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副总理相似
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副总理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陆克文,澳大利亚工党,澳大利亚总督,澳大利亞國家黨,愛德華·高夫·惠特蘭。
陆克文
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音译凯文·迈克尔·拉德;)是澳大利亚政治家、外交家,曾任澳大利亚工党领袖、、澳大利亞總理等要職,在2008年入選為時代百大人物。 2007年11月24日的國會大选中带领工党击败自由党领袖约翰·霍华德领导的执政联盟,於同年12月3日出任总理。后于2010年6月24日被工党内部不满被迫下台,被时任副总理的吉拉德接替,成为澳大利亞历史上首位赢得大选但第一屆任期未满即下台的总理。后在吉拉德内阁中获任外交部长。2013年6月26日,陸克文在議會黨團表決中擊敗吉拉德,第二度成爲工黨領袖。次日陆克文接受任命再次成爲總理。在2013年9月7日举行的2013年澳洲联邦大选中,陆克文领导的工党败选,在9月18日新总理艾伯特接受总督任命时结束总理任期。大选当晚陆克文发表演讲接受选举失败的同时也宣布卸任工党党魁职务。.
澳大利亚工党
澳大利亚工党(Australian Labor Party,縮寫为ALP)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社會民主主義政党,政治立場中間偏左。工黨亦是澳洲兩大政黨之一,其長期競爭對手是中間偏右的保守派自由党-國家黨聯盟。工黨建黨于1891年,为進步聯盟成员。 澳大利亚工党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劳工階層的代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從1891年開始勞工運動組織在澳洲的各英屬殖民地建立的政黨組織,比澳大利亞聯邦成立還要早10年,是澳大利亞現有政黨中歷史最悠久的。澳大利亚工党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内執政的工黨,自1904年首次在聯邦政府執政后屢次執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關鍵歷史時刻領導了澳大利亞,惟工黨過去的整個20世紀中,實際上執政的時間較保守派聯盟短(僅在1908-1909、1910-1913、1914-1916、1929-1932、1941-1949、1972-1975、1983-1996年執政),而20世紀最長的執政時期在1983-1996年,亦即鲍勃·霍克及保罗·基廷執政時期,執政長達13年。 工党是当前的联邦反对党,最近一次执政是从2007年到2013年。其中,2007年至2008年工党曾是全国联邦政府及所有八個州级及地區政府的执政党。目前工党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及北領地的執政黨。 類似其他左翼政黨,工黨的黨組織由全國執行委員會領導,全國執委會的首腦是工黨主席(President),下設兩個副主席,一個書記。全國執委會和黨主席、副主席的實際職責主要在黨組織方面,而黨在聯邦或州層面的政治決策則由當選該級政府議員的黨員組成的議會黨團決定。議會黨團選出的首腦是黨魁,是工黨的實際政治領袖,並出任總理或州長(執政時)或反對黨領袖(在野時)。当前的工黨黨魁是比尔·萧藤,他在2013年10月18日在党内选举中勝出,接替辞职的前任陆克文成为工黨领袖。 在2013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工黨选战失利,结束了六年联邦执政时期,成为了联邦官方反对党。 工黨的黨章將其定義為民主社會主義政黨,但近年的實際政策更偏向于中間偏左路綫和社會民主主義理念。現在的工黨自定義為“包括改革分子、激進分子、進步分子、社會民主主義者和民主社會主義者的聯盟,由對社會不公平的批判、對更公正和公平的社會以及用民主手段達到此目的的承諾團結在一起。”.
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工党 · 澳大利亚副总理和澳大利亚工党 ·
澳大利亚总督
澳大利亞联邦总督(Governor-General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的君主在澳大利亚的代表。按照现行的澳大利亚和英国法律,澳大利亚和英国共有一个君主,而这个君主常驻在英国。因此,澳大利亚总督在一般情况下行使着国家元首的职务。 作为君主的全权代表,总督在法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宪法赋予他国家的最高行政权。他也是三军统帅,可以制定和取消法令,并且有权任命和罢免议会議員,各部部长和总理。但是,按照英国的西敏制传统惯例,总督不干涉行政,并按照总理的建议行使权力。 同样,法理上总督由总理提名,而由君主任命。早期的联邦总督任命时,澳大利亚政府、君主和英国政府会进行三方面的沟通,最终人选更多地反映君主的个人选择和英国政府的意见,初期的历任总督大多是英国贵族,而且最初的总督都自认为不但是澳大利亚的代理元首,也是帝国政府和作为帝国领土自治政府的澳大利亚政府之间的联络官,对澳大利亚政府传达帝国政府的意见。随着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逐渐成熟,英国政府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影响力迅速减少,总督作为联络官的角色也很快淡化。此后,自从英国在1930年代确认了各自治领的独立地位以后,君主就没有拒绝过澳大利亚总理的提名。同样的,在总督任命的问题上,君主只遵循澳大利亚总理的意见,而不考虑英国首相和英国国会的建议。实际上,当代总督的任命和罢免都掌握在澳大利亚总理手中。 这些法理上的和惯例上的矛盾有时会造成争议。在1975年的宪政危机中,总督约翰·柯尔以总理无法将预算案通过参议院为由,解散了高夫·惠特拉姆任总理的政府。当时,澳大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决定不予干涉,理由是澳大利亚自1930年代英国确认其独立地位并在1942年接受此独立地位后已成为独立国家,除去《澳大利亚宪法》规定须由君主亲裁或影响君主宪政职权本身的事项外,其他权力都已交由总督代行,因此女王认为她无权干预总督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而宪政危机必须由澳大利亚自行解决。但是约翰·柯尔的举动此后一直被争议。反对者认为法律上,按照西敏制的惯例,总督不应解散在众议院拥有多数支持的政府。政治上,反对者认为一个非民选的总督不应有权解散由人民选出的政府。.
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总督 · 澳大利亚副总理和澳大利亚总督 ·
澳大利亞國家黨
澳大利亞國家黨(National Party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政黨之一。國家黨1920年建黨,當時稱爲“澳大利亞鄉村黨”(Country Party of Australia),1975年改名“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为現名。在聯邦層面,國家黨與澳大利亞自由黨自1922年以來組成長期合作的右翼聯盟,其長期競爭對手是中間偏左的澳大利亞工黨。 在最近的2013年澳洲联邦大选中国家党参与的联盟胜出成为执政党派,国家党由此结束了从2007年联邦大选中失利后开始的六年反对党生涯。.
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亞國家黨 · 澳大利亚副总理和澳大利亞國家黨 ·
愛德華·高夫·惠特蘭
愛德華·高夫·惠特蘭,AC、QC(Edward Gough Whitlam,),出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韦里瓦選區的工黨(ALP)籍政治家,為第21任澳大利亞總理。惠特蘭本人根據傳統用法,使用的名字是高夫·惠特蘭(Gough Whitlam; 音同goff)。 1952年高夫·惠特蘭首次當選新州籍的下議員;1960年當選為工黨副黨魁;1967年成為反對黨工党的領袖。 1969年國會改選的結果席次不足以組閣。1972年,在當時的右翼執政聯盟連續主政23年之後,惠特蘭終於率領工黨取得了組閣權;1974年在提前的國會改選中,工黨再次取得組閣權。1975年,澳大利亞總督约翰·克尔在國會有重大爭端之際,未循例事先徵詢總理方面的意見,僅在召見後即解除惠特蘭的總理職務,後世稱此「澳大利亞憲政危機」;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被總督所解職的澳大利亞總理。 儘管惠特蘭當政的時間不長,但後世認為他擔任總理期間建樹頗多。時至今日,許多政策和方針皆於當代成形,並且持續發揮著行政效益。其中最著名的是健康保險政策。此外惠特蘭有如總統般的施政風格、所追求的社會福利改革,以及國會改選失利等仍然使人們表以同情和討論。.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副总理的共同点。
- 什么是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副总理之间的相似性
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副总理之间的比较
澳大利亚内阁有27个关系,而澳大利亚副总理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8.93% = 5 / (27 + 29)。
参考
本文介绍澳大利亚内阁和澳大利亚副总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