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測光系統

指数 測光系統

測光系統是天文學中以一套已知敏感度的分離通帶(過濾器),測量事件輻射的裝置,而敏感度通常依所使用的光學系統、探測器和濾鏡有關。每一個測光系統都需要提供主標準星。 最早規範出來的測光系統是約翰遜摩根或UBV測光系統(1953年),現今已經有200套以上這種的系統。 測光系統通常根據濾鏡的通帶寬度來描述其特性:.

10 关系: 加法夏望遠鏡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史隆數位巡天天文學哈勃空间望远镜哈勃深空先進巡天照相機UBV测光系统泛星計畫2微米全天巡天

加法夏望遠鏡

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縮寫:CFHT)座落在夏威夷的毛納基峰最高峰(4,205公尺)的附近,口徑3.58公尺,主焦點是卡塞格林的結構。 CFHT外掛了三件儀器:.

新!!: 測光系統和加法夏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

新!!: 測光系統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史隆數位巡天

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縮寫為SDSS)是使用位於新墨西哥州阿帕契點天文台的2.5米口径望遠鏡进行的红移巡天项目。该项目开始于2000年,以阿爾弗雷德·史隆的名字命名,计划观测25%的天空,獲取超过一百萬個天體的多色测光资料和光谱数据。斯隆数字化巡天的星系样本以紅移0.1為中值,对于紅星系的紅移值達到0.4,對于類星體紅移值则達到5,並且希望探测到紅移值大于6的類星體。 2006年,斯隆数字化巡天进入了名为SDSS-II的新阶段,进一步探索銀河系的結構和组成,而斯隆超新星巡天计划搜寻Ⅰa型超新星爆发,以测量宇宙学尺度上的距离。 2008年10月31日,SDSS-II发布了最后一次数据。 斯隆数字化巡天第三期工程SDSS-III已经于2008年7月启动,将持续至2014年。.

新!!: 測光系統和史隆數位巡天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測光系統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无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学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視場则是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光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新!!: 測光系統和哈勃空间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哈勃深空

哈伯深空(Hubble Deep Field, HDF)是一張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小區域夜空影像。拍攝位置在大熊座,影像的範圍僅144弧秒,等於是100公尺外的一顆網球。由於拍攝目標太暗淡,整張影像由哈伯太空望遠鏡上的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FPC2)进行342次曝光疊加而成,拍攝時間是连续10天,从1995年12月18日至12月28日。 HDF所包含的區域幾乎沒有銀河系内的恆星,因而,可見的3,000多個物體全部都是遙遠的星系,其中更包含了目前所知最早、以及最遙遠的星系。通过揭示这样大批非常年轻的星系,HDF已经成为了早期宇宙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像,在2014年年底被引用于900多篇相关科学论文。 哈伯深空觀測三年之後,哈伯太空望遠鏡於南天的杜鵑座再度以同樣的方式拍攝了哈伯南天深空的影像。兩張影像的雷同之處,使天文學家更加堅定地相信宇宙的星系散佈並非是紊亂的,而有統一的構造。2004年,再度拍攝哈伯超深空(HUDF)影像,从几个月的曝光构建而来,這是人類以可見光觀察宇宙得到最遠的影像。该HUDF图像一直曾经是在可见光波段做的最灵敏天文图像,直到哈伯极深空(XDF)于2012年被发布。.

新!!: 測光系統和哈勃深空 · 查看更多 »

先進巡天照相機

先進巡天照相機(ACS, 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是哈伯太空望遠鏡上的一架第三代軸像儀器,原始的設計和科學功能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團隊制定的。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貨艙上組合以前,先由貝爾航太集團和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進行組裝和廣泛的測試,並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經歷飛行前最後的檢驗。他在2002年3月1日在編號為3B(STS-109)的維護任務發射升空,並且在3月7日完成安裝。被取代掉的是最後一件的原始儀器,暗天體照相機(FOC)。 先進巡天照相機是多功能的儀器,很快就成為哈伯太空望遠鏡產生影像的主要儀器。他提供好幾種超越過去儀器的功能:三個獨立的高解析通道,涵蓋了紫外線到近紅外線區域的光譜;大區域的檢測器和量子效應,使哈伯的發現效率增加了10倍;還有豐富和能互補的濾鏡、日冕儀、測偏振器和稜柵等功能。先進巡天照相機所承擔的觀測提供我們前所未有的高靈敏度,例如涵蓋廣大的範圍,從太陽系的行星、彗星到最遙遠的類星體的哈伯超深空視場,來體認我們獨特的宇宙。 在2006年6月,先進巡天照相機因為電子設備失效而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在2006年6月30日的早晨,成功切換到另一側備用的電子設備並啟動動力之後,儀器所有的子系統,包括CCD檢測器,似乎都能正常的運作。經由遙測技術觀察,在另一側的子系統都沒有異常的現象。經過一些工程上的測試之後,先進巡天照相機在2006年7月4日恢復科學上的操作。在2006年9月29日,一個相似的電子設備再度產生缺陷。而2007年1月27日,在備用的系統上更嚴重的電子缺陷,讓望遠鏡進入了安全模式,而且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工程師相信有些科學功能已經完全損壞了,三個通道中僅剩日盲通道可以使用。在2007年2月,新視野號飛掠木星之際,還用此通道配合木星觀測任務的進行。2009年5月,先进寻天照相机在STS-125维修任务中被修复。.

新!!: 測光系統和先進巡天照相機 · 查看更多 »

UBV测光系统

UBV测光系统,是一种天文学上常用的三色宽带测光系统,是国际上的标准测光系统。UBV测光系统是1950年代由美国天文学家约翰逊和摩根(W.W.Morgen)使用麦克唐纳天文台口径为33厘米和2.08米的反射望远镜,加U、B、V三个波段的滤光片创立的,因此又称约翰逊-摩根系统(Johnson-Morgan system)。UBV测光系统的星等值常用V星等和色指数B-V和U-B表示。为确定其零点,选取了6颗光谱類型为A0V的恒星,取其平均色指数为零。 UBV测光系统要求使用RCA 1P21型光电倍增管,其中U波段波长为360纳米左右,使用标准的Corning 9863滤光片测得,为近紫外线成份,所得为紫外星等。B波段波长为440nm左右,使用标准的Corning 5030滤光片加厚度为2毫米的Schott GG 13测得,测量蓝色成分,所得为蓝色星等。V波段波长为550nm左右,使用标准的Corning 3384滤光片测得,测量黄、绿色成分,和人眼所见亮度接近,所得为可见星等。 类似的测光系统还有更复杂的uvby测光系统和Stebbins-Whitford-Kron六色(UVBRGI)系统等。.

新!!: 測光系統和UBV测光系统 · 查看更多 »

泛星計畫

泛星計畫(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and Rapid Response System, Pan-STARRS,直譯為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回應系統)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巡天計畫;該計畫將對全天空天體進行天文測量和光度測定。該計畫將比較同一天區不同時間的變化以期能發現彗星、小行星、變星等天體;尤其是有撞擊地球威脅性的近地天體。泛星計畫將建立一個所有在夏威夷能觀測到,視星等最暗可達24等的天體資料庫,總共可觀測全天四分之三的區域。 泛星計畫第一座原型望遠鏡,PS1,設置在夏威夷茂宜島海勒卡拉火山頂,已於2008年12月6日啟用,由夏威夷大學管理 From the print edition。2010年5月13日起PS1望遠鏡正式進行全時科學觀測。其餘三個將和PS1組成陣列的望遠鏡預計將在2012年完成,總花費約一億美金;稱為PS2的第二座望遠鏡已開始建造。 泛星計畫主要是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Institute of Astronomy)、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oratory)、茂宜高性能计算中心(Maui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enter,MHPCC)、科學應用國際公司(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的合作項目。美國空軍提供資金建設望遠鏡。 PS1望遠鏡是由 管理。該協會參與成員機構有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德倫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拉斯昆布瑞天文台全球望遠鏡網路(Las Cumbres Observatory Global Telescope Network)。.

新!!: 測光系統和泛星計畫 · 查看更多 »

2微米全天巡天

2微米全天巡天(Two Micron All-Sky Survey)(2MASS)的工作開始於1997年,完成於2001年。使用的兩架望遠鏡,分別位於北半球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霍普金斯山和南半球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以確保能觀測到全部的天空。這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巡天計畫,經過整理的最後數據已經在2003年公佈。全部的天空都使用紅外線的2微米鄰近的3個波段:J (1.25μm), H(1.65μm),和Ks(2.17μm)完成掃描的工作。 這次巡天的目的包括:.

新!!: 測光系統和2微米全天巡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