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波士頓傾茶事件和重商主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波士頓傾茶事件和重商主义之间的区别

波士頓傾茶事件 vs. 重商主义

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原稱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 in Boston),亦称波士頓茶會事件、波士頓茶黨事件,是1773年在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馬薩諸塞灣省首府波士頓發生的一場政治抵抗運動,由殖民地的民間反抗組織「自由之子」領導並行動,反對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徵稅並藉此控制殖民地政府,以及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利用法案壟斷北美的茶葉進口貿易。1773年12月16日,在抗議的最後一天,親英派總督哈欽森(Thomas Hutchinson)仍堅持拒絕遣返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船,因此數十名或上百名自由之子成員趁夜色登船將全數茶葉拋入海水毀掉。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革命進程中的關鍵事件。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引發殖民地的連串反抗行動。對抗接連升級,並導致1775年美國革命戰爭爆發。. 重商主義 (mercantilism)是在16世紀到18世紀之間盛行的經濟理論、經濟政策。重商主義是民族主義在經濟上的一種形式。它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使國家富足與強盛,藉由獲取並留下盡量多的境內經濟活動。製造和工業,特別是有軍事用途的商品,佔有優先地位。重商主義試圖確保國家能夠生產盡可能多的量與種類,藉此限制本國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封閉經濟是重商主義的重要元素。上述目標主要靠著以下方法達成:.

之间波士頓傾茶事件和重商主义相似

波士頓傾茶事件和重商主义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殖民地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殖民地和波士頓傾茶事件 · 殖民地和重商主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波士頓傾茶事件和重商主义之间的比较

波士頓傾茶事件有30个关系,而重商主义有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49% = 1 / (30 + 37)。

参考

本文介绍波士頓傾茶事件和重商主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