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之间的区别

河川炮舰 vs. 长江炮舰

河川炮舰,或称内河炮舰、浅水炮舰,是一种主要在内陆水域行动的炮舰,如河流、河口、三角洲、湖泊等地区。 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如清末民初的中国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203页),会选择用内河炮舰以保卫本国利益。而对于海军强国而言,虽然不会把内河炮舰作为主力舰使用,但其对小国的海军舰艇存有威慑力,因此也广泛用于殖民地等海外地区陈悦,#中国军舰图志,243-244页。 内河炮舰为了适应内陆河流环境,通常吃水较浅;因应目标地区水文条件,大小不一。舰上通常没有装甲,顶多安装少量额外钢板。有些较大的河流可以容许航海炮舰驶入进行活动;而部分内河炮舰也可以在进行相应改装后在近海活动。舰上的武备大多仅止于小口径火炮和机枪;部分装备了大口径火炮,这种又称为内河重炮舰(River Monitor),但两种分类之间并无绝对的划分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力量对内河炮舰造成了严重威胁#日本在华炮舰小史,53-54页。战后内河炮舰这一舰种日渐衰落,在各国逐渐为内河巡逻舰/艇(River Patrol Boat / River Patrol Craft)所代替。. 长江炮舰是一类主要在中国的内河流域及沿海港口活动的内河炮舰。这种炮舰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因此而得名;但也有一些虽然主要在其他河流流域活动,但依然分为长江炮舰的例子。长江炮舰中有部分采纳了特殊的设计,以适应三峡以上的长江航段的水文情况,这一类炮舰又得名川江炮舰。 长江炮舰(包括川江炮舰在内)通常作为浮动警察站使用,仅配备少量中小口径武器,防护较差,强调居住性。其使用者既有各列强海军,用以维护在华利益陈悦,#中国军舰图志,243-244页;也有中国海军,试图在列强手中保卫自己的内陆主权。 长江炮舰的使用自十九世纪中期始,二十世纪后类型和数量都逐渐增多。抗日战争期间长江炮舰面对空中威胁时活动很受限制,至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大部分都逐步退出现役。.

之间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相似

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大日本帝国海军宜昌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變广东水师黑龙江辛亥革命長治艦长江三峡长江炮舰柏年号浅水炮舰满洲国浅水重炮舰日俄战争

大日本帝国海军

#重定向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和河川炮舰 · 大日本帝国海军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宜昌

#重定向 宜昌市.

宜昌和河川炮舰 · 宜昌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Конфликт на 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ой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е),是中華民國和苏联于1929年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

中东路事件和河川炮舰 · 中东路事件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九一八事變和河川炮舰 · 九一八事變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亦稱粤洋水师,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海軍舰队,受到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广东水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1868年),時任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及法国购入了6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及捕盗,1875年後納入清朝新式海軍。宣统元年(1908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一起整编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 1909年,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率領三艘軍艦,分別為伏波號、琛航號、振威號,巡航南海,宣示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广东水师和河川炮舰 · 广东水师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

黑龙江(a;“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Амар мөрөн,“哈拉穆连”),俄罗斯称之为阿穆爾河(Reka A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其主流长2824千米,若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则总长度约4444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5498公里。 黑龙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從清朝立國至19世纪中期以前,黑龙江完全為中國內河,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後來蒙古國獨立,遂流經三個國家。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河川炮舰和黑龙江 · 长江炮舰和黑龙江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河川炮舰和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長治艦

長治艦,原名宇治艦,艦長264呎、寬32呎,雙桅桿,單煙囪,原是日軍炮艦,抗戰勝利後由中華民國軍隊接收。公元1949年(民國38年)9月19日遭中國共產黨分子武裝奪艦,艦長胡敬端、副長孔祥棟第一時間遭到殺害,23日中華民國空軍派機炸沉於南京燕子磯以東。1950年經解放軍打撈及維修後,改名為南昌艦。1979年退役。.

河川炮舰和長治艦 · 長治艦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长江三峡

長江三峽又名峡江或大三峽,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河川炮舰和长江三峡 · 长江三峡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长江炮舰

长江炮舰是一类主要在中国的内河流域及沿海港口活动的内河炮舰。这种炮舰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因此而得名;但也有一些虽然主要在其他河流流域活动,但依然分为长江炮舰的例子。长江炮舰中有部分采纳了特殊的设计,以适应三峡以上的长江航段的水文情况,这一类炮舰又得名川江炮舰。 长江炮舰(包括川江炮舰在内)通常作为浮动警察站使用,仅配备少量中小口径武器,防护较差,强调居住性。其使用者既有各列强海军,用以维护在华利益陈悦,#中国军舰图志,243-244页;也有中国海军,试图在列强手中保卫自己的内陆主权。 长江炮舰的使用自十九世纪中期始,二十世纪后类型和数量都逐渐增多。抗日战争期间长江炮舰面对空中威胁时活动很受限制,至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大部分都逐步退出现役。.

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 · 长江炮舰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柏年号浅水炮舰

柏年号浅水炮舰(Balny),又译巴尼号,是法国海军为在中国的长江流域进行巡逻而设计建造的一艘长江炮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在长江上游,1944年由自由法國赠予中方,改名法库。此时法库号因年久失修,舰况已经非常差,不久即从民国海军退役,结局不详。 当时民国政府对外援炮舰命名的惯例是以赠送国名为首字,寻找一个国内的县名为舰名。本舰在加入中国海军后的舰名也遵循了这一惯例,舰名来自辽宁省法库县。.

柏年号浅水炮舰和河川炮舰 · 柏年号浅水炮舰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河川炮舰和满洲国 · 满洲国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浅水重炮舰

浅水重炮舰(monitor),又譯為裝甲砲艦,是一种小型戰艦,其特徵為高度相对較低无法胜任远海航行,航速不快装甲也不强,却装有不成比例大口径火砲。自1860年代起到二战時期,有多國海軍曾操作過此類型的船艦。越戰時,由於內河作戰的需要,美國重新啟動自南北戰爭結束後就未曾再建置過的褐水海軍(Brown-water navy)船隊,導入至少24艘搭載迫擊砲或火焰噴射器的重砲艦參與在越南的戰事,也成為此類型的軍艦最近期的服役記錄。 「Monitor」這種船艦種類得名自歷史上第一艘採用此配置的軍艦,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旗下的(USS Monitor)。由瑞典裔美國發明家(John Ericsson)在1861年時起造、1862年完工的莫尼特號是最早披着铁甲,也最早装有炮塔的军舰。从此这个词多指内河和沿海的防御用舰,也可以指胸墙重炮舰,有时在近代还指所有装有炮塔的军舰。 在内河上出现的火力最强的军舰内河重炮舰就是它的一种。在20世纪早期"monitor"重新出现,指的是吃水很浅的有装甲的炮击舰,特别是皇家海军大量地使用它:克莱夫勋爵级重炮舰的火炮达到了当时最大的口径,于一战中轰击德国的目标,它们到了1920年代都拆解了。.

河川炮舰和浅水重炮舰 · 浅水重炮舰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日俄战争和河川炮舰 · 日俄战争和长江炮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之间的比较

河川炮舰有77个关系,而长江炮舰有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11.48% = 14 / (77 + 45)。

参考

本文介绍河川炮舰和长江炮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