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清史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清史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之间的区别

清史稿 vs. 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之间清史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相似

清史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有(在联盟百科)138共同点: 劉統勳卓秉恬同治帝大学士奕䜣奕譞宣統官文富俊尹泰左宗棠希福 (赫舍里氏)世续三泰于敏中康熙帝张之洞张廷玉伯麟張英 (清朝)彭元瑞徐桐徐本匡源嘉庆帝嵩祝嵇璜嵇曾筠周祖培咸丰帝...和珅傅恒军机大臣兆惠光绪光绪帝勒保倭仁皇太極瞿鸿禨王熙 (順治進士)王鼎 (清朝)王掞王杰 (清朝)王文韶班布爾善琦善福康安福敏程景伊穆彰阿章煦索額圖紀昀翁同龢翁心存瑞常瑞麟焦祐瀛莊有恭莫洛道光帝荣庆荣禄顺治帝裕德馬齊馮溥覺羅寶興骆秉章高斌魏裔介鲍承先費淳賽尚阿趙爾巽鹿傳霖麟魁范文程舒赫德阮元阿克敦阿里袞阿桂閻敬銘董誥葉名琛蒋廷锡那桐肃顺蔡新鄂尔泰鄂彌達长龄英廉英和英桂耆英陳名夏陳大受陳廷敬陳泰 (清朝)陸潤庠陈宏谋陈之遴柏葰查郎阿林则徐恩承李天馥李之芳李光地李率泰李鴻章李霨松筠杜受田杜立德桂良汪廷珍汪由敦沈桂芬洪承疇清朝溥仪潘世恩朱珪 (清朝)戴均元戴衢亨戴鸿慈明亮 (清朝)文孚文祥文煜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托津曾国藩 扩展索引 (108 更多) »

劉統勳

劉統勳(),字延清,號爾鈍,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縣(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之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内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壽76歲。 劉統勳為人正直,以能諫著稱,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都有顯著政績,為官四十多年,位至宰相,身兼數職,始終清廉,不曾貪污受賄。乾隆帝評價:「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諡號「文正」。 在民间称为刘罗锅的刘墉是劉統勳的儿子。.

劉統勳和清史稿 · 劉統勳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卓秉恬

卓秉恬(),字靜遠、靜波,號海帆,四川華陽縣(在成都市境)人,清朝大臣。 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殿試位列三甲第七十三名,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山東道監察御史,次年改吏科給事中。歷升工科掌印給事中、鴻臚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太僕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僕寺卿、太常寺卿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兵部尚書,歷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協辦大學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拜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晉武英殿大學士。仕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垂五十餘年,未嘗外任,為官清正嚴謹,作風敢言,皇六子奕訢師傅。鴉片戰爭爆發,上疏力主禁煙。咸豐五年(1855年),卒於任內,贈太子太保,諡文端。.

卓秉恬和清史稿 · 卓秉恬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同治帝

清穆宗载淳(a)(),又稱同治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布伦札萨克汗」(Бүрэн заса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同治」。 同治帝乃咸丰帝长子,5歲(虛歲六歲)登基,原設年號為「祺祥」,隨後不及一年發生辛酉政變,最終由其嫡母慈安太后與生母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史稱「兩宮聽政」),並改設年號為「同治」。直至1875年驾崩,時年僅19週歲,死後廟號穆宗(v),諡號毅皇帝(v)。他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於1861年至1875年,也是清兵入关后統治中原以來的第八位皇帝。.

同治帝和清史稿 · 同治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大学士和清史稿 · 大学士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奕䜣

#重定向 奕訢.

奕䜣和清史稿 · 奕䜣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奕譞

醇賢親王奕譞(a;),字樸菴,別稱竹窗、蘭陽,室名為九思堂、思謙堂、退省齋、退潛別墅。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他為七王爺;母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兄为咸丰帝,谥贤。詔定稱號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 奕譞的嫡福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後來成为光绪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奕譞的長孫溥儀为清朝末代皇帝,即宣統帝。奕譞是清朝皇室任命的名义上的清末海军及北洋水师最高统帅,实际上指挥权属于李鸿章及淮军丁汝昌。.

奕譞和清史稿 · 奕譞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宣統和清史稿 · 宣統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官文

官文(v,),清朝官员,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出身军人世家,官至,直隸總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 最初是殿前蓝翎侍卫,後任荊州將軍,杨霈被撤职,調湖廣總督,任內領導八旗綠營,與湘軍共同平定太平天國。 官文不谙政事,诸事决於家奴,时人称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即妾大、门丁大、庖人(厨子)大。初期頗掣肘排擠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后封二等侯,僅次於一等侯曾國藩。曾國藩批評他「才具平庸」,但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對他極力籠絡,收官文之小妾為義妹。從此政事概由胡出,官文唯唯諾諾而已。 1866年十一月因勦捻軍無功遭左宗棠、曾國荃共同上疏彈劾摘去湖廣總督職,晚清朝廷此次政爭也被視為漢人督撫開始掌握實權,滿人勢力消退分水嶺。1867年召还京,代理直隶总督。1871年病死。谥文恭。著作《蕩平髮逆附記》。.

官文和清史稿 · 官文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富俊

富俊(),字松巖,卓特氏。蒙古正黃旗萬舒保佐領人。清朝政治人物。諡文誠。.

富俊和清史稿 · 富俊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尹泰

尹泰(v;),字子登,章佳氏,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 康熙年间授翰林院笔帖式,为内阁侍读学士,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授为翰林院侍讲,为日讲起居注官,担任国子监祭酒。雍正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禁止官民服饰逾制。雍正七年(1730年)正月,为东阁大学士,担任《大清会典》和《清世宗实录》总裁。乾隆三年(1738年)七月,尹泰休致,九月去世,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恪。第五子为尹继善。.

尹泰和清史稿 · 尹泰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左宗棠和清史稿 · 左宗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福 (赫舍里氏)

希福(z;),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号“巴克什”。.

希福 (赫舍里氏)和清史稿 · 希福 (赫舍里氏)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续

世续(),字伯轩,索勒豁金氏,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清末军机大臣。.

世续和清史稿 · 世续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泰

三泰(v,),汉军正白旗人,石氏,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禮部尚書。 侍卫出身,曾任左都御史。雍正九年(1731年)三月乙酉,接替常壽,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后休。由來保接任。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休致。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三泰为吏部左侍郎入直军机处,四月转任户部左侍郎,七月为库车参赞大臣。十一月去世。谥号文恭,葬于北京西郊苏家坨。.

三泰和清史稿 · 三泰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清朝政治人物。江南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坛区)人。狀元及第,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襄。《清史稿》有傳。.

于敏中和清史稿 · 于敏中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熙帝和清史稿 · 康熙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重臣。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响。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砲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砲台失守,张之洞會同两江总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和清史稿 · 张之洞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张廷玉和清史稿 · 张廷玉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伯麟

伯麟(),瑚锡哈理氏,字玉亭,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员、兵部尚書。 由翻译举人入仕曾任雲貴總督。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1820年6月3日),接替和世泰,擔任清朝兵部尚書,道光元年五月庚申(1821年6月10日)遷體仁閣大學士。由松筠接任。道光二年(1822年)六月伯麟休导致,次年去世,谥号文慎。.

伯麟和清史稿 · 伯麟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張英 (清朝)

張英(),字敦覆、夢敦,號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大学士。張廷玉是其次子。.

張英 (清朝)和清史稿 · 張英 (清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彭元瑞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禮、兵、工三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每次遇見民间水旱疾苦,一定反复具陈,甚至於痛哭。乾隆常笑他:“汝又来为百姓哭矣!”彭元瑞博學強記,善對楹聯,時有令譽。彭元瑞身居紀曉嵐門下的第一把交椅。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時,彭元瑞是十位副總裁之一。乾隆稱其與蔣士銓為“江右兩名士”。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武英殿校录缺出,彭元瑞替女婿饶文震咨送,引起諸生不滿;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彭元瑞之侄彭良馵為子賄買吏員執照,事發,良馵以家有老母求饒,彭元瑞替其容隐。先后被御史初彭龄、张鹏展参奏,遭革职,日後客居怀庆。嘉慶八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

彭元瑞和清史稿 · 彭元瑞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徐桐

徐桐(),字豫如,号廕軒,清末守舊派官僚。漢軍正藍旗人,尚書徐澤醇之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出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徐桐固守理學,極端排外,支持義和團,庚子之變時自縊殉國。著有《治平宝鉴》。.

徐桐和清史稿 · 徐桐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徐本

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 徐潮之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五年(1727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升為侍读。雍正七年(1729年),擢拔為贵州按察使。雍正十三年五月,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高宗時,官刑部尚书。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致仕。乾隆十二年(1747年)卒,加少傅。谥文穆。.

徐本和清史稿 · 徐本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匡源

匡源(),字本如,号鹤泉,山東胶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历任皇子奕詝经师,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军机大臣,赐紫禁城骑马,同治帝顾命八大臣之一。東西太后結合恭親王等人奪權,發動了祺祥之變,八大臣或死或貶,匡源被罷官。.

匡源和清史稿 · 匡源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嘉庆帝和清史稿 · 嘉庆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嵩祝

嵩祝(),滿洲镶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赫舍里氏,父亲岱衮。 顺治十八年(1661年),袭封骑都尉。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佐领护军参领擢升内阁学士。和侍郎珠都纳等会同盛京將軍,发海运米一万石赈济盛京灾民。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受命分管正黄旗行营,率军到克鲁伦河。回师,和内大臣长泰统领后队,接收西路军营奏章。同年,改为护军统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从康熙帝征伐噶尔丹到宁夏,奉命参赞昭武将军喀斯喀军务,追击噶尔丹。康熙四十年(1701年),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改任广州将军、传檄广东、广西、湖南官兵镇压瑶族百姓起事,然后加以招抚。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都統署理盛京將軍。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丁巳,接替貝和諾,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后遷文華殿大學士。由赫碩咨接任禮部尚書。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加太子太傅,任纂修圣祖实录和重修玉牒总裁。雍正五年(1727年),因为徇私让贝子苏努借放库银,被夺官。.

嵩祝和清史稿 · 嵩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嵇璜

嵇璜(),字尚佐,晚號拙修,江南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長於治河。.

嵇璜和清史稿 · 嵇璜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嵇曾筠

嵇曾筠(),字松友,號禮齋。江南無錫城內學前街人。清朝政治人物。.

嵇曾筠和清史稿 · 嵇曾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祖培

周祖培(),字叔滋,號芝臺,河南商城(現屬安徽金寨湯家匯鎮)人,祖籍江西婺源,晚清大臣,歷仕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十七年(1837年)督陝甘學政,歷侍讀學士、詹事、內閣學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擢禮部侍郎,調工部,又調刑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偕戶部尚書賽尚阿查勘江南江防善後事宜,校閱江蘇、安徽、江西營伍。咸豐元年(1851年)擢刑部尚書。咸豐三年(1853年)要犯劉秋貴死於獄,承審官未得實情,周祖培坐降三級調用,授左副都御史,歷工部、吏部侍郎。咸豐四年(1854年)連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咸豐六年(1856年)加太子太保,調吏部。咸豐八年(1858年)會辦五城團防,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署戶部。咸豐九年(1859年)調戶部尚書,兼署吏部。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京師戒嚴,咸豐帝避走熱河,命周祖培留京辦事,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咸豐十一年(1861年)帝駕崩,命總理喪儀,兼辦定陵工程。及同治帝奉兩宮回鑾,疏言「祺祥」年號意義重復,請更正。周祖培加入了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和奕訢的祺祥之變,消滅肃顺的顧命八大臣集團,又與大學士賈楨、尚書沈兆霖、趙光等疏議,列舉歷代皇后協助幼帝的歷史,由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請東西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同治元年(1862年)調管刑部。同治六年(1867年)卒於北京,贈太子太保,諡文勤。.

周祖培和清史稿 · 周祖培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咸丰帝

清文宗奕(a)(),又稱咸豐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Түгээмэл Элбэг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咸豐」。 咸豐帝乃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誕於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20岁登基,於1850年至1861年在位(合共1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享年30岁,庙号文宗(v),谥号簡稱显皇帝(v),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七位皇帝。此外,他亦為清朝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與最後一位儲位密建的皇帝。.

咸丰帝和清史稿 · 咸丰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和珅和清史稿 · 和珅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傅恒

傅恒(z;),一作富恒,字春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满洲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諡文忠。 傅恒早年歷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乾隆三十四年,傅恒以经略征缅甸,三路出师,清兵因不適應當地瘴癘之疾,死伤惨重。阿里衮病亡,傅恒本人也染上瘴癘之疾病倒。三月,回京,七月即病逝。乾隆帝親至其府宅祭奠,赐謚“文忠”。子福康安,曾平定臺灣林爽文起事、西藏廓爾喀事變等,封嘉勇郡王。.

傅恒和清史稿 · 傅恒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军机大臣和清史稿 · 军机大臣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兆惠

兆惠(p,),字和甫,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时将领,封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

兆惠和清史稿 · 兆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光绪和清史稿 · 光绪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光绪帝

清德宗載湉(a)(),又稱光緒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巴达古尔特托尔汗」(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光緒」。 光緒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死后庙号德宗(v),谥号景皇帝(v),葬于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光绪帝和清史稿 · 光绪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勒保

勒保(v,),字宜轩,费莫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官员、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勒保和清史稿 · 勒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倭仁

倭仁(v,),字艮峰,烏齊格里氏,蒙古正紅旗人,清末保守派儒家學者的代表。.

倭仁和清史稿 · 倭仁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清史稿和皇太極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瞿鸿禨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人,清末大臣。.

清史稿和瞿鸿禨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瞿鸿禨 · 查看更多 »

王熙 (順治進士)

王熙(),字子雍,一字胥廷,號慕齋。明末清初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城區)人。清初重臣。 王熙為清禮部尚書王崇簡之子。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累遷右春坊諭德。召直南苑。顺治十五年,擢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顺治十八年,受命撰写遗诏。康熙时命专管密本,为汉臣与闻军机之始。累遷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康熙二十一年,拜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康熙四十年,詔許致仕,晉少傅。諡文靖。雍正中,入祀贤良祠。有《王文靖集》。《清史稿》有傳。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称之“宛平相国”。.

清史稿和王熙 (順治進士)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王熙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鼎 (清朝)

王鼎(),字定九,號省厓,陝西同州府蒲城縣(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人,清朝大臣。.

清史稿和王鼎 (清朝)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王鼎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掞

王掞(),中國清朝官員,字藻儒,江南太倉縣(今太倉市)人,祖籍山東莘縣,明首輔王錫爵曾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清史稿和王掞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王掞 · 查看更多 »

王杰 (清朝)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韓城縣人。清朝乾隆后期名臣。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清史稿和王杰 (清朝)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王杰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文韶

王文韶(),字夔石,号耕娱、赓虞,晚号退圃,谥文勤。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市下城區)人。晚清重臣,洋务派中坚之一。历仕咸同光三朝,官运亨通,权倾一时,但为人圆滑,明於趋避,有“琉璃蛋”之称。.

清史稿和王文韶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王文韶 · 查看更多 »

班布爾善

班布爾善(),滿洲愛新覺羅氏,為人足智多謀。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慤厚輔國公塔拜第四子。 崇德四年(1639年),襲三等奉國將軍。順治元年(1644年),以功晉封為二等奉國將軍。順治四年(1647年),晉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八年(1651年),再晉封為輔國公。 康熙六年(1667年),班布爾善在輔政大臣索尼死後,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諂事鰲拜,與他結黨營私,凡事即私下定議,然後施行。康熙八年(1669年),清聖祖以鰲拜結黨專擅,不思悛改,下詔數其罪行,命議政王等將鰲拜逮捕治罪。班布爾善亦受牽連,議政王大臣等劾奏班布爾善二十一條大罪,因定罪以絞刑處死,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

清史稿和班布爾善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班布爾善 · 查看更多 »

琦善

善(a;魏秀梅:《琦善在豫魯的政績,1814-1829》,载《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期(上)),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满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清史稿和琦善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琦善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清史稿和福康安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福敏

福敏(v,),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官员,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卒謚文端。.

清史稿和福敏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福敏 · 查看更多 »

程景伊

程景伊(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四十五年,即),字聘三,清朝政治人物。江南武進縣 (今屬常州市)人。.

清史稿和程景伊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程景伊 · 查看更多 »

穆彰阿

彰阿(p;),字子樸,號鶴舫,別號雲漿山人,郭佳氏,滿洲鑲藍旗人。.

清史稿和穆彰阿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穆彰阿 · 查看更多 »

章煦

(),字曜青,號桐門,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史稿和章煦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章煦 · 查看更多 »

索額圖

索額圖(z,),赫舍-里-氏,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

清史稿和索額圖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索額圖 · 查看更多 »

紀昀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字晓岚,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晓岚。清代直隸獻縣(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纪昀文采超群,與同時代江南的袁枚齊名,時稱「北紀南袁」。.

清史稿和紀昀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紀昀 · 查看更多 »

翁同龢

翁同--(),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中国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清史稿和翁同龢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翁同龢 · 查看更多 »

翁心存

翁心存(),字二銘,號邃重,江蘇常熟人。清朝政治人物。.

清史稿和翁心存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翁心存 · 查看更多 »

瑞常

常(v,),石爾德特氏,字芝生,號西樵 ,諡文端,蒙古鑲紅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史稿和瑞常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瑞常 · 查看更多 »

瑞麟

麟(v,),字澄泉,葉赫那拉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大臣。歷任太常寺少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文生員出身,咸豐三年,入值軍機。同治五年,奉旨接替吳棠擔任兩廣總督,一任九年。十三年卒,追贈太子太保,諡文莊。.

清史稿和瑞麟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瑞麟 · 查看更多 »

焦祐瀛

瀛(),字桂樵,直隸天津府天津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軍機大臣,同治帝顾命八大臣之一。.

清史稿和焦祐瀛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焦祐瀛 · 查看更多 »

莊有恭

莊有恭(),字容可,号淳夫、滋圃,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人,籍貫福建省晋江。清朝狀元、政治人物。 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侍讀學士、中丞、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太子少保,江蘇、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7月病卒於福建任上,享年55歲。.

清史稿和莊有恭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莊有恭 · 查看更多 »

莫洛

莫洛(),一作谟络,伊尔根觉罗氏,《八旗通志初集》作阿燕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历任山陕总督、刑部尚书。后来,吴三桂反清,莫洛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出任陕西经略。不久,死于提督王辅臣的叛乱,谥忠愍,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清史稿和莫洛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莫洛 · 查看更多 »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清史稿和道光帝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道光帝 · 查看更多 »

荣庆

荣庆(),字华卿,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清末军机大臣,参与新政。.

清史稿和荣庆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荣庆 · 查看更多 »

荣禄

荣禄(),字仲华,满族,乌喇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 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逝。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清史稿和荣禄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荣禄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清史稿和顺治帝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裕德

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子,清朝官员。.

清史稿和裕德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裕德 · 查看更多 »

馬齊

齊(a;),富察氏,满洲鑲黄旗人,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子,廕生出身,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八年初任工部員外郎,歷任山西巡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加太子太保銜,歷三朝元老。康熙二十八年,時任左都御史,隨同索額圖與佟國綱代表清朝與俄國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收回雅克薩。四十七年,與佟國維等聯名保奏皇八子胤禩為儲,被罷官困禁,後復起用,转而支持胤禛。雍正即位後,馬齊被任命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乾隆四年以87歲高齡去世,加太傅,諡文穆。 马齊的侄女(馬齊弟弟李榮保的女兒)是乾隆元配孝賢純皇后;有侄兒傅恆,乾隆年間的首席軍機大臣;乾隆晉妃為其曾孫女。.

清史稿和馬齊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馬齊 · 查看更多 »

馮溥

馮溥(),字孔博,號易齋,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今臨朐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清史稿和馮溥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馮溥 · 查看更多 »

覺羅寶興

觉罗宝兴(v,),字献山,谥文庄,满洲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清史稿和覺羅寶興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覺羅寶興 · 查看更多 »

骆秉章

駱秉章(),原名俊,37歲時改名秉章,字籲門,號儒齋,廣東花縣人,清后期封疆大吏。.

清史稿和骆秉章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骆秉章 · 查看更多 »

高斌

斌(),原为包衣,後入滿洲镶黄旗,玉牒內改書高佳氏,字右文,号东轩。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河道总督。为清朝的治河名臣。 本为内务府包衣,授内务府主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南河道总督,开挖砀山毛城铺引河,开新运口,堵塞旧口,防止黄河水倒灌入京杭运河。乾隆六年(1741年)任直隸總督兼总河印务。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辛卯,接替訥親,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十二月入直军机处。乾隆十二年(1747年)遷议政大臣。由來保接任吏部尚書。三月任文淵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再管江南河道总督。十八年(1753年),运河决口,宝应、高邮被淹,高斌被革职留任。乾隆二十年(1755年),高斌在任上去世,谥号文定。其女慧賢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之妹(即另一女)嫁鄂爾泰二子鄂實,其子高恒,其侄高晋。.

清史稿和高斌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高斌 · 查看更多 »

魏裔介

魏裔介(),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人。清初政治家、經學家。後入祀賢良祠,追諡文毅。.

清史稿和魏裔介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魏裔介 · 查看更多 »

鲍承先

鲍承先,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山西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 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启二年(1622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天聪三年(1629年)入文馆,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师顺天府。据说他参与反间计诛杀袁崇焕。八年(1634年)为二等轻车都尉,崇德元年(1636年),被改国号为清的皇太极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三年(1638年),为吏部右参议,五年(1640年)为明朝锦州,畏缩退避被论罪,因病解任。顺治二年(1645年),鲍承先去世。.

清史稿和鲍承先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鲍承先 · 查看更多 »

費淳

費淳(),字筠浦,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朝官員、封疆大吏。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歷任軍機章京、常州知府、雲南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建巡撫、兩江總督、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累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嘉慶十六年卒,諡文恪。.

清史稿和費淳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費淳 · 查看更多 »

賽尚阿

賽尚阿(a;),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 嘉慶二十一年蒙古繙譯舉人。歷晚清朝後六朝(--、嘉、道、咸、同、光)蒙古族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编纂有《蒙文汇书》、《蒙文晰义》两部辞典,还参与编纂了清廷为治理西北少数民族制定之行政法规《钦定理藩院则例》,晚年以兩次欽差大臣身份負責至湖南勦剛起義太平軍卻失敗,被革職查辦,於平定太平天國後准戴罪立功,再升官至副都統,光緒元年賽尚阿病逝。.

清史稿和賽尚阿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賽尚阿 · 查看更多 »

趙爾巽

趙爾巽(),字次珊,号無補。中国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省鐵嶺。清末政治、軍事人物,曾任四川總督、湖广总督、東三省總督、清史馆馆长。《清史稿》的主修者,奉天講武堂的創辦人。遺著有《刑案新編》、《趙留守攻略》等。现有赵尔巽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神山村北。.

清史稿和趙爾巽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趙爾巽 · 查看更多 »

鹿傳霖

鹿傳霖(),字潤萬,又字滋轩,號迂叟,直隶定兴(今河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史稿和鹿傳霖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鹿傳霖 · 查看更多 »

麟魁

麟魁(),字梅谷,索綽羅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

清史稿和麟魁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麟魁 · 查看更多 »

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斗,为清朝开国重臣。其先世于明初自江西贬往沈阳(清史稿,卷232,列傳十九),“居抚顺所”。他曾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清史稿和范文程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范文程 · 查看更多 »

舒赫德

舒赫德(v,)舒穆禄氏,,字伯容、伯雄、號明亭,諡文襄,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初期政治人物。徐元夢之孫。.

清史稿和舒赫德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舒赫德 · 查看更多 »

阮元

阮元(),字伯元,號芸臺,江蘇儀徵人。清朝政治人物,乾嘉學派經學家。.

清史稿和阮元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阮元 · 查看更多 »

阿克敦

阿克敦(z,),滿洲正藍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康熙四十八年,登進士。曾任左都御史。乾隆十一年五月丙申,接替盛安,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其後革職,由達勒當阿接任。 曾代表清朝出使朝鲜。.

清史稿和阿克敦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阿克敦 · 查看更多 »

阿里袞

阿里袞(z;),字松崖。為中國清朝官員,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

清史稿和阿里袞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阿里袞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史稿和阿桂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閻敬銘

閻敬銘(),字丹初,陝西朝邑縣(今大荔縣)人,晚清大臣,理財有道,有「救時宰相」之稱。.

清史稿和閻敬銘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閻敬銘 · 查看更多 »

董誥

董誥(),字雅倫,號蔗林。浙江富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史稿和董誥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董誥 · 查看更多 »

葉名琛

葉名琛(茅海建:《清代人物传稿·下·第四卷·叶名琛》第36页),字崑臣,中國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籍贯江苏溧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軍所俘,卒於印度。.

清史稿和葉名琛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葉名琛 · 查看更多 »

蒋廷锡

蒋廷锡(),江苏常熟人。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中国清代政治人物、画家。.

清史稿和蒋廷锡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蒋廷锡 · 查看更多 »

那桐

那桐(),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朝廷重臣,官至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皇族内阁的协理大臣。他长达36年(1890-1925)的日记于2006年出版,有一定历史价值。.

清史稿和那桐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那桐 · 查看更多 »

肃顺

肅順(a;),字雨亭,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其兄端华袭郑亲王爵。咸豐帝臨終前指派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兩宮太后會同恭親王奕訢發動祺祥之變,肅順被拘捕,斩首于菜市口。.

清史稿和肃顺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肃顺 · 查看更多 »

蔡新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清朝政治人物。福建漳浦人。曾任吏部、工部、刑部、禮部、兵部等五部尚書。.

清史稿和蔡新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蔡新 · 查看更多 »

鄂尔泰

鄂爾泰(v;),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太保。.

清史稿和鄂尔泰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鄂尔泰 · 查看更多 »

鄂彌達

鄂彌達(v,),鄂濟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1732年3月21日-1735年1月5日期間,奉旨接替張溥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其中,1732年3月21日-10月17日這段期間為代署。曾任吏部左侍郎。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丑,接替阿克敦,擔任清朝刑部尚書。乾隆二十六年卒於任上,諡文恭,由舒赫德接任。.

清史稿和鄂彌達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鄂彌達 · 查看更多 »

长龄

长龄(v,),字懋亭,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清朝官员。 原为正蓝旗,其父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纳延泰在乾隆时因功入正白旗。乾隆四十年(1775年),长龄历任军机章京、理藩院主事。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参与平定台湾林爽文。嘉庆年间,长龄历任内阁学士、右翼总兵、湖北提督、直隶提督、安徽巡抚、山东巡抚,镇压川陕白莲教起义。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陕甘总督,平定青海番民之乱。次年,因罪謫伊犁,起为科布多参赞大臣。后为河南巡抚、再任陕甘总督,镇压岐山县饥民暴动。 道光元年(1821年),为协办大学士,次年为文华殿大学士,返京。三年(1823年),长龄为军机大臣。五年(1807年),出为云贵总督。六年(1826年),转任伊犁将军,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与杨芳擒获张格尔有功,回京续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封一等威勇公。道光十一年,拜太傅。十八年,长龄去世,谥号文襄。著有《长文襄公自订年谱》、《长文襄公新疆善后奏疏》。.

清史稿和长龄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长龄 · 查看更多 »

英廉

英廉(v,),字計六,號夢堂。遼東(今遼陽)人,馮氏。 其先世馮士勇本浙江嘉興人,後徙山東省,再徙遼東,內務府漢軍包衣籍,鑲黃旗旗鼓佐领出身。.

清史稿和英廉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英廉 · 查看更多 »

英和

英和(),初名石桐,字樹琴,號定圃,索綽絡氏,内务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清史稿和英和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英和 · 查看更多 »

英桂

英桂(),字香巖,赫舍哩氏,滿洲正藍旗人。 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以中書充軍機章京,晉侍讀。授山東青州知府,遷登萊青道。擢山西按察使,調山東,署布政使。咸豐三年(1853年),擢河南巡撫。太平軍入湖北,英桂赴南陽抵禦。捻首張洛行佔據安徽雉河集,英桂奉命總督三省軍務,於三河尖、潁上等地屢敗捻軍,捕獲陳太安、王庭貞。咸豐八年(1858年),遷山西巡撫。同治二年(1863年),遷福州將軍。歷官閩浙總督、內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授兵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調吏部,兼步軍統領。光緒元年(1875年),協辦大學士。光緒三年(1877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光緒四年(1878年),以病乞休。光緒五年(1879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子寶昌。.

清史稿和英桂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英桂 · 查看更多 »

耆英

耆英(),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清朝宗室正蓝旗人,官至两广总督。鸦片战争期间多次任钦差大臣代表清廷与英国和谈,后谈判失利而被清文宗赐死。.

清史稿和耆英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耆英 · 查看更多 »

陳名夏

陳名夏(),字百史,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江南溧陽縣(今属江苏常州溧阳市)人。明末科探花,官翰林院編修兼都給事中。李自成破京師,授職弘文院編修。隨即降清,官至秘書院大學士。順治中捲入南北黨爭,得罪寧完我,以反對薙髮令之名處絞。《清史稿》有傳。.

清史稿和陳名夏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陳名夏 · 查看更多 »

陳大受

陳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清朝官員。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散館,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超擢,五遷至吏部侍郎。乾隆十一年(1746年)加太子少保,調任福建巡撫。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太傅。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任兩廣總督,次年卒于任上。賜祭葬,諡文肃。有《陈文肃奏议》。有子陳輝祖、陳嚴祖。.

清史稿和陳大受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陳大受 · 查看更多 »

陳廷敬

陳廷敬(),原名陈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山人,山西澤州直隸州(今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清朝政治人物,入仕五十三年,康熙朝官至工部、戶部、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卒謚文貞。.

清史稿和陳廷敬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陳廷敬 · 查看更多 »

陳泰 (清朝)

陳泰(),钮祜禄氏,滿洲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额亦都之孙,彻尔格之子 曾任前禮部右侍郎。順治七年十二月乙巳,接替濟席哈,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宗室韓岱接任。 顺治十二年卒于军中,十三年正月,赐祭葬,谥忠襄。乾隆初,定封一等子。.

清史稿和陳泰 (清朝)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陳泰 (清朝) · 查看更多 »

陸潤庠

潤庠(),字凤石,号云洒,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民国废并入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清史稿和陸潤庠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陸潤庠 · 查看更多 »

陈宏谋

陳宏謀(),原名弘謀,後避諱乾隆帝,改名宏謀,字汝諮,號榕門,廣西臨桂縣(今桂林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清史稿和陈宏谋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陈宏谋 · 查看更多 »

陈之遴

陳之遴(),字素菴,浙江海寧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十年榜眼,官翰林院編修。明亡仕清,官至弘文院大學士。順治十五年,因南北黨爭,全家流放盛京尚陽堡。.

清史稿和陈之遴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陈之遴 · 查看更多 »

柏葰

柏葰(v,),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斬首。.

柏葰和清史稿 · 柏葰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查郎阿

查郎阿(v,),字松庄,滿洲镶白旗人,乌拉那拉氏,清朝官员,官至清朝吏部尚書。 曾祖父常柱为努尔哈赤姐夫、乌拉部贝勒。父色思特在征伐噶尔丹过程中在乌兰布通阵亡。查郎阿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佐领。升吏部郎中。雍正年间,任吏部侍郎、左都御史。雍正五年(1727年),副都统迈禄率军进藏,平阿尔布巴之乱。六年(1728年)四月癸卯,接替福敏,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后遷文華殿大學士。由性桂接任。七年(1729年),回西安署理川陕总督,协同岳钟琪办理军务。十年(1732年),取代岳钟琪署理宁远大将军,驻军哈密,与准噶尔持军。乾隆三年(1738年)回京,十二年(1747年)因病休致。九月去世。.

查郎阿和清史稿 · 查郎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林则徐和清史稿 · 林则徐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恩承

恩承(),葉赫那拉.恩承,字露圃,諡文恪,號履堂,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恩承和清史稿 · 恩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天馥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清朝江南合肥人,祖父系合肥人,父亲入籍河南永城,天馥生于合肥。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

李天馥和清史稿 · 李天馥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之芳

李之芳(),字鄴园,諡文襄,山东武定州(今山东惠民县)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李之芳和清史稿 · 李之芳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荐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

李光地和清史稿 · 李光地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率泰

李率泰(),字寿畴、叔达。清初政治人物,汉军正蓝旗人。其父為明朝第一位降清將領李永芳。 本名延龄,年十二入侍努尔哈赤,赐名率泰。太宗时,因功擢梅勒额真。顺治元年(1644年),以刑部参政兼梅勒额真,隨多尔衮入关,进攻李自成军。次年,从多铎连陷苏州、松江、江阴等地。顺治三年(1646年),进驻浙江、福建。顺治十年(1653年)授两广总督,打击南明桂王政权。顺治十三年(1656年)调闽浙总督。康熙二年(1663年),偕同耿继茂进占厦门、金门等地,迫使郑经退守台湾。.

李率泰和清史稿 · 李率泰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李鴻章和清史稿 · 李鴻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霨

李霨(),字景霱,號坦園,北直隶高陽縣(今屬河北省)人。清初政治人物。.

李霨和清史稿 · 李霨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松筠

松筠(v,),號湘浦,一說晚號百二老人,瑪拉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名臣。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共五十二年。.

松筠和清史稿 · 松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杜受田

杜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今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清朝重臣。咸丰帝帝师。.

杜受田和清史稿 · 杜受田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杜立德

杜立德(),字純一,號敬脩,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杜立德和清史稿 · 杜立德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桂良

桂良(v,),姓瓜爾佳氏,字燕山,滿洲正紅旗人,清朝重臣。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华殿大学士、軍機大臣。.

桂良和清史稿 · 桂良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汪廷珍

汪廷珍(),字玉粲,號瑟庵,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朝政治人物、榜眼。 十二歲喪父,由母亲程氏扶养成人。早年科考不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中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考中己酉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與阮元、伊秉绶同年,授编修。歷官礼部侍郎。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署翰林院掌院学士。任大椿很看重他,稱他是國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端。著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

汪廷珍和清史稿 · 汪廷珍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汪由敦

汪由敦(),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安徽休寧人,清朝大臣。.

汪由敦和清史稿 · 汪由敦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沈桂芬

沈桂芬(),字经笙,又字小山,江蘇吳江人,顺天宛平籍。清末政治家,被梁启超称为“实为(清朝)汉人掌政权之嚆矢”。.

沈桂芬和清史稿 · 沈桂芬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政治上,洪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满清统治汉人的統治基礎。清兵入關以後,洪承疇的功勞極大,可以說除了多爾袞及范文程以外,再無他人。.

洪承疇和清史稿 · 洪承疇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清史稿和清朝 · 清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溥仪

清宣統帝溥儀(a,),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語名「亨利」(Henry);汗號「哈瓦圖猷斯汗」(Хэвт ёс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宣統」,後世通稱「宣統皇帝」。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辟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儀是清朝第十一任君主、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史稿和溥仪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溥仪 · 查看更多 »

潘世恩

潘世恩(),字槐堂,號芝軒,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清朝政治人物。 潘世恩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状元。嘉庆年间,历任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年间,担任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潘世恩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清史稿和潘世恩 · 清朝大学士列表和潘世恩 · 查看更多 »

朱珪 (清朝)

朱珪(),字石君,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学者。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清史稿》列傳一百二十七.

朱珪 (清朝)和清史稿 · 朱珪 (清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戴均元

戴均元(),字修原,號可亭,江西大庾縣(今大余縣)人,祖籍安徽休寧隆阜,清朝大臣,居官五十餘年,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 狀元戴衢亨之叔父。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四川學政、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山東學政、刑部侍郎、戶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御史、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管理三庫大臣、協辦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文淵閣大學士、實錄館總裁、太子太師。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崩,戴均元與托津、盧蔭溥撰寫遺詔,因有「高宗降生於避暑山莊」之語,大學士曹振鏞指軍機擬遺詔犯了「重大錯誤」,道光帝嚴懲戴均元降四級留任,逐出軍機。道光元年(1821年),與莊親王綿課、協辦大學士英和監修寶華峪萬年吉地。道光七年(1827年),陵寢完工,孝穆成皇后入葬。翌年,地宮滲水一尺七寸,帝震怒,嚴譴在事諸臣,褫戴均元職,逮京治罪,擬重闢,念其耄老,免罪釋歸。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於大庾,享年九十五。 戴均元主持撰寫皇帝《實錄》與《起居注》,纂輯《明鑒》,草擬《科場條例》,在學問上頗有建樹。.

戴均元和清史稿 · 戴均元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戴衢亨

戴衢亨(),字荷之,號蓮士,室名震無咎齋,江西大庾人,祖籍安徽休宁隆阜。清朝政治人物、状元。.

戴衢亨和清史稿 · 戴衢亨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戴鸿慈

戴鸿慈(),字少怀,广东南海人。清末军机大臣,立宪派人士。.

戴鸿慈和清史稿 · 戴鸿慈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亮 (清朝)

明亮(z;),字寅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諡文襄。.

明亮 (清朝)和清史稿 · 明亮 (清朝)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文孚

文孚(v,),博尔济吉特氏,字秋潭。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官员,曾任工部尚書。 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嘉庆十一年(1806年)为内阁侍读学士,十七年(1812年)为内阁学士、刑部侍郎。二十四年(1819年)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多次审理刑狱办事秉公,筹划精心。后任禮部尚書。道光二年(1821年)三月庚戌,接替穆克登額,擔任工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宗室禧恩接任。十四年(1834年)十二月为东阁大学士,次年二月为文渊阁大学士,十六年(1836年)七月因疾病致仕。谥号文敬。.

文孚和清史稿 · 文孚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文祥

文祥(z;),瓜爾佳氏,字博川,號子山,盛京正紅旗人,清代晚期的政治人物,自強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文祥和清史稿 · 文祥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文煜

文煜(),字星巖,費莫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官员。.

文煜和清史稿 · 文煜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慈安太后

孝貞顯皇后(a;),又称慈安太后或東太后,中國清朝咸豐帝的皇后。姓鈕祜祿氏。滿洲鑲黄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為同治、光緒初年(1861年至1881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同治帝即位後,稱為「母后皇太后」,與西太后(慈禧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過世為止。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慈安太后和清史稿 · 慈安太后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慈禧太后和清史稿 · 慈禧太后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托津

托津(p;),字知亭,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大臣。.

托津和清史稿 · 托津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婁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國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曾国藩和清史稿 · 曾国藩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清史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之间的比较

清史稿有1257个关系,而清朝大学士列表有3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8,杰卡德指数为8.51% = 138 / (1257 + 365)。

参考

本文介绍清史稿和清朝大学士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