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河南省和郢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河南省和郢之间的区别

河南省 vs. 郢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郢(读作yǐng ㄧㄥ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楚国的首都。 楚国在建国初期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家争夺汉中,迁都郢(鄢郢,或作疆郢),后又东迁郢都(纪郢、南郢)。在今湖北省西部、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楚纪南故城,被认为是郢都所在。位于今周口市淮阳县的陈楚故城,则被认为是之后的陈郢。楚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国都东迁至寿春,命名为郢,后世所称寿郢。.

之间河南省和郢相似

河南省和郢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南阳市史记中原东周周口市秦国长江楚国河南省淮阳县淅川县湖北省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南阳市和河南省 · 南阳市和郢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和河南省 · 史记和郢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中原和河南省 · 中原和郢 · 查看更多 »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东周和河南省 · 东周和郢 · 查看更多 »

周口市

周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周家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东平原,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880.92万。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河南话。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2010年,河南被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栏目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最幸福的省份,而周口市为河南省幸福感排名第一的城市。.

周口市和河南省 · 周口市和郢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河南省和秦国 · 秦国和郢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河南省和长江 · 郢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楚国和河南省 · 楚国和郢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河南省和河南省 · 河南省和郢 · 查看更多 »

淮阳县

淮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周口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周口东北,河南省的东部。.

河南省和淮阳县 · 淮阳县和郢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河南省和淅川县 · 淅川县和郢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河南省和湖北省 · 湖北省和郢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和郢之间的比较

河南省有824个关系,而郢有4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38% = 12 / (824 + 43)。

参考

本文介绍河南省和郢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