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潘璋和赤壁之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潘璋和赤壁之戰之间的区别

潘璋 vs. 赤壁之戰

潘璋,字文珪,兗州東郡發--縣(今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東)人,三國時期孫權麾下將領。著名事蹟為抓住走麥城的武聖關羽,江表之虎臣之一。. 赤壁之战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勝多的战爭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戰,也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劉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後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協議結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黃蓋詐降火攻大破曹军的連環船,曹操落荒北回。 此戰後,曹軍退守襄陽,曹孫劉三分荊州,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在之後10年占领了荆州(兩湖)和益州(四川)大片土地,建立了蜀漢。.

之间潘璋和赤壁之戰相似

潘璋和赤壁之戰有(在联盟百科)26共同点: 吕蒙夷陵之战孙权三國志三国張遼刘备刘表周泰呂範凌統全琮关羽程普甘宁韓當襄阳市诸葛瑾鲁肃黃蓋董昭陸遜陈寿李典朱桓曹真

吕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東漢末年名將。由於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呂蒙出身貧苦,少年時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鄧當是孫策部下。呂蒙後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從而踏上軍人路途。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努力修習經典,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後來呂蒙更繼任魯肅成為南郡太守,為孫吳勢力擔任前線軍督。其最重大的功績是以「白衣渡江」的計策偷襲荊州,因偷襲關羽而留下萬世臭名。.

吕蒙和潘璋 · 吕蒙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清代時避諱改稱彝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漢君主劉備進攻孫吳之戰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即劉備稱帝三個月後,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以逸待勞,擋住蜀军攻勢,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带以火攻打败蜀军。.

夷陵之战和潘璋 · 夷陵之战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孙权和潘璋 · 孙权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和潘璋 · 三國志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三国和潘璋 · 三国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張遼和潘璋 · 張遼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刘备和潘璋 · 刘备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刘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邹城市)人,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子郁桹侯刘骄的九代孙。刘表身长八尺餘(約1.86米),姿貌温厚伟壮,個性優柔寡斷,但有儒者風範。他是东汉末期的一个割据軍閥,領有荊楚數千里之地,並先後由漢廷授封官銜「荊州刺史」和「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也是漢末的黨錮名士之一。.

刘表和潘璋 · 刘表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省鳳臺縣)人。中國漢末三國時孫策麾下的孫吳名將,因作戰勇猛,長年守護君主孫權而聞名,并賞賜予御幘青縑蓋。江表之虎臣之一。.

周泰和潘璋 · 周泰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呂範

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官至大將軍。.

呂範和潘璋 · 呂範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凌統

凌统(,或作23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東漢末年三国時期東吳的重要將領,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後拜為偏將軍。江表之虎臣之一。.

凌統和潘璋 · 凌統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全琮

全琮(),字子璜,吳郡錢唐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人,三國時東吳的重要將領,為人謙恭而有謀,常以國家為重。妻子雖是孫權的長女孫魯班,但仍能謙虛接士,毫不驕恣。先後拜封為陽華亭侯和錢塘侯,官至右大司馬、左軍師。.

全琮和潘璋 · 全琮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关羽和潘璋 · 关羽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程普

程普(生卒年不详),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今河北丰润)。東漢末年孫堅麾下將軍,東吳三代元勳;因為軍中最為年長,所以被人們尊稱為程公、江表之虎臣之首。.

潘璋和程普 · 程普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甘宁

宁(),字兴霸,巴郡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三國時期东吴的著名将领,曾經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轉投孫權麾下受到周瑜、呂蒙的推舉。其功勛主要在曹魏的戰役中表現顯赫,孫權曾稱贊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可敵矣。”亦協助魯肅與呂蒙對抗關羽令其忌憚甘寧,江表之虎臣之一。.

潘璋和甘宁 · 甘宁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韓當

韓當(),字義公 ,遼西令支人。東漢末年孫堅麾下將領,對江東基業的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同程普與黃蓋是為孫氏的三代元勳,封爵石城侯。江表之虎臣之一。.

潘璋和韓當 · 赤壁之戰和韓當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潘璋和襄阳市 · 襄阳市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家和武將,诸葛瑾胞弟是仕於蜀汉的诸葛亮,族弟是仕於魏的諸葛誕;官至太傅和大將軍,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及丞相。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諸葛瑾公私分明,雖與胞弟諸葛亮闊別多年,但在出使蜀國時,兄弟聚面只談論公務,私下不相往來。.

潘璋和诸葛瑾 · 诸葛瑾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東漢末年东吴著名的外交家及政治家,为孫權策劃未來戰略藍圖,在周瑜去世后接掌前线军事,力主与刘备势力联合对抗曹操。現今世代的人將周瑜、魯肅、呂蒙、陆逊合稱爲四大都督,但事實上魯肅並沒有擔任過都督一職。.

潘璋和鲁肃 · 赤壁之戰和鲁肃 · 查看更多 »

黃蓋

黃蓋(),字公覆,荊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東漢末年孫堅麾下將軍,是孫家三代元勳;赤壁之戰中率先提出火攻計策,親自詐降而大敗曹操。江表之虎臣之一。.

潘璋和黃蓋 · 赤壁之戰和黃蓋 · 查看更多 »

董昭

董昭()字公仁,東漢末期人物,濟陰定陶人。先後事奉袁紹、張楊、曹操、曹丕、曹叡。.

潘璋和董昭 · 董昭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陸遜

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國時代吳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负责统领吴国军事和政治多年,并同时掌管民事,辅佐太子等。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62岁去世,葬于苏州,追谥昭侯。与周瑜、魯肃和呂蒙合稱四大都督。.

潘璋和陸遜 · 赤壁之戰和陸遜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潘璋和陈寿 · 赤壁之戰和陈寿 · 查看更多 »

李典

李典(),字曼成,东汉兖州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原山阳郡地方豪强,后投曹操,是曹操時期少有的儒將。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李典和潘璋 · 李典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朱桓

朱桓(),字休穆,吳郡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東漢末至三國時代東吳的重要武將。以勇烈聞名,曾擊敗曹仁;多次抵禦曹魏的侵擾,官至前將軍。.

朱桓和潘璋 · 朱桓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曹真

曹真,字子丹,漢末三國時代曹魏名將,曹操的族子,也是曹丕的托孤對象。當初其父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曹真死後諡為元侯。.

曹真和潘璋 · 曹真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潘璋和赤壁之戰之间的比较

潘璋有67个关系,而赤壁之戰有16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6,杰卡德指数为11.02% = 26 / (67 + 169)。

参考

本文介绍潘璋和赤壁之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