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之间的区别

清朝 vs. 清朝统一战争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發動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1661年,攻取云南,中国本部全部归于清朝统治之下。清朝在三藩之乱中巩固了其在华南的统治地位,并在1683年攻取台湾,消灭南明最后一支势力。清朝又相继出兵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将它们归于自己统治之下,今日中国的版图大致在清朝时期形成。.

之间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相似

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有(在联盟百科)111共同点: 华南地区南京市南明反清复明后金吴三桂大小和卓之乱大順 (政權)大西大金川天山山脉外蒙古孫中山孔子宋朝尚可喜尚之信尼布楚條約山东省山西省山海关巴尔喀什湖中华民国中國中国东北地区东海帕米爾高原三藩之乱一片石之战乾隆帝...广东省康熙帝云南省五族共和伊犁將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张献忠弘光帝俄罗斯帝国土司北京市喜马拉雅山脉喀尔喀蒙古唐朝内蒙古自治区准噶尔汗国克鲁伦河剃髮易服回部四川省噶尔丹皇太極理藩院福州市福建福建省策妄阿拉布坦索額圖紫禁城烏蘭布通之戰隆武帝荷兰东印度公司青海省顺治顺治帝颇罗鼐西安市西山朝西藏駐藏大臣越南車臣汗部黑龙江达瓦齐达赖喇嘛达斡尔族阿睦尔撒纳阿濟格葉爾羌汗國蒙古鄭克塽鄭經鄭成功雍正帝耿精忠陕西省李自成格鲁派永历帝江户幕府汉朝河南省沈阳市洪门清朝湖北省满洲满族漠南蒙古澎湖札薩克圖汗部明鄭明清战争明朝明思宗新疆施琅日本拉萨市拉藏汗景山公园 扩展索引 (81 更多) »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华南地区和清朝 · 华南地区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南京市和清朝 · 南京市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南明和清朝 · 南明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指历史上明朝灭亡后为恢复明朝而推翻清朝的活动。.

反清复明和清朝 · 反清复明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后金和清朝 · 后金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吴三桂和清朝 · 吴三桂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小和卓之乱

#重定向 平定回部.

大小和卓之乱和清朝 · 大小和卓之乱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順 (政權)

大順(1644年—1649年),或称李顺,是中國歷史上於明朝末年由農民軍闖王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建立的政权,但之后又被清朝击败,最后被南明政权和清朝所灭。.

大順 (政權)和清朝 · 大順 (政權)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西

大西是明朝末年民變领袖之一张献忠在1643年建立的政权。.

大西和清朝 · 大西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金川

#重定向 促浸土司.

大金川和清朝 · 大金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天山山脉和清朝 · 天山山脉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外蒙古和清朝 · 外蒙古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孫中山和清朝 · 孫中山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孔子和清朝 · 孔子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宋朝和清朝 · 宋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都司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隨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順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谥敬。.

尚可喜和清朝 · 尚可喜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尚之信

尚之信(),字德符,号白岩,别称“俺答公”,汉军镶蓝旗人,祖籍山西洪洞,平南王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年少时曾入宫为侍卫,顺治帝赐其同公爵秩。及后,尚之信归广东,辅佐尚可喜处理藩内军政,之信大权独揽,与尚可喜多有不合。可喜以其酗酒嗜杀,奏请朝廷改以次子之孝袭平南王爵。在三藩之乱中,尚之信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辅德亲王之职爵,反叛清廷。不久,因与吴三桂龃龉,旋即降清,封奋武大将军、袭平南亲王。1680年(康熙十九年),因被家属、部将告发仍怀有异志,尚之信被康熙帝赐死于广州。.

尚之信和清朝 · 尚之信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清朝和俄國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條約,于1689年订立,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正式条约。簽訂該條約的結果使大清與俄羅斯分據了廣大土地,並一度阻止了俄羅斯的東擴。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談判達成的條約,也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西方外交條約文件上。 条约的权威版本为拉丁文版本,另有俄文和满文译本,但这些版本相差甚远。两个世纪以来未有正式的汉文文本,但界碑上同时以汉文、满文、俄文和拉丁文标识。.

尼布楚條約和清朝 · 尼布楚條約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山东省和清朝 · 山东省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省和清朝 · 山西省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

山海关和清朝 · 山海关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巴尔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Балқаш Көли,Озеро Балхаш)唐代稱為夷播海,是位於中亚東部的一个内流湖,历史上曾是中国(清)与沙俄的界湖,隨後於1864年被俄國所完全佔有,直到蘇聯解體,今屬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所有,此外目前中國還持有其一段支流。 巴爾喀什湖面積16,99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十三大湖泊,東西長而南北窄,東西長約605公里,南北寬約8至70公里,湖的中部有一個半島,而半島以北的湖峽只寬約3500米,略略把湖分成東西兩部分。巴尔喀什湖流域流入七条河流,伊犁河是其中主要的一条,流域内多数河岸带由其形成。其它河流如卡拉塔爾河则形成地下径流。伊犁河的河水水主要靠中国新疆的降水(春季的大量雪山融水)补给。 就像咸海一样,巴尔喀什湖也因为其流入的河流修建了分水水渠,流入的水量减少而渐渐萎缩。.

巴尔喀什湖和清朝 · 巴尔喀什湖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中华民国和清朝 · 中华民国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清朝 · 中國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和清朝 · 中国东北地区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东海和清朝 · 东海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Помир),古稱蔥嶺,是古代中國和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之必經之地。據《西河舊事》「其山高大,上生蔥」而得名,地理上屬亞洲中部,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上。高原最高峰爲中國境內的公格爾山(7649米)。帕米爾高原也是亞洲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興都庫什山等五大山脈,號稱亞洲屋脊。目前除東部傾斜坡仍為中國所管轄外,大部分屬於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爾屬於阿富汗。.

帕米爾高原和清朝 · 帕米爾高原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年12月28日-1681年12月8日)是清朝康熙初年,吳三桂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議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的战争。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吴三桂举兵始,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缢而终,共历时八年。 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甚猛,数月之间便攻占江南六省。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之子尚之信、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延平王郑经等先后举兵响应,一度动摇清廷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吴三桂之声势至此达到顶点。不过,吴军此后未能有所进取,清廷在相持阶段逐渐获得转机。1676年(康熙十五年),清大将军图海凭借平定察哈尔之余威,一战而收复关中地区。与此同时,康亲王杰书等各路清军也击破耿精忠三路北伐大军于浙江和江西一带,耿精忠于此战后向清廷投降。次年(1677年),尚之信亦降清,孙延龄势力则于广西覆灭,吴军之东西两翼皆被清军翦除,清军在全局上对吴军呈合围之势。1678年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试图重振民心士气,然而却于数月后病死于衡州,太孙吴世璠继位。此后,战局对于吴周而言更是每况愈下,先失重镇岳州,湖南因而不保;清军又击败吴周将领王屏藩于四川,试图阻断吴军补给线,吴世璠只得退守贵阳。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军顺势分道入黔直指云南,于次年(1681年)攻克昆明,吴世璠兵败自缢,三藩之乱至此平定。.

三藩之乱和清朝 · 三藩之乱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一片石之战

一片石之战是公元1644年发生于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的战役,作战双方为清軍、山海關明軍和大順軍。清朝通过此戰的胜利而最終清兵入关,建立統治。 一片石位于今辽宁绥中县西七十里的九門口,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被譽為“京東首關”。.

一片石之战和清朝 · 一片石之战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乾隆帝和清朝 · 乾隆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广东省和清朝 · 广东省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熙帝和清朝 · 康熙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云南省和清朝 · 云南省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和谐相处。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红);满(黄);蒙(蓝);回(白);藏(黑)。其中回族泛指回疆各民族,包括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

五族共和和清朝 · 五族共和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全称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代乾隆年间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之亂后设立的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驻伊犁惠远城(今霍城縣惠遠鎮)。.

伊犁將軍和清朝 · 伊犁將軍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ىله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 وبلىسى / Іле Қазақ автономиялық облысы;ئىلى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Ili Qazaq Aptonom Oblasti),简称伊犁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辖的自治州,首府在伊寧市,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是中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州直辖县级行政区。伊犁州直属地区汉族人口比例约35%,哈萨克族人口比例约2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清朝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變首领之一。榆林府(今陕西省定边县)人,主要割据于四川,曾建立大西政权,後兵败被清军所杀。.

张献忠和清朝 · 张献忠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弘光帝

明安宗朱由崧(),又稱弘光帝,為南明首位皇帝,原為福王。朱由--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堂兄弟,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思宗殉国後,朱由--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在位僅一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被俘,押往北京,翌年被處決。南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弘光帝和清朝 · 弘光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俄罗斯帝国和清朝 · 俄罗斯帝国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土司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頭目。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後黎朝和阮朝也在其北部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土司制度,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土司和清朝 · 土司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北京市和清朝 · 北京市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हिमालय IAST:hīmalaya,“雪域”之意;;हिमाल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 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還有一百多座高度超過7200米的山峰,而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二高峰、位於喀喇昆仑山脉的喬戈里峰,高度8611米。喜马拉雅山脉對南亞文化有許多的影響,許多山脈中的高山是佛教及印度教的聖地。 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一些較低而走勢平行的山麓,第一山麓在最南邊,高約一千米,稱為西瓦利克山脈,再往北即是高二千到三千米的。 喜马拉雅山脉橫跨了五個國家: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及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在前三個國家的國境內。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世界上的主要河川中,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是發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發源自岡仁波齊峰附近,而恆河發源自印度的北阿坎德邦。這些河的流域中居住了約六億人。.

喜马拉雅山脉和清朝 · 喜马拉雅山脉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喀尔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北的蒙古族,居住地域大概为现在蒙古国、中国新疆东部、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唐努烏梁海大部地区)等地,历史上曾为蒙古族聚居。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南蒙古相对。.

喀尔喀蒙古和清朝 · 喀尔喀蒙古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和清朝 · 唐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内蒙古自治区和清朝 · 内蒙古自治区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维吾尔语:جوڭغار),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建立的一个汗国。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由于此时期是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卫拉特蒙古常常就以准噶尔的名称出现于史料中。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18世纪在清朝几次军事行动中灭亡。.

准噶尔汗国和清朝 · 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中部,克鲁伦河从肯特山向南流出后折向东,经过肯特省和东方省的广阔草原地带进入中国境内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注入呼伦湖,成为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水系最西的源头。 克鲁伦河是典型的草原河流,一年中有较多时间断流,河水流量亦不大。 《蒙古秘史》称克鲁伦河为“克魯舌漣·沐舌漣”(kelüren müren),《史集》称其为 كلوران Kalūrān。说明当时的语音和现在有所不同(r和l颠倒了)。 克鲁伦河流域是蒙古草原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包括匈奴、鲜卑和蒙古等民族。成吉思汗早期活动的地域基本上在克鲁伦河两岸,称汗在克鲁伦河,传说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克鲁伦河,克鲁伦河成为蒙古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带。 后世明成祖朱棣征北元,清康熙帝征噶尔丹都曾来到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沿岸的著名城市有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和乔巴山。.

克鲁伦河和清朝 · 克鲁伦河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剃髮易服

--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髮髮型的“--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剃发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髮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剃髮易服和清朝 · 剃髮易服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回部

回部,又稱回疆,指清代中國新疆(西域)天山以南地區。因清代稱此地居民為回人(主要指现代維吾爾人的祖先),故名回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天山以南地區、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東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及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南部地區。回部與天山北路的準部相對,並稱“南回北準”。光緒年間新疆建省,回部成為新疆省的一部份。 廣義的回部有時也包括中國境外以西費爾干納盆地至阿富汗一帶與新疆聯繫密切的安集延、納曼干、浩罕等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

回部和清朝 · 回部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四川省和清朝 · 四川省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噶尔丹

噶尔丹(,),蒙古準噶爾部琿台吉(首領),巴圖爾琿台吉之子,僧格弟。 初入西藏,被五世达赖喇嘛认定为三世尹咱呼圖克圖的转世。1670年,准噶尔发生内乱,僧格被杀。噶尔丹归国平定叛乱,继任浑台吉。在位期间不断对外扩张,準噶爾的勢力達到頂峰,成為中亞地區的霸主。 1686年,噶尔丹趁喀尔喀发生内乱之机插手喀尔喀事务,占据蒙古草原,并联合俄罗斯对抗东方的清朝。1688年,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噶尔丹率兵前去征讨,被击败。1690年,其驻地科布多发生大旱,噶尔丹被迫东征清朝。清朝康熙帝派兵攻打准噶尔,在乌兰布通、昭莫多两次击败噶尔丹。噶尔丹兵敗逃亡,此时策妄阿拉布坦已趁机占据准噶尔故地,噶尔丹走投无路,被迫自殺。.

噶尔丹和清朝 · 噶尔丹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清朝和皇太極 · 清朝统一战争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

藩院(z)是清朝時處理外藩事務的部門,始創於清朝皇太極年間,在順治年間由附屬於禮部改為獨立部門,並在清初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兼領對俄羅斯事務。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爲理藩部。在清亡後,再無藩屬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銷。.

清朝和理藩院 · 清朝统一战争和理藩院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清朝和福州市 · 清朝统一战争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清朝和福建 · 清朝统一战争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清朝和福建省 · 清朝统一战争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策妄阿拉布坦

妄阿拉布坦(;来自;),亦稱策妄阿喇布坦、策旺阿拉布坦或策妄阿那布坦,蒙古准噶尔部首领。.

清朝和策妄阿拉布坦 · 清朝统一战争和策妄阿拉布坦 · 查看更多 »

索額圖

索額圖(z,),赫舍-里-氏,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

清朝和索額圖 · 清朝统一战争和索額圖 · 查看更多 »

紫禁城

#重定向 故宫.

清朝和紫禁城 · 清朝统一战争和紫禁城 · 查看更多 »

烏蘭布通之戰

烏蘭布通之戰是指1690年清朝與準噶爾汗國之間的戰爭。此役遏止了準噶爾汗國的进攻势头,为之后清国歼灭準噶爾汗國奠定基础。.

清朝和烏蘭布通之戰 · 清朝统一战争和烏蘭布通之戰 · 查看更多 »

隆武帝

明紹宗朱聿鍵(《思文大纪》,頁21-22),或稱隆武帝,小字長壽,南明第二任皇帝,原為唐王,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與明神宗同輩份),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明思宗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称帝,改元為隆武並與同年開鑄「隆武通寶」,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殺。 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殺,享年44岁。永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廟號紹宗,改谥号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二》。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黄道周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清朝和隆武帝 · 清朝统一战争和隆武帝 · 查看更多 »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歷史上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開而非特權股份)。 其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縮寫,代表該船隻或設備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為米德爾堡市派出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在其成立將近200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從荷蘭前往亞洲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0名員工、12,000名船員。.

清朝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 清朝统一战争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清朝和青海省 · 清朝统一战争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清朝和顺治 · 清朝统一战争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清朝和顺治帝 · 清朝统一战争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颇罗鼐

颇罗鼐(,),西藏江孜人,原名琐南多结或索朗多吉(),全名颇拉·索朗多吉。西藏郡王。.

清朝和颇罗鼐 · 清朝统一战争和颇罗鼐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清朝和西安市 · 清朝统一战争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山朝

西山朝()又稱作西山阮朝,越南朝代名,是越南在1778年至1802年间存在的朝代,享國祚廿四年。 1771年出身西山地區的阮岳、阮侣及阮惠三兄弟率領農民起義,推翻了廣南國(阮主)的統治,之後一路擴張,先後殲滅了北方的鄭氏政權以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自莫朝建立開始,達二百五十多年的混亂割據狀態,建立西山政權。.

清朝和西山朝 · 清朝统一战争和西山朝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清朝和西藏 · 清朝统一战争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駐藏大臣

藏大臣(;简称:)是清代西藏的軍政長官、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或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又稱西藏辦事大臣。另設副職一員,稱幫辦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置。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監理西藏政務,並代表朝廷主持並監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西藏各大呼圖克圖之轉世、坐床等事宜。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地位平等,後兩者上書皇帝須經駐藏大臣轉奏。1912年末任駐藏大臣離職,中華民國政府改設西藏辦事長官及蒙藏事務局管理西藏事務。.

清朝和駐藏大臣 · 清朝统一战争和駐藏大臣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清朝和越南 · 清朝统一战争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車臣汗部

車臣汗部(蒙古語:Сэцэн хан, Secen han),一作格根車臣汗部,又稱喀爾喀東路、克魯倫巴爾和屯盟,簡稱車盟,是清代、民國時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肯特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東方省、肯特省、戈壁蘇木貝爾省,蘇赫巴托爾省北部和東部,以及東戈壁省的大部分地區。.

清朝和車臣汗部 · 清朝统一战争和車臣汗部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

黑龙江(a;“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Амар мөрөн,“哈拉穆连”),俄罗斯称之为阿穆爾河(Reka A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其主流长2824千米,若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则总长度约4444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5498公里。 黑龙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從清朝立國至19世纪中期以前,黑龙江完全為中國內河,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後來蒙古國獨立,遂流經三個國家。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清朝和黑龙江 · 清朝统一战争和黑龙江 · 查看更多 »

达瓦齐

綽羅斯和碩親王達瓦齊(;),準噶爾汗国琿臺吉(首領),大策零敦多布之孫。174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染病去世之后,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继位。长子喇嘛达尔扎与弟弟争位,杀死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达瓦齐和輝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密谋拥立噶尔丹策零第三子策妄達什为琿臺吉,被喇嘛達爾扎察覺,二人出奔哈萨克汗国。1750年,趁喇嘛达尔扎不备,達瓦齊偷袭伊犁,杀死达尔扎,达瓦齐继为琿臺吉。不久,達瓦齊与阿睦尔撒纳因互相猜忌而反目成仇。阿睦爾撒納被達瓦齊軍隊打敗,不得已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率部降清。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在阿睦爾撒納的帶領下,清廷派出兩路大軍直搗伊犁,平定準噶爾之戰開始。以班第為定北將軍,阿睦尔撒纳为定邊左副將軍出北路;以定西将军永常出西路,鄂容安、萨赖尔为副,征讨达瓦齐。達瓦齊逃離伊犁,屯兵格登山(在今昭苏縣),準噶爾降將阿玉锡率兵夜袭格登山大营,準噶爾軍崩溃。达瓦齐南逃乌什,被乌什伯克霍集斯擒獲,將他與藏匿在準噶爾的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一併縛獻清軍大營。達瓦齊被送至北京向乾隆皇帝献俘。不久達瓦齊遇赦,被清廷封为綽羅斯和碩親王,留居北京,隨侍乾隆皇帝左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達瓦齊病逝,乾隆皇帝賞給治喪銀一千兩,以其子羅布扎降襲为郡王。 至中華民國初年,達瓦齊五世孫唐古色仍襲封綽羅斯固山貝子,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員。.

清朝和达瓦齐 · 清朝统一战争和达瓦齐 · 查看更多 »

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黄教)轉世傳承的领袖。除第一世達賴喇嘛之外,歷代達賴喇嘛的名字都是“嘉措”(),藏文意为“海洋”,譯為蒙古語後,即為“达赖”();“喇嘛”是藏语对上师的称呼,也隱含著「智慧」之意。“达赖喇嘛”通常指“智慧深似海”,即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给予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尊号。达赖喇嘛与同属西藏的班禅额尔德尼、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活佛。根敦朱巴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被追認為第一世达赖喇嘛。第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是俺答汗的孙子,也是唯一一名蒙古人出任達賴喇嘛。目前的达赖喇嘛是第十四世丹增嘉措。.

清朝和达赖喇嘛 · 清朝统一战争和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1万人。亦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区為(Даурия),即外贝加尔。.

清朝和达斡尔族 · 清朝统一战争和达斡尔族 · 查看更多 »

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蒙古厄鲁特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外孙。 早年率部众放牧于塔城一带。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协助达瓦齐夺取了准噶尔汗国可汗的地位,但不久即与其反目,乾隆十九年(1754年)投奔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上策要求进攻达瓦齐,被乾隆帝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出兵平定準噶爾。不久他配合清军攻占伊犁,逐走达瓦齐,转而向乾隆帝要求策封自己为厄鲁特四部总汗。清政府拒绝其要求,试图将其召回。八月,阿睦尔撒纳在赴热河途中反叛,逃往塔尔巴哈台,向俄国求援。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被清军击败,同年冬,在俄国支持下称汗于塔城。次年(1757年),再次为清军击败,走投無路下進入哈薩克汗國受中玉茲汗阿布賚保護一段時日,后因为哈萨克汗归降于乾隆,再流亡俄国西伯利亞,被西伯利亚总督窩藏在托博爾斯克二十俄里遠,一個名為庫杜斯克的酒廠中,不久中天花病死。.

清朝和阿睦尔撒纳 · 清朝统一战争和阿睦尔撒纳 · 查看更多 »

阿濟格

阿濟格(p;),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麻臉,粗暴,私下呼顺治帝為“孺子”,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入獄後性情更加狂暴,諸王上奏稱阿濟格悖亂已極,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賜死於獄中。.

清朝和阿濟格 · 清朝统一战争和阿濟格 · 查看更多 »

葉爾羌汗國

葉爾羌汗國(يەركەن سەئىدىيە خانلىقى )是由东察合台汗国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蘇丹赛德在1514年於原察合台汗國的舊地上創立的一個國家,部分史学家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成為準噶爾汗国的附属国,在17世纪末策妄阿拉布坦时期消亡。早期的首都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后迁往叶尔坎葉爾羌城(今莎車县)。 疆域最大时包括吐魯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國版圖的東达敦煌、南达吐蕃烏思藏、西南达博羅爾、巴爾蒂斯坦,與烏茲別克以費爾干納谷地為界,北方以天山為界,與準噶爾相鄰。.

清朝和葉爾羌汗國 · 清朝统一战争和葉爾羌汗國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清朝和蒙古 · 清朝统一战争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鄭克塽

鄭克塽(閩南語:Tīnn Khik-sóng;),一名秦,人稱秦舍,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 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1683年,率領舉國降清,降清後受封海澄公。 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Sinpouan;Si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克塽。.

清朝和鄭克塽 · 清朝统一战争和鄭克塽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清朝和鄭經 · 清朝统一战争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清朝和鄭成功 · 清朝统一战争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清朝和雍正帝 · 清朝统一战争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耿精忠

耿精忠(),中国清朝靖南王,三藩之一。 耿精忠為耿仲明之孫、耿繼茂的長子。耿家先世為山東人,被遷至遼東蓋州衛。耿仲明先為毛文龍轄下參將,毛文龍為袁崇煥所殺後轉投孫元化,孫元化為明廷所殺後,轉降努爾哈赤,順治初從多爾袞入關,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後,子耿繼茂襲爵。1671年耿繼茂卒,耿精忠襲靖南王爵。 耿精忠與肅親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碩額駙。繼位後,左右由於讖緯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謠,耿精忠便勸令部署將士以待變。1673年聞尚可喜將撤藩歸遼東,耿精忠與吳三桂為試探朝廷態度亦具疏請撤,康熙帝允許。吳三桂起兵時,招耿精忠共同起事,於是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易冠服,於福州虜殺福建總督范承謨(-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餘人,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並且邀台灣鄭經由海道取沿海郡縣為聲援,一時兵勢甚盛。 耿精忠叛亂時,康熙命康親王傑書、將軍賴塔分由浙江、衢州討之。鄭經以耿精忠未遵守約定,逕取漳州、泉州二州,納其降將。耿精忠見大勢已去,遂降清。1680年鄭經敗回臺灣,耿精忠請入覲,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囚禁。1681年雲南平定後,次年耿精忠被磔於市,范承謨子范時崇分割其肉祭墓。.

清朝和耿精忠 · 清朝统一战争和耿精忠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清朝和陕西省 · 清朝统一战争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李自成和清朝 · 李自成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格鲁派

格鲁派(),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西藏班智達-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师於十四世紀所创立,为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后裔之一,故又称作噶丹派(Ganden)。格魯,意為“善規”,亦稱黃教,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格鲁派主張中觀應成。.

格鲁派和清朝 · 格鲁派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永历帝和清朝 · 永历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江户幕府和清朝 · 江户幕府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汉朝和清朝 · 汉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河南省和清朝 · 河南省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沈阳市和清朝 · 沈阳市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洪门

洪門,又稱天地會,与袍哥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主要活动于華南,以福建、广东、湖廣等地區更盛。有時史學家所謂的洪门一詞,代表了一切反清的祕密會社,如青幫、理教等。後來演變成名称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原本就是互不統屬、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團,因為同一理由互相合作,對外宣傳,吸引新會眾,實屬发动民变的社團組織,如像歷史上白蓮教所发动民間組織的社團民变一樣。洪门也協助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途中的护军就是广东洪门。 清末時,革命黨亦為了推翻滿清需要,而參與其中,及至1911年中華民國肇建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成員均有國軍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洪门和清朝 · 洪门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清朝和清朝 · 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清朝和湖北省 · 清朝统一战争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清朝和满洲 · 清朝统一战争和满洲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清朝和满族 · 清朝统一战争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族,其居住地域大概为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直至13世紀中葉仍為漢族聚居地,後來成为蒙古族聚居地。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相对。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明朝建立,元朝残余势力退至长城以北,史称北元。北元后分裂成许多部落。察哈尔部为漠南蒙古中一支显赫的部落,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後金甫興起时,與察哈爾部交战,林丹汗兵败后逃亡,其子额哲于1635年向后金皇太极投降,并献出当年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带走的传国玺。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后金(后为清朝)版图。.

清朝和漠南蒙古 · 清朝统一战争和漠南蒙古 · 查看更多 »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清朝和澎湖 · 清朝统一战争和澎湖 · 查看更多 »

札薩克圖汗部

札薩克圖汗部(蒙古語:Засагт хан),一作扎薩克圖汗部,是清代、民國時的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特希爾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以及庫蘇古爾省、扎布汗省、烏布蘇省的部分地區。.

札薩克圖汗部和清朝 · 札薩克圖汗部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明鄭和清朝 · 明鄭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清战争

明清战争,交战双方为明朝和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即清朝)。1589年,女真愛新覺羅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後金,1644年清兵入關。經過四十年戰爭,清軍擊敗明軍及農民軍勢力,壓制關內反對者、成功入主中原,取得最終勝利。最後一個以明朝為国號之臺灣明鄭王朝結束於1683年。在戰爭過程中,清軍屠殺多處,例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庚寅之劫。但是農民軍及明軍亦有軍紀敗壞及參與屠蜀等屠殺。.

明清战争和清朝 · 明清战争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朝和清朝 · 明朝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思宗

#重定向 崇禎帝.

明思宗和清朝 · 明思宗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和清朝 · 新疆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施琅和清朝 · 施琅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清朝 · 日本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拉萨市和清朝 · 拉萨市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拉藏汗

拉藏汗(,,),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可汗,固始汗曾孙,达赖汗朋素克之子。1701年,达赖汗去世,拉藏汗继承汗位,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翊法恭順汗。1703年拉藏台吉抵达拉萨,1705年,拉藏汗杀死西藏专权的第巴桑结嘉措,废黜其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重新选定阿旺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得到康熙的册封。1717年,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经藏北纳木错攻入拉萨,杀死了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

拉藏汗和清朝 · 拉藏汗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景山公园和清朝 · 景山公园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之间的比较

清朝有1296个关系,而清朝统一战争有18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1,杰卡德指数为7.47% = 111 / (1296 + 189)。

参考

本文介绍清朝和清朝统一战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