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波罗王朝和迦摩缕波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波罗王朝和迦摩缕波之间的区别

波罗王朝 vs. 迦摩缕波

波罗王朝又稱帕拉王朝(现代孟加拉语写为পাল),8世纪~12世纪时统治印度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王朝。 其統治者的名稱均以帕拉為後綴,在古普拉克里特諸語言意為“保護者”,他們是大乘佛教和密宗的信徒。其主要據點位於孟加拉和今印度比哈爾邦,包括巴連弗邑、蒙格埃爾、多摩梨帝國等當時的大城市。9世纪初期,波羅王朝是北印度一强大的政治势力,其领土由比哈爾、孟加拉進一步擴展至尼泊爾、恆河流域和今巴基斯坦東部。在公元810年时,波羅王朝領土上的人口达到1030万人。 波羅王朝被視為伊斯蘭教傳入前孟加拉歷史的黃金時期。此王朝曾結束孟加拉地區持續不斷的戰亂和割據,為當地帶來安定與繁榮。其國王修建了大規模的佛寺,並贊助那爛陀寺、超戒寺等佛學研究所,與三佛齊、西藏的王國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維持良好的關係。在此時期,透過阿拉伯地區與孟加拉的頻繁貿易,伊斯蘭教首度於孟加拉出現。阿拔斯王朝的貨幣亦可於波羅王朝的考古遺址中找到。12世紀,信仰印度教的斯那王朝推翻了波羅王朝,正式結束最後一個建立於印度本土的佛教王國。 波罗王朝在其领土内推行一种封建制度,即王室将土地赠给受封者,同时受封者获得对该片土地的税收、行政和司法权。但这种封地现象只是表面上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类似。波罗王朝的封地对象几乎只限于宗教集团,表现为将大量土地捐赠给寺院(如提婆波罗国王曾赠给著名的那烂陀寺5个村庄);世俗官僚获得封地的现象非常少见。. 迦摩缕波(IAST:Kāmarūpa),在史诗时代名为东星国(或东辉国,IAST:Prāgiyotiṣa),4世纪至12世纪时存在于今印度阿萨姆邦的一个国家。迦摩缕波的疆域包括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河谷地区,全盛时扩展至今西孟加拉邦与孟加拉国北部。.

之间波罗王朝和迦摩缕波相似

波罗王朝和迦摩缕波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印度孟加拉国中國佛教穆斯林笈多王朝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戒日王朝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印度和波罗王朝 · 印度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国

--人民共和国(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南亚国家,位於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不接壤;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孟加拉国和波罗王朝 · 孟加拉国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波罗王朝 · 中國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佛教和波罗王朝 · 佛教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波罗王朝和穆斯林 · 穆斯林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笈多王朝

多王朝(320年-540年)是以恆河流域中下游為基地的大帝國,曾統治印度次大陸中的許多地區,是印度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兴盛的时期,稱為印度的黃金時代,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笈多王朝的和平及富裕使得百姓可以在致力於科學及藝術的發展,在、、、辩证法、文學、、、、宗教及哲學上都有許多的成就,這些也是印度教文化的重要成份。 笈多王朝著名的國王有旃陀羅·笈多一世、海護王沙摩陀羅·笈多及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四世紀的梵語詩人迦梨陀娑認為笈多王朝打敗了約二十一個王國,有在印度境內的,也有在其他地區的,這些王國包括塞族王國、、柬埔寨、在阿姆河谷東西的部族、, 等Raghu Vamsa v 4.60–75。 笈多王朝在建築、雕塑和繪畫上有高度的成就。當時的學者,像迦梨陀娑、阿耶波多、伐羅訶密希羅、及都在學術上有高度的成就。.

波罗王朝和笈多王朝 · 笈多王朝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西孟加拉邦

西孟加拉邦(পশ্চিম বঙ্গ;पश्चिम बङ्गाल;West Bengal)位于印度东部,面积88,752平方公--,人口為九千一百萬(2011年)。 此邦位於孟加拉地區西部,东部毗连於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邦,西部與奥里萨邦、比哈尔邦以及贾坎德邦相壤,北傍不丹和锡金邦,南濒孟加拉湾。主要是孟加拉人,邦官方语言是孟加拉语。首府位于加尔各答,为印度第三大城市。.

波罗王朝和西孟加拉邦 · 西孟加拉邦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অসম Ôxôm ,Assam,आसाम Asam,আসাম Âshám ),位于印度東北部,是國家文化和地理上最獨特的地區之一,也是阿薩姆紅茶的產地。阿薩姆邦以自然風光而聞名。景觀包括茶園,雅魯藏布江,古蹟和寺廟,維韋卡南達曾經說:“僅次於克什米爾,阿薩姆是印度最美麗的地方。”.

波罗王朝和阿萨姆邦 · 迦摩缕波和阿萨姆邦 · 查看更多 »

比哈尔邦

比哈尔邦(印地语:बिहार,乌尔都语:بہار,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語言包含的方言有、博杰普尔语、摩揭陀語以及迈蒂利语。華氏城與王舍城,菩提伽耶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全印度婆羅門與賤民互鬥最嚴重的地方。恆河橫貫比哈爾邦邦境。南部為拉杰默哈爾丘陵。邦議會為兩院制。 全邦下分38縣。 比哈爾邦是主要礦產地,產雲母、煤、銅。農業產品有稻米、甘蔗、油籽、黃麻、玉蜀黍及小麥。工業產品有鋼鐵、機床工具、水泥、電機、化學肥料及紙張。.

比哈尔邦和波罗王朝 · 比哈尔邦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戒日王朝

戒日王朝(606-647年)又稱曷利沙王朝(Harsha Empire),是印度歷史上一個短但重要的王朝,由曷利沙伐弹那所建立,死后其大臣阿罗那顺篡位。阿罗那顺扣留唐朝使团,正使王玄策出奔吐蕃,请求讨伐天竺。松赞干布随即调兵1200人,又征调泥婆罗军队8000人借给王玄策。王玄策将阿罗那顺击败并将其俘虏,献于长安。帝国遂陷入分裂状态,北方诸邦变成吐蕃的附属国。.

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 · 戒日王朝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波罗王朝和迦摩缕波之间的比较

波罗王朝有43个关系,而迦摩缕波有2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14.08% = 10 / (43 + 28)。

参考

本文介绍波罗王朝和迦摩缕波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