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流行性感冒和瘟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流行性感冒和瘟疫之间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 vs. 瘟疫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狀可輕可重,最常見者為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症狀大多在一週內會解除,但咳嗽可能持續超過兩週。孩童可能會噁心和嘔吐,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噁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流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次級細菌性肺炎、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如氣喘或心臟衰竭)。 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三型。病毒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容易發生。此外,病毒也可藉由接觸到受染污的物體表面、再碰觸口或眼睛後傳播。受感染的患者無論在發病前後均可能具有傳染性,喉嚨、痰液或鼻黏膜等檢體的病毒測試則可作為確診的依據。目前已有數種快篩方法,然而快篩仍有偽陰性(即使受感染,檢測結果仍顯示為未感染的陰性)的可能。而藉由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病毒RNA則是較準確的檢驗方法。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因為肥皂可使病毒失去活性。配戴外科口罩亦可預防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通常針對預計會流行的3至4種病毒株設計,接種疫苗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由於病毒RNA突變迅速,疫苗一般僅在當年最為有效。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奥司他韦。目前普遍認為原先健康的人使用克流感(奥司他韦的商品名)似乎弊大於利,而有其他健康問題的流感患者使用克流感也沒有好處。 流行性感冒在世界各地傳播。每年的都造成約300萬至500萬件重病案例,其中有約25萬至50萬名患者死亡。流感在北半球及南半球爆發的季節主要為冬季,赤道附近的國家則會不定時爆發流行。致死的案例多半發生在小孩、老人或同時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病人。嚴重而大規模的大流行爆發並不常見。20世紀曾發生過三次極為嚴重且有記錄的全球:1918年流感大流行(因西班牙疫情最嚴重,故又稱西班牙流感)、195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中國貴州省,故又稱亞洲流感)和196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香港,故又稱做香港流感),三起大流行的死亡人數皆超過百萬人。而21世紀,2009年6月在墨西哥爆發的A型H1N1流感大流行經研究發現為A型流感病毒之突變種造成,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將該次疫情的全球流感警告級別提高到第六級(最高等級),該次流行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流感病毒也會感染其他動物,豬、馬和鳥類等都在其列。.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之间流行性感冒和瘟疫相似

流行性感冒和瘟疫有(在联盟百科)21共同点: 世界卫生组织亚洲流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地方性流行禽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战罗马疫苗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香港流感豬流感麻疹黑死病霍亂艾滋病流行病流行病学感染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世界卫生组织和流行性感冒 · 世界卫生组织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亚洲流感

亚洲流感是一种最初1957年在中国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遍全世界(包括美国)。病毒一直持续到1958年。 亚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H2N2的H与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蛋白质),流感疫苗在1957年被研发出以对抗病毒爆发。據信全球共有至少100萬人死于该病毒;美国相对死亡较少,只有大约72000人死亡。 亚洲流感病毒稍后进行抗原转变,进化为H3N2,即所谓的香港流感,其在1968年至1969年导致死亡较少的流感爆发。 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3700个1957年病毒测试包被从美国病理学院(CAP)错误的发往世界各地。大多数含有这个流感病毒的测试包未被收件人重視,因此从加拿大的一个实验室中病毒樣品遭到外洩。美国病理学院的任务在于帮助其它试验室鉴别未被鉴别的病毒样品,但是当时它的合作私人试验室错误地将1957年的病毒当作新的流感A系病毒送出。美国政府将1957年的病毒看作是致命性的,因此要求收件人销毁这些病毒。.

亚洲流感和流行性感冒 · 亚洲流感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萨,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 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觸、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可將病毒透過先嚼過的食物(唾液內含血液)傳給孩子。.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和流行性感冒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地方性流行

地方性流行(Endemic),在流行病學中,指毋須從外界輸入,便能在人口內持續出現的疾病,亦稱地方病或風土病。例如:在英國,水痘是地方性流行病,而瘧疾並不是。雖然每年在英國都會出現數宗本地感染的瘧疾,但因為英國不多可以傳播瘧疾的蚊子,所以瘧疾沒能扎根,不是當地的地方病。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指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此外,大骨节病、克山病经过60多年海量人力物力防治投入,目前仍然是病因不明。 在流行病學中,地方性流行(Endemic)的定義為:每個受感染的人,平均會把疾病傳染給不多不少的另外一個人。假若人口全部都可能染病,那麼疾病的基本傳染數(R0)應為1 。如果人口中部分人有免疫力,哪麼可能感染的人口(S)乘以基本傳染數(R0)應為1。換句話說,地方性流行病處於穩定狀態時: \ \times.

地方性流行和流行性感冒 · 地方性流行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禽流感

禽流感(Bird Flu),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Avian influenza strains are those well adapted to birds".

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 · 瘟疫和禽流感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流行性感冒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瘟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流行性感冒和罗马 · 瘟疫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疫苗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英语中,疫苗一詞“vaccine”源自於愛德華·金納所使用的牛痘。“vacca”為拉丁文,意即牛。當人類接種牛痘後,能對天花產生抗體。牛痘為巴斯德及其他人繼續研究。而派發及接受疫苗的過程稱為接種。.

流行性感冒和疫苗 · 疫苗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

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常简称甲流)是一种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可感染野生鸟类、驯养家禽、猪、马和人等多种哺乳類動物并导致流行性感冒。该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下的唯一一个物种。人们从野生鸟类身上提取出了甲流病毒的所有亚种的菌株,但鸟类本身却很少发病。一些甲流病毒的可导致家禽和少部分人类发病。病毒有时可通过野生水鸟感染到家禽身上,而这可导致人类流感瘟疫爆发。 人们已研制出甲流病毒的疫苗,许多国家为了能在禽流感爆发之际能够快速应对而囤积了不少疫苗。2011年,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了对甲流全部亚型都有效的抗体。 历史上著名的流感大爆发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2003年H5N1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

流行性感冒和甲型流感病毒 · 甲型流感病毒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

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N1),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 所謂「H1N1」是病毒名稱的縮寫,其「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而「N」指的是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1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2N2」、「H5N1」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6型,神經氨酸酶共有1~9型。 一些H1N1的種類可以在人類間傳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另一些可在雀鳥和豬之間傳播。 这种病毒的遗传组成存在争议。根据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科学家同意这是一种H1N1病毒。它是由人、猪和禽流感的遗传物质组成,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主要是由猪流感的基因组成的。 H1N1新型流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日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的流行病学了解很少。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發H1N1疫潮,導致過百人感染。疫情其後傳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第6级。.

流行性感冒和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 ·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

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5N1,記作A(H5N1)或H5N1),也稱H5N1病毒、H5N1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個高致病性亞型,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第5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H5N1病毒可以導致人和一些其他的動物死亡。 有一個在鳥類及禽類間傳播的H5N1毒株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HPAI A(H5N1),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of type A of subtype H5N1),這一毒株是H5N1流感的致病源。該病毒在鳥群中的傳染性很強,發病突然、病症嚴重、死亡快速,因而屬於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這是一種動物流行病(不在人類間傳播)和動物共患病,可在很多物種間傳播 This was reprinted in 2005: 。 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在中國廣東的家鵝中明確發現。H5N1病毒主要感染鳥類並導致禽流感。1997年在香港傳播時,很多農場的雞受感染後都即時死亡,並引發首次報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類的病例,使一名幼稚園學生死亡。2003年至2015年,全世界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630例人類確診個案,其中375例死亡,死亡率約60%;這些確診的報告病例全部發生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中國大陸)。2006年3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將“H5N1禽流感全球及國家圖”將臺灣劃為感染區。2006年3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開說明,臺灣沒有任何人類或家禽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不是傳染區。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誌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破译”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对防止禽流感病毒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感冒和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 ·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香港流感

香港流感是一种最初1968年在香港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到美国。疫症一直持续到1969年。.

流行性感冒和香港流感 · 瘟疫和香港流感 · 查看更多 »

豬流感

流感(Swine influenza),亦稱食用猪流感,是指那些通常感染猪的流感病毒(称为猪流感病毒或SIV)的毒株引起的流感。猪流感常见于美国的中西部(偶而也发生在其他州)、墨西哥、加拿大、南美、欧洲(包括英国、瑞典和意大利)的猪流感毒株都是C型流感病毒以及被称为H1N1、H1N2、H3N1、H3N2和H2N3的A型流感之亚型病毒的毒株。 猪流感病毒经由猪传播到人并不常见。当传播给人时,并非总是引起人流感,而常常唯一的感染征候是可由实验室检测到的抗体的存在。当传播导致人流感时,这叫做人畜互传猪流感。在猪群中工作的人们,尤其是不穿戴防护衣物频繁接触猪群的人们,有被传染上猪流感的危险。但妥当地煮熟了的动物肉不会有传播病毒的危险。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亚型流感病毒的鉴定技术,使猪传人的情况能够被准确地鉴定出来。那之后,记录了大约50宗这样的传播。这些猪流感毒株极少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在人方面,猪流感的症状和一般流感症状相似,即发冷、发热、喉痛、肌肉痛、严重头疼、咳嗽、虚弱和一般的不舒服。 2009年在人类间爆发的流行性感冒俗称“猪流感”;它是由一种带有和猪流感有密切关系的基因的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新变种引致的。这种新病毒的源头仍未查出。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报告,这种亚型病毒还没曾在豬隻中提取出来过。它可以人传人,造成和一般流感相似的症状。 豬隻可以被人类流感传染;这在1918年和2009年的流感疫潮期间都曾发生过。.

流行性感冒和豬流感 · 瘟疫和豬流感 · 查看更多 »

麻疹

麻疹(拉丁語:Morbilli;德語:Masern;法語:Rougeole;英語:Measles 或 Rubeola;日語:はしか),是未有麻疹疫苗時,一種好發在兒童身上的傳染病,但成人也有一定可能感染。兒童常見的急性病毒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此症典型的體徵及症狀包括四天的發燒,及出現咳嗽、鼻炎以及结膜炎的症狀(其英文為cough、coryza及conjunctivitis,也簡稱為三C),伴隨著發燒及紅疹。常見有發燒的症狀,約會持續一週,麻疹的發燒會高達40 °C(104 °F)。 罹患麻疹時,在口中會出現稱為的白點 -->,是麻疹的性症狀,不過只是暫時出現,因此不常看到 。不過在病患的感染力到達高峰之前,醫師若有識別到柯氏斑點,有助於減緩疾病的擴散。 患者多半在有症狀後五天就會開始出現紅色平坦的疹子,一開始常出現在臉部,再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在接觸麻疹者後約十到十二天會有麻疹症狀,會持續七至十天。 病患中有三成會有併發症,像是腹瀉,視力障礙,腦炎及肺炎等疾病。麻疹和風疹(德國麻疹)及小兒急疹是不同的疾病。 麻疹是的一種,所以可輕易藉由已感染者的咳嗽和打噴嚏而傳染給他人 -->,也可藉著唾液或鼻腔分泌物傳播。有九成的人沒有免疫能力下,和麻疹患者共處一室的話,會有極高機率得病 -->,病患在出現紅疹的前後四天都具有傳染力。人們通常一生中只會得一次麻疹。對於疑似病例進行相關檢測是公共衛生防疫上的重要措施。 麻疹疫苗對於預防感染麻疹非常有效 -->,在2000年到2013年全球約有85%的孩童接受疫苗接種 -->,這項政策也使得因麻疹而死亡的人數銳減75%。目前沒有特殊療法可治癒麻疹 -->,仅能对症治疗和预防机会感染,包括補充電解質的、健康的食物以及可以抑制發燒的藥物。若有其他的細菌感染(例如肺炎),可以使用抗细菌药。在发展中國家,會建議補充維生素A。 麻疹每年影響約2千萬人,主要在非洲和亞洲的发展中地區。它造成疫苗可預防疾病中最高的死亡數。它在2013年從1990年的54萬5千例死亡下降到導致約9萬6千人死亡。1980年時估計每年約有260萬人死於麻疹。在美國的免疫接種之前每年有3到4百萬個病例發生。大多數受感染以及死亡者皆小於五歲。受感染者的死亡率大約0.2%,在營養不良者更是可能高達10%。.

流行性感冒和麻疹 · 瘟疫和麻疹 · 查看更多 »

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區,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約在14世纪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数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同樣的疾病多次侵襲歐洲,直到1700年代為止,期間造成的死亡情形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較晚的幾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1679年的維也納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馬賽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關於這些疾病的異同仍有爭議,但是其致命型態似乎於18世紀消失於歐洲。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嚴重影響,改變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痲瘋病患者。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事件,剛開始被當時的作家稱作「Great Mortality」,瘟疫爆發之後,又有了「黑死病」之名。一般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其中一個顯著的症狀,稱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膚會因爲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實際上也象徵憂鬱、哀傷與恐懼。 歷史紀錄對於黑死病的特徵紀錄中,有一些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使得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身上,並藉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動物來傳播。也有研究认为病源可能來自亞洲的小沙鼠(Gerbils)。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觀點。時,9座城市中有7座透過人類身上衣物的跳蚤與頭蝨傳播。 目前普遍認為黑死病的病原体可能已经灭绝。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消息顯示,黑死病應尚未滅絕。.

流行性感冒和黑死病 · 瘟疫和黑死病 · 查看更多 »

霍亂

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腸而導致的急性腹瀉疾病 -->。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典型症狀為連續數日嚴重水瀉。可能合併有嘔吐、肌肉抽搐的現象 。霍亂所導致的嚴重腹瀉可能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甚而導致眼窩凹陷、皮膚濕冷且缺乏彈性,以及手腳出現皺紋等。脫水可能導致皮膚發紺。一般是在接觸病原體後立即會 發病。 霍亂可由多種霍亂弧菌引起,各個菌種致病力不同 -->:一些菌種可致更為嚴重的病症。霍亂弧菌最主要通過被含該細菌的人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未經徹底烹飪的海鮮也是一個常見的傳播途徑 -->。霍亂弧菌僅對人類造成影響。感染霍亂的風險因子包括衛生條件不佳、飲用水不潔、以及貧困 -->。一些學者也表示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會利於該病的傳播。至今仍為霍亂實驗室診斷的金標準,現市面有試紙條供霍亂快速檢測,但其準確性不佳。 預防霍亂的方法包括使用更有效的消毒方法與提供潔淨的用水。口服的霍亂疫苗約可有半年的免疫力 -->,更有能預防由大腸桿菌所導致的其他不同種腹瀉情況 -->。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法當屬,也就是用電解質來補充流失的體液。口服補充溶液是最常被使用的 ,針對幼童霍亂患者,會考慮補充鋅。在部分病例裡,有時會需要加入靜脈注射的治療,像是施打乳酸鈉林格注射液,而抗生素對患者也有些許助益 --> ,前提是要先一步進行測試,以了解哪種抗生素能有效的對抗霍亂弧菌。 霍亂估計影響全球三百萬至五百萬人並在2010年內造成58,00-130,000人死亡。儘管霍亂常被分類為瘟疫,但它在已開發國家是少見的 -->,儿童是最易被感染的人群。霍亂可能以流行病或地區流行病出現。持續增加霍亂風險的區域包含非洲與東南亞 -->,雖然被感染後的死亡風險通常小於5%,但對沒有渠道接受治療的族群,死亡率可能高達50%。關於霍亂的歷史描述最早於西元前五世紀在梵語被發現。由約翰‧斯諾醫師在1849到1854年間對霍亂的研究成就了流行病學領域很顯著的進步。.

流行性感冒和霍亂 · 瘟疫和霍亂 · 查看更多 »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源自于一种反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进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New disease baffles medical community, J. L. Marx, Science, 2003, 217 (4560): 618–621. 。 HIV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氣中,依照病毒量多寡会在幾秒鐘至幾分鐘之內全數死亡。HIV特性原本即特別脆弱且不能接觸空氣,HIV的感染大多於較封閉環境,如血管裡面傳播(輸血/共用針筒方式等), 陰道或肛門直腸的環境(如無套陰交、肛交),透過潛藏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乳等傳染,不包括唾液, 汗液, 尿液或其他體液。一般情况下,接吻不会造成感染HIV。 愛滋病與HIV感染兩者,具有本意上的不同。HIV感染後,若獲得控制(有些不須藥物即可控制)、或在發病前的潛伏期,HIV病患則為HIV帶原者。唯病發後之相關症狀,則稱為愛滋病。.

流行性感冒和艾滋病 · 瘟疫和艾滋病 · 查看更多 »

流行病

流行病指可以感染眾多人口的傳染病。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區發生,亦可以是全球性的大流行。歐洲語言中,辭源均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epidemic,法語的épidémie等。 當某一疾病之觀察值超過預期值時,就稱之為流行。而全球流行其定義為某一之。.

流行性感冒和流行病 · 流行病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學是一門探討影響人類群體健康及疾病的學問,是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的礬石。它被視為公共衛生研究的基礎方法論, 同時在循証醫學中做為辨別疾病因素和最佳臨床治療途徑的科學理論。 在研究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時,流行病學家從事眾多事項,包含爆發調查、研究設計、數據蒐集及分析(如創建統計模組)等。流行病學家須跨足並使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如生物學、生物計量學、地理信息系統和社會科學。 流行病學不僅研究傳染病,其他如慢性病(像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精神疾病、自殺與意外事件等等健康議題,甚至各種疾病的危險因子(如抽菸、肥胖、營養攝取狀態、生活型態等),都可成為流行病學研究的主題。.

流行性感冒和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感染

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種在身為宿主的個體內進行有害的複製、繁殖過程。 具傳染性的生物體會尋找並且利用宿主體內資源,以利自身生存,但這個過程一旦干擾了宿主正常的生理運作,可能造成慢性症狀、急性症狀、壞疽(gangrene)、器官及組織被吞噬、甚至死亡,因此這類物種又稱為病原體,通常是微生物,但事實上感染的定義可以更廣,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類病毒,甚或是具有致病能力、但並非生物的傳染性物質,例如普恩蛋白。由於醫學領域研究的疾病多由傳染而來,傳染病因此成為醫學中重要的一個學術分支。 傳染在中文定義上不同於感染,傳染乃是指疾病或病原體由一個體轉移至另一個體上的過程。但由於一般可感染生物體的疾病,也通常具有傳染力,因此兩者常混用。.

感染和流行性感冒 · 感染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变体甲型H1N1流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2009年3月底,该流感开始在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爆發,不斷蔓延。2009年5月底,該流感在墨西哥死亡率達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僅0.1%。持续了一年多的疫情造成约1.85万人死亡,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14个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流感季中,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死亡率可能不到0.02% 。另据美国CDC估计,截至2010年3月中旬,这场疫情导致5千9百万美国人染病,26万5千人住院,1万2千人死亡。 由於未能為所有個案作檢測,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所有病例統稱為疑似流感疾病。而這些病例都有嚴重的疑似流感病徵,甚至肺炎病徵,譬如墨西哥的病例更導致死亡。這個新變種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包括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及禽流感。4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於新變種,疑似人傳人的風險及在墨西哥的高致命性都表示十分關注。4月25日,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宣布把這次疫情定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原因是對於病例中的臨床、流行病學及病毒學報告缺乏認識。 2010年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紧急咨询委员会15名独立科学家发出建议后,宣布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和流行性感冒 ·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流行性感冒和瘟疫之间的比较

流行性感冒有212个关系,而瘟疫有1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1,杰卡德指数为6.21% = 21 / (212 + 126)。

参考

本文介绍流行性感冒和瘟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