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泰定帝和起輦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泰定帝和起輦谷之间的区别

泰定帝 vs. 起輦谷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伊蘇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不久,其子元天顺帝被元文宗打败,以致於他沒有庙号和谥号,遂以其年號稱為泰定帝。. 起輦谷是《元史》中提到的一处地名。根据《元史》记载,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代君主都葬于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型的帝王陵墓。 元代皇家秘葬制度,帝王陵墓不封丘,包括随葬品也不能封丘,葬毕还要以万马踏平。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护陵墓,防止被盗。 起輦谷的位置至今仍未被确定,但国际上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位于蒙古國不儿罕合勒敦山中。 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不儿罕山旁有一座名为“古连勒古”的山。学者亦邻真认为,“起辇谷”是“古连勒古”的汉语雅译。而在肯特省有一处名为“”的地区,方圆240平方公里。根据蒙古人的传说,进入此地的人会遭报应死亡,而此处正位于不儿罕山中。蒙古政府长期封锁了这一区域,直到近20年才向西方考古学家们开放。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起辇谷位于大金川北边的梭磨河大峡谷,或者坐落在河北宣化大仓盖乡马儿山。.

之间泰定帝和起輦谷相似

泰定帝和起輦谷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元史元天順帝元英宗元武宗元朝元文宗真金甘麻剌蒙古大汗蒙古帝国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元史和泰定帝 · 元史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元天順帝

#重定向 天順帝.

元天順帝和泰定帝 · 元天順帝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元英宗

元英宗硕德八剌(见《黄金史纲》;;),是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1320年4月19日—1323年9月4日在位,在位3年零5个月,是元仁宗之子。 1321年11月28日,群臣为硕德八剌上汉语尊号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去世后,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蒙古语称号格坚皇帝《元史》卷二十八《英宗本紀二》:“泰定元年二月,上尊諡曰睿聖文孝皇帝,廟號英宗。四月,上國語廟號曰格堅。”(或)。.

元英宗和泰定帝 · 元英宗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在位4年,自1307年6月21日至1311年1月27日。乃元世祖之曾孫、太子真金之孫、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之侄。 1309年2月17日,群臣为海山上汉文尊号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他去世后,謚號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蒙古语称曲律皇帝()《元史》卷二十三(武宗本紀二):“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

元武宗和泰定帝 · 元武宗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元朝和泰定帝 · 元朝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元文宗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二位大汗,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後復位,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圖卜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1330年5月25日,群臣为图帖睦尔上汉语尊号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他去世后,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元惠宗又称元顺帝,《元史》卷三十八《顺帝本纪一》记载,元统元年十一月,“辛亥,江西、湖广、江浙、河南复立榷茶运司。追谥札牙笃皇帝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时寝庙未建,于英宗室次权结彩殿,以奉安神主。”,蒙古語称札牙篤皇帝()。.

元文宗和泰定帝 · 元文宗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真金

真金(,),元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嫡子,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鐵穆耳之父,母察必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弘吉烈氏)。娶蒙古弘吉剌部出身的阔阔真为正妻。 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86年1月5日去世,1293年元世祖上谥号明孝太子,1294年元成宗登基,追尊真金为皇帝,为真金上廟號裕宗,汉文諡號文惠明孝皇帝。.

泰定帝和真金 · 真金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甘麻剌

麻剌(;),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元裕宗真金的長子、成宗鐵穆爾之長兄、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之父。母亲是阔阔真王妃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娶弘吉剌部的普顏怯里迷失为正妻王妃。1290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2月8日去世。 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元泰定帝,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升附太庙。.

泰定帝和甘麻剌 · 甘麻剌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Монголын хаан),是蒙古汗國的最高首领的称号,即可汗或称大汗,类似于中国的皇帝称号。该称号从13世纪蒙古帝国时期开始,直到20世纪时结束。相对的,蒙古四大汗国以及其它蒙古汗国的首领则称为汗,相当于中国的王之称号,级别上低于大汗。.

泰定帝和蒙古大汗 · 蒙古大汗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泰定帝和蒙古帝国 · 蒙古帝国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泰定帝和起輦谷之间的比较

泰定帝有92个关系,而起輦谷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7.81% = 10 / (92 + 36)。

参考

本文介绍泰定帝和起輦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