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游錫堃內閣和邱義仁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游錫堃內閣和邱義仁之间的区别

游錫堃內閣 vs. 邱義仁

游錫堃內閣成立於2002年2月1日。其前任的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在立法院改選後提出總辭,由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接任。游錫堃內閣是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歷經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蔡英文政府迄今20多年來任期最長的內閣。三年任期內是陳水扁兩任總統民調支持度的高原期。2004年游錫堃以行政院長兼任陳水扁全國競選總部主任委員,幫助陳呂順利當選連任,得票率比2000年成長10.8% 。 游內閣振興經濟有成。上任時,台灣一方面遭受2001全球網路泡沫化影響,經濟創有史以來第一次負成長(-1.26%),一方面面臨核四風暴後遺症、產業轉型關鍵期、朝小野大政局及首次政黨輪替的磨合期,隨後又遇美國911事件(2002)、SARS傳染病(2003)、319槍擊案(2004)等衝擊,任內經濟成長率三年平均尚能保有5.4%,失業率從2002年的5.17%歷史新高下降到2004年的4.44%,一般認為這是陳水扁連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金融改革方面,台灣因受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及2001年「網路科技泡沫化」衝擊,2001年本國銀行逾放比率為11.26%,前總統李登輝曾警告可能出現「本土型金融風暴」。游內閣上任後提出「二五八金融改革計畫」大刀闊斧推動改革,打消逾放金額達一兆元新台幣,逾放比一路下降,至2004年底已下降至3.80%,符合國際標準 。任內化解了潛在的本土金融危機、解決了通貨緊縮風險、為產業轉型發展奠立堅實基礎,也使台灣在2008全球金融海嘯中屹立不搖,是一個成功並深受國際肯定的金融改革。. 邱義仁(),生於臺灣臺南,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人物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在民進黨新潮流系與林濁水、吳乃仁、洪奇昌並稱的大老級政治人物,由於擔任過府院黨四大秘書長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為人精於謀略策劃,是民主進步黨過去社會運動和選舉的軍師型人物。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捲入巴紐外交公款侵吞案而辭去職務。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之间游錫堃內閣和邱義仁相似

游錫堃內閣和邱義仁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外交部張俊雄國防部瑞芳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葉菊蘭蔡英文陳菊陳水扁李應元游錫堃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外交部

外交部是一个主權國家負責國家對外事務的專門政府機關,其部門主官稱作外交部長或外交大臣,為內閣成員之一,且通常被視為僅次於最高行政長官(總統制國家為總統,內閣制國家則為總理)的主要官員之一,有時該職甚至由副總理兼任。 外交部英文名稱一般為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各國會視部份與國家對外事務相關領域事務劃歸外交部負責,如經貿商務、援助合作及宗教和移民事務,因此在名稱上均會有所不同。 日本及朝鮮的外交部稱為「外務省」,是受到日本漢字的影響。 英國外交部大臣同時負責英國海外領地事務。在1968年以前,外交大臣僅負責與非大英國協成員國之外交關係事務,大英國協及其他殖民地事務則由英聯邦事務部負責;1968年後,兩部合併為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英國協成員國中除了英國外,其他成員國的外交部同時負責與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外交事務,因此英文名稱為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直譯為對外事務部,但一般均稱為外交部。 外交部長的英文名稱為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或是Foreign Minister,但部份國家不論中文或英文名稱與一般稱呼略有不同。如美國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通常被視為美國外交部長,但實際上美國國務卿的地位是美國內閣首席官員,與一般國家的外交部長不太相同;英國的外交大臣及菲律賓的英文職稱也是Secretary而非一般的Minister;拉丁美洲的西語系國家則稱為Canciller(英文為Chancellor);在部份有皇室系統的國家中,外交大臣亦稱為外相。 外交部的職權雖是負責國家對外事務,但因政府組織不同而影響到職權範圍。在以前的內閣制國家中,外交部長可直接制定國家對外政策,但若碰到強勢的總理,那外交部長通常就是一般行政內閣或是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給予些許意見,此情形在總統制國家中是差不多的。在二次大戰以後,各國為了將外交及國防等國家整體政策協調一致,通常將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視為核心內閣之一,也就是國家安全會議成員。雖然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許多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將外交視為自身權責之一,但此情形在已開發國家中並不常見。例如中華民國,外交部為行政院所轄部會之一,但外交、兩岸及國防是中華民國總統的權限而非行政院院長的權限。 不論外交部長的政治角色及職權範圍如何,最基本的即是負責外交事務,像是安排外國政要訪問及出訪他國等事務;且外交部長不論在那個國家,都是出國率最高的內閣成員。.

外交部和游錫堃內閣 · 外交部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張俊雄

張俊雄(),臺灣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7、21任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張俊雄和游錫堃內閣 · 張俊雄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

國防部,是目前大部分國家最高部門的通稱,軍隊已國有化的國家多會設置,但也有些國家是採用其他的架構或名稱。(如中國、朝鲜、越南等便以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最高军事指揮機構),部門首長稱作國防部長或國防大臣。 以下列出幾個國家的國防部:.

國防部和游錫堃內閣 · 國防部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瑞芳區

芳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全市東北方,左側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昔日以礦業繁一時,1990年代以來發展出以礦業文化為中心的觀光業。.

游錫堃內閣和瑞芳區 · 瑞芳區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是中華民國統籌處理海峽兩岸事務(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專責行政機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台湾事务辦公室對應。成立於1991年1月,目前亦在香港及澳門各設有代表機構。.

游錫堃內閣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葉菊蘭

葉菊蘭(),臺灣苗栗縣銅鑼鄉客家人,鄭南榕遺孀。廣告行銷界出身,現任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前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及行政院副院長。葉也先後出任交通部長、客家委員會主委、高雄市長等公職,從政生涯締造不少紀錄,包括第一位女性副閣揆、第一位女性直轄市長(代理高雄市,直到2006年第一位以選舉方式產生的女性直轄市長陳菊繼任)。.

游錫堃內閣和葉菊蘭 · 葉菊蘭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游錫堃內閣和蔡英文 · 蔡英文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陳菊

陳菊(),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羅東區三星鄉(今宜蘭縣三星鄉註:宜蘭縣是1950年10月成立的,陳菊出生時還沒有宜蘭縣。),現任總統府秘書長,世界新聞專科畢業、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碩士。曾為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於獄中留下遺書;事件後27年,陳菊回到事發地,成為高雄首位民選女市長,也是台灣首位女性民選直轄市長。陳曾任臺北、高雄社會局長、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高雄市市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等。 陳菊卸下勞委會主委一職後,以些微差距當選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第9任(民選第4屆)市長,後於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選舉中當選為合併後的首屆高雄市市長,2014年獲得99萬票,為競選對手楊秋興得票數兩倍有餘,且為當次選舉得票數最高的地方首長,順利連任。2018年4月21日,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就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11個市轄區而言,陳菊連續擔任地方首長11年餘,為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連續擔任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期間第二長者。.

游錫堃內閣和陳菊 · 邱義仁和陳菊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游錫堃內閣和陳水扁 · 邱義仁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李應元

李應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雲林縣崙背鄉人,臺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現任環境資源部部長。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醫療經濟學博士,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勞委會主委。.

李應元和游錫堃內閣 · 李應元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游錫堃和游錫堃內閣 · 游錫堃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游錫堃內閣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游錫堃內閣和邱義仁之间的比较

游錫堃內閣有97个关系,而邱義仁有1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5.11% = 12 / (97 + 138)。

参考

本文介绍游錫堃內閣和邱義仁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