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鄉村學校 (香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鄉村學校 (香港)之间的区别

漁農自然護理署 vs. 鄉村學校 (香港)

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英文: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縮寫:AFC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漁農自然護理署前原稱為漁農處,成立於1912年,在2000年1月1日更名。更名的原因是為了更能正確反映該部門的職責及其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即除了漁業、郊野公園及農業發展外,還包括自然物種的保護。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總部位於九龍西深水埗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5-8樓。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包括監察及指導漁業及農業,營運香港各新鮮副食品批發市場,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包括香港濕地公園)、海岸公園(包括地質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規管瀕臨絕種動物、植物的出入口。並監管動物的福利與控制動植物的傳染病,例如禽流感。. 香港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泛指位於新界或離島等偏遠鄉村提供教育服務予鄰近鄉村子弟的學校。教育局沒有將學校特別註冊為「鄉村學校」。大多數村校在1950年代初建成,當時新界鄉郊地方交通不便,小學教育亦未普及,不少村童失學,村校使到適齡學童獲得基礎教育的機會。大部分村校由民間開辦,村民籌募經費及捐地用以建校,供給村內適齡兒童就讀;而小部分則由商會、同鄉會、宗教團體及個人形式辦學。 村校的設施水平遠低於近年落成的學校校舍,很多只有數個課室,早年有部分採取複式教學,安排兩個或以上級別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校建築多為設有空地的平房,校舍與大自然接近,師生人數較少,相對市區學校關係也密切得多。 直至1997年全港共有103間鄉村學校,到了2010年有83間已經停辦,當中有40間因按照「統整使用率低的小學 」政策(統整政策)而停辦。直到2014/15學年,仍然有20間村校繼續營運。.

之间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鄉村學校 (香港)相似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鄉村學校 (香港)有(在联盟百科)25共同点: 坪輋塔門大埔 (香港)屯門布袋澳九龍往灣洲米埔粉嶺糧船灣索罟灣落馬洲西貢市西流江馬灣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高流灣魚類統營處鴨洲蒲台沙頭角新界文汇报打鼓嶺

坪輋

坪輋(Ping Che)(客家話讀音:Phiàng-Chhià)是香港的一個地方,位於新界北區粉嶺東北一帶,打鼓嶺以南、軍地以北的位置。 坪輋在昔日是輋族的居住地之一,當中的「輋」是指地方較平坦,因此稱為坪輋。現時有18個有機農場,而該處禾徑山村的風水林,有多棵大樟樹,其中兩棵被行山人士譽為禾徑山神木,據稱樹齡達四百年。.

坪輋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坪輋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塔門

塔門(Grass-Island)是香港一座位於大灘海、大赤門及大鵬灣之間的島嶼,地理上幾乎全被郊野公園包圍的,行政區劃上屬於大埔區,鄰近西貢半島西貢北,面積達1.69平方公里。塔門東面是以獅子滾球為著名的弓洲;南端是塔門口和高流灣;北端是赤洲口和赤洲;西端是大灘海和灣仔半島。 島上設有一個天后廟,在大節日(如天后誕)時會有很多漁民到塔門上香祈求平安、順風貴水,香火十分鼎盛。此外環境保護署也在塔門設立一個空氣污染指數監測站,以觀測市區的污染對郊外的影響,也可以作一個對比。.

塔門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塔門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大埔 (香港)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大埔 (香港)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屯門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屯門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布袋澳

布袋澳(Po Toi O)是香港新界的一個海灣,位於清水灣半島的南部(以及清水灣海灣東南偏南),田下山及清水灣郊野公園的東面,大廟灣及佛堂門天后廟(大廟)的北面,清水灣的南面,清水灣鄉村俱樂部高爾夫球場的西面。布袋澳海灣的入口在北部,入口的東面和西面分別為石尾頭和下角頭。布袋灣內有魚排養殖場,鄰近有大坳門路及布袋澳村路可以到達布袋澳村,此村村民多以高、張、劉、鄧氏客家原居民,經營海鮮生意及本地旅遊為業。 布袋澳三面環山,北西出海口較窄,就像布袋一樣,布袋澳因而得名。.

布袋澳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布袋澳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九龍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往灣洲

往灣洲(Double Island或Wong Wan Chau)是香港東北部的島嶼,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份)的一部分,地區行政上屬北區;島面積為2.13平方公里,排行全港第11。島上最高點為往灣北頂(154米),其次為往灣西頂(136米),兩者相隔著牛屎山和一些100米左右的無名山丘。島上的主要海灘為東灣,遠眺大鵬灣,附近有一條名為東灣坑的溪流。 往灣洲西面及北面為印洲塘;西南為水道紅石門,南面及東南面為黃竹角海,與對岸的紅石海岸相對,兩地均有大量紅色砂岩;東北面為娥眉洲,中間隔著水道直門頭;東面則為大鵬灣。此外,島嶼沿岸有數個小島,包括捉魚排、打蠔排、角大排、執毛洲。 往灣洲原名汪灣洲,因紀錄地名的官員出錯,情況就像柴灣被誤稱為西灣一樣,但是不同於柴灣,汪灣洲錯誤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往灣洲昔日有往灣、老沙田、大洲渡及東灣等村落,但已荒廢,現時島上並無人居住,只有香港外展訓練學校於往灣設立了一個訓練基地。.

往灣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往灣洲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米埔

米埔內--海灣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在當地稱為米埔自然護理區(Mai Po Nature Reserve),是一片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米埔一帶的濕地。米埔以候鳥、自然護理區和紅樹林而聞名。於冬季,濕地有不少來自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的候鳥在此過冬。 護理區範圍包括大榔基、石山和尖鼻咀一帶的濕地,當地亦是深圳河、山貝河及天水圍渠的河口,佔地約1,540公頃。米埔自然護理區本身是一個禁區,邊界道路以外更屬於邊境禁區,該地可說是雙重禁區。 米埔濕地被紀錄於《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中。.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米埔 · 米埔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粉嶺

粉嶺(Fanling)位於香港新界東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見香港行政區劃)。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粉嶺圍及掃管埔等地。 戰後香港政府開始對新界進行深化管治,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和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和靈山爲分界,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粉嶺 · 粉嶺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糧船灣

糧船灣(High Island)原為香港第四大島嶼,現地理上已與西貢半島陸地相連。地區行政上屬於西貢區;位於萬宜水庫西南面,糧船灣海以東,大頭洲、雞洲、老虎吊排、滘西洲、吊鐘洲以東,匙洲、南風洲、伙頭墳洲、小破邊洲、黃泥洲、光頭排、橫洲以北,破邊洲、飯甑洲以西。 糧船灣北面有一條西貢萬宜路連接島的東西部,是遠足者暢遊萬宜水庫南岸的必經之處。萬宜水庫西壩底下亦有創興水上活動中心,供人玩樂。在天后廟附近亦有糧船灣東丫村原居民經營海膽養殖場。.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糧船灣 · 糧船灣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索罟灣

索罟灣(英文:Sok Kwu Wan)是位於香港南丫島東岸的海灣。在索罟灣碼頭附近,除了該地聞名的海鮮餐館,還有一座有150年歷史的索罟灣天后宮。 索罟灣昔日由英國人命名為 Picnic Bay,中文意思為「野餐灣」。 索罟灣對外交通完全依靠兩條渡輪航線,分別為航程約35至40分鐘,往返中環碼頭的港九小輪;以及航程約30分鐘,往返香港仔(經模達灣)的全記渡。1983年,油麻地小輪曾經提出停辦索罟灣渡輪服務,引發居民抗議,最終當局收回決定。.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索罟灣 · 索罟灣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落馬洲

落馬洲(Lok Ma Chau,舊稱勒馬洲)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北面,鄰近深圳河,爲香港一個設有出入境口岸的邊境地區,而該處的深圳河河段以北之土地為深圳市福田區,而落馬洲的南面則為佔地約1,500公頃的米埔濕地。 由於落馬洲貼近香港邊境禁區,因此香港政府在該處提供一處緩衝地帶,藉此打擊非法入境及其他跨境罪案。另一方面,受到邊境禁區條例管制下,前往該處邊境的人士來自或來往中國大陸及香港之間毋須得到許可,惟完成過關手續後並不准在該處停留。因此,落馬洲地區每天人口流動量極大,常住人口卻非常少,僅有落馬洲村、下灣村和潘屋村的原居民,而當地普遍的魚塘濕地環境至今未有大改變,但不少魚塘已經荒廢。.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落馬洲 · 落馬洲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西貢市

西貢市又稱西貢墟、西貢市中心,是位於香港新界東部西貢區的小型市鎮,靠近西貢半島,面向西貢海。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此外西貢市也是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不少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亦位於此。.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西貢市 · 西貢市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西流江

西流江(或稱西流崗)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東北部,在印洲塘海岸公園附近,荒郊僻靜,沒有車路可至,但環境優美。從前是一條繁盛的村落,多逹過百人居住,不過時至今天,大多居民已遷離甚至移民海外,剩下三位老人家居住。 此地為一半島形長臂,有一小型公眾碼頭,每天有兩班街渡泊岸,往來沙頭角。 該處從前有一所漁類統營處西流江漁民子弟學校,不過由於學生不足,已於1988年合併於沙頭角中心小學。 該處是新界東北行山徑的主要途經地,可以前往谷埔、南涌、新娘潭等地。.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西流江 · 西流江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馬灣

灣(Ma Wan)是香港島嶼,位於新界大嶼山及青衣之間。行政上屬於荃灣區。馬灣面積為0.96平方公里。 馬灣的東西兩面分別由兩道海峽隔開。東為馬灣海峽,西為汲水門。馬灣的北面的對岸為新界的深井。 馬灣原名媽灣,得名於媽祖,即天后娘娘。海灘北面有一所兩進式設計的天后古廟,相傳由海盜張保仔所建,用作庇佑當地人。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200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年代及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隨著1997年青馬大橋落成,該處大興土木。2002年,位於東灣附近的私人住宅區珀麗灣入伙。2007年7月1日,馬灣公園第一期正式開幕。2009年5月25日挪亞方舟博覽館及挪亞方舟酒店落成啓用。.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馬灣 · 鄉村學校 (香港)和馬灣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香港 · 鄉村學校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鄉村學校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高流灣

流灣,又名較流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北的東北部,塔門的南面,地區行政屬於大埔區,也是在西貢東郊野公園之內。 高流灣有一個村落,居民以養魚區維生,區內也有數家餐館和士多經營。該處也有一座清朝道光年間所建的天后廟。.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高流灣 · 鄉村學校 (香港)和高流灣 · 查看更多 »

魚類統營處

魚類統營處(Fish Marketing Organization,簡稱魚統處)是根據香港法例第291章《海魚(統營)條例》成立的財政獨立、非牟利法定機構,負責作為香港唯一提供海魚統銷服務的機構,於1946年成立。有關條例規定香港的所有鮮海魚,必須於魚類統營處轄下的魚類批發市場卸於陸上及批發出售,現在香港共有七個魚類批發市場。總部則設於香港仔田灣石排灣道102號。 魚類統營處處長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兼任,並由法定機構魚類統營顧問委員會提供意見。 魚類統營處也進行漁產品加工及海水銷售等服務。.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魚類統營處 · 鄉村學校 (香港)和魚類統營處 · 查看更多 »

鴨洲

洲(Robinson Island,或音譯作 Ap Chau),又名大鴨洲,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地區行政上屬於北區。位於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鴨洲 · 鄉村學校 (香港)和鴨洲 · 查看更多 »

蒲台

蒲台島(Po Toi Island,或蒲台,台亦作苔)是香港離島區的蒲台群島的主要島嶼,面積達3.69平方公里。蒲台島位處香港的東南部。蒲台島地勢平坦,在海上看似一個浮台,蒲台島故得其名(蒲即浮的意思)。.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蒲台 · 蒲台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

沙頭角(香港部分-Sha Tau Kok,中國大陸部分-Shatoujiao)是位於香港北區和深圳盐田区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新界正式租借與英國時,以沙頭角河分界,劃分為香港邊境禁區,當中河尾一段成為中英街。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及後位於香港境內的部分沙頭角範圍劃為禁區,非沙頭角村落的村民不能輕易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難復當年的興盛。 香港境內的沙頭角已建為一個小市鎮。沙頭角市中央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圍還有多條以「順」字開頭的街道。其中沙頭角邨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以前,不少沙頭角居民是海邊柵屋為居,就是住在船上的艇民,及後房協的沙頭角邨落成,很多居民因此上岸,搬進公共房屋,而車坪街及新樓街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樓宇。沙頭角另一標記為沙頭角碼頭。沙頭角碼頭位於海中心,有一條百多米長的橋將碼頭和陸地連接,碼頭有街渡前往吉澳、三椏等新界東北鄉郊地區。 自英國於1899年接管香港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沙頭角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現今香港方的「沙頭角」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沙頭角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蓮麻坑、萬屋邊、禾坑、石涌凹、南涌、鹿頸等地,而新娘潭路以東的半島也被稱爲「沙頭角半島」(包括船灣淡水湖),故此該半島上的烏蛟騰、谷埔、鎖羅盆、荔枝窩等地,以及印洲塘一帶以吉澳爲首的島嶼都屬於沙頭角的一部分。.

沙頭角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沙頭角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界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新界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文汇报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文汇报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打鼓嶺

打鼓嶺(Ta Kwu Ling)位於香港新界北區北部坪輋以北,鄰近香港與深圳的邊界,部分地方曾屬邊境禁區。當中區內小山丘白虎山更位於香港最北端。打鼓嶺與其東邊的沙頭角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共同擁有沙打選區的議席,但其鄉事委員會則各自於區議會內另有代表。現任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是陳崇輝先生。 自英國1898年接管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打鼓嶺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打鼓嶺」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打鼓嶺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坪輋、恐龍坑、老鼠嶺、香園圍等地。文錦渡和羅湖原來也是打鼓嶺區一部分,不過由於這兩個地方與打鼓嶺核心區之間有山嶺阻隔,距離較遠,缺乏主要道路連接,而且皆爲香港與內地之間主要邊境口岸所在地,知名度比打鼓嶺更高,故此一般不會將這兩個地方視爲打鼓嶺的一部分。.

打鼓嶺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打鼓嶺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鄉村學校 (香港)之间的比较

漁農自然護理署有109个关系,而鄉村學校 (香港)有28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5,杰卡德指数为6.35% = 25 / (109 + 285)。

参考

本文介绍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鄉村學校 (香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