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泉漳片和闽南民系相似
泉漳片和闽南民系有(在联盟百科)48共同点: 厦门市,南安市,南靖县,同安区,安溪县,中國,东南亚,平和县,广东省,廣府民系,廈門話,現代標準漢語,福建,福佬,粤语,白話字,菲律宾,马来西亚,马来语,語言,诏安县,龙岩市,龙岩话,閩南,闽南语,闽南民系,闽语,臺灣,臺灣話,臺灣日治時期,...,英語,汉语族,汉藏语系,泉州市,泉漳片,洪惟仁,漳州市,漳平市,潮州话,惠安县,海丰话,海陸豐,海陆丰,浙南閩語,新加坡,方言,日语,晋江市。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南靖县
南靖县(Lâm-chēng-koān)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962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同安区
同安区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同安县,别称“银城”、“銀同”,地处闽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地带。.
安溪县
安溪县(An-khoe-koān),古稱小溪、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97.7435万(2010年),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1990年代末,台湾人将电信诈骗技术传入安溪县,在该县下属的魁斗镇和长坑乡迅速传播,这两个乡镇有许多人从事电信诈骗,有「电信诈骗之鄉」之稱。.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平和县
平和县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其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廈門話
厦门话(bp),舊稱廈語,又稱廈門閩南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閩南語的一种方言,屬於閩南語的泉漳片。通行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带。 厦门话是今日厦门、臺灣及新加坡最通用的一种闽南语方言,尤其在新加坡也颇具影响力。中國大陆以及新加坡的廣播或電視節目的闽南语播音皆采用厦门话进行放送。 大体來說,閩南地區,香港,臺灣及整個東南亞的福建話(同為一個分片)皆可互通无碍。.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福佬
福佬(即福建人,亦作學佬、鶴佬、河老、河洛)原為广东居民對福建居民的稱呼,對福建人而言,這屬於一個外來名稱。.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白話字
白話字(、POJ,台羅拼音:,閩南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廈門話或臺灣話正寫法。白話字原本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所創造並推行的,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但是白話字經過發展,包括了廈門地區和台灣都有教會以外的人使用,也有人用之來書寫客家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因此,白話字已經不限於教會。由於是歷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臺灣話拼音書寫系統。2001年成立的台灣羅馬字協會是以推動白話字為正式文字的重要民間團體之一。台灣羅馬字協會及台文筆會等諸多本土社團亦將白話字稱為台灣字。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國民黨查禁白話字之前,白話字在台灣使用年代久遠,並用白話字出版數種刊物,由於台語是聲調語言(現今台語共有七個本調),音調提供區分字義的重要資訊,用白話字作為書面語應用是可行的也不會引起混淆,台灣羅馬字協會規定當漢字與羅馬字出現爭議時以羅馬字為準。 在中國大陸,這套方案主要在學界用於與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對照。此時,白話字常被稱作「甘為霖方案」或「廈門音新字典方案」。 在台灣,1970年代國民政府全面禁止使用白話字,並沒收教會的白話字聖經,而同時代,閩南民間的白話字也因為國語運動而漸漸式微。,蔣為文著,發表於2013《台語研究》期刊,5(1),pp.74-97。但在此之前,白話字就已經有百年以上的實際使用歷史,亦曾經在閩南和台灣的教會中相當普遍地被使用過。例如台灣第一份大眾媒體——創刊於1885年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正是使用白話字當作文字媒介的。 白話字本身不僅是標音系統,經過發展,更應被視為一套文字系統,在拼寫上不宜妥協於各地腔調及語音的變動。如欲反映語音,應以IPA國際音標為記音符號。如「蚵」台北腔、台南腔,但在白話字都以「o」表記。又例如「電」寫作「tiān」,但現代許多人都受懶音影響而讀近似「tēn」。 作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拼音文字,白話字被廣泛的閩南語使用者作為書寫表記的工具之一。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協作的閩南語維基百科便是以白話字做為知識傳遞的文字媒介,為閩南語的語彙保存、正寫表記以及知識推廣都做出了些許貢獻。.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马来语
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語言
语言,广义而言,是用於沟通的一套方式,有其符号与处理规则,一般称为文法。符号通常称为文字,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进行传递。 語言用來傳遞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含義。 “語言”一詞可以更廣義的理解為已知或未知世界的基礎構成系統。 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在一個先進的社會中一般人都必須透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意見、思想等。 語言學就是從人類研究語言分類與規則而發展出來的。研究語言的專家被稱呼為語言學家。 當人發現了某些動物如海豚能夠以某種方式溝通,就誕生了動物語言的概念。 20世紀由於電腦誕生,人需要給電腦指令。這種對機器的「單向溝通」就成電腦語言。.
诏安县
诏安县(Chiàu-an-koān,Chau-ôn-ye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最南部的一个县,属漳州市,位于福建与广东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东经116°55'-117°22',北纬23°35'-24°11',居民有漳州河佬人、漳州詔安客家人。.
龙岩市
龙岩市(閩南語白话字:Lêng-nâ-chhī;客語白話字:Liùng-ngâm-s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通称闽西。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1万。.
龙岩话
龙岩话(Lêng-nâ-oē)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南语的一个方言,通行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受到閩西客家文化圈的影響,龍巖話中含有不少客家語的特色,這一點與漳平話很相似。龍巖話與漳州话、廈門話可以勉強通話,但音韻、詞彙等特點皆與閩南語相同,因此龍巖話屬閩南語方言而不是客家語的方言。.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闽语
閩語(Mìng-ngṳ̄;Bân-gú;Máng-gṳ̂;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Hók-gióng-uâ;Hok-kiàn-ō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支,為傳統的「漢語族七大语言」架構中的語言(漢語方言)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大陆的福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東南部和南部,以及臺湾、新加坡、馬來西亞、海外閩台裔人群。閩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再加上閩語內部分歧無法互通,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其下再分為沿山閩語與沿海閩語兩語群,兩語群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 閩語在閩南人口最多的台灣有相當大數量的使用者,影響力僅次於官話(現代標準漢語)。閩語在其他国家華人居住地区也有相當規模的影响力。在海外華人社群中,闽南语影響力僅次於粵語。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閩語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與北美地區也有相當多華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东南亚国家的華人就屬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汉语族
漢語族(或漢語語族、漢白語族)為漢藏語系中之一支。關於其所包含的語言種類,在語言學界主要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漢語族只有漢語一種語言;另一種認為漢語族包含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等七大語言(或者是加上晋语、徽语、廣西平話),再加上閩語內部不能互通,所以閩語實際上是一類語言,而在語言學上的歸屬應該是閩語語群,其下的閩南語、閩東語、闽北语、闽中语和莆仙語則為單一語言。前一個觀點將贛語、閩語、粵語、吳語、官話、晉語、湘語、客語等列為漢語的方言;而後一種觀點認為漢語族包含了數個互相關聯的各自独立的親屬語言。此外,有說法主張白語(白族的語言)也屬於漢語族,因此亦稱漢白語族。.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泉漳片
泉漳片 ,也稱為泉漳閩南語、泉漳話、漳泉話、闽台片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地区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廣東海陸豐、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洪惟仁
洪惟仁(,台羅拼音:Âng Ûi-jîn),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創系系主任。台灣語言音標(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簡稱TLPA)計劃的主持人。在台語的改革進化上為關鍵人物之一。.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漳平市
漳平市(bp)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北纬24°54′- 25°47′,东经117°11′- 117°44′。漳平市隶属龙岩市管辖,是华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福建省重要的花卉和茶叶产地。.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惠安县
惠安县(Hūi-uann-kuāinn),雅稱螺城、螺陽,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地理坐标为北纬24°49′-25°15′,东经118°38′-119°05′。辖境东北连泉州湾,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总面积646.7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953,805人(2009年),常住人口94.60万人(2009年)。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畲、蒙古等民族。 惠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三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廿九位。2009年,惠安县GDP总量344.52亿元(折合50.43亿美元),人均GDP为36,573元(合5,354美元)。 全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百崎回族乡),县政府驻螺城镇。惠安县以惠安女独特民俗及而闻名。县境内北宋洛阳桥、明代崇武城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话
海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中國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部、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包括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等地。属闽南语的泉漳片。海丰话使用者人数约占海丰县全境总人口的80%,当地人称之为學佬話、福佬話或鶴佬話。 海丰话以海丰县的海城鎮口音为代表口音,与陆丰话存在较高地相似性,在广东省境内,这两种方言往往被合称为海陆丰话。 廣東惠州市惠東縣及汕尾市海陸豐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們使用的閩南語發音為極偏漳州音的漳泉濫,讀音及用字仍與漳州地區有着極高的相似度,能夠順利溝通。 海丰话和潮汕话之间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大体相近,因此交流没有太大障碍。海陆丰話与潮汕話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和韻母上。海丰话保留的韵尾比潮州话较为完整些 臺湾客家語有「海陸腔」,其代代相傳的歷史為來自海豐、陸豐地區的客家人及客家話,而不是海陆丰閩南話。.
海陸豐
海陸豐,在中國國內,今日是指廣東省汕尾市的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1988年建立下轄海豐縣、陸豐縣及陸河縣的汕尾地級市,所以海陸豐亦泛指汕尾市。 但在臺灣或海外,「海陸豐」的概念多是認同於自己祖籍是清朝廣東省惠州府的華人,而不太可能會是指祖籍汕尾市的華人,因為汕尾市是晚到1988年才成立的地級市,也才管轄了海豐縣、陸豐縣,但這兩縣在清朝,是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府管轄,而臺灣與海外的華人,大多數都是清朝時往海外移民的華人後代,其代代相傳歷史記憶的「海陸豐」,仍是祖籍「惠州府」,而不會是指汕尾市。.
海陆丰
#重定向 海陸豐.
浙南閩語
浙南閩語,浙江省溫州市下辖的苍南县、平阳县、洞头县,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闽南人主要通行的语言,,是閩南語的一支,使用的浙南人口超過150万。《中國語言地圖集》則分在閩南語泉漳片之下。 除浙江南部以外,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和霞浦县沿海地区也存在多处浙南闽语的方言岛。.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方言
方言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但有時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語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所謂的「語言」和「方言」進行定義時,無論是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者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我們都無可避免會碰到準則上相當程度的任意和困難。因此,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标准化(特別是指書面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其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晋江市
晋江市(Tsìn-kang-tshī),雅稱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辖境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不含灘塗,濕地),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晉江在經濟、軍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清代,晋江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境内有安平桥、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等古迹以及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泉漳片和闽南民系的共同点。
- 什么是泉漳片和闽南民系之间的相似性
泉漳片和闽南民系之间的比较
泉漳片有129个关系,而闽南民系有38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8,杰卡德指数为9.41% = 48 / (129 + 381)。
参考
本文介绍泉漳片和闽南民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