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爱尔兰大饥荒和粮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爱尔兰大饥荒和粮食之间的区别

爱尔兰大饥荒 vs. 粮食

爱尔兰大饥荒,俗稱馬鈴薯饑荒,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饥荒。在这7年的时间内,英國統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万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 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称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所带来的晚疫病,造成马铃薯腐烂繼而失收。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這次災害加上许多社会与经济因素,使得广泛的失收严重地打击了贫苦农民的生计。大饑荒对爱尔兰的社会,文化,人口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把爱尔兰历史分为饥荒前、饑荒后两部分。在愛爾蘭發生馬鈴薯飢荒時期大不列顛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飢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英國政府提供的協助也十分稀少,最終造成高比例的愛爾蘭人餓死。. 糧食指植物可供人类食用的部分。狹義的糧食單指谷物(cereal),即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及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莖部。粮食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醣類(澱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對糧食的定義包括三大类穀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稱雜粮,即經常被用作動物飼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中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物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

之间爱尔兰大饥荒和粮食相似

爱尔兰大饥荒和粮食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南美洲马铃薯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南美洲和爱尔兰大饥荒 · 南美洲和粮食 · 查看更多 »

马铃薯

鈴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稻米、玉米和小麦。原產於南美洲秘魯與波利維亞境內的安地斯山脈。王瑞章等人.馬鈴薯栽培管理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臺南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Lost Crops of the Incas: Little-Known Plants of the Andes with Promise for Worldwide Cultivation (1989) 馬鈴薯是歐美地區許多國家的主食,為世界第四大主食作物。.

爱尔兰大饥荒和马铃薯 · 粮食和马铃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爱尔兰大饥荒和粮食之间的比较

爱尔兰大饥荒有19个关系,而粮食有6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50% = 2 / (19 + 61)。

参考

本文介绍爱尔兰大饥荒和粮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