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深度包检测和网络传输协议相似
深度包检测和网络传输协议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超文本传输协议,FTP,IMAP。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縮寫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传输控制协议和深度包检测 · 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传输协议 ·
用户数据报协议
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縮寫為UDP),又稱使用者資料包協定,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正式規範為RFC 768。 在TCP/IP模型中,UDP为网络层以上和应用层以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UDP只提供数据的不可靠传递,它一旦把应用程序发给网络层的数据发送出去,就不保留数据备份(所以UDP有时候也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UDP在IP数据报的头部仅仅加入了复用和数据校验(字段)。 UDP首部字段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两个是可选的。各16bit的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用来标记发送和接受的应用进程。因为UDP不需要应答,所以來源端口是可选的,如果來源端口不用,那么置为零。在目的端口后面是长度固定的以字节为单位的长度域,用来指定UDP数据报包括数据部分的长度,长度最小值为8byte。首部剩下地16bit是用来对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做校驗和(Checksum)的,这部分是可选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使用这一功能。 由于缺乏可靠性且屬於非連接導向協定,UDP应用一般必须允许一定量的丢包、出错和复制貼上。但有些应用,比如TFTP,如果需要则必须在应用层增加根本的可靠机制。但是绝大多数UDP应用都不需要可靠机制,甚至可能因为引入可靠机制而降低性能。流媒體(串流技術)、即时多媒体游戏和IP电话(VoIP)一定就是典型的UDP应用。如果某个应用需要很高的可靠性,那么可以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来代替UDP。 由于缺乏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需要基于网络的机制来减少因失控和高速UDP流量负荷而导致的拥塞崩溃效应。换句话说,因为UDP发送者不能够检测拥塞,所以像使用包队列和丢弃技术的路由器这样的网络基本设备往往就成为降低UDP过大通信量的有效工具。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设计成通过在诸如流媒体类型的高速率UDP流中,增加主机拥塞控制,来减小这个潜在的问题。 典型网络上的众多使用UDP协议的关键应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些应用包括域名系统(DN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路由信息协议(RIP)和某些影音串流服務等等。.
深度包检测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 用户数据报协议和网络传输协议 ·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簡稱為IEEE,英文读作“i triple e”)是一个建立於1963年1月1日的国际性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36萬會員。 除設立於美國紐約市的總部以外,亦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擁有分會,並且還有35個專業學會及2個聯合會。其每年均會發表多種雜誌、學報、書籍,亦舉辦至少300次的專業會議。 目前IEEE在工業界所定義的標準有著極大的影響。.
深度包检测和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和网络传输协议 ·
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傳輸協定(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縮寫:HTTP)是一種用於分佈式、協作式和超媒體信息系統的應用層協議。HTTP是全球資訊網的數據通信的基礎。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通过HTTP或者HTTPS协议请求的资源由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来标识。 HTTP的发展是由提姆·柏內茲-李於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發起。HTTP的標準制定由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進行協調,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佈的 RFC 2616,定義了HTTP協議中現今廣泛使用的一個版本——HTTP 1.1。 2014年12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Bis(httpbis)工作小组将HTTP/2标准提议递交至IESG进行讨论,于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 HTTP/2标准于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发表,取代HTTP 1.1成为HTTP的实现标准。.
深度包检测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 网络传输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
FTP
#重定向 文件传输协议.
FTP和深度包检测 · FTP和网络传输协议 ·
IMAP
#重定向 因特网信息访问协议.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深度包检测和网络传输协议的共同点。
- 什么是深度包检测和网络传输协议之间的相似性
深度包检测和网络传输协议之间的比较
深度包检测有93个关系,而网络传输协议有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85% = 6 / (93 + 63)。
参考
本文介绍深度包检测和网络传输协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