警隊預備隊(The Auxiliary Division of the Royal Irish Constabulary,簡稱 ADRIC),一般稱作「預備隊」或「輔助隊」(Auxiliaries 或 Auxies),是愛爾蘭獨立戰爭期間皇家愛爾蘭警隊(Royal Irish Constabulary,RIC)内部一個準軍事化組織。該組織於1920年7月成立,並由大部分來自大不列顛島的前英國陸軍軍官組成,同時也與皇家愛爾蘭警隊其後從退伍士兵招募而來的臨時警察(又被稱為「黑色和棕褐色」,「Black and Tans」)沒有任何關係。皇家愛爾蘭警隊預備隊之主要任務是協助平定愛爾蘭共和軍的分離暴力活動,但後來則由於經常在行動當中向平民和其財產施行傷害與報復(例如曾經於1920年12月焚燒整個科克市),因而變得聲名狼藉以及不受歡迎,並在1922年上旬隨著英愛條約的簽訂而與所屬機構皇家愛爾蘭警隊一同解散。 Category:20世紀愛爾蘭 Category:非正規軍事.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皇家愛爾蘭警隊預備隊 · 查看更多 »

班布里奇

班布里奇可以指:.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班布里奇 · 查看更多 »

种族灭绝

族滅絕(genocide)或群體滅絕,是指人為的、系统性地、有计划地對一个或一些人種、民族、宗教或國民团体進行全體性或局部性的屠殺。但法律學者對于種族滅絕中局部性的程度,仍存在爭議。该词最早由波兰籍犹太法律学者拉斐爾·萊姆金在1944年提出。其中“genos”来源于希腊语“génos”,意思为部落或家庭;后缀“-cide”来源于拉丁语“cidium”或法语“cide”,意思为杀害《牛津英语词典 》2004年第二版。 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60A號決議《防止及懲治灭绝種族罪公約》,简称CPPCG條約。该条约于1951年1月12日生效,其中第二条对种族灭绝行为定义如下 :.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种族灭绝 · 查看更多 »

科克郡

科克郡 (County Cork;愛爾蘭語:Contae Chorcaí),俗稱The Rebel County,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最南部。歷史上屬芒斯特省。 面積7,457 km²,全國排名第一,2011年人口519,032人 (包括首府科克,不包括科克的人口為 399,802人)。.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科克郡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爱尔兰国会

一届爱尔兰国会(英语:The First Dáil,爱尔兰语:An Chéad Dáil)是于1919至1921年召集的爱尔兰国会。 1919年在英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候选人拒绝承认英国国会,自行成立一院制的革命议会,称为“Dáil Éireann”,即爱尔兰语的“爱尔兰议会”。第一届国会成立之日即为英爱战争爆发之时。1921年大选之后第一届国会被第二届国会取代。.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第一届爱尔兰国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斯郡

米斯郡 (County Meath,愛爾蘭語:Contae na Mí),俗稱The Royal County,是愛爾蘭的一郡,歷史上屬倫斯特省。位於愛爾蘭島東部,海岸線長10公里。面積2,342 km²,2006年人口162,831人。首府納文。 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博因河谷位於本郡。.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米斯郡 · 查看更多 »

罗马天主教

#重定向 天主教會.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罗马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内战

爱尔兰内战(英语:Irish Civil War,爱尔兰语:Cogadh Cathartha na hÉireann,1922年6月28日—1923年5月24日),是一场1921年12月6日签署的建立了爱尔兰自由邦(今天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前身)的英爱条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冲突。条约的反对者反对保留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宪政联系和北爱尔兰六郡未被包括于自由邦之内。内战伤亡远大于之前的爱尔兰独立战争之伤亡,并在爱尔兰社会留下深刻裂痕,它对今日爱尔兰政治的影响仍显而易见。.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内战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共和军

爱尔兰共和军(英文: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愛爾蘭語:Óglaigh na hÉireann),曾为爱尔兰独立,後为统一北爱尔兰而战斗的组织。中文圈常指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但以下組織皆稱為愛爾蘭共和軍:.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共和军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共和国

#重定向 爱尔兰.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共和国 (1919–1922)

爱尔兰共和国(英语:Irish Republic,爱尔兰语:Saorstát Éireann),字面意思為「愛爾蘭的共和國」,是由1916年复活节起义中宣告,1919年由第一届爱尔兰国会成立的单方独立宣言的爱尔兰国家。.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共和国 (1919–1922)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自由邦

爱尔兰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Saorstát Éireann)()是由爱尔兰32郡中由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代表于1921年12月6日在伦敦签署的《爱尔兰自由邦协定》(或《英愛條約》)规定的从英國分裂出来的26郡组成的国家。爱尔兰自由邦从1922年12月6日产生,取代两个同时并存但名义上又敌对的国家:由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规定的,1922年一月起由一个叫做迈克尔·柯林斯领导的临时政府统治的,“法理上”的南愛爾蘭;以及一个由爱尔兰国会在1919年建立的,由爱尔兰国会议长亚瑟·格利菲斯领导的“事实上的”爱尔兰共和国。(1922年8月,两个国家由于各自领导人的死亡合并生效;两个头衔同时被W.T.科斯格雷夫拥有。).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自由邦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总督

爱尔兰总督(英文:Lord Lieutenant of Ireland),是英国君主官方代表暨爱尔兰政府首脑,在1171年创设,在1922年废除。职位的英文按照英式英文发音读作“Lef-tenant of Ireland”。 爱尔兰总督另外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副王(英文:Viceroy)。爱尔兰政府的事务截至17世纪,都由爱尔兰副总督(Lord Deputy of Ireland)打理。政府事务后来又交由新创设的爱尔兰布政司(英文:Chief Secretary for Ireland)。担任这个职位的人通常是英国贵族,爱尔兰人很少获得委任为总督。.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爱尔兰总督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絕食 · 查看更多 »

芒斯特省

芒斯特省 (Munster;愛爾蘭語:Cúige Mumhan/Mumha),是愛爾蘭四個歷史省份之一,位於愛爾蘭島南部。下分6郡:科克郡、克莱尔郡、凯瑞郡、利默里克、蒂珀雷里郡和沃特福德郡。 面積24607.52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1243726人。省名是凱爾特人女神的名字。科克是芒斯特省最大的城市。.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芒斯特省 · 查看更多 »

選區

選區(Electoral district),即「選舉區」的簡稱,是在選舉時,組織劃分選民投票轉換成議席的單位。除了考量地區或人口分布的「區域代表制」(Geographical Representation)之外,另有從職業團體選出的「職業代表制」(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選舉劃分基礎也有所不同。.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選區 · 查看更多 »

聆讯

聆訊是指案件在公开审讯前,法庭进行的各项中途聆听与讼各方的陈述,聆讯一般都以内庭形式进行,与案无关人士不得列席。 Category:法庭 Category:法定程序.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聆讯 · 查看更多 »

血腥星期日

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可以指:.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血腥星期日 · 查看更多 »

贝尔法斯特

贝尔法斯特(英語:Belfast ;愛爾蘭語:Béal Feirste)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口,在贝尔法斯特湾的西南侧,是英國北爱尔兰的最大海港及愛爾蘭島上最大的城市。始建于1888年,自1922年起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现有人口276,459,都會區579,554,是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 19世紀初貝爾法斯特成為了一個大港口,而貝爾法斯特也成為了世界最大的亞麻布產地,號稱“Linenopolis”,此外造船業(製造泰坦尼克號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位於此地)和香煙製造業也較為發達。1888年獲得城市地位。後來又發展起了宇航工業,是二戰後世界主要工業城市之一。 1970至80年代由於北愛爾蘭問題,該城市治安變差,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但到了21世紀它已經擺脫了這些問題的困擾,經濟穩定增長。他現在不但是一座港市,也因有喬治·貝斯特貝爾法斯特城市機場和貝爾法斯特國際機場而成為北愛爾蘭的交樞紐,是全球城市之一。.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贝尔法斯特 · 查看更多 »

财政部

财政部是現代政府内阁的部门,是现代各国政府的重要部门。财政部的负责长官财政部长也因此是各国政府中的重要职位。 财政部一般负责制定政府预算、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等事务,但各国的部门和官职设置、名称都有不同。例如政府预算可能由一个分别的财务部门协管,经济政策可能由独立的中央银行协管,金融监管可能由财政部或其他部门下辖的专门部门管理等。由于近代政府财政的复杂性,财政部可能同时由数个部长负责。在联邦制国家,各州/省政府也设有财政部。 财政部、财政部长在一些主要国家的称谓包括:.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财政部 · 查看更多 »

黑棕部队

黑棕部队(英语:Black and Tans,爱尔兰语:Dúchrónaigh),指皇家愛爾蘭警隊后备队(英语:Royal Irish Constabulary Reserve Force,爱尔兰语:Fórsa Chúltaca Chonstáblacht Ríoga na hÉireann),是皇家愛爾蘭警隊部署的两支準軍事部隊之一,用于镇压爱尔兰共和军在爱尔兰发动的革命。 但是应注意到「黑棕部队」常常被用来同时称呼皇家愛爾蘭警隊后备队和在英爱战争中成立的另一支部队—皇家愛爾蘭警隊預備隊。.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黑棕部队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柯林斯

迈克尔·约翰·“米克”·柯林斯(英语:Michael John "Mick" Collins,爱尔兰语名:Mícheál Seán Ó Coileáin;1890年10月16日—1922年8月22日)是爱尔兰革命领导人,爱尔兰共和国财政部长,爱尔兰共和军情报首長,英爱条约谈判爱尔兰代表团成员,爱尔兰临时政府主席和爱尔兰国民军总司令。他在1922年8月于爱尔兰内战中被枪击身亡。大多数爱尔兰政治党派都承认他对现代爱尔兰国家的建立做出的贡献,政治党派“爱尔兰统一党”(Fine Gael)的成员和支持者们特别将其作为运动的创始人来纪念;该党原名“盖尔联盟”(Cumann na nGaedhael))。.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都柏林

都柏林(Dublin;Baile Átha Cliath)是愛爾蘭共和國的首都以及最大的城市,靠近愛爾蘭島東岸的中心點,位處都柏林郡的利菲河(River Liffey)河口、都柏林地區的中心。都柏林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是愛爾蘭首都城市,也是愛爾蘭島上最大的城市。由於很多高技術企業聚集,所以有歐洲的硅谷之稱。 Dublin這個字起源於愛爾蘭語的Dubh Linn(意為「黑色池塘」)。都柏林的現代愛爾蘭名Baile Átha Cliath(意為「蘆葦障礙做成的淺灘之城」)則是指在黑色池塘旁邊的定居地。 最早關於都柏林的文獻是托勒密的手稿,大約寫於140年,他稱之為埃布拉納(Eblana)。 都柏林在官方城市邊界內的人口是大約495,000人(愛爾蘭中央統計處2002年人口調查),然而這種統計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都柏林的市郊地區和衛星城鎮已經大幅地發展與擴張。都柏林市和都柏林郡的人口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100,000人(愛爾蘭中央統計處2002年人口調查)。雖然對於「大都柏林都會區」的定義沒有一個確切的共識,但是普遍而言大家可以接受這個地區包括了都柏林市和郡,以及部份的威克婁郡、基爾代爾郡和米斯郡,因為通勤帶可以延伸到很遠的地方。.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都柏林 · 查看更多 »

都柏林城堡

都柏林城堡 (Caisleán Bhaile Átha Cliath) 位於愛爾蘭 都柏林的聖母街,直至1922年前是英國統治愛爾蘭的政治中心,現在作為愛爾蘭的綜合博物館群。其中城堡建築可以追溯到18世紀前,城堡於1204年愛爾蘭領地時期由約翰王建造。城堡作為歷任統治者的所在地,不列顛治理下的貴族愛爾蘭(1171年至1541年),愛爾蘭王國(1541年至1800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0年至1922年)。1922年於愛爾蘭自由邦成立後,交接給邁克爾·柯林斯成立的臨時政府。.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都柏林城堡 · 查看更多 »

阿瑟·格里菲斯

阿瑟·格里菲思(Art Ó Gríobhtha;)是新芬党的创始人及第三任领导人。1922年1月至8月他担任爱尔兰下议院主席,并且是1921年在伦敦缔结英爱条约时的爱尔兰代表。.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阿瑟·格里菲斯 · 查看更多 »

阿馬郡

阿馬郡(County Armagh;愛爾蘭語:Contae Ard Mhacha),是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個郡,位於北愛爾蘭南部。因土地適宜種植蘋果,故有the Orchard County之稱。面積1,254 km²,郡治阿馬。1973年以後曾被解散,由區所取代。 Category:北愛爾蘭的郡 Category:197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阿馬郡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蒂珀雷里郡

蒂珀雷里郡 (County Tipperary;愛爾蘭語:Contae Thiobraid Árann),俗稱Premier County,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南部。 歷史上屬芒斯特省。1898年分為南北兩郡。2014年兩郡歸一。 面積4,303 km²,2006年人口149,040人。.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蒂珀雷里郡 · 查看更多 »

蒂龍郡

蒂龍郡 (County Tyrone;愛爾蘭語:Contae Thír Eoghain;台灣:泰隆郡),是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個郡,位於北愛爾蘭中西部。面積3,155 km²,郡治奧馬。1973年以後被分為四個區。 Category:北愛爾蘭的郡 Category:197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蒂龍郡 · 查看更多 »

蒙斯特

蒙斯特,可以指:.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蒙斯特 · 查看更多 »

自由党 (英国)

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是英国歷史上一個曾經長期執政的政党,成立於1859年,曾與保守黨並列英國國會兩大政黨,直至1922年被工黨取代,成為第三大黨,惟仍相當具有影響力。到了1988年和社會民主黨合併(兩黨數年前已結為政治聯盟),組成自由民主黨。.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自由党 (英国) · 查看更多 »

自治

自治或自主治理(Self-governance或Autonomy)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从多方面理解。 自治指自己治理自己。自治可能指个人行为,但通常指较大规模的行为,即以一个行业、行业团体、宗教、政府等为单位的行为。例如一些国家在原住民聚居区设立自治地方。.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自治 · 查看更多 »

英國陸軍

英國陸軍(British Army),是英國軍隊的地上作戰部隊,它是由蘇格蘭與英格蘭在1707年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時形成的。至2006年,英國陸軍的現役部隊有79,550人,國土軍有24,690人,除国土军外的其它陆军预备役部队有121,800人。英國陸軍經常被部署於全球每一角落的參與多國聯軍的戰鬥或參與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 英國陸軍與英國皇家海军和英國皇家空軍不同,沒有“皇家”头銜,原因是英国内战期间在英国君主与英国国会的一系列斗争中英国陆军总是站在英国国会一边,并且根据英国国会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中的规定“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维持常备军”,英国陆军在法律上并不属于王室管辖。不过尽管英国陆军没有皇家头銜,这并不妨碍在陆军有若干團(Regiments)使用「皇家」此一頭銜。.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国会

#重定向 英国议会.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王乔治五世

#重定向 乔治五世.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王乔治五世 · 查看更多 »

英爱条约

《英爱条约》(英語:Anglo-Irish Treaty;愛爾蘭語:An Conradh Angla-Éireannach),是英国与爱尔兰代表于1921年签订的划分爱尔兰岛归属的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属英国的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更加高涨。新芬党在都柏林召开国民议会,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开展游击战争。1921年夏,英国自由党的大衛·勞合·喬治政府被迫与爱尔兰签订停战协定。1921年7月双方在伦敦开始谈判,与新芬党谈判代表阿瑟·格里菲斯和迈克尔·柯林斯于12月6日签订此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把原先统一的爱尔兰岛分割为两部分,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郡(现北爱尔兰),则划归英国。自由邦名义上享有自治自决的全权。但其对外政策和一部分内政仍置于英国监督之下。自由邦必须效忠英王,议会通过的法律,需经英国总督批准方能生效。 此外,英国藉口防务需要,继续控制某些港口。1922年1月7日,爱尔兰国民议会以64票对57票通过,1月14日,予以正式批准。据此条约,在爱尔兰南部实现有限的自治,基本结束了长达70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但是北爱尔兰被人为地分割出去。 爱尔兰南北分裂后,自治政府军与共和军之间爆发内战,即為愛爾蘭內戰,后来英军加入战争。 Category:20世纪爱尔兰 Category:1920年代英國 Category:英國條約 Category:愛爾蘭條約 Category:20世纪和约 Category:1921年条约 Category:愛爾蘭-英國關係 Category:1921年12月.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杯葛

--,在商業領域上則稱為不買運動,是指联合抵制某个个人或公司,甚至是國家的集體行為。通常普遍由于被杯葛者被认为做了不道德的行為,而具体行动则包括拒绝参加与被抵制者相关的活动等。更严厉的抵制则包括拒绝各种形式的贸易往来,这种杯葛运动则通常被支持者称为“禁运”。 这种不道德可以用任何语言来说明,也不一定是普遍的。一次杯葛根据时间长短和范围不同,可能更倾向于使冒犯者在精神上感到羞耻,而不是在经济上惩罚他们。如果是长期和广泛的,杯葛就成为道德的消费战术之一。.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杯葛 · 查看更多 »

梅奧郡

梅奧郡(County Mayo;愛爾蘭語:Contae Mhaigh Eo,意思是「長漿果紫杉的平原」),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西北海岸。歷史上屬康諾特省。 面積1,83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60,894人。首府卡斯爾巴。 Category:愛爾蘭的郡 M.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梅奧郡 · 查看更多 »

橙带党

#重定向 奧蘭治聯盟.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橙带党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五世

教宗本篤十五世(Benedictus PP.,,原名Giacomo della Chiesa,於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出任教宗),意大利人;于1914年至1922年在位為教宗。.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本篤十五世 · 查看更多 »

朗福德郡

朗福德郡(County Longford;愛爾蘭語:Contae an Longfoirt),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中部。歷史上屬倫斯特省。西以香農河-里湖為界。 面積1,091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4,361人。首府朗福德。.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朗福德郡 · 查看更多 »

新芬黨

新芬黨(Sinn Féin,中文意譯為“我們”),是一個愛爾蘭(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政黨,由前愛爾蘭總統阿瑟·格里菲斯在1905年建立。 新芬黨也是愛爾蘭共和軍的官方政治組織,主張建立一個囊括整个愛爾蘭島的共和国,包括北愛爾蘭和目前的愛爾蘭共和國。.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新芬黨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政治犯

政治犯(political prisoner),是指以一些人对犯罪时有政治目的,或者以政治目的被认罪的人的称呼,其歷史可以上朔到古代。但由於政治犯本身通常不涉及暴力行為,因此也被称作良心犯或持不同政見者。由于这个称呼是主观性的,對於一個犯人是否為政治犯通常爭議很大,被一國政府認定是不法人士或恐怖主義者的犯人可能自另一國看來是政治犯。因此,關於政治犯的國際爭執通常很激烈,一些政府甚至否认政治犯的存在。.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政治犯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語

愛爾蘭語(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語中也稱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此語彙係借用自蘇格蘭語),因此在漢語中愛爾蘭語也有「蓋德爾語」、「蓋爾語」、或「愛爾蘭蓋爾語」等其他譯名。愛爾蘭語在語言分類上屬於印歐語系的凱爾特語族,和同屬該語族的布列塔尼語、威爾斯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雖然愛爾蘭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官方承認的區域語言,而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但是英語卻為絕大多數愛爾蘭人的母語,愛爾蘭語作為主要語言的通行範圍限於西海岸的一些地區。 在語言學者關於母語運動的討論中,最常提到的兩個語言是希伯來語和愛爾蘭語。不過,前者因為以色列建國,以希伯來語作為官方語言,通常被視為是少數成功的母語運動之一,而後者的母語運動,則被不少學者認為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愛爾蘭語 · 查看更多 »

扬·史末资

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OM,CH,ED,KC,FRS,FRS(Jan Christiaan Smuts,)英帝国、南非政治人物、律师、將領。曾两任南非总理。.

新!!: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扬·史末资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愛爾蘭獨立戰爭英爱战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