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爱尔兰内战和英爱条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爱尔兰内战和英爱条约之间的区别

爱尔兰内战 vs. 英爱条约

爱尔兰内战(英语:Irish Civil War,爱尔兰语:Cogadh Cathartha na hÉireann,1922年6月28日—1923年5月24日),是一场1921年12月6日签署的建立了爱尔兰自由邦(今天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前身)的英爱条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冲突。条约的反对者反对保留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宪政联系和北爱尔兰六郡未被包括于自由邦之内。内战伤亡远大于之前的爱尔兰独立战争之伤亡,并在爱尔兰社会留下深刻裂痕,它对今日爱尔兰政治的影响仍显而易见。. 《英爱条约》(英語:Anglo-Irish Treaty;愛爾蘭語:An Conradh Angla-Éireannach),是英国与爱尔兰代表于1921年签订的划分爱尔兰岛归属的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属英国的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更加高涨。新芬党在都柏林召开国民议会,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开展游击战争。1921年夏,英国自由党的大衛·勞合·喬治政府被迫与爱尔兰签订停战协定。1921年7月双方在伦敦开始谈判,与新芬党谈判代表阿瑟·格里菲斯和迈克尔·柯林斯于12月6日签订此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把原先统一的爱尔兰岛分割为两部分,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郡(现北爱尔兰),则划归英国。自由邦名义上享有自治自决的全权。但其对外政策和一部分内政仍置于英国监督之下。自由邦必须效忠英王,议会通过的法律,需经英国总督批准方能生效。 此外,英国藉口防务需要,继续控制某些港口。1922年1月7日,爱尔兰国民议会以64票对57票通过,1月14日,予以正式批准。据此条约,在爱尔兰南部实现有限的自治,基本结束了长达70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但是北爱尔兰被人为地分割出去。 爱尔兰南北分裂后,自治政府军与共和军之间爆发内战,即為愛爾蘭內戰,后来英军加入战争。 Category:20世纪爱尔兰 Category:1920年代英國 Category:英國條約 Category:愛爾蘭條約 Category:20世纪和约 Category:1921年条约 Category:愛爾蘭-英國關係 Category:1921年12月.

之间爱尔兰内战和英爱条约相似

爱尔兰内战和英爱条约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大衛·勞合·喬治伦敦北爱尔兰爱尔兰爱尔兰自由邦迈克尔·柯林斯都柏林新芬黨愛爾蘭語

大衛·勞合·喬治

大衛·勞萊·喬治,第一代德威弗爾的勞萊-喬治伯爵,OM,PC(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英国自由党政治家,在1916年至1922年间领导战时内阁,在1926年至1931年间担任自由党党魁。 在担任公职期间,他引入多个改革,为现代福利国家立下基石。劳合·乔治是最后一位自由党首相,他的主要支持者并非自由党人,却是保守党人。自由党后来分裂,不再是一个主要的政党。十年后,他再度担任自由党党魁,却再无能力重返唐宁街10号。 劳合·乔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大英帝国击败德国及其盟友,这是他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为人所知的一件。他是巴黎和会的主要与会者之一。劳合·乔治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的标志,被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认为他是20世纪的英国首相中,对英国公众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位,因为他在一次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在一次大战后重塑欧洲,在一次大战前引入社会福利制度。 有很多英国首相是訟務律師,但只有劳合·乔治是事務律師。他也是唯一一位威尔士人英国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威尔士语为第一语言的英国首相。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的评价在历届英国首相中位列第三。他入选2002年的调查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大衛·勞合·喬治和爱尔兰内战 · 大衛·勞合·喬治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伦敦和爱尔兰内战 · 伦敦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内战 · 北爱尔兰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爱尔兰和爱尔兰内战 · 爱尔兰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自由邦

爱尔兰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Saorstát Éireann)()是由爱尔兰32郡中由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代表于1921年12月6日在伦敦签署的《爱尔兰自由邦协定》(或《英愛條約》)规定的从英國分裂出来的26郡组成的国家。爱尔兰自由邦从1922年12月6日产生,取代两个同时并存但名义上又敌对的国家:由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规定的,1922年一月起由一个叫做迈克尔·柯林斯领导的临时政府统治的,“法理上”的南愛爾蘭;以及一个由爱尔兰国会在1919年建立的,由爱尔兰国会议长亚瑟·格利菲斯领导的“事实上的”爱尔兰共和国。(1922年8月,两个国家由于各自领导人的死亡合并生效;两个头衔同时被W.T.科斯格雷夫拥有。).

爱尔兰内战和爱尔兰自由邦 · 爱尔兰自由邦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柯林斯

迈克尔·约翰·“米克”·柯林斯(英语:Michael John "Mick" Collins,爱尔兰语名:Mícheál Seán Ó Coileáin;1890年10月16日—1922年8月22日)是爱尔兰革命领导人,爱尔兰共和国财政部长,爱尔兰共和军情报首長,英爱条约谈判爱尔兰代表团成员,爱尔兰临时政府主席和爱尔兰国民军总司令。他在1922年8月于爱尔兰内战中被枪击身亡。大多数爱尔兰政治党派都承认他对现代爱尔兰国家的建立做出的贡献,政治党派“爱尔兰统一党”(Fine Gael)的成员和支持者们特别将其作为运动的创始人来纪念;该党原名“盖尔联盟”(Cumann na nGaedhael))。.

爱尔兰内战和迈克尔·柯林斯 · 英爱条约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都柏林

都柏林(Dublin;Baile Átha Cliath)是愛爾蘭共和國的首都以及最大的城市,靠近愛爾蘭島東岸的中心點,位處都柏林郡的利菲河(River Liffey)河口、都柏林地區的中心。都柏林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是愛爾蘭首都城市,也是愛爾蘭島上最大的城市。由於很多高技術企業聚集,所以有歐洲的硅谷之稱。 Dublin這個字起源於愛爾蘭語的Dubh Linn(意為「黑色池塘」)。都柏林的現代愛爾蘭名Baile Átha Cliath(意為「蘆葦障礙做成的淺灘之城」)則是指在黑色池塘旁邊的定居地。 最早關於都柏林的文獻是托勒密的手稿,大約寫於140年,他稱之為埃布拉納(Eblana)。 都柏林在官方城市邊界內的人口是大約495,000人(愛爾蘭中央統計處2002年人口調查),然而這種統計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都柏林的市郊地區和衛星城鎮已經大幅地發展與擴張。都柏林市和都柏林郡的人口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100,000人(愛爾蘭中央統計處2002年人口調查)。雖然對於「大都柏林都會區」的定義沒有一個確切的共識,但是普遍而言大家可以接受這個地區包括了都柏林市和郡,以及部份的威克婁郡、基爾代爾郡和米斯郡,因為通勤帶可以延伸到很遠的地方。.

爱尔兰内战和都柏林 · 英爱条约和都柏林 · 查看更多 »

新芬黨

新芬黨(Sinn Féin,中文意譯為“我們”),是一個愛爾蘭(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政黨,由前愛爾蘭總統阿瑟·格里菲斯在1905年建立。 新芬黨也是愛爾蘭共和軍的官方政治組織,主張建立一個囊括整个愛爾蘭島的共和国,包括北愛爾蘭和目前的愛爾蘭共和國。.

新芬黨和爱尔兰内战 · 新芬黨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語

愛爾蘭語(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語中也稱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此語彙係借用自蘇格蘭語),因此在漢語中愛爾蘭語也有「蓋德爾語」、「蓋爾語」、或「愛爾蘭蓋爾語」等其他譯名。愛爾蘭語在語言分類上屬於印歐語系的凱爾特語族,和同屬該語族的布列塔尼語、威爾斯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雖然愛爾蘭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官方承認的區域語言,而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但是英語卻為絕大多數愛爾蘭人的母語,愛爾蘭語作為主要語言的通行範圍限於西海岸的一些地區。 在語言學者關於母語運動的討論中,最常提到的兩個語言是希伯來語和愛爾蘭語。不過,前者因為以色列建國,以希伯來語作為官方語言,通常被視為是少數成功的母語運動之一,而後者的母語運動,則被不少學者認為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愛爾蘭語和爱尔兰内战 · 愛爾蘭語和英爱条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爱尔兰内战和英爱条约之间的比较

爱尔兰内战有62个关系,而英爱条约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11.39% = 9 / (62 + 17)。

参考

本文介绍爱尔兰内战和英爱条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