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涿州市和王鼎 (辽朝)相似
涿州市和王鼎 (辽朝)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辽朝,河北省,涿州 (古代)。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涿州市和辽朝 · 王鼎 (辽朝)和辽朝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河北省和涿州市 · 河北省和王鼎 (辽朝) ·
涿州 (古代)
涿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大历四年(769年)析幽州的范阳县、归义县、固安县置,治所在范阳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下领五县:范阳县、归义县、固安县、新昌县、新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州市、雄县及固安等地。 五代时,为后晋割让予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之一。北宋末年,北宋政府曾短暂收回,复又被金国所占。元太宗八年(1236年)升为涿州路,中统四年(1263年)复降为涿州。明朝洪武初年,省范阳县入州,仅领一县:房山县,属顺天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降为涿县。.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涿州市和王鼎 (辽朝)的共同点。
- 什么是涿州市和王鼎 (辽朝)之间的相似性
涿州市和王鼎 (辽朝)之间的比较
涿州市有69个关系,而王鼎 (辽朝)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3.19% = 3 / (69 + 25)。
参考
本文介绍涿州市和王鼎 (辽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