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淺井長政

指数 淺井長政

淺井長政((天文14年-天正元年九月初一)),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淺井家第三代家督,享年28歲。祖父為淺井第一代家督淺井亮政,父親為淺井第二代家督淺井久政,母親為小野殿。幼名猿夜叉,後改為新九郎。15歲時元服,受領名為備前守。初名為六角家第十五代家督六角義賢授予賢字偏諱,初名為淺井賢政,然而淺井長政欲從六角家臣屬關係獨立出來,從而改名自其父久之上的長字,而改名為淺井長政。為淺井長政於野良田合戰中擊敗六角義賢,正式脫離六角家的掌控與臣屬關係。前妻為南近江六角家臣平井定武之女,正妻為尾張織田家當主織田信秀之女、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有三位一生充滿傳奇與波折的女兒(分別是長女淺井茶茶・淀殿、次女淺井初・常高院、三女淺井江又被稱為淺井小督・崇源院)。.

164 关系: 功名十字路 (大河劇)受領名多賀町大名大和國大永大文字屋新十郎天下布武天正天文學女太閤記女信長姊川之戰学研室町幕府宮部繼潤安藤守就寧寧:女太閤記小谷城小谷城之戰尾張國岐阜城崇源院上洛不破光治中纳言丰臣秀吉常高院市橋長利三好三人眾三好氏三河國三方原之戰一乘谷城一乘谷之戰九月初一京極瑪麗亞京極高吉京極高次京極龍子伊勢佐和山城佐和山城之戰彦根市征夷大將軍德川千姬德川家康德川家康 (大河劇)德川家光德川秀忠...德間書店後藤賢豐信長包圍網信長的主廚信長KING OF ZIPANGU志賀之陣土屋嘉男土岐賴藝土田御前北大路欣也僧侣利家與松切腹和田惟政六角定赖六角義治六角氏六角承禎元服前田利家石山本願寺玉山鐵二琵琶湖磯野員昌秀吉 (大河劇)稻葉良通竹生島竹脇無我織田市織田信秀織田信長織田信治織田氏美濃國真田十勇士真田廣之烏帽子親田村高廣甲良町隆大介遠藤直經顯如風間杜夫西美濃三人眾西村和彥駿河國觀音寺城觀音寺城之戰觀音寺騷動高橋一生豐臣秀賴越前國足利義昭齋藤義龍齋藤龍興齋藤氏追贈近江國阿閉貞征赤尾清綱藤堂高虎葛山信吾蒲生賢秀野良田合戰金崎之戰長濱市若狹國雜賀孫市NHK大河劇松永久秀森可成榊原康政橫山城之戰武家武田信玄武田氏氏家直元永祿江原真二郎江~公主們的戰國~江户幕府池田勝正津川雅彥淺井久政淺井亮政淺井萬福丸淺井長政淺井氏淺井政之淺井政元淺井政澄淀殿滋贺县朝倉孝景朝倉孝景 (第10代當主)朝倉宗滴朝倉義景朝倉貞景朝倉氏朝倉景健朝倉景鏡朝倉景恆本丸戰國战国时代 (日本)明智光秀海北友松海北綱親斯波氏日根野弘就日本攝津國愛知郡時任三郎 扩展索引 (114 更多) »

功名十字路 (大河劇)

功名十字路(功名が辻~山内一豊の妻~)是NHK於2006年製播的第45部大河劇,也是自1994年的花之亂以後,再次以女性歷史人物當第一主角的大河劇。而本劇是繼1998年德川慶喜以後再次改編司馬遼太郎的作品,而女主角仲間由紀惠則是自2003年的武藏MUSASHI後再次參與大河劇演出,當時她是主演大河劇的最年輕女性演員(26歲2個月),此紀錄後來在2008年被宮崎葵主演的篤姬(22歲1個月)改寫。.

新!!: 淺井長政和功名十字路 (大河劇) · 查看更多 »

受領名

受領名(日文:ずりょうめい)是中古時期日本的非正式官職名稱。可分成兩種:.

新!!: 淺井長政和受領名 · 查看更多 »

多賀町

多賀町()是滋賀縣的一町。.

新!!: 淺井長政和多賀町 · 查看更多 »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新!!: 淺井長政和大名 · 查看更多 »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新!!: 淺井長政和大和國 · 查看更多 »

大永

大永為日本年號之一。在永正之後,享祿之前。指1521年到1527年的期間。就任天皇是後柏原天皇及後奈良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稙、足利義晴。.

新!!: 淺井長政和大永 · 查看更多 »

大文字屋新十郎

大文字屋新十郎(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人物。被認為是戰國大名淺井長政的弟弟(有諸多説法)。.

新!!: 淺井長政和大文字屋新十郎 · 查看更多 »

天下布武

天下布武(てんかふぶ)是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織田信長提出的政治理論。 從字面上解釋,天下布武為「於天之下,遍布武力」(天の下、武を布く)。天下布武通常被解釋成「以武力取得天下」(武力を持って天下を取る),但近年的研究則是解釋成「以武家的政權來支配天下」(武家の政権を以て天下を支配する)居多。信長將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時,即開始用「天下布武」之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古代中國周文王以岐山為根據地、日後君臨天下之意(「阜」為「山丘」之意),由此可窺信長志向。日後,信長以岐阜為根據地,展開往後長達15年的統一日本之路。 日本中世紀的權力關係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間有複雜的關聯。信長的目標天下布武,可認為其帶有為廢除公家、寺家的權力並正式建立武家政權的意味。為了實現此目標,針對寺家的政策則擊潰一向一揆、於石山合戰擊敗本願寺的顯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於京都,此一地理條件導致與公家間的深厚關係。從此角度來看,為斷絕此關係而放逐足利義昭也是合理的。 T天 T天.

新!!: 淺井長政和天下布武 · 查看更多 »

天正

天正在历史上是多个年号的称呼:.

新!!: 淺井長政和天正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淺井長政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女太閤記

《女太閤記》(おんな太閤記)是由1981年1月11日起到12月20日製播的第十九部NHK大河劇。原作兼編劇為橋田壽賀子,坂田晃一作曲。這是橋田壽賀子編寫的第一部大河劇,以豐臣秀吉的正室寧寧的角度來描述戰國時代。因為用女性的角度來描寫戰國時代,不只吸引原本男性視角觀點出發的日本戰國迷,也廣泛受到家庭主婦的支持,創下平均收視率31.8%的紀錄。在當時,飾演秀吉的西田敏行稱呼飾演寧寧的佐久間良子為「おかか」,成為那年的流行語。.

新!!: 淺井長政和女太閤記 · 查看更多 »

女信長

《女信長》是日本作家佐藤賢一的小說作品。敘述織田信長一生的事蹟、以及信長實際上是女兒身的傳說故事。2005年於《每日新聞》連載,2006年6月出版小說。2009年改編為舞台劇,2013年改拍成電視劇。.

新!!: 淺井長政和女信長 · 查看更多 »

姊川之戰

姊川之戰(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場戰役,織田、德川聯軍與淺井、朝倉聯軍於元龜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淺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賀縣長濱市野村町附近)會戰。 據各方的文獻記載,當時織田家與淺井家稱此次會戰為「野村合戰」,朝倉家則稱為「三田村合戰」,「姊川之戰」是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所用。.

新!!: 淺井長政和姊川之戰 · 查看更多 »

学研

#重定向 學研控股.

新!!: 淺井長政和学研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新!!: 淺井長政和室町幕府 · 查看更多 »

宮部繼潤

宮部繼潤(生年不詳—1599年4月20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父親是土肥真舜。.

新!!: 淺井長政和宮部繼潤 · 查看更多 »

安藤守就

安藤守就()為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日本武將,美濃國北方城主。由於日語語系關係,也有姓氏為安東的說法。.

新!!: 淺井長政和安藤守就 · 查看更多 »

寧寧:女太閤記

《寧寧:女太閤記》是2009年1月2日於東京電視台播出的新春大型時代劇。原作是橋田壽賀子的《女太閤記》。.

新!!: 淺井長政和寧寧:女太閤記 · 查看更多 »

小谷城

小谷城(おだにじょう)是位於滋賀縣長濱市湖北町伊部(舊近江國淺井郡)的日本戰國時代的山城。小谷城是日本五大山城之一。為戰國時代大名淺井家的居城。在元龜・天正之亂中被織田信長攻下。之後被廢城。是日本100名城之一。.

新!!: 淺井長政和小谷城 · 查看更多 »

小谷城之戰

小谷城之戰是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氏與淺井氏在近江國小谷城所爆發的戰爭。結果織田軍以壓倒性的軍勢攻佔小谷城,淺井氏滅亡告終。.

新!!: 淺井長政和小谷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尾張國

尾張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尾州”(びしゅう),其國領約為現在愛知縣的西部。.

新!!: 淺井長政和尾張國 · 查看更多 »

岐阜城

岐阜城是位於美濃國井之口(今岐阜縣岐阜市)的一座日式城堡。在織田信長統治該城之前,稱為稻葉山城。.

新!!: 淺井長政和岐阜城 · 查看更多 »

崇源院

崇源院(),父親是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母親是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她是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正室,一般對她的稱呼包括阿江、小督(這兩個名字日文發音相同,應是她小時候的名字)以及阿江與(據說這個名字有「嫁與江戶」的含義)。她的長姊是豐臣秀吉的側室--(茶茶),二姊是京極高次正室常高院(阿初),她們三人被合稱為淺井三姊妹,以各自有傳奇的一生聞名。.

新!!: 淺井長政和崇源院 · 查看更多 »

上洛

上洛在日语中是“进入京都”的较正式的说法。日本仿照中国古代的国都洛阳建立平安京的東側,後來「洛陽」逐漸成為整個京都的雅稱,文人們对它雅称为“京洛”(けいらく),于是后来称呼进入京城为“上洛”。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rakuyo)。 最初,平安京西侧(右京)仿照唐长安城设计,东侧(左京)仿照唐洛阳城设计。右京有不少沼泽,环境过于潮湿,不适宜居住;于是京都的發展,主要在左京。左京效法洛陽城,于是人们使用“洛阳”来指代整个平安京。因此,進京都就被称作“上洛”,广义上与“上京”同义;相反的,下洛指离开京都。战国时代,“上洛”特指战国大名率領军队开进京都、宣示其霸主地位的军事行动。 由于京都被称为洛阳,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近年,日本还诞生了“洛阳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古都洛阳的一门学科。 除了京都之外,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所以,奈良就仿照汉魏洛阳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

新!!: 淺井長政和上洛 · 查看更多 »

不破光治

不破光治(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通稱太郎左衛門尉、河內守。.

新!!: 淺井長政和不破光治 · 查看更多 »

中纳言

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為太政官中設置的令外官。在太政官中相當於四等官的次官。唐名為黄門侍郎,俗稱黃門。 天武天皇治世下有「納言」官職存在、飛鳥浄御原令之下亦設置有以「中納言」為名的職位,但跟後世的中納言可能有所不同。此中納言於大寶元年(701年)3月的大寶令施行時廢止。 慶雲2年(705年)4月、大納言定員由4人減為2人、為補不足於是設置新的中納言。基本職務與大納言同様為宣下和奏上、與各大臣議論政務。官位相當制於當初為正四位上,天平寶字5年(761年)2月改為從三位。定員為3人、其後設置權官(權中納言)、定員變為有名無實。 平安時代貴族人口增加、為應付求官位昇進的貴族,必須先當参議15年以上的中納言就任條件放寬,在任者亦增加。後白河院政期達10人、後白河之死後、九条兼實把其壓抑在8人。其後、後鳥羽院政期再回復為10人。 正治2年(1200年)由平基親著的『官職秘抄』記述中納言的昇進路徑有「五道」,包括「参議大辨。近衛中將。檢非違使別當。攝政·關白的兒子、二位三位中將。當参議十五年以上之輩。」。.

新!!: 淺井長政和中纳言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淺井長政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常高院

常高院(1570年-1633年9月30日),本名為淺井 初,是日本战国时期大名京極高次正室。她父親是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母親是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其姊為豐臣秀吉側室-淺井茶茶,其妹為德川秀忠正室淺井江也是江戶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御台所。.

新!!: 淺井長政和常高院 · 查看更多 »

市橋長利

市橋長利,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美濃國福束城主。.

新!!: 淺井長政和市橋長利 · 查看更多 »

三好三人眾

三好三人眾(平假名:みよし さんにんしゅう)(English: Miyoshi Triumvirate) 是日本戰國時代阿波國三好氏的三名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及岩成友通的統稱。 阿波三好氏早期的家史非常模糊,其自稱出自小笠原氏。關於三人各自生平的可考記載不多。三好長逸(自稱日向守)、三好政康(自稱下野守)是三好長慶的同族,岩成友通(主稅助)是三好氏重臣。三好長逸可能是三好之長之孫,三好長光之子。三好政康可能是三好政長(三好宗三,越前守)之子,三好政勝之兄。 在三好長慶為三好氏當主的全盛時期,三人是地位次于三好義興、松永久秀、安宅冬康等人而在三好康長之上的大將。三好長慶死後不久,三好家就分裂為以三好三人眾和篠原長房(三好義賢家臣)為首的三好氏家臣勢力(三好三人眾、淡路眾、阿波眾)和三好氏逆臣松永久秀控制下的三好氏當主三好義繼兩派。雙方在1565年(永祿八年)至1573年(元龟四年)的近十年间在近畿展開大規模混戰,戰火遍佈攝津、山城、河内、和泉、大和等國,導致了三好家的徹底衰落以至滅亡,也為織田信長進京上洛打開了大門。 1565年5月19日,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聯手在二條城殺死了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隨後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決裂,進攻三好義繼的居城飯盛城,挾持了三好家當主三好義繼。其後在混戰中雙方各有勝負。 1566年三好家為三好長慶舉行了葬禮。三好三人眾起兵上洛,企圖擁立平島公方足利義親為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將軍。 1567年三好義繼逃離高屋城投奔松永久秀。1568年三好三人眾攻入松永久秀領有的大和國境内,但突然遭到織田家武將的柴田勝家、坂井政尚等人的圍攻,力戰不敵後退往阿波。而三好義繼與松永久秀則向織田信長投降。隔年正月,三好三人眾再度舉兵進入畿內,與織田信長擁立的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及織田軍作戰,失敗後再次退回阿波(本圀寺之變)。1569年三好三人眾與足利義昭和解,開始支持足利義昭對抗織田信長。 1570年三好三人眾聯合三好家安宅信康(三好長慶之侄)的淡路眾與篠原長房的阿波眾,總計兩萬餘兵力與織田家各路兵馬在畿內展開拉鋸戰,一度收復了大片三好家舊領。1571年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和解,共同進攻織田家的附屬勢力。 1573年,武田晴信上洛的威脅解除,織田信長進攻足利義昭及支持將軍的三好氏。岩成友通在山城國淀城與織田家臣細川藤孝的戰鬥中戰死(淀城之戰)。三好政康開高屋城向織田信長投降。三好長逸則去向不明。之後三好三人眾不再見於記載。.

新!!: 淺井長政和三好三人眾 · 查看更多 »

三好氏

三好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三好氏為信濃源氏的一族,鐮倉時代阿波守護小笠原氏的支流。 三好氏在室町時代擔任阿波守護代。戰國時代領有阿波等四國東部,以及畿內一帶,成為一大勢力的戰國大名。.

新!!: 淺井長政和三好氏 · 查看更多 »

三河國

三河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三州(或大寫為叁州)。三河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愛知縣的東部。.

新!!: 淺井長政和三河國 · 查看更多 »

三方原之戰

三方原之戰是元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73年1月25日)在日本三方原(今濱松市內)爆發的戰爭,兩軍的统帅為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这是武田信玄以上洛為目的的一場戰爭。武田軍最終取得勝利,繼續往西前進,但是中途武田信玄病情惡化,在回歸领地甲府(今山梨县)途中病死。.

新!!: 淺井長政和三方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一乘谷城

#重定向 一乘谷朝倉氏遺跡.

新!!: 淺井長政和一乘谷城 · 查看更多 »

一乘谷之戰

一乘谷城之戰是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氏與朝倉氏在刀根山口所爆發的戰爭,結果織田軍攻破朝倉軍,進而追擊殺入越前將朝倉家毀滅,由於激戰地點並非在一乘谷城,所又名刀根坂之戰。.

新!!: 淺井長政和一乘谷之戰 · 查看更多 »

九月初一

九月初一朔,农历九月第一天。.

新!!: 淺井長政和九月初一 · 查看更多 »

京極瑪麗亞

京極瑪麗亞(きょうごく マリア、天文11年(1542年)頃 - 元和4年7月1日(1618年8月20日))為戰国時代的女性。本名不明。為淺井久政的次女。京極高吉之妻。 另外當時的習俗是夫婦別姓、所以稱她姓京極並不適當、但因為當時以教名稱呼已婚女性吉利支丹時會冠夫姓,如明智珠被稱作細川加西亞以及沼田麝香被稱作細川瑪麗亞、而無法完全否定這樣的稱法。.

新!!: 淺井長政和京極瑪麗亞 · 查看更多 »

京極高吉

京極高吉()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別名高佳、高慶。父親是京極高清(一說是京極材宗,而高清是養父)。.

新!!: 淺井長政和京極高吉 · 查看更多 »

京極高次

京極高次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及江戶時代的藩主。京極高吉的長男。妻為淺井長政與織田市之女淺井初,兩人是表兄妹的關係(高次之母京極瑪麗亞和初之父淺井長政是姊弟關係),和妻子的生活可謂幸福美滿。.

新!!: 淺井長政和京極高次 · 查看更多 »

京極龍子

京極龍子,父親為京極高吉,母親是淺井久政之女京極瑪麗亞(淺井長政之姊),表姊妹有淀夫人。.

新!!: 淺井長政和京極龍子 · 查看更多 »

伊勢

伊勢可以指:.

新!!: 淺井長政和伊勢 · 查看更多 »

佐和山城

佐和山城是位於滋賀縣彥根市(古近江國東城郡的山城。是近江國一個重要的據點,在16世紀未為石田三成的居城最為出名。.

新!!: 淺井長政和佐和山城 · 查看更多 »

佐和山城之戰

佐和山城之戰是元龜元年(1570年)7月-元龜2年(1571年)2月期間,織田氏攻擊淺井氏在近江國佐和山城的戰事,結果淺井家的佐和山城主磯野員昌投降織田家。.

新!!: 淺井長政和佐和山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彦根市

彦根市()位于日本近畿地方滋贺县,是琵琶湖东岸的最大城市与旅游观光城市。城市是以1603年开始建设的彥根城为中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彥根城现在已成为著名的观光胜地。除了過去屬於舊和舊愛知郡的地區外,市內大部分的區域過去屬於犬上郡。為日本國際鳥人錦標賽的舉辦地點。.

新!!: 淺井長政和彦根市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淺井長政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德川千姬

#重定向 千姬.

新!!: 淺井長政和德川千姬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新!!: 淺井長政和德川家康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大河劇)

德川家康是NHK於1983年1月9日~12月18日所製播的第二十一部大河劇。本劇依照山岡莊八原作的情節,將一向給人謀略家形象的德川家康演成祈求天下太平、充滿理想和平主義的完人。 由於故事有很大的部份是描述家康二、三十歲時的故事,因此在選角上選了一個與一般人心目中「貍爺爺」型象完全不同的瀧田榮飾演家康的角色。瀧田榮身高185公分,長相健康英挺,因此當時為了扮演老年家康時還刻意減肥、彎腰駝背。至於飾演秀吉的武田鐵矢,則是由編劇小山內美江子親自點名出演。 在播出本劇的該年度,同為NHK播出的阿信收視率相當好;而在時事方面,有相撲選手隆之里升等為橫綱、首相中曾根康弘辛苦維持國會運作等等。於是在那個時候,出現了「堅忍不拔三人組」(辛抱三人組)這種詞,分別是「阿信、家康、隆之里」或是「阿信、康弘、隆之里」。 1997年12月1日起在緯來日本台晚上八點播出。.

新!!: 淺井長政和德川家康 (大河劇)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次子,母為崇源院。家光有一位異母兄長,名叫長松丸,但是夭折。同母弟德川忠長(駿河大納言);同母的姐姐有千姬、珠姬(子子姬)、勝姬、初姬,同母的妹妹和姬(和子,幼名松姬,後水尾天皇的中宮東福門院)。異母弟保科正之(側室阿靜之方所生)。乳名竹千代。 乳母是春日局。乳弟兄是稻葉正勝和稻葉正吉(春日局所生的兄弟)。 正室是關白鷹司信房的女兒鷹司孝子,側室約八人。 在德川幕府十五代將軍裡頭,是正室所生的將軍,雖說共有初代家康、三代家光以及末代慶喜等三名,但這幾位當中,真正由已擔任將軍的父親與正室(御台所)所生下的嗣子,只有德川家光一位而已。.

新!!: 淺井長政和德川家光 · 查看更多 »

德川秀忠

德川秀忠(),日本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1605年-1632年),1616年至1632年實際掌權。是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三子,母親為側室西鄉局,幼名長丸。因為大哥松平信康早年1579年被迫切腹自盡,二哥結城秀康又於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後,作為父親家康與羽柴秀吉達成議和的條件之一,以養子的身分(實際上是人質)交給秀吉,於是身為三男的秀忠便成為德川家的後繼者。.

新!!: 淺井長政和德川秀忠 · 查看更多 »

德間書店

株式會社德間書店(Tokuma Shoten Publishing Co., Ltd.)為日本的出版社,出版品主要以娛樂方面為主。 曾經和音樂及映像軟體為主的德間日本傳播、電影的大映、動畫的吉卜力工作室、遊戲及個人電腦的德間書店Intermedia、報紙印刷的德間Press Center等公司集合成德間書店集團,並為其核心。在德間書店集團解體後,專心於原本的出版業。.

新!!: 淺井長政和德間書店 · 查看更多 »

後藤賢豐

後藤賢豐是近江國的戰國大名・六角氏的家臣,後藤但馬守之子。拜領主君六角義賢的偏諱「賢」字),名為賢豐。.

新!!: 淺井長政和後藤賢豐 · 查看更多 »

信長包圍網

信長包圍網是日本從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初期由部分大名組成的軍事聯盟,目的是要對抗織田信長勢力的擴張。严格上定義,“信长包围网”一共有过三次,最终这三次包围全部宣告失败,而冲破了这三重阻挠的织田信长也成长为全日本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势力,成功开创了织田氏的霸业。.

新!!: 淺井長政和信長包圍網 · 查看更多 »

信長的主廚

是西村滿原作,梶川卓郎所繪畫的日本漫畫作品,於芳文社漫畫雜誌《》2011年開始連載。.

新!!: 淺井長政和信長的主廚 · 查看更多 »

信長KING OF ZIPANGU

《信長 KING OF ZIPANGU》(信長 KING OF ZIPANGU,のぶなが キング オブ ジパング),是NHK在1992年1月5日—12月13日製播放送的第30部大河劇。 本劇是以葡萄牙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角度來闡述織田信長的一生,劇中以一個帶有洋腔的外國人用日文來當本劇的旁白,並於每一集終結時說一句 "Ate breve! Obrigado!"(葡萄牙語,約為「下回再見!謝謝!」)。在大河劇歷史上,可算是相當特別。 本劇編劇田向正健之前曾編過「武田信玄」一劇,在當時創下很高的收視率;而本劇的主角演員如緒形直人、菊池桃子等等都是當時偶像級的演員。儘管本劇起用了高收視編劇與人氣偶像,而且劇本較傾向史實而非一般流行的俗說(像是平手政秀切腹一節,並不採通行的死諫說,而是採因過失被命自殺;而扮演信長的緒形直人也是長得較像流傳畫像的信長,也不如一般小說描寫的信長有英氣),以及戲劇中畫面陰暗、描寫虛構術士「隨天」裝神弄鬼部份甚多。因此本劇在一般評價部份,被大打折扣。 台灣於1999年引進本劇,由緯來日本台播出,在當時片名被改為《織田信長》。.

新!!: 淺井長政和信長KING OF ZIPANGU · 查看更多 »

志賀之陣

志賀之陣是元龜元年(1570年)9月時,朝倉氏聯合淺井氏出兵,攻打織田氏志賀一帶的戰事,最終以雙方和談告終。.

新!!: 淺井長政和志賀之陣 · 查看更多 »

土屋嘉男

土屋嘉男(1927年5月18日-2017年2月8日)日本電影演員,常扮演外星人。.

新!!: 淺井長政和土屋嘉男 · 查看更多 »

土岐賴藝

土岐賴藝()是日本戰國時代在美濃的守護大名。父親為土岐政房。 土岐氏當主,與兄長賴武和其子賴純的嫡流對立,並把美濃和周邊國捲入爭亂,最後成為土岐氏當主和美濃守護。不過最後被重臣齋藤道三流放。.

新!!: 淺井長政和土岐賴藝 · 查看更多 »

土田御前

土田御前(生年不詳-1594年2月26日)是織田信秀的繼室(最初的正室是織田達勝的女兒,後來離婚)。實名不詳。別稱花屋夫人。法名是報春院花屋壽永大禪尼。織田信長、織田信行、織田秀孝、織田信包、織田市(淺井長政→柴田勝家正室)、織田犬(佐治信方正室)的生母。父親為土田政久(有異說)。.

新!!: 淺井長政和土田御前 · 查看更多 »

北大路欣也

北大路欣也(),本名「淺井將勝」,日本男演員,出身日本京都府京都市,身高174cm,體重70kg。.

新!!: 淺井長政和北大路欣也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淺井長政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利家與松

《利家與松~加賀百萬石物語~》(--)是NHK在2002年1月6日至12月15日期間播出的大河劇,由唐澤壽明與松島菜菜子雙主演。這部電視劇起用了很多在偶像劇裡活躍的年輕演員,尤其是以剛結婚的反町隆史與松島菜菜子共演做為話題,並且創下高收視率。.

新!!: 淺井長政和利家與松 · 查看更多 »

切腹

切腹是用脇差等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日本文化中,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近代除了自殺,也用在處刑。也稱為腹切り(はらきり)、割腹(かっぷく)、或屠腹(とふく)。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君主而自殺殉葬,則稱為「追腹」。切腹後產生劇痛,亦不太會即刻死亡,為了減輕痛苦,可能會找介錯,在最痛苦的一刻,将切腹人斬首。.

新!!: 淺井長政和切腹 · 查看更多 »

和田惟政

和田惟政(1530年-1571年9月17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室町幕府末期幕臣。父親是和田宗立(惟助)。.

新!!: 淺井長政和和田惟政 · 查看更多 »

六角定赖

六角定赖(),六角高賴次子,日本戰國时代南近江的守護大名,官至從四位下彈正忠,諡號江雲,法名雲光寺殿光室亀公大居士。 六角定賴於永正元年(1504年)在京都相國寺出家為僧,稱吉侍者。由於其兄六角氏綱在永正15年(1518年)在與細川家的戰爭中被討死,定賴被迫還俗繼承家業,六角定賴是六角家的一代英主,率軍降伏了淺井家(淺井久政),成为南近江國霸主,並修建了觀音寺城。 在內政上,率先推出「城割」的命令,要家臣們各自毀掉原有的居城,全部集中於觀音寺城,以方便管理。這道「城割」命令,被認為是後來出現的一國一城令的雛形。 同時也是第一位實施樂市的大名,使觀音寺城的城下町成為眾商雲集的商業都市。 在外交上,以足利將軍支持者的身分,介入當時室町幕府的中央政治。也以政治聯姻的方式,讓自己的子女跟各鄰國大名聯姻。 在定賴的這段領導期間,六角家達到了最全盛的時刻。 1552年逝世後,其子六角義賢繼位。.

新!!: 淺井長政和六角定赖 · 查看更多 »

六角義治

六角義治(,即天文14年-慶長17年10月22日)為日本戰國時代南近江的大名。別名:四郎(通稱)、六角義弼。宇多源氏佐佐木氏嫡流六角家出生。諡號「鵬庵玄雅」、官位至右衛門督,六角義定的大哥,有一子佐佐木定治。.

新!!: 淺井長政和六角義治 · 查看更多 »

六角氏

六角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宇多源氏佐佐木氏的分支。鐮倉時代至戰國時代,是以近江南部為中心的武家(守護大名)。六角氏與藤原北家流的公家六角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六角氏的源流是佐佐木氏,為佐佐木氏四家之一。鐮倉時代,佐佐木信綱擔任近江等數國的守護,其四個兒子分繼近江。其中信綱的第三子泰綱繼承佐佐木宗家,取得江南(南近江)的支配地位,因以京都六角東洞院的六角堂為屋敷,而稱六角氏。 Category:日本氏族 Category:六角氏.

新!!: 淺井長政和六角氏 · 查看更多 »

六角承禎

六角承禎,為日本戰國時代南近江的大名,六角家的家督。.

新!!: 淺井長政和六角承禎 · 查看更多 »

元服

#重定向 冠禮.

新!!: 淺井長政和元服 · 查看更多 »

前田利家

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父親是前田利昌,母親是長齡院,兄前田利久。幼名犬千代,元服後稱前田又左衞門利家,年輕時是著名的傾奇者。豐臣政權下五大老之一,加賀藩始祖。.

新!!: 淺井長政和前田利家 · 查看更多 »

石山本願寺

石山本願寺(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是戰國時代初期~安土桃山時代位在攝津國大坂的淨土真宗寺院、東西長7町、南北寬5町(1町=約109m)的堀濠土壘式城郭。也稱「大坂本願寺」。 1483年日本佛教淨土真宗(一向宗)本願寺派第8代門主蓮如(門主:教派首領)在京都山科建立了「山科本願寺」,傳到10代門主證如遷移到當時的攝津國石山〔今大阪市中央區〕,稱「石山本願寺」,是本願寺派的本山(宗廟)所在。.

新!!: 淺井長政和石山本願寺 · 查看更多 »

玉山鐵二

玉山鐵二()日本演員。京都府城陽市出生。.

新!!: 淺井長政和玉山鐵二 · 查看更多 »

琵琶湖

琵琶湖(琵琶湖、びわ湖)位於日本滋賀縣,為日本最大的湖泊;日本指定湖泊,也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中。.

新!!: 淺井長政和琵琶湖 · 查看更多 »

磯野員昌

磯野員昌(1523年-1590年9月10日)是日本室町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人物,淺井氏家臣。後來降服於織田信長之下。.

新!!: 淺井長政和磯野員昌 · 查看更多 »

秀吉 (大河劇)

吉是NHK於1996年製播的大河劇。播出期間是1996年1月7日 - 12月22日。原作:堺屋太一、劇本:竹山洋、主演:竹中直人。 在這之前,以秀吉做主角的大河劇還有1965年的太閤記與1981年的女太閤記,而這一次的版本則是由秀吉之弟豐臣秀長的角度去看秀吉的一生。本劇裡竹中直人與渡哲也都展現了極佳的演技,在收視率方面也創下平均超過30%的紀錄。而第一集的時候,竹中直人穿著的褲襠若隱若現可以看到下部,造成話題。 本劇對秀吉的美化極為明顯,秀次一家慘殺及晚年出兵朝鮮失利的陰暗面皆未描寫,出兵朝鮮則全推給石田三成的陰謀和饞言,石田三成變成一切惡事的元兇,NHK表示係顧慮到中國大陸和南韓民眾的感受而作此修改。 第30回由渡哲也演的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以刎頸方式噴出大量鮮血的壯絕死法,是大河劇史上少有的壯絕場面,和一邊描述的切腹手法不同,構想來自渡哲也本人,信長刎頸的構想後來在功名十字路中也被沿用。 在本能寺之變當集,曾經遇到在同一天朝日電視台轉播阪神對巨人的棒球賽,在進廣告前,播報員竟然說出「敵人就在本能寺與亞特蘭大!」,成為經典名言。.

新!!: 淺井長政和秀吉 (大河劇) · 查看更多 »

稻葉良通

稻葉良通()或稱稻葉一鐵,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時期武將。幼名六郎。一鐵是法號。通稱彥六(四)郎。官位:從三位、法印、伊予守。子嗣:稻葉重通、稻葉貞通、稻葉方通。.

新!!: 淺井長政和稻葉良通 · 查看更多 »

竹生島

竹生島是琵琶湖北部的一個島嶼。為日本的國家指定名勝和國家指定史跡。該島位于葛籠尾崎以南約2公里處。屬于滋賀縣長濱市管轄。全島為針葉樹木所覆蓋。為琵琶湖八景(深緑)之一。該島附近湖水較深,琵琶湖的最深處(104.1米)即位于該島西側。該島以北的葛籠尾崎發現了一处湖底遺跡,在水深70米處打撈出了眾多陶器,其歷史跨度極長,自繩文時代早期開始到弥生時代,還有一些疑似為中世紀時期的文物。.

新!!: 淺井長政和竹生島 · 查看更多 »

竹脇無我

竹脇無我,《柔道龍虎榜》出名,()日本千葉縣我孫子市,著名播音員竹脇昌作第三子。竹脇青山學院大學法律系畢業,父親自殺、二哥死,大哥半失明,竹脇成為經濟支柱。 2011年8月6日,東京時間下午2時05分左右因腦出血逝世,享年67歲。.

新!!: 淺井長政和竹脇無我 · 查看更多 »

織田市

#重定向 阿市.

新!!: 淺井長政和織田市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秀

织田信秀(),日本戰國時代尾張國武将,戰國大名。織田信長之父。.

新!!: 淺井長政和織田信秀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新!!: 淺井長政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治

織田信治(1544年—1570年10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父親是織田信秀。.

新!!: 淺井長政和織田信治 · 查看更多 »

織田氏

家紋:'''揚羽蝶''' 織田氏是日本的氏族和武家。斯波氏家臣。家紋是揚羽蝶、織田木瓜等。嫡流、伊勢守家的通字是「廣」、大和守家的通字是「定」、後來的近代大名的彈正忠家是「信」等。 發祥地(苗字地名)是越前國織田莊(福井縣丹生郡越前町)。本姓藤原氏(後來假冒桓武平氏)。實際上是忌部氏之流。與甲斐氏、朝倉氏相同是三管領之一的斯波武衛家的守護代,順序是次於甲斐氏的第二位。在室町時代是尾張國的守護代。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族之間發生鬥爭,結果是彈正忠家的織田信長大大地擴展了勢力。但是就在將近天下統一之前發生本能寺之變,信長和嫡子信忠被「大叛臣」明智光秀逼迫自盡,演變成織田家有力家臣的勢力鬥爭。最終另一位叛臣羽柴秀吉擊敗織田家中其他勢力,並殺害少主神戶信孝後奪取實權,表面上雖以信長嫡孫織田秀信為首,但織田秀信在長大成人後亦不能取回政權到織田家。不過秀信返回織田家的本國岐阜城並成為美濃的大名。在關原之戰中加入西軍,因此德川家康把織田家(嫡流)消滅。後來彈正忠家的庶流在江戶時代中成為外様的小大名、高家、旗本、尾張藩和明石藩家老等等並一直存續下去。還有藤掛氏、津田氏等不以織田為姓的一族存在。 明治維新後,大名織田家四家被列為子爵。.

新!!: 淺井長政和織田氏 · 查看更多 »

美濃國

美濃國(),又稱濃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領域約為現今岐阜縣的南部。.

新!!: 淺井長政和美濃國 · 查看更多 »

真田十勇士

真田十勇士是日本大正年間(二十世紀初)由立川文明堂(詳見立川文庫)所發行的歷史小說刊物中的虛構人物。描述戰國時代末期,跟隨名將真田幸村的十位奇人異士,其中以猿飛佐助與霧隱才藏最為後世所知,並在現代的漫畫、小說和電玩中經常被引用。 他們分別是:.

新!!: 淺井長政和真田十勇士 · 查看更多 »

真田廣之

真田廣之(真田広之, Hiroyuki Sanada),本名下澤廣之(しもさわ ひろゆき,),出生于東京市品川區大井町,日本男演員。中学毕业于堀越高等学校,大学毕业于日本大學藝術學院電影學科,获艺术学士学位。活跃于日本国内外,電影、電視劇、舞台剧等多个领域。是日本中生代重要演员,與中井貴一、渡邊謙、佐藤浩市被称作日本中生代四天王。拥有日本歌舞伎玉川流名取玉川大辅。獲授大英帝国勋章第五级(MBE)。.

新!!: 淺井長政和真田廣之 · 查看更多 »

烏帽子親

烏帽子親是日本人在元服儀式上為被元服者戴冠的人。 根據日本中世時代武家社會的慣例,男子成年時行元服禮時,應請一位特定人物充當「假親」(義父),為他戴上烏帽子。這位假親被稱為「烏帽子親」,而被戴帽者被稱作「烏帽子子」。與此同時,烏帽子親為烏帽子子取一個新的名字,這個名字被稱作「烏帽子名」。 根據《吾妻鏡》的記載,治承四年十月二日(1180年10月22日),源賴朝在小山朝光(源賴朝乳母寒河尼的兒子)的元服禮上為他戴上了烏帽子。這是烏帽子親第一次出現在歷史文獻中。此後烏帽子親往往由主君或者一門中的棟樑、有一定實力的親信擔任。烏帽子親與烏帽子子之間並不一定有血緣關係。 17世紀中期,琉球攝政向象賢(羽地按司朝秀)將烏帽子親這一習俗引進到了琉球。.

新!!: 淺井長政和烏帽子親 · 查看更多 »

田村高廣

村高廣(2006年5月16日),日本電影演員。和田村俊磨、田村正和、田村亮為兄弟關係。 2006年5月16日因急性中風而與世長辭。.

新!!: 淺井長政和田村高廣 · 查看更多 »

甲良町

良町()是位於日本國滋賀縣東部的一町,隸屬於犬上郡。傳聞甲良町是日本幕府時代一名專事木造建築的技師,也是目前的世界遺產日光東照宮主要建造者甲良宗廣的出生地而命名。同時,此地也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尼子一族,以及藤堂高虎一族的故鄉而知名。.

新!!: 淺井長政和甲良町 · 查看更多 »

隆大介

隆大介,是出生於日本東京都的韓裔日本藝人同時也兼任演員。 其韓國本名為「張明男」(Myongnam Chang)。。.

新!!: 淺井長政和隆大介 · 查看更多 »

遠藤直經

遠藤直經(1531年?—1570年8月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淺井氏家臣。父親是遠藤主膳。 遠藤氏是鐮倉武士出身,在鐮倉時代得到近江領地。.

新!!: 淺井長政和遠藤直經 · 查看更多 »

顯如

顯如(1543年2月20日 - 1592年12月27日),或稱本願寺顯如,諱光佐,是淨土真宗本願寺第11代門主。本願寺第10代門主証如之子。妻子為三條公賴的女兒、細川晴元的養女如春尼。兒子有教如、顯尊、准如。 顯如為戰國時代之中實力最雄厚的宗教人士,開創了本願寺最輝煌的一段時期,領導為數眾多的「一向一揆」;雖是宗教人物,但在歷史上因其政治、軍事、經濟實力,也被定位為戰國大名之一。.

新!!: 淺井長政和顯如 · 查看更多 »

風間杜夫

間杜夫(風間 杜夫,),日本男演員。本名以及旧藝名均为住田知仁(すみた ともひと)。東京都世田谷區三軒茶屋出生。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演劇専修中退。身高171cm。.

新!!: 淺井長政和風間杜夫 · 查看更多 »

西美濃三人眾

西美濃三人眾,一般簡稱為美濃三人眾,是指日本戰國時期美濃齋藤氏屬下三名有名的家臣。西美濃三人眾分別為稻葉良通(一鐵)、安藤守就(道足)和氏家直元(卜全)。.

新!!: 淺井長政和西美濃三人眾 · 查看更多 »

西村和彥

西村 和彦(にしむら かずひこ、)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出生的男性演员,隶属于Sony Music Artists经纪公司。.

新!!: 淺井長政和西村和彥 · 查看更多 »

駿河國

駿河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駿州。倒幕後的明治時期,駿府被改稱靜岡,而在1871年的廢藩置縣推行下,駿河國大部分被納入現今的靜岡縣,領域約為静岡縣的中部及東北部。.

新!!: 淺井長政和駿河國 · 查看更多 »

觀音寺城

觀音寺城(かんのんじじょう)是位於滋賀縣近江八幡市安土町的一座山城,為國家指定史跡。另有和田山城、佐生城、箕作城等支城。觀音寺城是近江國守護六角氏的居城。現在正確的築城年代已經不明。在該城曾爆發過多次戰鬥。1568年,該城被廢城。是日本100名城之一。.

新!!: 淺井長政和觀音寺城 · 查看更多 »

觀音寺城之戰

觀音寺城之戰是永祿11年(1568年)9月12日,織田氏奉足利義昭上洛途中,與近江守護六角氏六角義賢、義治父子在近江國觀音寺城週邊爆發的戰爭,並以箕作城為主戰場,又稱箕作城之戰。結果織田軍攻陷箕作城,觀音寺城則無血開城,信長順利上洛。這場戰爭是信長實踐天下布武的首場戰役,之後京都、畿內大致平定,信長成為事實上的天下人。信長上洛後,安土桃山時代正式開始,因此,此戰役也是戰國時期最後一場合戰。.

新!!: 淺井長政和觀音寺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觀音寺騷動

永祿3年(1560年)8月中旬,義賢率大軍討伐淺井氏,但於野良田之戰敗於淺井長政,加上對於近江佐佐木氏的家中問題處理不善,造成義賢在近江國的權威嚴重低落。由於前1年已經將家督讓給兒子六角義治,便趁此機會出家,但義治的婚姻問題卻造成父子對立。 後藤賢豐是六角家歷代重臣,是「六角家的兩藤」的首席家老,由於智勇兼備、頗受家臣敬仰。但六角義治是個相當愚蠢的人物,由於嫉妒後藤賢豐在家族中的影響力,於是永祿6年(1563年)派人殺害後藤賢豐及其長子,引發觀音寺騷動及家臣不滿,六角義治與父親因此被家臣團放逐出觀音寺城,直到家中重臣蒲生定秀、蒲生賢秀的斡旋協調之下,六角義治才得以回到觀音寺城,家督讓與其弟義定。但是六角家已經因為觀音寺騷動造成相當大的內部分裂,力量因此嚴重衰退。 Category:戰國時代事件 (日本) Category:近江國 Category:六角氏.

新!!: 淺井長政和觀音寺騷動 · 查看更多 »

高橋一生

橋一生,日本男演員,東京都出身,堀越高等學校畢業,隸屬於經紀公司。。.

新!!: 淺井長政和高橋一生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新!!: 淺井長政和豐臣秀賴 · 查看更多 »

越前國

越前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初設之時的國領更大,還包含現在的石川縣全境。.

新!!: 淺井長政和越前國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新!!: 淺井長政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齋藤義龍

齋藤義龍;後改一色義龍(1527年7月8日—1561年6月23日),日本戰國時期美濃國的大名。.

新!!: 淺井長政和齋藤義龍 · 查看更多 »

齋藤龍興

齋藤龍興(1546年/1548年-1573年9月10日/1632年)是日本戰國時代在美濃國的武將、戰國大名。齋藤氏第3代當主。美濃一色氏第2代當主。父親是齋藤義龍。.

新!!: 淺井長政和齋藤龍興 · 查看更多 »

齋藤氏

齋藤氏是日本的一個姓氏,是現代日本姓氏中排名前20位的大姓,若包括「齊藤」则排在前10名。 齋藤氏本姓藤原氏。日本平安時代中期,鎮守府將軍藤原利仁之子藤原敘用的官位是齋宮頭,因而取「齋」與「藤」為姓氏。藤原利仁的後裔由越前和加賀開始,在北陸各地以武家的身份發展。齋藤氏在平安時代末期移往武藏各地而繁榮。後世,在日本關東地方和東北經常能看到齋藤氏的蹤影,特別是在山形縣、秋田縣和福島縣。但是,這些地方沒有明確的系譜,家系亦無從得知,因此被推測是地方土豪利用利仁的將軍武名而自稱為齋藤氏。 順帶一提,「齊藤」與「齋藤」雖然寫法不同(舊字體⇒新字體:齊藤⇒斉藤;齋藤⇒斎藤),但因為同是利仁流,因此實質上沒有差別。 齋藤氏有加藤氏、富樫氏、林氏等支流。.

新!!: 淺井長政和齋藤氏 · 查看更多 »

追贈

追贈,或作追封、追晉,即加封死者的官職、勳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職或者陣亡的軍人、警員、公務員等,或特別表揚對政府有貢獻的死者。《後漢書》公孫述傳:「初,常少、張隆勸述降,不從,並以憂死。帝下詔追贈少為太常,隆為光祿勳,以禮改葬之。」 另一種情況是,後代成為高級官吏或貴族,朝廷為表示優賞,對其祖先加封。或者子孫追尊先人,始於周武王。宋高承《事物紀原》追贈:「自武王克商,追王太王、王季,故後代有追諡追尊之典,兩漢逮今,人臣亦有追贈之制。.

新!!: 淺井長政和追贈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新!!: 淺井長政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阿閉貞征

阿閉貞征(、享祿元年- 天正10年),近江山本山城主,淺井長政、織田信長的家臣,有一子阿閉貞大。.

新!!: 淺井長政和阿閉貞征 · 查看更多 »

赤尾清綱

赤尾清綱(1514年—1573年9月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淺井氏家臣。 是近江國國人,最初在京極氏配下,後來仕於淺井氏。.

新!!: 淺井長政和赤尾清綱 · 查看更多 »

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近江國富豪藤堂虎高。伊勢國津藩藩主。戰國時期歷經伺奉多位主君。以築城技術見長,如:宇和島城、今治城、篠山城、津城、伊賀上野城及膳所城等,與黒田孝高、加藤清正同為築城名人。.

新!!: 淺井長政和藤堂高虎 · 查看更多 »

葛山信吾

葛山信吾(),日本演員,三重縣龜山市出身,血型O型。.

新!!: 淺井長政和葛山信吾 · 查看更多 »

蒲生賢秀

蒲生賢秀(天文3年(1534年) - 天正12年4月17日(1584年5月26日))蒲生定秀的長男,蒲生氏鄉之父。妻是後藤氏(後藤賢豐之妹)。弟青地茂綱。.

新!!: 淺井長政和蒲生賢秀 · 查看更多 »

野良田合戰

野良田合戰(のらだのたたかい)是永祿3年(1560)淺井久政長子淺井長政和六角義賢的戰爭。 六角軍在數量上呈現壓倒性優勢,淺井軍士氣低落。身為總大將的淺井長政眼見如此,親自率軍突襲六角義賢所在本陣,淺井軍士氣大振,各各奮勇當先,最終取勝。 在同盟關係方面,淺井家從臣服六角家的關係中取得獨立。同時顯示了長政比父親久政更具領導能力。故家臣團也藉機強制逼迫久政讓出家督一職,必須蟄居。而六角軍大敗後,威勢一蹶不振,家臣的忠誠度開始產生嚴重動搖,不利六角義賢及其子統馭。.

新!!: 淺井長政和野良田合戰 · 查看更多 »

金崎之戰

金崎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場戰爭,在1570年爆發,對戰雙方是朝倉義景及淺井長政聯軍與織田信長及德川家康聯軍交戰。最後織田、德川聯軍撤退成功。而此戰其後成為日本戰國史上著名的撤退戰。.

新!!: 淺井長政和金崎之戰 · 查看更多 »

長濱市

長濱市()是位於日本滋賀縣東北的一個城市。舊長濱市市域在歷史上是長濱城的城下町,17世紀幕府下令廢城後,是北國街道的要衝之一。城市主要的發展是旅遊業,在竹生島的寶嚴寺和慶雲館是國家重要指定遺產,加上其他主要的建築物,使該城成為以觀光為主的城市,每年約有300萬名遊客到此城。此外城市亦著重發展工商業。.

新!!: 淺井長政和長濱市 · 查看更多 »

若狹國

若狹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若州。若狹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福井縣的嶺南。.

新!!: 淺井長政和若狹國 · 查看更多 »

雜賀孫市

賀孫市(1534年-1589年、天文3年-天正17年5月2日?)為雜賀眾的首領;也有史料記載為雜賀孫一或鈴木孫一(孫一與孫市的日文同音)。舊名為鈴木重秀。.

新!!: 淺井長政和雜賀孫市 · 查看更多 »

NHK大河劇

NHK大河劇(大河ドラマ)是日本放送協會(NHK)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電視連續劇的系列名稱,於每星期日晚間八點(日本時間)在NHK綜合頻道播出,每集播出時間為四十五分鐘,一年製作約五十集(不過在1993年到1994年這兩年,則一共拍了三齣戲)。大河劇是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的時代劇。.

新!!: 淺井長政和NHK大河劇 · 查看更多 »

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日本戰國時期大和国大名,通稱松永彈正。 松永久秀早年事迹不详,后出仕于三好长庆担任要职。但松永久秀阴谋篡夺三好家实权,三好长庆及嫡子三好义兴、弟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之死都与其有嫌疑。三好长庆死后,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掌握家中实权。1565年,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谋杀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史称永禄之变。但不久双方反目,松永久秀随后与三好三人众、大和国国人筒井顺庆长期交战。1568年,松永久秀臣服于上洛的织田信长,但数次发动叛乱,最终于1577年11月19日在信贵山城之战战败后自杀身亡。 松永久秀一生有多次下克上的经历,织田信长向德川家康介绍松永久秀时,指出他曾做出三件常人不可为的恶事:篡夺主家、谋杀将军和火烧东大寺。.

新!!: 淺井長政和松永久秀 · 查看更多 »

森可成

森可成(、大永3年-元龜元年9月19日)是森可行的长子,森长可,森兰丸,森坊丸,森力丸等人的父亲。1523年在尾張國葉栗郡蓮台出生,又名与三、三左卫门。正室是林通利的女兒妙向尼,祖系是源義家七男義隆。 可成的兒子們除了森長可以外全部都當過織田信長的小姓且深得寵愛,但是除了--兒森忠政以外全都難逃年紀輕輕就戰死的命運。.

新!!: 淺井長政和森可成 · 查看更多 »

榊原康政

榊原康政(1548年-1606年6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上野國館林藩初代藩主。德川氏家臣。康政流榊原家初代當主。父親是榊原長政。幼名為於龜、龜丸。通稱小平太。正室為大須賀康高之女。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之一。兒子有忠政(大須賀康高的養子)、忠長、康勝。.

新!!: 淺井長政和榊原康政 · 查看更多 »

橫山城之戰

橫山城之戰是元龜2年(1571年)9月,淺井氏派遣淺井井規攻打織田方橫山城的戰事,此戰也有發生於元龜3年(1572年)1月的說法。.

新!!: 淺井長政和橫山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武家

武家是對日本歷史上掌握軍事權力的家族或族系的通稱,一般用來指幕府將軍家族,而後除了幕府與御家人之外,也用來做為武士階層的通稱。.

新!!: 淺井長政和武家 · 查看更多 »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新!!: 淺井長政和武田信玄 · 查看更多 »

武田氏

武田氏,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武士氏族。本姓是源氏。家系是以清和源氏的一个支系河内源氏下的源義光为始祖的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在安艺国、若狭国存在支系,上总国亦有庶出支系。.

新!!: 淺井長政和武田氏 · 查看更多 »

氏家直元

氏家直元,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出家後名為卜全,一般亦以氏家卜全這個名字而廣為人知。與稻葉良通和安藤守就被稱為「西美濃三人眾」。父親是氏家行隆。大垣城城主。有三子:氏家直昌、氏家行廣和氏家行繼。 直元最初是土岐賴藝的家臣;齋藤利政(即齋藤道三)推翻土岐氏後,直元成為齋藤氏的家臣。道三死後,繼續為義龍和龍興效力。1567年,在織田信長攻打稻葉山城的時候,決定加入信長,協助織田軍攻克稻葉山城。 齋藤氏滅亡後,正式成為織田氏的家臣,直元參與了大河內城(北畠氏)及姉川之戰等重要戰役。直元在1571年討伐長島一向一揆的時候,當織田軍下令撤退時,直元成為了殿後部隊,最後在撤退時戰死。死後,由長男直昌繼承。.

新!!: 淺井長政和氏家直元 · 查看更多 »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新!!: 淺井長政和永祿 · 查看更多 »

江原真二郎

江原 真二郎(),日本演員。.

新!!: 淺井長政和江原真二郎 · 查看更多 »

江~公主們的戰國~

江~公主們的戰國~()是NHK大河劇第50部作品,於2011年1月9日—2011年11月27日間每星期日下午8時(JST)在NHK綜合頻道播出。劇本由編寫,音樂製作為吉俣良,上野樹里主演。全劇共46集。.

新!!: 淺井長政和江~公主們的戰國~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淺井長政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池田勝正

池田勝正(1539年/1530年—1578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攝津池田氏當主。.

新!!: 淺井長政和池田勝正 · 查看更多 »

津川雅彥

津川雅彥()为日本演员,所属艺能事务所Gran Papa Production,且担任执行董事一职。生于京都市中京区。血型O型。本名加藤 雅彦(かとう まさひこ)。京都洛星中学高等学校、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中退。明治大学付属中野高等学校、文化学院短期大学毕业。以牧野雅彦的身分从事电影导演活动,首部作品为《守灵夜狂想曲》。.

新!!: 淺井長政和津川雅彥 · 查看更多 »

淺井久政

淺井久政()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北近江的戰國大名淺井家第2代當主。.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久政 · 查看更多 »

淺井亮政

淺井亮政(淺井勝政)(延德3年(1491年) - 天文11年1月6日(1542年1月2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國大名,是北近江的戰国大名淺井家第一代家督,淺井直種之子,娶同家嫡流淺井直政之女蔵屋並過繼當養子而繼成了淺井宗家,別名新三郎、備前守(通稱)。.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亮政 · 查看更多 »

淺井萬福丸

淺井萬福丸(),淺井長政之子,據說正式的名稱應為淺井輝政。.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萬福丸 · 查看更多 »

淺井長政

淺井長政((天文14年-天正元年九月初一)),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淺井家第三代家督,享年28歲。祖父為淺井第一代家督淺井亮政,父親為淺井第二代家督淺井久政,母親為小野殿。幼名猿夜叉,後改為新九郎。15歲時元服,受領名為備前守。初名為六角家第十五代家督六角義賢授予賢字偏諱,初名為淺井賢政,然而淺井長政欲從六角家臣屬關係獨立出來,從而改名自其父久之上的長字,而改名為淺井長政。為淺井長政於野良田合戰中擊敗六角義賢,正式脫離六角家的掌控與臣屬關係。前妻為南近江六角家臣平井定武之女,正妻為尾張織田家當主織田信秀之女、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有三位一生充滿傳奇與波折的女兒(分別是長女淺井茶茶・淀殿、次女淺井初・常高院、三女淺井江又被稱為淺井小督・崇源院)。.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長政 · 查看更多 »

淺井氏

淺井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近江國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原本為京極氏的家臣,後來取代主家在北近江的地位,雖然一度臣服於南近江的六角氏,及後再擊敗六角氏擴展勢力,雖然一度與織田氏結盟,可是最終選擇與朝倉氏聯手對抗織田,然而在姊川之戰敗給織田信長後勢力大幅衰退,最終在小谷城之戰中毀滅。其後,淺井長政與阿市誕下的長女淺井茶茶(淀殿)嫁給豐臣秀吉、次女淺井初(常高院)嫁給京極高次和三女淺井江(崇源院)則嫁給德川秀忠,其中茶茶和江在關原之戰和大坂之陣等多場戰役中均處於敵對狀態,初則作為豐臣氏與德川氏之間的調停人,盡力讓兩大勢力和平共處,三人對於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形勢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淺井政之

淺井政之()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北近江大名淺井長政的三弟。浅井家的一門眾。浅井久政之三男、兄長浅井長政、浅井政元。官位石見守。 元龜元年(1570年)在長兄長政同意帶領下讓政之從軍,在姊川之戰與磯野員昌一起突破織田軍,表現活耀但仍被織田軍給討死。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近江國出身人物 Category:淺井氏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政之 · 查看更多 »

淺井政元

淺井政元(),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北近江大名淺井長政的二弟。淺井氏家的一門眾。淺井久政之次男、兄弟淺井長政、淺井政元。 在浅井家負責管理財政,在家老海北綱親的教導下擁有出色的智謀、擔任参謀役職輔佐兄長.長政、天正元年(1573年)在淺井家即將毀滅之時向攻打小谷城的織田軍投降,但戰後被信長以對舊主不忠的罪名給誅殺,享年25歲。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近江國出身人物 Category:淺井氏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政元 · 查看更多 »

淺井政澄

淺井政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淺井氏的家臣,淺井政信之子。宦至玄蕃允。在姉川之戰中参加了淺井軍與織田軍的戰鬥中被織田軍給討死。.

新!!: 淺井長政和淺井政澄 · 查看更多 »

淀殿

淀殿(,),本名為淺井茶茶,父親是日本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母親是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她是豐臣秀吉的側室,為秀吉生下鶴松與秀賴兩個兒子。二妹常高院(阿初)是京極高次之妻,而三妹崇源院(阿江)則是德川秀忠夫人。.

新!!: 淺井長政和淀殿 · 查看更多 »

滋贺县

滋賀縣()是日本近畿地方的一個縣份,為日本8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首府大津市。 滋賀縣是日本面積第10小的縣份。在內陸縣份中,面積僅大於埼玉縣。日本面積最大的湖泊琵琶湖位居該縣中部、佔全縣面積約1/6。 古為近江國一部分,名稱沿用自。日本名城安土城和彥根城、世界文化遺產延曆寺位於該縣境內。.

新!!: 淺井長政和滋贺县 · 查看更多 »

朝倉孝景

朝仓孝景可以指:.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孝景 · 查看更多 »

朝倉孝景 (第10代當主)

朝倉孝景(日语:あさくら たかかげ,)战国时代越前国大名。官位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第10代当主。朝仓贞景之子。朝仓义景之父。母亲是美浓守护代家出身的斋藤利国之女。妹妹嫁给美浓守护・土岐赖武,生下嫡男・土岐赖纯。仿效曽祖父(第7代当主)孝景,也自名为「孝景」。现在为了区別上,一般称呼法名「宗淳孝景」(大岫孝景)。.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孝景 (第10代當主) · 查看更多 »

朝倉宗滴

朝倉宗滴/朝倉教景(),日本戰國時代越前朝倉氏大名·朝倉敏景八男,朝倉氏景幺弟。妻子是敦賀郡司·朝倉景冬(敏景弟)之女。別名「太郎左衛門尉」,出家名「宗滴」。歷仕貞景(姪)、孝景(姪孫)、義景(曾姪孫)的朝倉氏三代重臣。官位「敦賀郡司」。養子為朝倉景紀(貞景四男)。其著名成就乃為朝倉氏在越前穩固領國以及著有《朝倉宗滴話記》。1555年在一乘谷病逝。有一子通稱蒲庵古溪,為安土桃山時代臨濟宗僧侶,法號大慈應照禪師。.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宗滴 · 查看更多 »

朝倉義景

朝倉義景(、天文2年9月24日-天正元年8月16日)為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越前朝倉家的末代大名。原名「延景」。幼名長夜叉。.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 · 查看更多 »

朝倉貞景

朝倉貞景(,)是日本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越前國的戰國大名,朝倉氏第9代當主,朝倉氏景嫡子。.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貞景 · 查看更多 »

朝倉氏

朝倉氏是日本越前國的守護代,家紋三之盛木瓜。據越州軍記記載祖先是開化天皇後代;據朝倉始末記記載祖先是孝德天皇。早期是室町幕府三管領之一斯波武衛家的三個守護代(另兩個是甲斐氏與織田氏)之一,應仁之亂後取得越前守護職。戰國時期除了擁有越前一國,也曾進軍若狹、加賀、近江,支配廣大領地。 室町時代初期為斯波氏的部下,在軍事上立下戰功。室町時代中期第七代當主朝倉敏景在應仁之亂時與主君斯波義敏對立,敏景加入了管領細川勝元,而義敏加入了山名宗全。最後朝倉氏在越前一乘谷城自立門戶。成為了大名。雖然斯波氏嘗試用內政阻止朝倉氏獨立,最後斯波氏失敗而回。1573年武家朝倉氏遭到織田氏入侵而毀滅。部份朝倉氏子孫在江戶時代成為了旗本或藩士。.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氏 · 查看更多 »

朝倉景健

朝倉景健(1536年-1576年9月2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越前朝倉氏家臣。父親是朝倉景隆。安居城城主。通稱孫三郎。.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景健 · 查看更多 »

朝倉景鏡

朝倉景鏡(),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朝倉氏家臣,是末代當主朝倉義景的從兄弟,在一乘谷之戰中弒殺義景投向織田信長,最後被越前一向一揆所殺。.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景鏡 · 查看更多 »

朝倉景恆

朝倉景恒(あさくら かげつね,),戰國時代武將。朝倉氏一門眾。中務大輔。越前國金崎城城主。.

新!!: 淺井長政和朝倉景恆 · 查看更多 »

本丸

本丸(ほんまる)係指日本城堡的核心曲輪。亦被稱做一之曲輪、本曲輪、一之丸(『日葡辭書』)。在中世城郭則有本城、實城、詰丸等依各城而名稱有異。日本的中世考古學中稱作主郭。 此外,常被用做比喻事物的本質、組織的核心。.

新!!: 淺井長政和本丸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淺井長政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淺井長政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出身於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脈。通稱十兵衛,雅號咲庵。其父早逝,受叔父明智光安照顾。正室為妻木熙子(實為光秀第二任妻子),嫡男是,三女是玉子。.

新!!: 淺井長政和明智光秀 · 查看更多 »

海北友松

海北友松(海北友松,),日本画家之一,创建了海北派。日本近江(今滋贺县)坂田郡人。早年因政治斗争而入寺为僧。后致力于绘画创作,他常于模仿,自成一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表现性。其作品为日本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新!!: 淺井長政和海北友松 · 查看更多 »

海北綱親

海北綱親(),是安土桃山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時期的武將。他是淺井家的家臣。海北綱親與淺井家武將赤尾清綱及雨森清貞合稱「淺井三將」或「海赤雨三將」。通稱善右衛門,末子為畫師海北友松。.

新!!: 淺井長政和海北綱親 · 查看更多 »

斯波氏

斯波氏是日本武家氏族。源自清和天皇後代源義家之子義國足利氏的後代。是室町時代幕府三管領之一。曾經擁有尾張、山城、若狹、越前、加賀、越中、能登、遠江、信濃、佐渡、安房等地的守護大名。家族曾長時間出任奧州探題及羽州探題兩職,亦曾經短時間出任九州探題及關東管領。.

新!!: 淺井長政和斯波氏 · 查看更多 »

日根野弘就

日根野弘就(生年不詳-1602年7月17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美濃本田城城主。.

新!!: 淺井長政和日根野弘就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淺井長政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攝津國

攝津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攝州。攝津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大阪市(鶴見區、生野區、平野區、東住吉區各區的一部份除外)、堺市的北部、北攝地域、神戶市的須磨區以東(北區淡河町除外)。 在現今的日本,大阪府、兵庫縣等地仍存在以攝津為地名或車站名,如大阪高速鐵道的攝津站(摂津駅)、南攝津站(南摂津駅),JR京都線的攝津富田站(摂津富田駅)與JR神戶線的攝津本山站(摂津本山駅)。.

新!!: 淺井長政和攝津國 · 查看更多 »

愛知郡

愛知郡可能意指下列日本地名:.

新!!: 淺井長政和愛知郡 · 查看更多 »

時任三郎

時任三郎()是一名出身於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的男演員及歌手,曾主演多部電視劇及電影,也有廣告演出。時任三郎憑在1987年主演的電影《永遠的1/2》,獲得第九屆横滨电影节頒發最佳演員獎。.

新!!: 淺井長政和時任三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