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之间的区别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vs. 穿山甲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縮寫:CITES)是一個在1963年時由「國際自然與天然資源保育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的各會員國政府所起草簽署,在1975年時正式執行的一份國際協約。這份協約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對野生動植物出口與進口限制,確保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由於這份公約是在美國的華盛頓市簽署的,因此又常被簡單稱呼為華盛頓公約(英文:Washington Convention)。. 穿山甲是穿山甲科(学名:Manidae)动物的通稱,又名鯪鯉,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是鳞甲目(Pholidota)的唯一科。穿山甲是一类从头到尾披覆鳞片的食蚁动物,分佈在非洲和亚洲各地。亞洲地區分佈在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灣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 最早在《楚辞·天问》中即有穿山甲的記載:“鯪鱼何所”王逸注:“一--鯪鱼,鯪鲤也,有四足,出南方。”北魏人高祐因認出穿山甲而聞名。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李时珍認為穿山甲不是以鳞片诱蚁,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 2014年7月,由倫敦動物學會主持的IUCN紅色名錄物種存續委員會穿山甲專門小組,發出警告指穿山甲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走私買賣的哺乳類動物。中華穿山甲及馬來穿山甲均在 IUCN 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級別提升至「極危」,全部 8 個物種均面臨絕種威脅。非法走私的活動是前所未有的猖獗。隨著亞洲四種穿山甲物種數量暴跌,走私貿易商家已轉移目標至非洲,以滿足市場上的龐大需求。.
之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相似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的共同点。
- 什么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之间的相似性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之间的比较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有6个关系,而穿山甲有6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6 + 64)。
参考
本文介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穿山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