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烏利希·慈運理和贖罪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烏利希·慈運理和贖罪券之间的区别

烏利希·慈運理 vs. 贖罪券

烏利希·慈運理(慈運理又譯作茨溫利、茲文里,Huldrych Zwingli,Ulrich Zwingli,),基督教新教神學家,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 慈運理生於瑞士。當時是瑞士愛國主義剛興起的時候,瑞士傭兵制度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慈運理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和巴塞爾大學接受教育,深受人文主義影響。當他在格拉魯斯與艾因西德倫擔任神父後,仍繼續他的學業,受到伊拉斯謨著作的影響。慈運理本身反對教會傳統、贖罪券和崇拜馬利亞等傳統信仰。 1518年慈運理成為蘇黎士大教堂的神父,在那裡開始宣扬宗教改革的思想。1522年因為反對在大齋期的禁食,開始受到公眾關注。在著作中,他指出在教會階級的腐敗,提倡教士結婚,並攻擊禮拜場所使用聖像。1525年,慈運理推出了新的禮儀。對於嬰兒洗禮,慈運理曾與重洗派一起試圖廢除,但後來因政治因素妥協,導致與堅持進一步改革的重洗派決裂。因為慈運理與重洗派的衝突導致重洗派被迫害,歷史學家曾爭論他是否使蘇黎世成為一個神權政治的城邦。 之後宗教改革擴及瑞士邦聯其他地區,但有些城邦仍傾向維持天主教,瑞士邦聯因此依宗教分裂為支持宗教改革的城邦聯盟,以及支持天主教的城邦聯盟。1529年,戰爭尚未爆發。該年,慈運理與馬丁·路德在德國馬爾堡會面協商,企圖整合雙方在宗教改革思想上的分歧。中,前14條半都達成共識,但最後討論聖餐禮時對聖餐意義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導致兩派整合失敗。馬丁·路德認為聖餐中基督的確實質降臨,是為同質說。而慈運理則認為聖餐只是一種紀念基督的象徵,即象徵說。 1531年,慈運理的聯盟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於是有五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士,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分戰死,年僅47歲。慈運理所留下的神學思想、禮儀還有教會制度,至今仍影響著許多新教教會,如重洗派。. #重定向 大赦 (基督教).

之间烏利希·慈運理和贖罪券相似

烏利希·慈運理和贖罪券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大赦 (基督教)

大赦 (基督教)

大赦(indulgentia)是基督宗教的教理及神學思想之一,但現今僅天主教會採用。信徒在領受和好聖事後,雖然罪過已獲得赦免,但仍然會受制於罪過遺留下的思想或行為,被稱為「暫罰」,這時候必須透過教會頒布大赦,给信徒分施基督及历代圣人的功劳宝藏,使自身的暫罰得以在神前獲得免除。大赦分为「全大赦」(Indulgentiae Plenariae)及「限大赦」(Indulgentiae Partiales)两种,全大赦赦免人因罪应得的全部暂罚,而限大赦只赦免部分暂罚。根據天主教法典,只有教宗擁有颁赐大赦的权利,他人只能在得到教宗允许、或受法律委托才能颁赐,而具体事项则由宗座负责。 大赦并未直接见于《圣经》,是建基于「代赎」的观念。中世纪晚期,当时的羅馬教廷为筹措资金,授权神职人员前往欧洲各地售卖大赦证明书(由羊皮纸制成的“纪念证书”),此即後世所稱的贖罪券(又稱赦罪券、赦罪符),這使得大赦的行為商業化,沦为当时教会之敛财工具,本已矛盾重重的欧洲社会被激起动荡,更由此引發宗教改革,最终导致新教的产生;售賣贖罪券的行為在天主教會發起內部革新運動後才停止。梵二大公會議時又改革大赦的施行方式,解決大赦過於數字化的問題。.

大赦 (基督教)和烏利希·慈運理 · 大赦 (基督教)和贖罪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烏利希·慈運理和贖罪券之间的比较

烏利希·慈運理有175个关系,而贖罪券有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57% = 1 / (175 + 1)。

参考

本文介绍烏利希·慈運理和贖罪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